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雨60年:从文学抗日到抗日文学 被引量:4
1
作者 房福贤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8-112,共5页
从文学的意义上讲,战后的抗日文学才是真正的抗日文学。前30年的抗日文学虽涌现出一批较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整体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新时期的抗日文学不仅完成了从“文学抗日”到“抗日文学”的历史性转变,也开创了中国抗日文学的新时代... 从文学的意义上讲,战后的抗日文学才是真正的抗日文学。前30年的抗日文学虽涌现出一批较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整体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新时期的抗日文学不仅完成了从“文学抗日”到“抗日文学”的历史性转变,也开创了中国抗日文学的新时代。变化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学走出了以民族的最高利益为单一立场的国家化叙事模式,也走出了战后30年以意识形态为主要立场的集体言说方式,开始了立足于民间视野和个人话语基础之上的抗日历史的文学重构与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抗日 抗日文学 战后30年 新时期 民间立场 个人话语
下载PDF
从“九一八”题材看中国抗日文学的悲壮基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中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3,共6页
"九一八事变"震惊天下,东北三省首当其冲。不同观点不同风格的写作者集合在抗日的旗帜下,书写"九一八事变"带来的创伤性记忆与激起的武装反抗。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牺牲惨烈,厥功至伟,可歌可泣,感天动地。"九一... "九一八事变"震惊天下,东北三省首当其冲。不同观点不同风格的写作者集合在抗日的旗帜下,书写"九一八事变"带来的创伤性记忆与激起的武装反抗。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牺牲惨烈,厥功至伟,可歌可泣,感天动地。"九一八"题材为中国抗日文学奠定了悲壮的基调,应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题材 中国抗日文学 悲壮基调
下载PDF
东北抗日报告文学关于战时中国的言说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九一八"后,东北沦陷区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大量兼具文学性与新闻性的通讯、特写层出不穷,这些作品即是东北抗日报告文学的重要组成。通过上述篇章,日伪在沦陷区之暴行、义勇军不屈的斗争以及流亡儿女对故乡之思念一一得到... "九一八"后,东北沦陷区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大量兼具文学性与新闻性的通讯、特写层出不穷,这些作品即是东北抗日报告文学的重要组成。通过上述篇章,日伪在沦陷区之暴行、义勇军不屈的斗争以及流亡儿女对故乡之思念一一得到展示。"七七事变"后,东北作家积极投身抗战宣传,报告文学因其时效性、感染性强再受青睐,散记、日记等形式的作品为数不少。十四年抗战时期,以东北为表现对象或出自东北作家之手的报告文学纷纷涌现,战时中国借之生动留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日文学 报告文学 “九一八”
下载PDF
从晋察冀诗群看抗日文学风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中良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4,共8页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诗歌史上,晋察冀诗群可以说是最有资格以地域命名的诗派。晋察冀诗群所处环境与具体任务同其他地区多有差异,诗人的生存状态、诗歌的生成机制、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传播方式及接受效应,都带上了鲜明的晋察冀色彩。...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诗歌史上,晋察冀诗群可以说是最有资格以地域命名的诗派。晋察冀诗群所处环境与具体任务同其他地区多有差异,诗人的生存状态、诗歌的生成机制、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传播方式及接受效应,都带上了鲜明的晋察冀色彩。晋察冀诗群的创作条件异常艰难,付出的牺牲巨大,红色诗篇是战士的鲜血染成;晋察冀诗歌硝烟味浓郁,表现出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历程;质朴而雄浑的审美折射出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日烽火,呈现出马兰草似的文体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文学 晋察冀诗群 敌后战场视野 “马兰草”文体特色
下载PDF
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文学——以日本士兵形象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向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8-45,共8页
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文学——以日本士兵形象为中心王向远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战文学,是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中期,中日两国文坛平行对峙的文学现象,是中日两国在政治、军事上剧烈冲突斗争在文学上的必然反映。在日本,... 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文学——以日本士兵形象为中心王向远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战文学,是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中期,中日两国文坛平行对峙的文学现象,是中日两国在政治、军事上剧烈冲突斗争在文学上的必然反映。在日本,人们一直把包括侵华文学在内的为对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的侵华文学 日本士兵 抗日文学 石川达三 报告文学 中国文坛 日本作家 抗战文艺 日本文坛 日本文学
