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以来文学存在方式研究之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单小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10,共6页
20世纪西方哲学、人文学术转型和中国"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理论争鸣,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理论背景。30年来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包括"三环结构"文学活动说、"三R结构"文学活动说、... 20世纪西方哲学、人文学术转型和中国"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理论争鸣,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理论背景。30年来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包括"三环结构"文学活动说、"三R结构"文学活动说、文学的"交流对话"说、"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说等。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突破了本质论取向,蕴含着文学存在研究的新的理论生长点,同时也存有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论 文学存在方式 文学本体论
下载PDF
从“文学”存在到“文学性”存在——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探究
2
作者 蒋继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文学存在方式"主要是追问"文学怎样存在"的问题,比抽象地索解"文学是什么"要好得多。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语言学转向和文化研究的兴起,文学从执拗于自身的纯粹语言、结构、形式领地到弥漫于一切非文... "文学存在方式"主要是追问"文学怎样存在"的问题,比抽象地索解"文学是什么"要好得多。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语言学转向和文化研究的兴起,文学从执拗于自身的纯粹语言、结构、形式领地到弥漫于一切非文学话语和文化文本之中,其研究的对象不再是纯文学文本,而是关涉人文社科诸多领域的社会文化文本,即文学性文本。伴随文学性的蔓延,一切的历史叙事、哲学观念、神学故事都打上文学的语言情结,文学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存在方式。后理论视域中的文学存在应在规避传统现象/本质的二元思维模式基础上,着眼于实体性、整体性、关系性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存在方式 形式主义 文化研究
下载PDF
文学教育 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
3
作者 徐一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7-49,共3页
在以往的文学理论研究中,我们比较习惯首先解决文学的本质问题,而事实上,文学以什么方式存在是一个更加普遍而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文学是一种以教育的方式存在的社会现象,因为文学与教育一样具有文化性、功利性和公共性。提倡文学是... 在以往的文学理论研究中,我们比较习惯首先解决文学的本质问题,而事实上,文学以什么方式存在是一个更加普遍而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文学是一种以教育的方式存在的社会现象,因为文学与教育一样具有文化性、功利性和公共性。提倡文学是一种教育存在不仅对理解文学教育有意义,而且对文学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质 文学教育 文学存在方式
下载PDF
文学的存在方式现象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吉猛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6-41,共6页
文学的存在方式是指文学赖以存在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文学创作活动(事件)、文学接受活动(事件)的现象学描述,建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和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后两者共同组建着文学的存在整体。
关键词 文学存在方式 现象学 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 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
下载PDF
“决定性的结构”与“透视主义”——简析韦勒克、沃伦的“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秀昌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对韦勒克、沃伦来说,"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不仅是一个关涉文学作品本身的内部研究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赋有文学本体论地位的问题。他们认为,一部文学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最终取决于它自始秉具的"决定性的结构"。由... 对韦勒克、沃伦来说,"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不仅是一个关涉文学作品本身的内部研究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赋有文学本体论地位的问题。他们认为,一部文学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最终取决于它自始秉具的"决定性的结构"。由对这"决定性的结构"的称说,他们带出一个关乎文学批评标准的"透视主义"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勒克 沃伦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决定性的结构 透视主义
下载PDF
对韦勒克、沃伦“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论述的解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丽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7-88,共2页
韦勒克和沃伦的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是其著作《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的部分,其中体现了他们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文学是一种"经验的客体"。据此,对文学的研究必须遵循"透视主... 韦勒克和沃伦的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是其著作《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的部分,其中体现了他们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文学是一种"经验的客体"。据此,对文学的研究必须遵循"透视主义"的原则。他们的观点为深入把握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经验的客体 决定性结构 透视主义
下载PDF
浅析韦勒克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7
作者 王雪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6-40,共5页
