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图像论”视野下的中国“诗画关系”学术史重估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敬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文学图像论"当属新世纪的"新学问",就这项回应图像时代的课题而言,百年来的中国"诗画关系"研究,脉络清晰并且极具启发性。现代意义上的"诗画关系"问题域在20世纪20年代便初具规模,较之古代学... "文学图像论"当属新世纪的"新学问",就这项回应图像时代的课题而言,百年来的中国"诗画关系"研究,脉络清晰并且极具启发性。现代意义上的"诗画关系"问题域在20世纪20年代便初具规模,较之古代学术的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文人雅趣。但是,由于脱离了文学现实,"诗画关系"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悄然演变为纯粹的文献考证与叠加。进一步研究表明,现代学人在与西学的对话中开创了"语-图"符号比较方法,由此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这一方法既能够切中当前"文学危机"之肯綮,同时又是"文学图像论"自身的学理逻辑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图像论 “诗画关系” 文学危机 “语-图”符号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图像研究的范畴与思路——试析赵宪章教授《文学图像论》的方法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建新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3-18,共6页
依据赵宪章教授《文学图像论》中有关“语图关系”的论述,可将中国古代文学图像之研究对象概括为“图像”及“‘源文’与衍生文”。前者可划分为作者图像、作品图像、衍生图像三种类型,后者主要包括生成图像所据之文学、史学诸文辞,以... 依据赵宪章教授《文学图像论》中有关“语图关系”的论述,可将中国古代文学图像之研究对象概括为“图像”及“‘源文’与衍生文”。前者可划分为作者图像、作品图像、衍生图像三种类型,后者主要包括生成图像所据之文学、史学诸文辞,以及图像传播接受过程中衍生的序跋题赞等文辞。开展中国古代文学图像研究,需先系统清理这两类文献,继而进行古代文学与其衍生个案图像、跨媒介图像“关系”研究,以及古代文学图像异代传承与流变研究,并历时呈现古代文学图像产生、发展、流变进程及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其之于文学的价值与意义,以获得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面理解和深入认知。赵宪章教授《文学图像论》给当下中国古代文学图像研究中基本范畴的界定与研究思路的清理提供了理论指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宪章《文学图像论 中国古代文学图像 范畴 思路
下载PDF
《文学图像论》:新学、实学与“君子之学”
3
作者 倪爱珍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12,共6页
赵宪章在建构基本理论、开展专题研究和整理文献史料方面为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成长为一门新学科“文学图像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亦为源于西方的图像学、符号学理论的发展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为学界带来一股“实学”之风,具体表... 赵宪章在建构基本理论、开展专题研究和整理文献史料方面为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成长为一门新学科“文学图像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亦为源于西方的图像学、符号学理论的发展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为学界带来一股“实学”之风,具体表现在现实关怀与人文情怀、中国问题与西学之鉴、逻辑推演与历史传统三个方面。他的文学图像论是秉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的原则建构中国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一次成功践行,其原创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为其他人文学科开辟新的问题域、建立新的研究范式提供了重要启示,其为学之途体现了荀子所说的“君子之学”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图像论 图像 新学 实学 跨学科
下载PDF
文学图像视域下余华作品海外版本封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陆蔓筠 徐婧钰 范高飞 《丝网印刷》 2024年第5期56-58,共3页
以文艺学和传播学联动的“文学图像”视角,从构思、色彩、设计语言等方面探究余华作品海外版本封面设计特点及其内涵,解析“读图时代”下图像的价值及意义,探究文学作品封面图像背后的符号隐喻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文学图像 封面设计 余华作品
下载PDF
跨媒介表征:论亚历山大·格林小说中的文学图像
5
作者 布哈罗娃·玛丽娜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俄国白银时代重要作家亚历山大·格林在其小说中擅用绘画元素呈现浪漫主义的艺术审美,绘画成为小说文本的媒介呈现。拥有良好艺术功底的格林惯常以绘画作为介质实现小说文本的艺术追求,通过“文学图像”的活现,格林小说中语像和图... 俄国白银时代重要作家亚历山大·格林在其小说中擅用绘画元素呈现浪漫主义的艺术审美,绘画成为小说文本的媒介呈现。拥有良好艺术功底的格林惯常以绘画作为介质实现小说文本的艺术追求,通过“文学图像”的活现,格林小说中语像和图像“以图言说”“语图互仿”与“语图互文”的动态关系呈现,使得小说人物塑造得更为丰满,推动了小说情节叙事,打通了文本空间与现实空间的桎梏,促使人们通过观赏感受到艺术再现以及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融合。亚历山大·格林以绘画植入小说文本,实现了跨媒介、跨文本的融合,从而形成了其创作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格林 文学图像 绘画框架 艺术再现
下载PDF
