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文学品味
1
作者 袁徵韵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年第3期0037-0040,共4页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文学品味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对英文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通过对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发现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问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文...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文学品味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对英文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通过对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发现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问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文学品味不够高雅。本文提出了四种具体策略,分别从不同角度入手,以促进学生的文学品味提升。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高中英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策略 文学品味
下载PDF
以科学家为主角的文艺类科普作品创作的文学品味与哲学思考——以长篇科普历史小说《詹天佑》为例
2
作者 戴荣里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64-69,110,共6页
以科学家为主角的文艺类科普作品的创作是科普创作中的一个弱化区域,更是文学作品长廊里黯然失色的一个展柜。作家如何把握以科学家为主角的科普作品的创作,兼顾文学与科普的双重功能,对于作家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第二届中国科普作... 以科学家为主角的文艺类科普作品的创作是科普创作中的一个弱化区域,更是文学作品长廊里黯然失色的一个展柜。作家如何把握以科学家为主角的科普作品的创作,兼顾文学与科普的双重功能,对于作家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得者陈典松的长篇科普历史小说《詹天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鲜活的研究范例。作者基于事实基础上的宏观把握和细节设计,语言叙述的沉稳、严谨,结构布置的大气、周密,人物描写的细腻,对科学事实的逻辑陈述等,都是这部作品留给我们的启示,其通感效应中的文学品味,坚持在叙事过程中传播科技知识,展示人物的科学精神,立体地、多视角地演绎人物的家国情怀,从细微处突显人物复杂情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詹天佑》一书艺术创新与科学的、逻辑的原则有机结合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 科普创作 詹天佑 文学品味 哲学思考
下载PDF
回归本土 品味文学——“无锡文学”校本课程开发综述
3
作者 朱晓宇 《好日子》 2019年第28期220-220,共1页
中国地域辽阔,其中各地方产生的文学更是异彩纷呈。
关键词 回归本土 品味文学
下载PDF
《品味文学》:语文教师的朋友
4
作者 郑文艺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02年第10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文学鉴赏能力 书评 品味文学 语文教师
下载PDF
品味文学,传承文明——读余秋雨《中国文脉》有感
5
作者 左劭琦 黄玉芳(指导)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0年第7期30-30,共1页
余秋雨既是一个文化学者,也是一个著名的作家。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被称为"最好看的中国文学简史",我读后觉得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里,余秋雨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深度解读了中国文化的灵魂,还提出各个时代的... 余秋雨既是一个文化学者,也是一个著名的作家。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被称为"最好看的中国文学简史",我读后觉得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里,余秋雨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深度解读了中国文化的灵魂,还提出各个时代的代表最高文学水平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解读 余秋雨 文学简史 时间顺序 传承文明 品味文学 受益匪浅
下载PDF
汉武帝与汉赋及汉代文学的勃兴 被引量:2
6
作者 康达维 苏瑞隆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8,共8页
汉武帝是汉朝第一位对文学感兴趣的皇帝,通过肯定从未获朝廷认可的文学价值观,汉武帝事实上实现了文学的体制化。汉武帝之后,汉代的文学基本属于皇家的,赋尤其以皇帝及其体制为中心。虽然制度化往往被视为对文学创造性的遏制,但在汉武... 汉武帝是汉朝第一位对文学感兴趣的皇帝,通过肯定从未获朝廷认可的文学价值观,汉武帝事实上实现了文学的体制化。汉武帝之后,汉代的文学基本属于皇家的,赋尤其以皇帝及其体制为中心。虽然制度化往往被视为对文学创造性的遏制,但在汉武帝时期,其效果则恰恰相反。由于汉武帝独特的文学品味以及他对当时文学价值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时主要文体特别是赋的地位,促进了汉代文学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汉赋 汉代文学 文学品味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路径与方法——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8-101,共4页
教学、科研、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地方高校要更突出教学和服务的职能。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高校的唯一正确选择。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应用",地方高校的本科生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导,加大实践教学力... 教学、科研、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地方高校要更突出教学和服务的职能。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高校的唯一正确选择。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应用",地方高校的本科生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导,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技能实训。汉语言文学专业要使学生能说会写,既有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技能,又能从事文秘、管理、新闻媒体等工作,达到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应用型 文学品味 实践 技能
