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早期的文学批评体系——鲁迅文学批评研究之四
1
作者 张永辉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73-77,共5页
从中西文化竞争对立、互融共构视野中的文化批评,到以精神强健为目的的人学批评,再到立作家、立文学、立读者、立人国,这就是早期鲁迅的文学批评体系。其特点是开放性中包含着严密性,内部研究联系着外部研究,宏观文学批评中融化着微观... 从中西文化竞争对立、互融共构视野中的文化批评,到以精神强健为目的的人学批评,再到立作家、立文学、立读者、立人国,这就是早期鲁迅的文学批评体系。其特点是开放性中包含着严密性,内部研究联系着外部研究,宏观文学批评中融化着微观文学批评,浑然一体,气息相通。它不是通常所说的浪漫诗学或文化诗学,它浓缩了鲁迅全部的人生追求和文学文化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批评体系 中西文化
下载PDF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三说
2
作者 甘文平 胡新颖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威廉斯凸显文学的本体论特质,却没有提及马克思的学说;伊格尔顿突出文学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及文学语言的社会意义,而遗漏了普列汉诺夫的贡献。与此同时,以上“三说”都将唯物史观作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有鉴于此,我们只有将三者一并考虑,才有可能更近距离地触摸到该体系的全景图。持续引介、研究和总结该领域的相关资源,对我们从宏观上审视和把握其本源样态与发展文脉,以及从微观上洞悉其丰富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话语体系 批评实践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 语言观
下载PDF
以身动释情动:中国传统词论对身体诗学的再发明
3
作者 黑白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2期396-416,共21页
“人化文评”作为中西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学体认范式,其传统早在文明源头处便已奠基,知识界在历经身心二元之争后,至今则流衍出身体转向的当代思潮。正是在这一“人化文评”的系谱中,词学家陈洵以《海绡说词》尝试开启文学批评的“身动”... “人化文评”作为中西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学体认范式,其传统早在文明源头处便已奠基,知识界在历经身心二元之争后,至今则流衍出身体转向的当代思潮。正是在这一“人化文评”的系谱中,词学家陈洵以《海绡说词》尝试开启文学批评的“身动”视阈,他在123条阐释项中运用了180余次表征身体动作的语汇,以身体动作阐释文学生成中的情动和形动,初步建构了一个以身动释情动的话语体系。探讨这一体系,或可在中国古典诗学与现当代思潮的对话中,添加一个“身动”的批评界面,进而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走向世界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洵 海绡说词 身体诗学 身动理论 文学批评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