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奖金与解放区的文学大众化思潮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国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7-100,共14页
关键词 文学大众 中国现代文学 作家 白话文学 新文艺 思潮 平民文学 抗日战争 发动 年代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国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5,共5页
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文学大众化思潮具有不同的特点。从文学的雅俗流变的角度来看,文学大众化思潮既表现了文学的严肃性,又显示了文学的通俗性,它是一种超越雅俗的文学整合过程;从文学的接受者和创造者的关系角度来看,普通大众既要走向新... 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文学大众化思潮具有不同的特点。从文学的雅俗流变的角度来看,文学大众化思潮既表现了文学的严肃性,又显示了文学的通俗性,它是一种超越雅俗的文学整合过程;从文学的接受者和创造者的关系角度来看,普通大众既要走向新文学,而新文学作家也应当走向普通大众,它是文学的接受者与创造者之间的双向转化过程。只有在文学的雅俗整合以及接受者与创造者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新文学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化思潮 特征 文学整合 现代文学 中国
下载PDF
类型与指向:新文学大众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景雷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4-147,共4页
大众作为一种激进的力量在近代以来得到重视。他们是激进革命的主要参加者 ,因此就出现了一种大众化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激进的知识分子们认识到了这种情况 ,于是也掀起了文学大众化运动 ,以期为社会革命服务。在中国先后出现了... 大众作为一种激进的力量在近代以来得到重视。他们是激进革命的主要参加者 ,因此就出现了一种大众化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激进的知识分子们认识到了这种情况 ,于是也掀起了文学大众化运动 ,以期为社会革命服务。在中国先后出现了三种文学大众化 ,即情感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 类型 情感大众 文化大众 思想大众
下载PDF
集体写作与解放区的文学大众化思潮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国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6,共21页
集体写作方式的演化是与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推进直接相关的,解放区的集体写作方式的盛行一方面是受到了左翼时期文学生产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苏区的文学写作“传统”的继承。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文学大众... 集体写作方式的演化是与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推进直接相关的,解放区的集体写作方式的盛行一方面是受到了左翼时期文学生产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苏区的文学写作“传统”的继承。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文学大众化成为解放区最主要的文学潮流。文学大众化思潮的盛行要求与之相应的文学生产方式,而集体写作方式的推广又更进一步加速了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普遍化。有别于抗战初期国统区的集体创作,解放区的集体写作方式的运用是以知识分子作家与工农兵大众的结合为主要目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 集体写作 解放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思潮 写作方式 生产方式 文学写作 文学潮流 集体创作
下载PDF
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肖翠云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200,共8页
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围绕大众化文学的语言问题和文体问题展开了激烈而充分的论辩:在语言建构中交织着普通话、方言土语、五四白话、汉字拼音化等多种声音的对话与论争;在文体建构中上演着旧形式、新形式、五四新文... 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围绕大众化文学的语言问题和文体问题展开了激烈而充分的论辩:在语言建构中交织着普通话、方言土语、五四白话、汉字拼音化等多种声音的对话与论争;在文体建构中上演着旧形式、新形式、五四新文学形式之间的争夺。虽未能达成共识,但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和大致的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建设和发展留下了丰厚的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 大众 旧形式 新形式
下载PDF
重建阶级秩序: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内在动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宝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40,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是一场论争主题与内在动机完全失衡、阶级改造冲动远胜过语言理论建设、思想史意义与文学史意义并存的语言运动,其内在动机在于打造新的革命主体,重建与新的革命形势相适应的阶级秩序。这一阶级秩序重建工作有两... 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是一场论争主题与内在动机完全失衡、阶级改造冲动远胜过语言理论建设、思想史意义与文学史意义并存的语言运动,其内在动机在于打造新的革命主体,重建与新的革命形势相适应的阶级秩序。这一阶级秩序重建工作有两个聚焦点:一是突出无产阶级在大众化运动中的领导地位,解决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二是在大众化运动中改造小资产阶级,解决新的革命形势下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问题。从阶级秩序重建这一问题切入,可以解读出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革命史、思想史、中共党史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大众化运动 无产阶级领导权 文化领域统一战线
下载PDF
多元文化语境与文学大众化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蔡登秋 《三明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00-303,共4页
