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埃及近代文学复兴之共性
1
作者 陈越洋 申十蕾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6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埃及近代文学复兴不仅是中埃两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两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文学来源于生活,它的复兴必然与激烈的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埃及近代文学复兴相伴随的是法国、英国入侵直...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埃及近代文学复兴不仅是中埃两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两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文学来源于生活,它的复兴必然与激烈的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埃及近代文学复兴相伴随的是法国、英国入侵直至埃及人民成功击退殖民统治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成果便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两大运动发生的历史时段虽不完全吻合,但都发轫于社会转型期,其间所表现出的人民性、开放性、多元性、社会性等文学精神有着极大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埃及近代文学复兴 文学精神
下载PDF
爱尔兰身份的寻求——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的乔伊斯和叶芝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宝强 高莉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8-70,共3页
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叶芝试图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寻求爱尔兰性并重构爱尔兰身份。他和他的作品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叶芝对爱尔兰乡村和历史的理想化描述不同的是,乔伊斯竭力去揭示现代都柏林人的精神状态和爱尔兰的主... 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叶芝试图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寻求爱尔兰性并重构爱尔兰身份。他和他的作品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叶芝对爱尔兰乡村和历史的理想化描述不同的是,乔伊斯竭力去揭示现代都柏林人的精神状态和爱尔兰的主要问题的真相。乔伊斯选择了一条沉寂、流放和狡猾的道路,也从一种文化卑劣感中获得了对爱尔兰身份的真实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 身份 爱尔兰性
下载PDF
欲望生产与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构建——英国文艺复兴文学中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
3
作者 徐彬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2,共8页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创作将英国人的私欲同英国殖民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由英国社会问题引发的国家扩张欲是英国殖民生产力的核心。在埃德蒙·斯宾塞、沃尔特·罗利、威廉·莎士比亚和克里斯托弗·马...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创作将英国人的私欲同英国殖民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由英国社会问题引发的国家扩张欲是英国殖民生产力的核心。在埃德蒙·斯宾塞、沃尔特·罗利、威廉·莎士比亚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等人的作品中,情欲是英国统治阶级共同体的黏合剂,暴力是英国殖民主义政治经济运作的必要手段。作家们将对情欲和暴力欲的描写从力比多本能层面提升至关乎个人和民族国家共同体发展的道德层面,使二者成为统一英国人思想的“社会资本”和构建早期大英帝国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文学 旅行冒险 殖民流散 欲望生产 民族国家共同体
下载PDF
欧洲文艺复兴文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宏艺 白青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9-122,共4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汲取了大量西方文化的精神营养,欧洲文艺复兴便是其中之一。胡适等人甚至将这场运动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而文学是二者间影响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文艺复兴文学挑战权威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反抗精神使五四新文... 五四新文化运动汲取了大量西方文化的精神营养,欧洲文艺复兴便是其中之一。胡适等人甚至将这场运动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而文学是二者间影响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文艺复兴文学挑战权威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反抗精神使五四新文学以新的眼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以决绝的方式揭批封建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与罪恶。文艺复兴文学对民族语言和现世生活的标举推动了五四新文学的白话文运动,使之更加关注社会和民生。文艺复兴文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唤起了五四作家们人的意识的觉醒,并使之肯定人性,倡导"人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白话文 人的文学
下载PDF
论文艺复兴文学兴起的文化渊源
5
作者 邓宏艺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4期135-137,142,共4页
文艺复兴文学的兴起是多元文化间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结果。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世俗文化和东方文化是孕育这一新型文学的主要精神资源。它们不仅以其各具特色的人文内涵和世俗倾向给文艺复兴文学提供了思想内容上的滋养,而且以其... 文艺复兴文学的兴起是多元文化间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结果。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世俗文化和东方文化是孕育这一新型文学的主要精神资源。它们不仅以其各具特色的人文内涵和世俗倾向给文艺复兴文学提供了思想内容上的滋养,而且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内容为文艺复兴文学的艺术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化 中世纪文化 阿拉伯文化
下载PDF
阿拉伯-伊斯兰文学及其对西欧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黄虹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6-51,共6页
阿拉伯 -伊斯兰文学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百年翻译运动”吸收了古代东方诸民族文学成就 ,同样又通过翻译运动将其文学成就以西班牙和西西里两大主要途径西传至西欧各国 。
关键词 阿拉伯-伊斯兰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影响
下载PDF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新补充 被引量:1
7
作者 阿力木江.艾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在古希腊人本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公元9世纪至15世纪中东、中亚出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在中亚、中东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推动下,公元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才出现了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
关键词 希腊人本主义文学 中东 中亚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 西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角下四字格的应用研究——以《印第安文艺复兴:文学想象与成就》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徐霞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3-26,共4页