下载PDF
抗日爱国文学的重要一翼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青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0-113,共4页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期开辟“中国抗战文学研究”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由多方专家学者就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和海外各文化机构、文艺派别、文学团体或人物在抗战时期的文化政策、文艺方向、文学理论和作品的精神品...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期开辟“中国抗战文学研究”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由多方专家学者就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和海外各文化机构、文艺派别、文学团体或人物在抗战时期的文化政策、文艺方向、文学理论和作品的精神品格,以及抗战时期的小说、评论、戏剧、电影、报刊等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见解。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该研究领域的关注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国民党方面 政府行为 抗日爱国文学
下载PDF
论台湾少数民族抗日文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向忆秋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2-28,共7页
台湾少数民族作家游霸士·挠给赫小说集《天狗部落之歌》《赤裸山脉》的题材、主题多元,但抗日题材及作家在抗日题材中投射、浇铸、隐存的抗日精神,是游霸士·挠给赫文学创作中最鲜明的特色,没有任何一位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可以... 台湾少数民族作家游霸士·挠给赫小说集《天狗部落之歌》《赤裸山脉》的题材、主题多元,但抗日题材及作家在抗日题材中投射、浇铸、隐存的抗日精神,是游霸士·挠给赫文学创作中最鲜明的特色,没有任何一位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可以比肩。瓦历斯·诺干的诗集《伊能再踏查》将富有族群特色的诗歌元素和抗日历史记忆融汇一体,形成独树一帜的抗日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文学 游霸士·挠给赫 瓦历斯·诺干
下载PDF
民族文学视野中的山东抗日文学
8
作者 房福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抗日文学写作是山东文学的一种传统。在抗战期间,山东就涌现出了一批抗日文学作品。战后的山东抗日文学受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创作成果虽不够丰富多彩,但仍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新时期山东抗日文学主要的成就,体现在莫言、苗长水和尤凤... 抗日文学写作是山东文学的一种传统。在抗战期间,山东就涌现出了一批抗日文学作品。战后的山东抗日文学受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创作成果虽不够丰富多彩,但仍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新时期山东抗日文学主要的成就,体现在莫言、苗长水和尤凤伟的创作中,他们引领了时代风骚。山东抗日文学的缺失在于尚未创作出抗日大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抗日文学 山东抗日文学
下载PDF
另一种“新文学”的诞生——工农兵文学对苏区文学和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江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98-101,共4页
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工农兵文学,是对土地革命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的苏区文学和抗战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发展的线索是:从"为革命"到"为工农兵";从"个人情怀"到"阶级... 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工农兵文学,是对土地革命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的苏区文学和抗战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发展的线索是:从"为革命"到"为工农兵";从"个人情怀"到"阶级情怀";从"宣传品"到"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宣传品";从"加强文艺宣传工作的政治领导"到"对文艺工作进行管控";从"群众创作"到"作家向群众学习"。工农兵文学从孕育到诞生再到发展以至消亡,是不断摸索和变化的过程。同时,作为完整的工农兵文学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文学规范,是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之后形成的大批量的作品产生,所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作为工农兵文学诞生的标志,以毛泽东作为工农兵文学的倡导者,是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文学 苏区文学 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1930年代反帝抗日文学综论
10