交叉学科课程《中国文学图像史》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6
作者 何萃 《河北画报》 2024年第22期230-232,共3页
现代教育中,交叉学科课程的价值日益凸显,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中国文学图像史》作为汉语言文学与艺术学的交叉课程,目标是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对语言与图像符号的理解与应用。课程设计包括导入、专题、研究与实践模... 现代教育中,交叉学科课程的价值日益凸显,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中国文学图像史》作为汉语言文学与艺术学的交叉课程,目标是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对语言与图像符号的理解与应用。课程设计包括导入、专题、研究与实践模块,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项目学习等,以增强学生参与感。评估机制多元化,全面考察学习成果。课程还提出了灵活的应对策略,以应对交叉学科教学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课程 中国文学图像 语图符号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史及其图像史的融通教学——以《中国文学图像简史》为考察中心
7
作者 赵敬鹏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9-54,124,共7页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占比最高的必修课程群,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存在学理、课程时间等方面的断裂以及一定的学科封闭性。《中国文学图像简史》是将前沿学术研究转化成教学资源的尝试,这部教材首次梳理了中国文学图像的历史线索,描...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占比最高的必修课程群,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存在学理、课程时间等方面的断裂以及一定的学科封闭性。《中国文学图像简史》是将前沿学术研究转化成教学资源的尝试,这部教材首次梳理了中国文学图像的历史线索,描述了历史横截面并剖析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可谓“点、线、面”的有效结合,对文学史及其图像史的融通教学具有重要启发。就中国文学图像史的具体教学路径而言,主要参照了中国文学的文体嬗变以及解读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与经典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图像简史》 中国文学 图像 融通教学
下载PDF
面向图像时代的文学研究——赵宪章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宪章 李新亮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作为新世纪以来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其中,"文学图像论"的研究范式尤为引人注目。"文学图像论"以其强烈的现实关怀研究这一问题,即便是历史研究也考虑如何回应"文学遭遇图... 作为新世纪以来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其中,"文学图像论"的研究范式尤为引人注目。"文学图像论"以其强烈的现实关怀研究这一问题,即便是历史研究也考虑如何回应"文学遭遇图像时代"。就文学观而言,"文学图像论"并不局限于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坐标系",而是认为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就是语言的"图像化",而语言的"图像化"则是语言艺术化的主要表征,所以,"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的核心在于语象和图像的关系,"语图符号学"方法由此应运而生。"文学图像论"的观念与方法,对于面向图像时代的文学研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时代 现实关怀 文学图像论
下载PDF
图像与日本江户时代的王维诗歌接受
9
作者 熊瑶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32,共10页
江户时代木刻版画迎来发展高峰,日本汉诗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数量丰富的图像改变了江户文人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的方式。王维作为诗画融通的典型代表,江户时期有很多与其相关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资料在江户王维诗歌接受研究中具有一定的... 江户时代木刻版画迎来发展高峰,日本汉诗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数量丰富的图像改变了江户文人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的方式。王维作为诗画融通的典型代表,江户时期有很多与其相关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资料在江户王维诗歌接受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料价值与艺术价值。对接受活动本身而言,图像具有拉近接受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创作主体的热情、产生“广告效应”、推动确立王维诗歌经典性等作用。王维诗歌“如画”的特点、南画的发展、江户市民喜爱图画的趣味等因素促成了图像成为江户文人接受王维诗歌的重要方式。在王维诗歌接受研究中引入图像,使得文学史与艺术史对话、交流,深化和丰富既往研究并开拓新的研究论题,也为我们研究图像与日本江户时代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打开一个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代 王维 图像 图像接受学 文学图像
下载PDF
我们现在怎样做文学符号学研究:从赵宪章的文图理论说起
10
作者 李玉平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1期238-250,共13页