下载PDF
论两汉曹魏皇室文学赞助之模式与变革
8
作者 苏瑞隆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42,共11页
文学赞助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独裁统治者常邀请诗人到其宫廷中。到了罗马时代,首都的许多贵族也对文学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因此诗人常以首都为中心。古代中国也有养士之风,但这些门下客并不是现代意义的文学家,而是偏... 文学赞助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独裁统治者常邀请诗人到其宫廷中。到了罗马时代,首都的许多贵族也对文学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因此诗人常以首都为中心。古代中国也有养士之风,但这些门下客并不是现代意义的文学家,而是偏向哲学或思想型的文人。秦代无文,汉初的文学之士则多聚在诸侯王的宫廷中,例如梁孝王刘武。到了汉武帝,中央宫廷才真正成为文学之士集中的中心。曹魏之际,诸多著名文人更接受曹氏父子的赞助。本文主要的目标是研究两汉与曹魏之间的文学赞助的模式与变革,同时也探讨这种文人与皇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如何对文学品味和文类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赞助 门下客 文学集会 宫廷 文学品味
原文传递
文字·文学·文化
9
作者 宗黎 《新教育(海南)》 2015年第8期27-28,共2页
古诗是用精练的语言、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画面,令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更是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予炎黄子孙的瑰宝。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也基于新课标的改革亮点: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 古诗是用精练的语言、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画面,令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更是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予炎黄子孙的瑰宝。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也基于新课标的改革亮点: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文字 品味文学 传承文化
原文传递
最亮的那盏灯
10
作者 王奔迪 波比(图) 陈怡憬(指导)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 2023年第9期18-19,共2页
书桌前,台灯下,我手捧诗集,用心品味文学的魅力。今天我朗读的诗是斯蒂文森的《点灯的人》,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茶点快准备好了,太阳已经西落;这时候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旁;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就座,... 书桌前,台灯下,我手捧诗集,用心品味文学的魅力。今天我朗读的诗是斯蒂文森的《点灯的人》,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茶点快准备好了,太阳已经西落;这时候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旁;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就座,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文森 李利 品味文学 用心 点亮
原文传递
异邦故乡何处家?——塞巴尔德《移民》展现的资本语境与文化侨易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隽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5-187,共3页
当初为《奥斯特利茨》中译本作序,我就表露了一种"接近(或发现)‘大师’的潜在兴奋"(1)。如今塞巴尔德(Sebald, Winfried Georg, 1944-2001)逐渐受到重视,更多的中译本被推出(2),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意味着我们的... 当初为《奥斯特利茨》中译本作序,我就表露了一种"接近(或发现)‘大师’的潜在兴奋"(1)。如今塞巴尔德(Sebald, Winfried Georg, 1944-2001)逐渐受到重视,更多的中译本被推出(2),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意味着我们的文学品味在不断提升。作为移民作家的塞巴尔德可惜享寿不永,未及花甲就已经逝去,但确实留下了颇为厚重的文学遗产。这种厚重,显然不在小说叙事艺术本身,而是它蕴含的思想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 移民作家 文学遗产 文学品味 资本语境 奥斯特利茨 中译本
原文传递
让学生在探究中快乐学习语文
12
作者 叶喜昊 《新教育(海南)》 2015年第10期28-,共1页
古诗是用精练的语言、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画面,令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更是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予炎黄子孙的瑰宝。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也基于新课标的改革亮点: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 古诗是用精练的语言、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画面,令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更是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予炎黄子孙的瑰宝。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也基于新课标的改革亮点: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文字 品味文学 传承文化
原文传递
慢品细嚼得真味——以九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教学为例
13
作者 韩瑜雯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0年第3期41-42,共2页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灌输呢?笔者尝试了几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觉得颇为有效,下面就以九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课堂教学实践 几种方法 细嚼 品味文学 单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