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前作家的文学处境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晓英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80,共8页
已充分拥有文化支配地位和话语权利的文学媒体使作家几乎失去了独立的创作空间,追求“卖点”和过分强化文学娱乐消费功能的价值取向使作家面临尴尬的错位,既是职业劳动生产者又是艺术审美创造者的角色认定使作家陷入两难之境,这是目前... 已充分拥有文化支配地位和话语权利的文学媒体使作家几乎失去了独立的创作空间,追求“卖点”和过分强化文学娱乐消费功能的价值取向使作家面临尴尬的错位,既是职业劳动生产者又是艺术审美创造者的角色认定使作家陷入两难之境,这是目前作家的文学处境。在这样的文学处境中,尤其要强调作家的文学抱负,重提文化启蒙以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文学处境 文学抱负 审美情趣
下载PDF
文化消费时代的文学处境与写作策略刍议
2
作者 李相银 《学术论坛》 2004年第5期118-120,共3页
文学作为作家的产品与读者的消费品,其商品性在文化消费时代得到了确认,然而作家迎合"市场"需求的创作却因"媚俗"姿态遭到严厉批判,这反映出目前文学界仍未走出文学品格的雅俗二元对立论。20世纪90年代文学"中... 文学作为作家的产品与读者的消费品,其商品性在文化消费时代得到了确认,然而作家迎合"市场"需求的创作却因"媚俗"姿态遭到严厉批判,这反映出目前文学界仍未走出文学品格的雅俗二元对立论。20世纪90年代文学"中心"与"边缘"的置换,表明作家在消费文化观念主导下,从"精英"立场向"大众"立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 文学处境 写作策略
下载PDF
1946与1949:孙犁的文学处境之微观
3
作者 袁洪权 丁楷伦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1946—1949年作为大时代背景的微观侧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特别关注的重要时间点。抗战胜利之后,左翼文艺已然成为最强大的文艺力量,逐渐左右着当时的文艺界。这种所谓的“左右”,就是“决定文学界走向,对文学的状况实施‘规范’... 1946—1949年作为大时代背景的微观侧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特别关注的重要时间点。抗战胜利之后,左翼文艺已然成为最强大的文艺力量,逐渐左右着当时的文艺界。这种所谓的“左右”,就是“决定文学界走向,对文学的状况实施‘规范’”。洪子诚先生对此还有相当精当的概括:“到了40年代后期,更成了左右当时文学局势的文学派别……他们在抗战之后的主要工作,是致力于传播延安文艺整风确立的‘文艺新方向’,并随着政治、军事斗争的展开,促成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以达到理想的文学形态的‘一体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艺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延安文艺整风 文学形态 洪子诚 文学处境 孙犁 文学派别
原文传递
诗歌算法、审美生产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遭遇 被引量:2
4
作者 宗思源 《智库时代》 2020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在新技术新理论的驱动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拓宽到文学创作领域,文艺创作这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最高门槛已经被跨越。随着《微软小冰诗集》的面世,更多人工智能开始了以固定算法为依托的批量化、迅速化的"重组式"创作,制造... 在新技术新理论的驱动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拓宽到文学创作领域,文艺创作这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最高门槛已经被跨越。随着《微软小冰诗集》的面世,更多人工智能开始了以固定算法为依托的批量化、迅速化的"重组式"创作,制造出很多机械化作品,对文艺创作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人工智能诗歌使艺术的原真性标准失效,艺术品的光韵渐渐凋谢,原始诗歌被不断"再生产",使文学作品趋于均质化、程式化,大众审美的个性和创造性渐渐模糊,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部分人审美意识的觉醒。本文立足于文艺创作的本质,通过对人工智能诗歌的修辞及逻辑分析,研究人工智能创作算法,结合对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诗歌阅读试验、跟踪调查及结果分析,探讨人工智能创作所丧失的纯粹美学价值及其对审美生产造成的影响,并希望能借此问题思考如何应对当前人工智能时代给文学带来的困境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诗歌算法 审美标准 文学处境
下载PDF
“介入文学”的悖论——萨特与维尔高尔和午夜出版社的“文学与介入”之争
5