勒内·韦勒克是20世纪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在经典著作《文学理论》中,构建了完整的诗学体系。其逻辑起点就是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更好理解这一诗学体系。本文以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为核心,阐... 勒内·韦勒克是20世纪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在经典著作《文学理论》中,构建了完整的诗学体系。其逻辑起点就是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更好理解这一诗学体系。本文以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为核心,阐述其理论基石"决定性结构"和建立的批评标准"透视主义",力图探求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勒克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决定性结构 透视主义
下载PDF
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融合的可能性——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汪正龙教授访谈
8
作者 汪正龙 王文博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161,共7页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追求文学永恒不变本质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了,研究文学存在方式要有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与研究方式。从大的方面看,文学涵盖了形式的社会意义与历史的形式构型两个方面,把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相结合十分必要。但是...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追求文学永恒不变本质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了,研究文学存在方式要有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与研究方式。从大的方面看,文学涵盖了形式的社会意义与历史的形式构型两个方面,把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相结合十分必要。但是这个“历史”是双重的,不仅针对文学存在方式的研究,也适用于我们对知识生产本身的历史有效性、有限性的认知与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社会历史 语言形式 文学存在方式
下载PDF
文学交流现象学基本问题论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吉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5-58,共4页
文学创作活动是文学创作主体将自己的存在经验与生活感受形式化,并因此而体味某种或某些价值的过程。文学创作主体与潜在的读者进行文学交流是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种基础性的交流行为。在这一行为之上,文学创作活动还可以显现为其他形式的... 文学创作活动是文学创作主体将自己的存在经验与生活感受形式化,并因此而体味某种或某些价值的过程。文学创作主体与潜在的读者进行文学交流是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种基础性的交流行为。在这一行为之上,文学创作活动还可以显现为其他形式的交流行为。文学阅读活动也显现为读者与潜在的作者(潜在的文学创作主体)之间展开的一种交流行为,即"阅读—交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存在方式 创作-交流 阅读-交流 现象学
下载PDF
经典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的性质、地位、路径和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俐俐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6,共8页
论文提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旨在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寻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这一性质决定了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活动和方式,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区别于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以作品为核心的作... 论文提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旨在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寻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这一性质决定了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活动和方式,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区别于文学史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以作品为核心的作家论、与时代同步的文学评论等其他文学研究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本分析主要以优秀文学作品即文学经典为分析的对象。文学文本多层次立体结构性地存在,是文本分析的可能空间。文本分析的路径为由果溯因的诗歌学模式即语言学模式。文本分析需要采用方法,方法在文本分析中的功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具个性的艺术特征;运用方法进入文本分析,能够产生比较机制。方法论一般原理是文本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方法具体操作为走综合的路子,即各种方法对应于文本不同的层面,并且进入文本后互相结合和转换。文本分析的意义在于:深化对于叙事性文体诸如小说的见解;是文学史科学化的基础性工作;担当文化传承和文学理论传承的作用;是文学理论概括和提升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读者文学阅读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艺术价值 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 文本分析 分析方法
下载PDF
文学“内、外”理论及其重释
11
作者 陈吉猛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126-130,共5页
文学“内、外”理论是指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和美国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缔造的关于文学的“内部规律/外部规律”、“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的理论。以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审视文学的存在整体,以现象学的方法... 文学“内、外”理论是指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和美国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缔造的关于文学的“内部规律/外部规律”、“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的理论。以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审视文学的存在整体,以现象学的方法建构文学的存在方式,在此基础上阐释文学“内、外”理论,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内、外”理论 文学存在方式 文学作品 文学世界 重释
下载PDF
析韦勒克、沃伦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
12
作者 苏雅娟 王丹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6期103-104,共2页