20世纪末,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急剧转型,带来了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学作为文化最敏感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文革”冲刷后,开始寻找新的话语方式和话语空间。自由市场经济的形成、新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持和文化全球化的趋势等多种因素作... 20世纪末,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急剧转型,带来了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学作为文化最敏感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文革”冲刷后,开始寻找新的话语方式和话语空间。自由市场经济的形成、新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持和文化全球化的趋势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文学话语权力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文学空间被挤压,意义也在缩小,文学道路颇感迷惘。文学在选择无路的情况下,开始取道大众化道路。在当代文学大众化流行时候,文学走出了单一的“审美价值标准”,适应了多元的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 语境 文化需求 多元化 文化语境 大众 文学 20世纪末 文化全球化 政治体制
下载PDF
“文学大众化”:瞿秋白对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红色”设想
8
作者 杨经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4-182,共9页
瞿秋白倡导的"文学大众化",以"文字革命"引发"文学革命",既是一次语言变革(大众语取代"新式文言"),也是一次话语颠覆(阶级论话语对启蒙论话语),从而自觉而不自觉地疏通了曾被"革命文学&qu... 瞿秋白倡导的"文学大众化",以"文字革命"引发"文学革命",既是一次语言变革(大众语取代"新式文言"),也是一次话语颠覆(阶级论话语对启蒙论话语),从而自觉而不自觉地疏通了曾被"革命文学"断裂的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进程。"文学大众化"表面上看来是通过"口语化"来实现文学语言的"言文一致",其实质却是在承认言、文分离而又主张言、文重合的前提下,借助"大众化"祛除五四后新文学的欧化和精英化趋势,并以大众化书面语(文字)为语言本体,为文学母语的重建提供了另一种探索方式。虽然"文学大众化"具有其特定的政治实用理性,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但它对语言(文学)乌托邦的祈望,在客观上成为对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红色"设想;正是在这样的设想或规划中,重构中的母语文学得到调整、校正、优化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文学大众 母语文学重构
下载PDF
近现代文学大众化话语的发生与衍化
9
作者 赫牧寰 朱信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8-91,共4页
从近代文学革命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左联"的文学实践,直至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始终没有放弃"大众化"的努力。在这个演绎过程中,文学不仅承载着审美使命,更肩负着改造中国政治,改... 从近代文学革命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左联"的文学实践,直至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始终没有放弃"大众化"的努力。在这个演绎过程中,文学不仅承载着审美使命,更肩负着改造中国政治,改造国民灵魂,实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理想的重任。从文学民间大众话语的发生、转换到改造、确立,无论"大众化"的话语内涵如何转换,它始终坚持并追求着"化大众"的目标。然而,在承接"大众化"旗帜的时候,1958年"新民歌运动"在欲将民间文化资源作为文学的最终归宿时,为文学大众化画上了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 五四新文化运动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新民歌运动
下载PDF
从“文学大众化”到“人民的文学”──20世纪40年代末台湾文坛关于台湾新文学路线、方向的论争
10
作者 赵遐秋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年第4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论争 文学 文坛 文学大众 人间 陈映真 中国 台湾省 国民党政权 史料 文学
下载PDF
文学大众化与延安文艺奖励政策
11
作者 马亚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文艺大众化既是新文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与中国现代革命有着密切关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文艺大众化成为延安及各个解放区最主要的文学潮流。文艺奖励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加速了文艺大众化思潮...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文艺大众化既是新文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与中国现代革命有着密切关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文艺大众化成为延安及各个解放区最主要的文学潮流。文艺奖励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加速了文艺大众化思潮的普遍化,"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成为了与"五四"时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的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 中国现代革命 延安文艺奖励政策
下载PDF
问题意识的发掘与文艺学研究的生长点——以通变的眼光看网络对文学大众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文进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8,共4页
问题意识的挖掘是当今任何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 问题意识的挖掘是当今任何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文学大众 文艺学研究 网络 眼光 通变 生长 发掘
下载PDF
在文学大众化的道路上执着探索——延安“文协”初期的文学大众化实践论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根柱 《临沂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93-98,共6页
延安"文协"初期对文学大众化的探索主要采取两种形式:新瓶装新酒和旧瓶装新酒,前者积极利用现代文学新形式来表现新内容;后者充分挖掘旧形式来表现新内容。从文学大众化的实际效果看,旧瓶装新酒要好于新瓶装新酒。
关键词 延安“文协” 文学大众 新瓶装新酒 旧瓶装新酒
下载PDF
接受角度视野下的文学大众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50-151,共2页
