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文学”与“文学改革”——-----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改革与文学"讨论会发言纪要
1
作者 姜静楠 李江宁 《东岳论丛》 1988年第2期79-82,91,共5页
1987年11月16日,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改革与文学'讨论会.七十多位青年理论工作者和有关人士出席了会议.会议议题主要有二,一是'改革的文学'即文学应如何反映当前改革的大趋势和社会生活... 1987年11月16日,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改革与文学'讨论会.七十多位青年理论工作者和有关人士出席了会议.会议议题主要有二,一是'改革的文学'即文学应如何反映当前改革的大趋势和社会生活;二是'文学的改革',即文学自身应如何改革,当前的文学怎样才能更健康地发展.会议发言纪要如下:李江宁(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改革与文学'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所谓'改革文学'当中.而'改革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一大批大刀阔斧的改革英雄形象,如乔光朴、李向南等.他们在一般读者中最受欢迎,但在专业读者——批评家那里受到的抨击也最多.批评家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文学 社会科学工作者 社会改革 文学改革 山东省 讨论会 山东师范大学 批评家 英雄形象
下载PDF
论戊戌变法失败前梁启超文学改革的尝试
2
作者 刘亮红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6-79,共4页
梁启超在极力宣传政治变革时,也在文学革新上作了一些尝试。如倡导创作通俗读物,作为政治改革和"开民智"的辅助手段;提倡"文与言合",革新旧式语言;实践"觉世"之文和"新式"诗歌。但梁启超的文... 梁启超在极力宣传政治变革时,也在文学革新上作了一些尝试。如倡导创作通俗读物,作为政治改革和"开民智"的辅助手段;提倡"文与言合",革新旧式语言;实践"觉世"之文和"新式"诗歌。但梁启超的文学革新尝试一开始就留下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首先是"俚语"、"群书"的归属问题,其次是"觉世之文"的所指问题。梁启超戴着政治帽子的文学变革初露端倪时就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文学革新刚刚萌芽就受到了功利与审美、作者与读者、雅与俗、传统与创新诸多对立因素的困扰。而随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形势使梁启超并没有着力将文学改革发展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的一部分,他的文学改革也只是浅尝辄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梁启超 文学改革 尝试
下载PDF
社会转型时期的“五四运动”和“九八年代”——20世纪初中国和西班牙文学改革比较
3
作者 卢晓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62-66,共5页
20世纪初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和西班牙的有识之士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科学和民主的启发,发起了思想和社会政治变革运动,企图拯救日益衰落的国家。文学革命是这些运动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五四运动"文学改革和西班牙"九八年代&q... 20世纪初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和西班牙的有识之士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科学和民主的启发,发起了思想和社会政治变革运动,企图拯救日益衰落的国家。文学革命是这些运动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五四运动"文学改革和西班牙"九八年代"文学改良,除了对文学形式、风格、语言、文学观等进行改革外,其思想性与当时的思想和社会政治变革息息相关。它们主张和提倡的"西化"和"欧化",至今依然影响着中国和西班牙社会,其意义大大超越了文学本身及其时代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以及跨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九八年代 西化 欧化 文学改革
下载PDF
文学改革应是美学传统的变革
4
作者 仪平策 《文史哲》 1988年第1期62-63,共2页
正象根除封建主义影响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一样,当前文学改革的首要对象则应是古典主义的美学传统。这里的古典主义,是指一种贯穿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始终,并且居主导地位的美学和文艺思潮。作为社会形态的封... 正象根除封建主义影响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一样,当前文学改革的首要对象则应是古典主义的美学传统。这里的古典主义,是指一种贯穿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始终,并且居主导地位的美学和文艺思潮。作为社会形态的封建主义和作为美学传统的古典主义,是在同一个历史基础即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双胞胎,二者有着血肉般联系。党的十三大在阐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时指出,当前我国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还占相当比重。这一现状就决定了封建主义的影响仍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同时相应地决定了古典主义的美学传统始终象痼疾一样沉积在文艺审美领域中。我国从“五四”起就开始否定这种古典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 文学改革 文艺思潮 封建社会 古典传统 双胞胎 改革文学 美学传统 社会政治生活 和谐美
下载PDF
文学改革与当代意识
5
作者 海萌 《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46-48,共3页
呼映改革文学的腾飞,推进文学改革的深化,是文艺家当前共同关切和思考的一个主题。改革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主旋律,它震颤着社会各阶层人的灵魂。感应特别敏感的文艺界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社会振兴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
关键词 文学改革 新时期文学 文学观念 民族文学 当代意识 文艺理论批评 时代生活 自我意识 改革文学 文艺界
下载PDF
现实主义的回归与开拓——浅论文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阎勤民 降大任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6期78-83,共6页
革命现实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美学领域的具体化,是我们文学创作尽想和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文学改革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清除极左路线在文学领域造成的恶劣影响,突破僵化的理论模式和创作模式,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回归,并在坚... 革命现实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美学领域的具体化,是我们文学创作尽想和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文学改革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清除极左路线在文学领域造成的恶劣影响,突破僵化的理论模式和创作模式,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回归,并在坚持这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开拓、创新,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为“两个文明”的建设服务。这里,仅就如何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谈谈我们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 作家 性格 几个问题 文学改革 求作 作品 “多余的人” 庸人