"四字格"是中国语言文化艺术的结晶,它不仅包括成语,还包括不固定的四字结构。汉语四字格因其工整对称、言简意赅、音韵优美、琅琅上口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英汉翻译中。翻译美学是翻译和美学的结合,它以美学原理为基础,探究... "四字格"是中国语言文化艺术的结晶,它不仅包括成语,还包括不固定的四字结构。汉语四字格因其工整对称、言简意赅、音韵优美、琅琅上口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英汉翻译中。翻译美学是翻译和美学的结合,它以美学原理为基础,探究语际转换中的翻译美学问题。文章结合具体译例,以翻译美学的视角阐述了英汉翻译中如何通过四字格的使用再现和创造原文的美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字格 翻译美学 英汉翻译 《印第安文艺复兴:文学想象与成就》
下载PDF
从“目的论”的视角谈文学史中的句子翻译——以《印第安文艺复兴:文学想象与成就》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霞 《采写编》 2020年第4期165-167,188,共4页
翻译目的论由汉斯·J.弗米尔提出,有三大运用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印第安文艺复兴:文学想象与成就》是一部当代印第安文学史,由研究印第安文学的学者艾兰·R.维利(Alan R. Velie)和A.罗伯特·李(A. Robert... 翻译目的论由汉斯·J.弗米尔提出,有三大运用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印第安文艺复兴:文学想象与成就》是一部当代印第安文学史,由研究印第安文学的学者艾兰·R.维利(Alan R. Velie)和A.罗伯特·李(A. Robert Lee)合作编辑。本文以《印第安文艺复兴:文学想象与成就》为例,在三大原则的指导下,对文学史中的句子翻译进行实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文学 句子翻译 《印第安文艺复兴:文学想象与成就》
下载PDF
《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与战后“文学研究”
10
作者 晏亮 蔡雄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7-20,30,共5页
《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是郑振铎编辑生涯中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中国文学研究专号"。与前两个专号相比,此专号刊发的大部分文章在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上,均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但是,以闻一多、季羡林和唐弢为代... 《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是郑振铎编辑生涯中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中国文学研究专号"。与前两个专号相比,此专号刊发的大部分文章在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上,均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但是,以闻一多、季羡林和唐弢为代表的少数学者,在各自擅长的研究领域努力创新,不仅为战后日臻成熟的中国文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学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新中国的文学研究拓展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 郑振铎 战后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美国印第安文学史的翻译探析--以《印第安文艺复兴:文学想象与成就》为例
11
作者 徐霞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4期192-194,共3页
围绕生态美学开展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文章以生态美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印第安文学史翻译中展现出的语言结构形态美和文化意象美,揭示美国印第安人敬畏土地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思想,期望能为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实证... 围绕生态美学开展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文章以生态美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印第安文学史翻译中展现出的语言结构形态美和文化意象美,揭示美国印第安人敬畏土地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思想,期望能为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价值观 英汉翻译 《印第安文艺复兴:文学想象与成就》
下载PDF
定鼎嵩洛与北魏洛阳诗赋之复兴
12
作者 于涌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8,共7页
北魏孝文帝定鼎嵩洛后,不仅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更恢复了其历史文化地位。以北魏宗室为中心的文人群体,带动了洛阳文学的复兴。在诗赋创作方面,洛阳恢复了西晋以来的创作传统,并能够在融合南北的基础上有所开拓。洛阳文学的复兴,究... 北魏孝文帝定鼎嵩洛后,不仅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更恢复了其历史文化地位。以北魏宗室为中心的文人群体,带动了洛阳文学的复兴。在诗赋创作方面,洛阳恢复了西晋以来的创作传统,并能够在融合南北的基础上有所开拓。洛阳文学的复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孝文帝的提倡、政治文化氛围的宽松、以及南北文化交流的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孝文帝 文人群体 洛阳诗赋 文学复兴
下载PDF
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嬗变的社会历史阐释
13
作者 高红樱 张立环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367-370,376,共5页
把西方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宏观上分析人物形象的发展过程,可以提出一个假说,即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呈不规则的W形状的嬗变轨迹,分为个性的人、僵化的人、灵性的人、异化的人与多元和谐的人。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人物形象嬗变的... 把西方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宏观上分析人物形象的发展过程,可以提出一个假说,即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呈不规则的W形状的嬗变轨迹,分为个性的人、僵化的人、灵性的人、异化的人与多元和谐的人。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人物形象嬗变的表象与深层社会历史原因以及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述了各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形象既是各个时代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又是作家们的情感、思辨、视野交互作用的结果。从人物形象W形状嬗变的角度讨论了文学功能的社会价值及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 民族性格 古希腊 欧洲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下载PDF
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颜敏 彭程 郭楚江 《华文文学》 2002年第6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华文教育 作家 研讨会 暨南大学 华侨教育 文学复兴
下载PDF
美国印第安作家厄德里克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俊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100,共5页
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如今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路易丝.厄德里克是当代最重要、最多产的美国印第安作家之一。对她的小说的研究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她的作品,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的整体... 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如今已经成为了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路易丝.厄德里克是当代最重要、最多产的美国印第安作家之一。对她的小说的研究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她的作品,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厄德里克 美国印第安文学 印第安文学复兴
