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恨歌》与《桐壶》——从比较文学接受学的视角
1
作者 胡媛媛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5-28,共4页
本文从比较文学接受学的视角出发,考察由《长恨歌》到《源氏物语》之《桐壶》一帖的变异。在唐风文化盛行的日本平安朝,紫式部熟读《长恨歌》,并通过日本传统文学价值观的过滤性吸收,最终创作出《桐壶》。《桐壶》一帖甚至整个《源氏物... 本文从比较文学接受学的视角出发,考察由《长恨歌》到《源氏物语》之《桐壶》一帖的变异。在唐风文化盛行的日本平安朝,紫式部熟读《长恨歌》,并通过日本传统文学价值观的过滤性吸收,最终创作出《桐壶》。《桐壶》一帖甚至整个《源氏物语》体现了日本文学的远离政治的传统。这种文学审美与《长恨歌》的讽喻,乃至中国的"经世"文学都相去甚远,大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接受学 长恨歌 桐壶 变异 原因
下载PDF
执着与超越——尚永亮先生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2
作者 熊海英 《天中学刊》 2015年第4期8-14,共7页
尚永亮在学界率先提出贬谪文学的概念,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并引领研究方向,所著《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成功实现由个体接受向群体接受研究的转型,建构了接受史研究的新范式。他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恰当结合,对不同时段学... 尚永亮在学界率先提出贬谪文学的概念,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并引领研究方向,所著《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成功实现由个体接受向群体接受研究的转型,建构了接受史研究的新范式。他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恰当结合,对不同时段学术史的发展情形予以精确描述论析,弥补了文学史若干缺失环节;围绕唐代诗学与文化学研究多层面地深入开掘,成果丰硕;近年他又专注于对上古弃子逐臣与弃逐文学的文化学考察。尚永亮在研究中重视将文献学、文艺学、文化学、人本学、哲学五层面贯通结合,从而建构了具鲜明个性的学术体系,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持续发挥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永亮 贬谪文学 文学传播接受 唐诗 定量分析法 弃逐主题
下载PDF
茨威格现当代研究论略
3
作者 张晓青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6,共6页
自1923年奥利地作家茨威格及其几部作品在中国被提及后,在其后的90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茨威格在中国也经历了良好的开端、被冷落、80年代的复苏和90年代后受热捧的曲折接受过程。以史为经,以译介和研究文献为纬,综... 自1923年奥利地作家茨威格及其几部作品在中国被提及后,在其后的90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茨威格在中国也经历了良好的开端、被冷落、80年代的复苏和90年代后受热捧的曲折接受过程。以史为经,以译介和研究文献为纬,综述茨威格在中国90年的译介和研究概貌,不仅可以略窥其在中国历史变迁中显示的轨迹,也可反观其自身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译介和研究 文学接受学
下载PDF
茨威格传记在中国
4
作者 张晓青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94,共3页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最先译介的茨威格作品是他的传记。在其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茨威格传记经历了由受到赞赏到遭遇冷落、而后...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最先译介的茨威格作品是他的传记。在其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茨威格传记经历了由受到赞赏到遭遇冷落、而后再受到读者青睐的起伏变化的过程。从茨威格传记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走过的不同历程,不仅可以窥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也可反观茨威格传记作品的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茨威格 传记作品 文学接受学
下载PDF
宋代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别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96,共4页
南宋初年,胡安国父子与陈渊就杨时墓志铭的写作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便涉及到双方对陶渊明的不同认识:胡氏父子主张以陶渊明的高洁比附杨时之贤,陈渊则认为渊明去就随意、不合于义,与任事行义的时代精神不相吻合。在宋代的陶渊... 南宋初年,胡安国父子与陈渊就杨时墓志铭的写作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便涉及到双方对陶渊明的不同认识:胡氏父子主张以陶渊明的高洁比附杨时之贤,陈渊则认为渊明去就随意、不合于义,与任事行义的时代精神不相吻合。在宋代的陶渊明接受史上,胡氏父子的推崇、认同是常调,而陈渊的批评、否定当属别调。对这一别调的探析,既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陶渊明接受史,也有助于把握南渡士人的精神导向——"行义以达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陶渊明研究 文学接受学
原文传递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晓青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自1933年第一次被引进中国后,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这部作品在中国也经历了由赞扬到冷落、而后再受到热捧的起伏变化的命运。从这部作品在中国不同历...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自1933年第一次被引进中国后,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这部作品在中国也经历了由赞扬到冷落、而后再受到热捧的起伏变化的命运。从这部作品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遭遇的不同待遇,不仅可以略窥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也可反观这部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优劣短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文学接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