韦勒克和沃伦的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是其著作《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的部分,其中体现了他们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文学是一种“经验的客体”。据此,对文学的研究必须遵循“透视主义”的原则。他们的观... 韦勒克和沃伦的关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论述是其著作《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的部分,其中体现了他们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文学是一种“经验的客体”。据此,对文学的研究必须遵循“透视主义”的原则。他们的观点为深入把握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经验的客体 决定性结构 透视主义
原文传递
源于哲学的文之思
13
作者 张新颖 郑宇蒙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0,共1页
作为20世纪分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事件”成为当今西方哲学理论景观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生长点。21世纪以来,回归文学性的研究日益得到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作为“事件”的文学凸显出来。随着“事件”成为理解文学存在方式的... 作为20世纪分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事件”成为当今西方哲学理论景观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生长点。21世纪以来,回归文学性的研究日益得到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作为“事件”的文学凸显出来。随着“事件”成为理解文学存在方式的核心概念,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借助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与跨学科的理论资源,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探讨文学事件的概念,成果斐然。南京大学何成洲、但汉松主编的《文学的事件》(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首次将文学作为事件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讨,以哲学源头之光“映照文艺批评进程,启迪推陈出新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者 文学存在方式 文学事件 文学评论家 文艺批评 文学作品 南京大学 文本细读
下载PDF
桐城派诗文的内部研究
14
作者 叶当前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3-13,共1页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将文学研究区分为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侧重于“文学的背景、文学的环境、文学的外因”的研究,包括从传记、心理学、社会、思想、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维度开展的研究;内部研究是对文学自身的研究,像文学...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将文学研究区分为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侧重于“文学的背景、文学的环境、文学的外因”的研究,包括从传记、心理学、社会、思想、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维度开展的研究;内部研究是对文学自身的研究,像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谐音、节奏、格律、文体和文体学、意象、隐喻、象征、神话、叙述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文学的类型、文学的评价、文学史等均属于内部研究的要素。文学的外部研究“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并具备“作品释义上的价值”,但容易走向“因果式的”研究,“只是从作品产生的原因去评价和诠释作品,最后把它完全归结于它的起因(此即‘起因谬说’)”,“但是,研究起因显然决不可能解决对文学艺术作品这一对象的描述、分析和评价等问题”,故而外部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桐城派 文学艺术作品 叙述性 外部研究 韦勒克 文学自身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下载PDF
论文学在艺术生产语境中的变革和发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利群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1-194,共4页
文学在艺术生产语境中由传统精英型文学转型为现代大众型文学,是文学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调整、生产方式转换及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消费方式改变的结果。面对机器生产及电子化时代的文学多样化形态,应确立文学在艺术生产中的定位,构... 文学在艺术生产语境中由传统精英型文学转型为现代大众型文学,是文学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调整、生产方式转换及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消费方式改变的结果。面对机器生产及电子化时代的文学多样化形态,应确立文学在艺术生产中的定位,构建文学生产的核心价值取向,促进文学在艺术生产中的变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 文学生产方式 文学生产力 文学存在方式
下载PDF
事件与文学的边界
16
作者 王晓路 刘岩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9期50-51,共2页
文学作为“事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在哲学意义层面上展开的,即文学的本质与文学的存在方式,或者说,是文学文本被感知的存在方式。作家采纳语言构筑文本世界,其中呈现出读者可以感知、体验和重构的生活世界,即“思想事件与生... 文学作为“事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在哲学意义层面上展开的,即文学的本质与文学的存在方式,或者说,是文学文本被感知的存在方式。作家采纳语言构筑文本世界,其中呈现出读者可以感知、体验和重构的生活世界,即“思想事件与生活事件的相互实现”。在这一层面上,人们一般会追问:文学是什么,以及在何种方式上产生了所谓文学层面的意义。所以,文学书写以诗性话语方式呈现,亦即对现实或潜在世界的非陈述性意指方式,这本身就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书写 诗性话语 意义层面 文学存在方式 文学的本质 陈述性 文本世界 文学文本
原文传递
未定点的召唤(下)——沃尔夫冈·伊瑟的读者反应理论
17
作者 朱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8-40,共3页
“图式化视域”和“图式化体貌”这两个词在茵迦登那里都是同义词。按照茵迦登的看法,一件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他把文学作品分成几个层次:(一)字音之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语音结构层;(二)各种等级的意义单... “图式化视域”和“图式化体貌”这两个词在茵迦登那里都是同义词。按照茵迦登的看法,一件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他把文学作品分成几个层次:(一)字音之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语音结构层;(二)各种等级的意义单元层;(三)图式化视域或图式化体貌(Ansichten)及其连续系列层;(四)各种再现的客体及其变化层。这种层次差异使整个作品不是一种单一系统(montonic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定点 文学本文 读者反应理论 图式化 视域 沃尔夫 体貌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读过程 语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