作者 王爱松 《武陵学刊》 2011年第4期106-111,共6页
由于受现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作家对这种阶段性特征的认识等因素制约,中国新文学反帝主题的萌芽生长、兴衰起伏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30年代的反帝抗日文学,经由革命文学的倡导时期到"九.一八"、"一.二... 由于受现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作家对这种阶段性特征的认识等因素制约,中国新文学反帝主题的萌芽生长、兴衰起伏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30年代的反帝抗日文学,经由革命文学的倡导时期到"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的爆发、再到东北作家群的兴起,不断拓展和深化,最终上升为中国现代文学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创作之一。民族独立与阶级解放主题的交叉融合、不同政治倾向的作家的共同民族情感的艺术表达,构成了1930年代反帝抗日文学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抗日文学 反帝主题 民族意识
下载PDF
“东北作家群”的抗日文学论
11
作者 马殿超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35-39,共5页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践踏了东北大地,硝烟弥漫的东北大地涌现了广大的抗日浪潮,也孕育了一个年青的东北作家群体,他们萌生于“9.18”之后的哈尔滨,崛起于1935年的上海,成长于“7.7事变”前后,衰落于抗战后。他们的创...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践踏了东北大地,硝烟弥漫的东北大地涌现了广大的抗日浪潮,也孕育了一个年青的东北作家群体,他们萌生于“9.18”之后的哈尔滨,崛起于1935年的上海,成长于“7.7事变”前后,衰落于抗战后。他们的创作为中国文坛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斗争 东北作家群 肖红 肖军 抗日文学
下载PDF
抗日文学的浪漫主义抒写
12
作者 王健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40-42,共3页
在抗日烽火燃遍全国的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解放区分别出现以郭沫若、孙犁为代表的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抒写的抗战文学。郭沫若豪放激越"以古喻今"的历史剧和孙犁富有诗情画意的"荷花淀"系列小说各具特色,凸现各自的... 在抗日烽火燃遍全国的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解放区分别出现以郭沫若、孙犁为代表的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抒写的抗战文学。郭沫若豪放激越"以古喻今"的历史剧和孙犁富有诗情画意的"荷花淀"系列小说各具特色,凸现各自的创作理想,这是五四以来浪漫主义传统的延续和发展,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良好社会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文学 浪漫主义 以古喻今 诗情画意
下载PDF
抗战时期海峡两岸抗日文学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新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本文阐明了中国抗战时期抗日文学的两个子系统──大陆抗日文学和台湾抗日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各自的特点。作者在此文及其“姊妹篇”《论中国抗日文学之两翼的发展态势》(载《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以丰富翔实的资料,论述... 本文阐明了中国抗战时期抗日文学的两个子系统──大陆抗日文学和台湾抗日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各自的特点。作者在此文及其“姊妹篇”《论中国抗日文学之两翼的发展态势》(载《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以丰富翔实的资料,论述了海峡两岸炎黄子孙以文学为武器,共同抵抗日寇侵略的辉煌过去,对于今后两岸文学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文学 抗战时期 海峡两岸 台湾文学 发展态势 台湾人民 台湾作家 政治背景 抗日战争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论台湾抗日文学的发展及与“皇民文学”斗争的重大意义
14
作者 粟多贵 《华文文学》 2007年第6期70-75,共6页
台湾抗日文学,是台湾新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整个中国抗战文学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的是反帝、反殖、爱国、亲民,追求祖国独立解放、中华民族自由生存的主题;台湾抗日文学与"皇民文学"进行了尖锐激烈... 台湾抗日文学,是台湾新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整个中国抗战文学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的是反帝、反殖、爱国、亲民,追求祖国独立解放、中华民族自由生存的主题;台湾抗日文学与"皇民文学"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推动了台湾抗日文学的稳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抗日文学 "皇民文学" 斗争
下载PDF
是汉奸文学还是抗日文学
15
作者 冯为群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2年第2期8-14,共7页
