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今本《文子》文学审美性问题初探
1
作者 赵丽丽 《文教资料》 2012年第11期1-2,共2页
本文从"文学性"角度对今本《文子》进行关涉诗化性和情辨性特征的阐释和探究,通过对"沧浪歌"初创权的解读,引申到对"《文子》为屈原上源文化"可能性问题的分析,从而以文化纵通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启悟,并在"今本《文子》和... 本文从"文学性"角度对今本《文子》进行关涉诗化性和情辨性特征的阐释和探究,通过对"沧浪歌"初创权的解读,引申到对"《文子》为屈原上源文化"可能性问题的分析,从而以文化纵通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启悟,并在"今本《文子》和《诫子书》等文思想一致性"认识的思索中,对其黄老思想与文学审美性问题的价值和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本《文子》 文学审美性 思想
下载PDF
难以剥离的文学审美性与功利性——论陈独秀的激进的文学革命理论与政治启蒙话语
2
作者 张文杰 《中外文论》 2017年第1期48-56,共9页
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先驱,他既强调了文学必须打破传统陈腐的东西,借鉴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写实、抒情风格,又试图从整个文化层面上用文学思想和语言的变革来唤起对旧中国制度和文化的改造和扬弃。在... 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先驱,他既强调了文学必须打破传统陈腐的东西,借鉴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写实、抒情风格,又试图从整个文化层面上用文学思想和语言的变革来唤起对旧中国制度和文化的改造和扬弃。在某种程度上,深度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朝着现代性、审美性和功利性并行发展的主要动向。当下中国文学理论对文学自身审美性的追求与文学呈现的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功利性揭示是否永远是纠缠不清的一对矛盾,这些都可以从当年陈独秀寄希望于改造中国社会封闭落后处境的文学革命思想和政治启蒙话语中得到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文学审美性 功利 政治启蒙话语
原文传递
审美革命与工商文化的精神造型——海派散文的文学文化史意义
3
作者 陈啸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7,共8页
海派散文是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其突出的特点是发现日常生活本身的美、幸福与乐趣,不求"载道"或本质,是传统文学中居于主流之外市井生活的发展与扩张。海派散文的发生与近现代上海的都市化进程相始终,本质上属... 海派散文是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其突出的特点是发现日常生活本身的美、幸福与乐趣,不求"载道"或本质,是传统文学中居于主流之外市井生活的发展与扩张。海派散文的发生与近现代上海的都市化进程相始终,本质上属于工商文化的精神造型。在一定的意义上,海派散文正体现了工商都会的主体意识,其所表达的是置身于现代工商社会中普通市民的人生感受与普遍心态,是近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因内而外的主体性表现。海派散文作为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或生活散文也同时标识着近现代中国工商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革命 海派散文 海派文化 文学审美性 文化本体
下载PDF
当前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育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8-81,共4页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目前我国文论界占主导地位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学理论,对这种理论,当前学术界展开了一场比较大的论争,人们提出了各种很有见地的观点。这场论争既推动了学术界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又促进了当前学术界对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目前我国文论界占主导地位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学理论,对这种理论,当前学术界展开了一场比较大的论争,人们提出了各种很有见地的观点。这场论争既推动了学术界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又促进了当前学术界对文学理论当代发展的思考。因此,梳理这场论争中发现的问题,发扬学术界的真知灼见,对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审美 文学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下载PDF
历史·文学·审美·真实——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初步考察
5
作者 叶炜 高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编写一直延续着《史记》编年体的体裁,呈现出历史性。对于当代文学史的编纂,不同的编者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自夏志清先生编写《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来,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编写一直延续着《史记》编年体的体裁,呈现出历史性。对于当代文学史的编纂,不同的编者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自夏志清先生编写《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来,文学审美性开始得到关注,这无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新变。近来,"世界中"的概念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当代文学史编纂的又一新意。但是,不管是文学审美性还是"世界中",文学史的编纂始终离不开传统性的范畴。而我们更是呼唤不被遮蔽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历史 文学审美性 传统 文学真实
下载PDF
接受美学和中国化的文学接受史范式
6
作者 文浩 《湘南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7-51,共5页
新时期以来,接受美学和广义的"重写文学史"学术浪潮发生交融互动。姚斯的接受之维帮助中国的文学史研究者调和文学历史性和审美性之间的矛盾。基于此,中国化的文学接受史范式针对旧有文学史格局实现了重要的转向,并成为新时... 新时期以来,接受美学和广义的"重写文学史"学术浪潮发生交融互动。姚斯的接受之维帮助中国的文学史研究者调和文学历史性和审美性之间的矛盾。基于此,中国化的文学接受史范式针对旧有文学史格局实现了重要的转向,并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文论建构的重要成果。中国学人对中国化的文学接受史范式提出三种重要阐释并大胆实践,形成书写实践共识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文论 文学接受史 文学历史 文学审美性
下载PDF
作为虚构的意识形态的文学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文宪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6,共6页
由于中国近、现代文学生成和发展的特殊境况,致使我们的文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文学虚构性的追问。虚构“不是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而是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的特点,说明文学活动是在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对现实人生的反思和批判。文... 由于中国近、现代文学生成和发展的特殊境况,致使我们的文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文学虚构性的追问。虚构“不是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而是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的特点,说明文学活动是在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对现实人生的反思和批判。文学虚构活动的复杂机制要求文学研究走出审美关系,进入更为宽广的人生领域。强调这些不是否认文学的价值和文学活动的意义,而是对文学价值的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文学虚构 文学审美
下载PDF
古代文学研究与两种方法论的整合
8
作者 杨乃乔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古代文学研究与两种方法论的整合北京大学博士后杨乃乔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的交汇之际是中国古典文学在方法论上摇摆与抉择的时代。现已存在的学术事实证明,无论是中青年学者还是老一辈学者,都已自觉不自觉地把自身的学术生命定位... 古代文学研究与两种方法论的整合北京大学博士后杨乃乔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的交汇之际是中国古典文学在方法论上摇摆与抉择的时代。现已存在的学术事实证明,无论是中青年学者还是老一辈学者,都已自觉不自觉地把自身的学术生命定位在方法论上进行着思考。可以说,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两种方法论 文学研究方法论 学术研究 文学现象 古典文学研究 传统研究方法 原初意义 “六经” 文学审美
下载PDF
并非作家们写不出文雅词语─—谈小说语言粗俗化的原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耀辉 吴雪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19,共3页
并非作家们写不出文雅词语─—谈小说语言粗俗化的原因王耀辉,吴雪回头看看80年代后期至今的小说创作,我们常常会有一种相当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在文学渐渐丧失了它在前一个时期不时会制造一个社会热点的轰动效应之后,如果说我们... 并非作家们写不出文雅词语─—谈小说语言粗俗化的原因王耀辉,吴雪回头看看80年代后期至今的小说创作,我们常常会有一种相当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在文学渐渐丧失了它在前一个时期不时会制造一个社会热点的轰动效应之后,如果说我们的小说还有那么几处让人“触目惊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语言 话语方式 粗俗化 文学语言 后结构主义 粗鄙化 文学审美 话语模式 作家 权力话语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初文学本质观的嬗变及其意义
10
作者 高瑞民 《前沿》 2007年第2期236-238,共3页
二十世纪初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深深地影响着“五四”文学革命,并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对这一时期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进行一番回顾,无论是对于总结二十世纪文学研究的历史,还是为本世... 二十世纪初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深深地影响着“五四”文学革命,并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对这一时期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进行一番回顾,无论是对于总结二十世纪文学研究的历史,还是为本世纪的文学研究提供资鉴,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质 文学 文学审美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