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江浙家族型文学家群体 被引量:3
1
作者 俞樟华 冯丽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3-27,共5页
文章论述了宋代江浙地区家族型文学家产生的时代条件和钱氏、吕氏、陆氏等重要家族文人的情况,揭示了家族型文学家群体在文学史发展中的意义。
关键词 宋代 江浙地区 家族型文学家群体 社会风气 用人政策 钱氏家族 吕氏家族 陆氏家族
下载PDF
文学世家:一种特殊的文学家群体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真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文学世家 文学家群体 文学流派 家族文化 家学特点 女性作家
下载PDF
深裘大马歌悲风——金代诗词文学创作论略
3
作者 李文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7-134,共8页
女真统治者在建立国家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举措 ,推动金代文学长足发展。金代文学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重要时期 ,在不同的时期文学家群体的组成不同 ,而其作品反映的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有较大差异。这一时代有不少女真族作家以其... 女真统治者在建立国家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举措 ,推动金代文学长足发展。金代文学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重要时期 ,在不同的时期文学家群体的组成不同 ,而其作品反映的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有较大差异。这一时代有不少女真族作家以其优秀作品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学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文学 诗词 文学家群体 女真族作家
下载PDF
温州学人与学术
4
作者 孙良好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0-20,共1页
温州乃东瓯古国,永嘉旧郡。瓯越文化先经中原文化之浸润,后历西洋文明之交会,渐成自家风貌。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七世禅宗的祖庭、永嘉学派的集聚地和南戏的故乡,这里人文荟萃。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一宿悟道的玄觉大师、事功思想集... 温州乃东瓯古国,永嘉旧郡。瓯越文化先经中原文化之浸润,后历西洋文明之交会,渐成自家风貌。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七世禅宗的祖庭、永嘉学派的集聚地和南戏的故乡,这里人文荟萃。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一宿悟道的玄觉大师、事功思想集大成者叶适、田园诗派“永嘉四灵”、《琵琶记》作者高则诚、明初诗文大家刘伯温等铸就永嘉文脉。近代以来,朴学大师孙诒让、新文化运动巨擘郑振铎、现代词学开拓者夏承焘、考古学泰斗夏鼐、音乐学名宿缪天瑞、戏曲学宗匠王季思和董每戡等,再续新篇;而以莫洛、唐湜、林斤澜、琦君为首的新文学家群体,在20世纪中国文坛各领风骚。新世纪以来,文学的“温州现象”亦备受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学 文学家群体 学术 永嘉学派 中国文坛 《琵琶记》 新文化运动 中原文化
下载PDF
张养浩隐逸思想论
5
作者 王广新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2-17,共6页
张养浩是十三世纪元蒙统治时代的诗人,在由“燕赵才人”主盟文坛的文学家群体中,他是一位卓尔不群独树一帜的人物。当时,在民族与阶级双重压迫之下的华夏大地上,汉族知识分子既能做到“居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 张养浩是十三世纪元蒙统治时代的诗人,在由“燕赵才人”主盟文坛的文学家群体中,他是一位卓尔不群独树一帜的人物。当时,在民族与阶级双重压迫之下的华夏大地上,汉族知识分子既能做到“居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优”达观忧患的思想境界,又能保持方正凛然的个人气节;既能以干练稳健的要员身份,为朝政直言敢谏,涉艰履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养浩 隐逸思想 知识分子 文学家群体 《中国文学史》 关汉卿 不忽木 统治阶级 自我价值 社会根源
下载PDF
《吴宓日记续编》中的“茅盾”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太云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95,共5页
吴宓对新文学整体无好感。由于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濡染,他有一套迥异于科学启蒙主义的世界观,抵制变革,对新文化运动充满敌意,将新文学喻为“乱国文学’,和“土匪文学”,视新文学家群体为破坏秩序扰乱人心的“过激派”,特别是... 吴宓对新文学整体无好感。由于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濡染,他有一套迥异于科学启蒙主义的世界观,抵制变革,对新文化运动充满敌意,将新文学喻为“乱国文学’,和“土匪文学”,视新文学家群体为破坏秩序扰乱人心的“过激派”,特别是对提倡白话反对文言的人充满怨恨,对有关“五四”纪念的活动也是不肯参加。如1940年5月4日日记云:“是日五四运动纪念,放假。上午精神动员会,庆祝五四。宓未往。读沈从文等之文,益增感痛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 吴宓 茅盾 “五四” 新人文主义 新文化运动 文学家群体 1940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