是汉奸文学,还是抗日文学!这是东北沦陷时期文学研究中遇到的一个最突出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说它突出,是因为所有的研究者在研究中都会首先遇到而且难以回避;说它棘手,则由于这个问题牵涉到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事关重要不好轻易结... 是汉奸文学,还是抗日文学!这是东北沦陷时期文学研究中遇到的一个最突出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说它突出,是因为所有的研究者在研究中都会首先遇到而且难以回避;说它棘手,则由于这个问题牵涉到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事关重要不好轻易结论;但是根本的,还是因为过去一直把东北沦陷时期文学看成是汉奸文学,定为“禁区”,不敢涉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文学 汉奸文学 东北沦陷时期 文学研究 研究者
下载PDF
迂迴曲折的潜流与汹涌澎湃的洪涛──论中国抗日文学之两翼的发展态势
16
作者 王新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64-67,共4页
迂曲折的潜流与汹涌澎湃的洪涛──论中国抗日文学之两翼的发展态势王新兰自一八九五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台湾省,到一九四五年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整整五十年,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强盗的艰苦卓绝的一段... 迂曲折的潜流与汹涌澎湃的洪涛──论中国抗日文学之两翼的发展态势王新兰自一八九五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台湾省,到一九四五年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整整五十年,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强盗的艰苦卓绝的一段峥嵘岁月。它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抗日文学 日本侵略者 洪涛 潜流 抗日战争胜利 甲午战争 民族解放
下载PDF
三十年代反帝抗日文学创作鸟瞰
17
作者 张大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6-82,共7页
我国“五四”文学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的红线;“五卅,之后反帝题材进入文学领域,从“九一八开始,反帝、抗日成为常写不衰的主题;随着华北事变的发生,国防文学大倡,抗日作品铺天盖地。因此,研究抗日文学,似应早于“七七”,从三... 我国“五四”文学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的红线;“五卅,之后反帝题材进入文学领域,从“九一八开始,反帝、抗日成为常写不衰的主题;随着华北事变的发生,国防文学大倡,抗日作品铺天盖地。因此,研究抗日文学,似应早于“七七”,从三十年代的反帝抗日文学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文学 文学创作 三十年 反帝 “五四”文学 爱国主义 文学领域 华北事变
下载PDF
伟大的时代 洪亮的诗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诗歌编》序言
18
作者 臧克家 《中外诗歌研究》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七七”这一天,卢沟桥头中国大炮一声吼,伟大中华民族半个世纪来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欺侮凌辱的愤怒之气,喷薄而出,给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打开了一条通向自由解放的光明大道。也给“五四”以来的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 “七七”这一天,卢沟桥头中国大炮一声吼,伟大中华民族半个世纪来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欺侮凌辱的愤怒之气,喷薄而出,给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打开了一条通向自由解放的光明大道。也给“五四”以来的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诗歌编》 序言 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题材
下载PDF
上海与延安:抗战时期的文学民族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谦芬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66,共8页
抗战时期的文学民族化一般被认为是民族危亡中的功利应激反应,但战争环境下文学走入市井、走向农村,真正实现了新文学久未完成的大众化。对上海沦陷区和延安根据地战时文学空间的内部考察,可以分析两地文学空间中作家构成、创作态度、... 抗战时期的文学民族化一般被认为是民族危亡中的功利应激反应,但战争环境下文学走入市井、走向农村,真正实现了新文学久未完成的大众化。对上海沦陷区和延安根据地战时文学空间的内部考察,可以分析两地文学空间中作家构成、创作态度、文学消费的具体形态,阐述两地文学对民间生存状态、地域特色、文学传统的表达,也可揭示两地文学民族化回归之中的后退、现代性沉潜之中的流失。借此深入思考民族化思潮对文学嬗变的内在影响,重新审视战时民族文学建构的经验和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民族化 上海沦陷区文学 抗日根据地文学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国家权力对文学生产的“规训”
20
作者 罗建周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7期46-48,共3页
抗战时期国民党当局以抗战为由,推行本党主义专制文化,从文化政策、出版法规等国家权力层面对文学生产做出了"规定""训诫",强力干涉文学生产秩序,导致不少抗日小说陷入僵化的叙事模式,其文学流弊还造成今天抗战影... 抗战时期国民党当局以抗战为由,推行本党主义专制文化,从文化政策、出版法规等国家权力层面对文学生产做出了"规定""训诫",强力干涉文学生产秩序,导致不少抗日小说陷入僵化的叙事模式,其文学流弊还造成今天抗战影视文学想象力的空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产 文化政策 出版法规 抗日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