赵宪章的专著《文学图像论》为国内文学符号学研究树立了典范,在方法论上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文学图像论既是文学符号学自身学理逻辑的合理发展,又是对21世纪“文学与图像”现实的有力回应。图像学视角的引入给文学符号学研究带来了诸... 赵宪章的专著《文学图像论》为国内文学符号学研究树立了典范,在方法论上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文学图像论既是文学符号学自身学理逻辑的合理发展,又是对21世纪“文学与图像”现实的有力回应。图像学视角的引入给文学符号学研究带来了诸多新质、新解。《文学图像论》更新了对语言符号性质与功能的认识,提供了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新解,从语图关系的角度重新界定文学,开辟了文学符号学研究的新领域。《文学图像论》倡导从中国文学艺术实践出发以事实说话、用现象展示的“新实学”,理性与科学精神是其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符号学 文学图像论 语言 图像 语象
下载PDF
关于“文学图像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9-122,共4页
"文学图像化"在此指文学语言的图像化,即作者在写作时沉浸在图像之中,运用可观可感的手法来叙写作品,是一种独特的写作和表意实践。对此,国内外的理论家分别从社会、时代、政治、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但更多地持有"折衷... "文学图像化"在此指文学语言的图像化,即作者在写作时沉浸在图像之中,运用可观可感的手法来叙写作品,是一种独特的写作和表意实践。对此,国内外的理论家分别从社会、时代、政治、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但更多地持有"折衷论"或"二元论"的立场及批判态度,而忽略了对"图像化"本身问题如美感、审美关系以及本体的探讨。笔者从"文学图像化"的定位、内核等方面切入,阐发了另外一种研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图像 定位 内核 思想深度
下载PDF
汉代文学与图像关系叙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结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在中国文学与图像的关系史上,汉代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其帝国图式的构建、天子礼仪的形成、物质形态的拓展、象数思维的特征、德教传统的确立,为其文图关系的背景;天人感应的文化模式以及神仙、历史、名物三大传统,又为其文图关系的构成;... 在中国文学与图像的关系史上,汉代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其帝国图式的构建、天子礼仪的形成、物质形态的拓展、象数思维的特征、德教传统的确立,为其文图关系的背景;天人感应的文化模式以及神仙、历史、名物三大传统,又为其文图关系的构成;而汉代礼制的呈现,可谓其文图关系的表述核心。特别是作为一代文学的"汉赋"与一代图像的"汉画像石",因其特定时代征象,堪称汉代文图关系的聚焦,值得阐发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辞赋 画像石 文学图像
下载PDF
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我看《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勇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1年第8期46-54,共9页
8卷(10册)本《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是赵宪章教授率领其研究团队集十年之功搞出来的一个大成果,其中大量的个案分析几乎都是“写材料”的佳作、“做生活”的模范,整体写作也体现出文图互证、论从史出的特色。这充分说明,语图或图文关系... 8卷(10册)本《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是赵宪章教授率领其研究团队集十年之功搞出来的一个大成果,其中大量的个案分析几乎都是“写材料”的佳作、“做生活”的模范,整体写作也体现出文图互证、论从史出的特色。这充分说明,语图或图文关系是文学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宪章 《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 文图互证 论从史出
下载PDF
文学图像学溯源及其中国语境 被引量:3
14
作者 段德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3-149,共7页
图像学本是立足于西方视觉艺术研究所形成的方法,无论是处理一般图像的图像学还是局限于宗教语境的圣像学,都强调了形象本身所具有的理智要素。从俄罗斯文艺思想中的圣像学维度到新批评的语象概念,再到具体的文学图像学研究,图像学为文... 图像学本是立足于西方视觉艺术研究所形成的方法,无论是处理一般图像的图像学还是局限于宗教语境的圣像学,都强调了形象本身所具有的理智要素。从俄罗斯文艺思想中的圣像学维度到新批评的语象概念,再到具体的文学图像学研究,图像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视角。在中国语境引入文学图像学研究,既有益于补正传统文论的某些概念,推动文学和图像的综合研究,又为探讨中国语境的"语图漩涡"谱系,建构一种属于本土的形象文化史提供了方法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图像 圣像 语象 “语图漩涡” 形象史
下载PDF
审美自觉与魏晋南北朝图—文会通的嬗变——兼论文学图像化审美转向的发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怀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5-150,共6页
魏晋之后,随着文人的审美自觉,文学图像化主要体现为文学作品图像化,文学作品图像化成为文人实现审美诉求的重要方式。文人的审美创造使得先秦两汉图—文会通传统在这个时代,于创作主体、创作方式以及创作意图等方面呈现出历史性嬗变,... 魏晋之后,随着文人的审美自觉,文学图像化主要体现为文学作品图像化,文学作品图像化成为文人实现审美诉求的重要方式。文人的审美创造使得先秦两汉图—文会通传统在这个时代,于创作主体、创作方式以及创作意图等方面呈现出历史性嬗变,文学图像化创作在这些嬗变中发生了从注重再现、重写到注重表现、创造的审美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自觉 图—文会通 嬗变 文学图像 审美转向
下载PDF