"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五四"先驱开启了文学大众化的先河,"左联"致力于文学大众化的努力,毛泽东《讲话》对之的阐述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文学大众... "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五四"先驱开启了文学大众化的先河,"左联"致力于文学大众化的努力,毛泽东《讲话》对之的阐述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文学大众化过程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重点从文学接受角度考察大众化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趋势,提出今天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学大众化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 世俗化 商品化 现代传媒
下载PDF
网络文学对文学大众化的影响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昙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14期289-289,共1页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载体的网络文学发展成为文学理论界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网络文学属于大众文化,也被称作是大众文化中一种极富前沿和时尚的文化形式。而相比较于大众文化而言,网络文学也有商业性、繁复...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载体的网络文学发展成为文学理论界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网络文学属于大众文化,也被称作是大众文化中一种极富前沿和时尚的文化形式。而相比较于大众文化而言,网络文学也有商业性、繁复性以及流行性的典型特征。然而从文学形式来探究网络文学,其和大众文化的概念极为相符,对文学大众化的发展极具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网络文学的文学形式出发围绕网络文学对文学大众化的影响这个话题详细而有序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大众 影响
下载PDF
王朔现象与传媒时代文学大众化的途径
16
作者 韦映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39-43,共5页
“王朔现象”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文坛上的重要现象之一 ,它的产生与传媒联系紧密。由此入题 ,分析大众传媒时代文学精英的困惑以及文学大众化的倾向 ,总结大众传媒给文学的发展事业带来的利与弊 ,可为转型期的文学走出困境探索一条... “王朔现象”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文坛上的重要现象之一 ,它的产生与传媒联系紧密。由此入题 ,分析大众传媒时代文学精英的困惑以及文学大众化的倾向 ,总结大众传媒给文学的发展事业带来的利与弊 ,可为转型期的文学走出困境探索一条较为合理的发展道路 ,也为各类文化的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文化工业 王朔现象 文学大众
下载PDF
“30年代”文学大众化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的思路
1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242,共1页
肖翠云撰文《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指出,30年代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在语言问题和文体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丰富持久的论战,尽管未能达成共识,但在大众化文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上... 肖翠云撰文《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指出,30年代的“文学大众化”运动在语言问题和文体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丰富持久的论战,尽管未能达成共识,但在大众化文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上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和大致的方向:在语言上,先采用方言土语创作区域性的大众文学,然后再逐步过渡到以统一普通话为基础的国家的大众文学,在由方言土语向统一性普通话过渡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各地方言,使其渐趋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肖翠云 《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语言建构和文体建构》
下载PDF
文学大众化与个体写作
18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23-123,共1页
赵歌东在《山东文学》1998年第六期上撰文指出,就文学本身的历史教训而言,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较之西方现代文学发展所显示出来的滞后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学写作带有集体化特征的生产创作机制与世界文学现代化个体写作的自由... 赵歌东在《山东文学》1998年第六期上撰文指出,就文学本身的历史教训而言,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较之西方现代文学发展所显示出来的滞后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学写作带有集体化特征的生产创作机制与世界文学现代化个体写作的自由境界之间的冲突与失调。可以明显地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 个体写作 创作机制 集体化 创作心态 文学创作 群体化 中国现代文学 个性意识 创作倾向
下载PDF
网络文学对文学大众化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路养妮 《科技风》 2015年第14期270-270,共1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并且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现已成为文学理论界不可忽视的话题。网络文学是行走在时尚前沿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学与大众文化在文学形式上极为相符,对文学大众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大众 影响
下载PDF
丁聪绘叶灵凤《永久的女性》系列插图初探——兼论新文学大众化图文互现实践
20
作者 许海洋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1936年7月,叶灵凤长篇小说《永久的女性》初版本由上海大光书局印刷发行。叶灵凤在《题记》中谈及《永久的女性》创作缘起:一九三五年的秋天,应了那时新创刊的《小晨报》之约,我写下这部《永久的女性》。这是我第三次为每天出版的日报... 1936年7月,叶灵凤长篇小说《永久的女性》初版本由上海大光书局印刷发行。叶灵凤在《题记》中谈及《永久的女性》创作缘起:一九三五年的秋天,应了那时新创刊的《小晨报》之约,我写下这部《永久的女性》。这是我第三次为每天出版的日报写连载小说,而且也是最长的一部。以前在《时事新报》所载的两部都只有六七万字,这回却差不多有十四万字,连载了四个多月。这小说结束不久,《小晨报》也就停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灵凤 创作缘起 《时事新报》 文学大众 初版本 连载小说 印刷发行 小晨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