作者 刘晖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萨特凭借文学理论(《什么是文学?》)和创作实践成为“介入文学”旗手,将“抵抗文学”的介入立场激进化,提出“极限处境文学”,试图在冷战开启的两种意识形态斗争中走中间路线,调和文学形式与政治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萨特凭借文学理论(《什么是文学?》)和创作实践成为“介入文学”旗手,将“抵抗文学”的介入立场激进化,提出“极限处境文学”,试图在冷战开启的两种意识形态斗争中走中间路线,调和文学形式与政治内容。巴特和罗伯-格里耶以文学形式、结构语言学和符号学为武器,通过新批评和新小说质疑“介入文学”的非形式,深化了“什么是文学”的追问。本文以伯努瓦·德尼的《文学与介入:从帕斯卡尔到萨特》为参照,描述萨特与维尔高尔和午夜出版社围绕“介入文学”的竞争与互动,揭示“介入文学”与文学现代性之间的张力,阐明“介入文学”是作家通过修辞技艺制作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文学 处境文学 新小说 符号学 修辞
原文传递
论舒婷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诗歌创作的焦虑意识
6
作者 王存良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9-52,共4页
作为朦胧诗主将的舒婷,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一种沉重的焦虑感。具体表现为被代表作遮蔽的焦虑、表意的焦虑、以及对文学自身处境的焦虑。其被代表作遮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时代的文学氛围发生了改变,语言表达困境的生... 作为朦胧诗主将的舒婷,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一种沉重的焦虑感。具体表现为被代表作遮蔽的焦虑、表意的焦虑、以及对文学自身处境的焦虑。其被代表作遮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时代的文学氛围发生了改变,语言表达困境的生成源于其固有的语言/思维系统在面对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时的失效,外在的接受环境与内在的表意系统同时使诗人的创作陷入困境,这一困境导致其对文学自身处境的担忧与怀疑。诗人对其固有文学观的坚持在文学溃败的时代成为了一个后英雄时代的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遮蔽 表意 文学处境
下载PDF
文学的处境与作家的选择
7
作者 王俊秋 《华夏文化论坛》 2006年第1期152-157,共6页
20世纪80年代应该是中国文学理想最为膨胀的时期,无论是文学"寻根"的努力,还是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的试验或反拨,都表现出强烈的振兴欲望和再造中国文学辉煌的企图。然而,市场经济的确立,异常迅猛的市场化浪潮,使文学迅速结... 20世纪80年代应该是中国文学理想最为膨胀的时期,无论是文学"寻根"的努力,还是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的试验或反拨,都表现出强烈的振兴欲望和再造中国文学辉煌的企图。然而,市场经济的确立,异常迅猛的市场化浪潮,使文学迅速结束了理想主义时代,由"启蒙"、"救世"的中心位置向边缘滑落。进入2l世纪,这种多元无序的状态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在由观念社会向利益社会的转型中,文学的处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着被商品化、边缘化的过程。而中国作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生存、思想和文化上的三种失落。如何面对这一局面,其实首先是采取何种价值观来评价这一变化的问题,应该看到,文学的商品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共有的现象。与此同时,作家也不应放弃自己的责任和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处境 商品化 雅俗文学 作家选择
原文传递
从“处境文学”到“自由的艺术”——论让—保罗·萨特实践自由的存在主义文艺观
8
作者 陶国山 《中国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35-254,共20页
萨特以文学手法对其哲学理论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文学创作是实践其介入哲学观的一种自由的行为。他的“处境文学”意在把现实存在的“境遇”浓缩升华,以文学作品的艺术处境的感性形式,召唤读者阅读从而在现实的处境中主动介入,争取属于自... 萨特以文学手法对其哲学理论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文学创作是实践其介入哲学观的一种自由的行为。他的“处境文学”意在把现实存在的“境遇”浓缩升华,以文学作品的艺术处境的感性形式,召唤读者阅读从而在现实的处境中主动介入,争取属于自己的自由。创作本身就是对作者的召唤,作者在创作中实践和重现他对现实存在的介入;创作因此成了介入的中介,文本内的实践中介最终指向生存实境。而在艺术的自由创作中,作为作者的萨特与阅读其作品的读者都在自由地想象、自由地思考,真切地体会着自由的喜悦。萨特对处境文学历史性的讨论,以及通过对小说、戏剧等存在主义式的批判性思考直接指向他所坚持倡导的人之存在如阅读、写作、思考等各种实践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存在主义 介入 处境文学 自由
原文传递
当下文学的尊严与自信
9
作者 喻向午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0,共2页
近些年,相对于火爆的网络文学,曾经风光无限的严肃文学处境着实有些尴尬。每当岁末年初,媒体都会例行评点文坛的收获和动向,解读文学界危机四伏的现状。文学界,特别是文学期刊界,一些主编们更是忧心忡忡。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期刊 当下文学 文学处境 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