图像化文学流行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玲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149,158,共7页
图像化文学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图像艺术取代语言艺术,也不会颠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性质,而是意味着文学突破了语言的垄断地位,以多元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与其说图像使文学边缘化,不如说文学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借助图像丰... 图像化文学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图像艺术取代语言艺术,也不会颠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性质,而是意味着文学突破了语言的垄断地位,以多元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与其说图像使文学边缘化,不如说文学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借助图像丰富、再生,乃至无穷。图像化文学是市场经济、读者需求、文化环境等因素催生的产物。市场经济为图像化文学的流行奠定了物质基础,读者"读图"的偏好为图像化文学的流行提供了必要条件,宽容的文化环境为图像化文学的流行提供了现实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文学 流行 市场经济 读者需求 文化环境
下载PDF
从形式美学到“文学图像论”——赵宪章学术轨迹描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示玉 《上海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0,28+124,共10页
"文学与图像关系"问题被"文学遭遇图像"的现实推向了学术前沿,其中,赵宪章的"文学图像论"堪称这一论域的"潮头"。他立足于文学的当下处境及其背后的"符号危机",将"文学与图像关... "文学与图像关系"问题被"文学遭遇图像"的现实推向了学术前沿,其中,赵宪章的"文学图像论"堪称这一论域的"潮头"。他立足于文学的当下处境及其背后的"符号危机",将"文学与图像关系"的核心定位在语言符号和图像符号之间比较,即"语图符号学"方法,由此提升了整个文学研究的境界。就赵宪章的学术轨迹而言,关于"文学图像论"的研究,实质上是其文体研究的应时转型,而文体研究又是形式美学的顺势承续。由此可见,以"通过形式阐发意义"为基本原则的形式美学,展现出良好的学术延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图像论 文体 形式美学
原文传递
《张公神碑歌》考论——兼论汉代图像文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4,共9页
《张公神碑歌》在四言韵文之后再附以"歌"或"诗"以作结,是汉碑"常体"中的"变体"。其写作与"张公"墓地祠堂画像存在联系,部分章节内容是对祠堂画像相关画面的文学性描述,某些"... 《张公神碑歌》在四言韵文之后再附以"歌"或"诗"以作结,是汉碑"常体"中的"变体"。其写作与"张公"墓地祠堂画像存在联系,部分章节内容是对祠堂画像相关画面的文学性描述,某些"文本形象"具有"图像艺术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其文学意义上的情境单元,能够转化为一种图像意义上的画面构成;在语言运用上注意到了表现画面构图与画面形象、画面色彩与光泽、画面动态与静态形象的特征等问题。《张公神碑歌》以骚体为主体、七言与骚体相组合的创作形式,是汉代杂言体诗歌创作体式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为我们对汉代"碑歌"与"汉代图像文学"的认识与研究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公神碑歌》 祠堂画像 图像文学
下载PDF
文学图像化:图文缝合关系的重要维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烨鑫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视觉文化兴盛的现代,图文之间主要表现为两者和谐共生、取长补短的缝合关系。图文缝合关系在文艺领域的重要表现是"文学图像化"(与此相对应的表现是"图像文学化")。"文学图像化"指的是,在文学活动的全... 在视觉文化兴盛的现代,图文之间主要表现为两者和谐共生、取长补短的缝合关系。图文缝合关系在文艺领域的重要表现是"文学图像化"(与此相对应的表现是"图像文学化")。"文学图像化"指的是,在文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语言符号被图像符号所影响、所渗透出现的一种趋势。在艺术领域,"文学图像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艺术语言符号的图像化、艺术创作主体的图像化追求以及文学文本的图像化。"文学图像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关系 图文缝合 文学图像
下载PDF
政治美学的两张面孔——论“翻身”叙事中文学与图像的互文性
20
作者 李跃力 任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90,共7页
文学与图像对"翻身"的反复叙述,在现代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现象,也是文学史与美术史中独具特色和颇具影响的部分。文学与图像在"翻身"叙事上有颇多相互转化、相互阐释之处,呈现出明显而特殊的互文性。"翻身&q... 文学与图像对"翻身"的反复叙述,在现代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现象,也是文学史与美术史中独具特色和颇具影响的部分。文学与图像在"翻身"叙事上有颇多相互转化、相互阐释之处,呈现出明显而特殊的互文性。"翻身"叙事的文学和图像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特征,在文学和图像营造的"包围式结构"中,地主都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文学与图像都着力构筑一种紧张的对立关系,都因其中潜藏的宣泄-抑制-疏导机制而呈现出别样的艺术张力。"翻身"叙事的文学和图像,都被一种强大的政治美学法则所统摄,这使得文学与图像均成为这一政治美学的形象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身”叙事 政治美学 文学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