下载PDF
理论终结论的“解药”?——评利奇的《21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复兴》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胜忠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利奇的新作《21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复兴》对近三十多年来文学界反理论者的立场和观点进行了批驳,提出了一种"综合考量的批评性阅读"方式,评析了当代重要的理论家及其著作,并对理论的未来做了大胆的预测。在评介这部著作的基础... 利奇的新作《21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复兴》对近三十多年来文学界反理论者的立场和观点进行了批驳,提出了一种"综合考量的批评性阅读"方式,评析了当代重要的理论家及其著作,并对理论的未来做了大胆的预测。在评介这部著作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利奇并没有找到理论终结论的症结,相反,他把造成文学理论式微或批评方向偏离的现状看成是理论复兴的表征。他所推崇的文化批评不是理论复兴的标志,而是导致文学批评独立性丧失的根源之一,也为反理论者提供了口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奇《21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复兴》理论终结 文化批评 理论的未来
原文传递
Quentin Skinner's "Rhetorical Turn" and the Chances for Political Thought
17
作者 Karl Palone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期9-22,共14页
Quentin Skinner's work since his turn to rhetoric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My thesis is that with this turn Skinner has invented another novelty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thought, by including the analysis... Quentin Skinner's work since his turn to rhetoric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My thesis is that with this turn Skinner has invented another novelty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thought, by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 of debating pro et contra among political agents as sources of political thought. The exemplary institution for such debates is the Westminster Parliament, and Skinner extends the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al culture of English Renaissance to studies on parliamentary debates. Here I am first comparing Skinner's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and Reason and Rhetoric in the Philosophy of Hobbes in their relationship to rhetoric. Subsequently I discuss Skinner's comments on English parliamentary debates, including his recommendation to read Hobbes's Leviathan "as a speech in Parliament." Reason and Rhetoric has inspired valuable studies on English Renaissance political rhetoric, shortly discussed her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parliamentary variety of deliberative rhetoric, I refer to the formation of a specific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and to procedural tracts from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Westminster, which among others create a parliamentary vocabulary and rules for conducting and regulating parliamentary debates. The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institutionalizes the principle of in utramque partem disputare, central in Skinner's rhetorical studies. By this manner we can re-activate the link between political thought and parliamentary studies as well as explicate a dissensual alternative to Jiirgen Habermas's views 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studies and parliamentary deb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ntin Skinner political thought rhetorical studies English Renaissance rhetoric parliamentary rhetoric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下载PDF
夸张、真实、乐观、机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的讽刺特点
18
作者 黎跃进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一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这是鲁迅总结了斯威夫特、果戈理等欧洲讽刺大师的经验,结合自己的讽刺创作实践而提出的科学命题。讽刺有它特殊的针对性,它必须有群众基础。只有讽刺对象是真实的存在。
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讽刺对象 创作实践 斯威夫特 果戈理 群众基础 鲁迅 《巨人传》 《十日谈》 《堂吉诃德》
原文传递
当代美国印第安小说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洋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美国印第安文学渊远流长,而其当代小说则是这个灭而未绝的民族的生命力的体现。标志着“印第安文学复兴”运动开始的《曙光之屋》,植根于印第安民族文化尤其是美学传统,借鉴了发达的欧美小说艺术,但超越了较狭隘的种族意识,塑造出... 美国印第安文学渊远流长,而其当代小说则是这个灭而未绝的民族的生命力的体现。标志着“印第安文学复兴”运动开始的《曙光之屋》,植根于印第安民族文化尤其是美学传统,借鉴了发达的欧美小说艺术,但超越了较狭隘的种族意识,塑造出艾贝尔这个具有历史感、多面性的“第四世界”的“人人”的艺术形象。在作者莫马戴周围,聚集了一个秉性各异、才华卓越的印第安作家群,他们通过各自的创作,不仅揭示出多灾多难的印第安民族当今的生存状态,而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寻求怎样在当今这个后殖民时代超越历史地注定的生存困境,从其有特色的与白人文学平等的文学主体意识出发,重造美国印第安传统的现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文学复兴 Trickster 魔幻现实主义 寻根母题 文学主体意识
原文传递
但丁学会北京分会举行报告会
20
作者 鲍北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第3期142-142,共1页
6月1日,但丁学会北京分会假欧美同学会礼堂举行报告会,北京大学田德望应教授邀在会上作了关于《神曲》的翻译与研究的报告。 田德望教授数十年来潜心钻研但丁《神曲》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983年开始翻译《神曲》,这将是第一部从... 6月1日,但丁学会北京分会假欧美同学会礼堂举行报告会,北京大学田德望应教授邀在会上作了关于《神曲》的翻译与研究的报告。 田德望教授数十年来潜心钻研但丁《神曲》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983年开始翻译《神曲》,这将是第一部从原文译出的《神曲》中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曲》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意大利 北京大学 中译本 同学会 教授 沈从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