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审美反映”到“审美意识”——钱中文“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路 |
李映冰
范建刚
|
《甘肃高师学报》
|
2014 |
2
|
|
2
|
反映、反应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
嵇山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0 |
0 |
|
3
|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论争浅析 |
金钱伟
|
《陇东学院学报》
|
2010 |
0 |
|
4
|
论意识形态的文学审美属性 |
马振宏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5
|
“意识形态文论”的理论创新与批评模式之建构 |
李映冰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6
|
“文学审美特征论”批评 |
叶知秋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7
|
文学语言呈现的审美意识形态意义 |
冯宪光
|
《文化与诗学》
CSSCI
|
2009 |
0 |
|
8
|
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并不意味着好坏对错的置换 |
赖大仁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9
|
文本间性:朗费罗与海明威的文本关联 |
柳士军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0
|
卢卡奇话语在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中的意义与问题 |
傅其林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教师期待视野中的文本批评——以解读《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
刘启瑞
刘爱广
|
《语文月刊》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