下载PDF
改革文学与文学改革
7
作者 牛运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25-29,35,共6页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之风吹绿大地,党的“十三大”之后,更是狂风天降,改革大潮汹涌澎湃。改革呼唤文艺,文艺顺应改革,促进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十三大”前夕,王蒙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改革的文艺与文艺的改革”的理...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之风吹绿大地,党的“十三大”之后,更是狂风天降,改革大潮汹涌澎湃。改革呼唤文艺,文艺顺应改革,促进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十三大”前夕,王蒙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改革的文艺与文艺的改革”的理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文学改革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革命现实主义 理论命题 现代主义 文学作品 现代派 创作方法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变法时期与五四时期文学改革之比较
8
作者 周葱秀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6-14,共9页
我国从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反帝反封建的文学,有一个发生、发展最后走向成熟的过程。新文学史,应该是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发生、发展最后走向成熟的历史。研究新文学史,应把这个过程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但是,过去的研究者们,... 我国从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反帝反封建的文学,有一个发生、发展最后走向成熟的过程。新文学史,应该是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发生、发展最后走向成熟的历史。研究新文学史,应把这个过程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但是,过去的研究者们,往往把这个整体过程人为地切割为前八十年和后三十年,片面地强调前八十年与后三十年的区别性,而忽略或不承认它们的整体性。从而把前八十年的文学逐出了新文学的殿堂。这样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文学流派 文学改革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改良派 文学革命 文学观念 文学 改革运动 变法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国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为例
9
作者 欧阳钦 杨起群 《广西教育》 2024年第3期81-84,共4页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中国文学课程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政觉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开阔思政教育视野,助推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此,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实施中国文学课程改革,从重塑...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中国文学课程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政觉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开阔思政教育视野,助推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此,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实施中国文学课程改革,从重塑课程目标、深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计、打造课程品牌等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助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中国文学课程改革
下载PDF
《中国文学》英文版(1980-2000)对改革文学的译介研究
10
作者 韩江洪 李晓静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利用文献研究和数据调查方法,对《中国文学》英文版(1980-2000)中改革文学的翻译选材特点及改革文学译介策略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中国文学》英文版(1980-2000)中改革文学翻译选材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明显的阶段性和较强的及时性。改革... 利用文献研究和数据调查方法,对《中国文学》英文版(1980-2000)中改革文学的翻译选材特点及改革文学译介策略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中国文学》英文版(1980-2000)中改革文学翻译选材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明显的阶段性和较强的及时性。改革文学翻译主要采用归化、删改及保真策略,基于政治性考虑,为外宣服务,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社会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改革文学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改革文学的“交响变奏”——论客籍作家陈国凯的《大风起兮》
11
作者 李国栋 杜昆 《嘉应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18,共7页
长篇小说《大风起兮》以宽广的视野对新时期第一个工业特区的建设历程进行全景式书写,展现了大龙湾工业区早期的改革风貌,塑造了一批极具个性的改革人物形象。关于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小说采取散点透视的创作手法,融音乐和诗词于一体... 长篇小说《大风起兮》以宽广的视野对新时期第一个工业特区的建设历程进行全景式书写,展现了大龙湾工业区早期的改革风貌,塑造了一批极具个性的改革人物形象。关于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小说采取散点透视的创作手法,融音乐和诗词于一体,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交响变奏”,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岭南客家文化色彩。这部小说在改革文学中独树一帜,赋予了改革文学不同的面貌,其文学史意义值得学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大风起兮》 变奏 抒情性 客家文化
下载PDF
苏绰文学改革思想述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鹏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40-45,共6页
北魏分裂后,苏绰对西魏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颁示"六条诏书",以矫正时弊;创制"大诰",以匡正文风,大力整肃西魏的社会和政治,使西魏和后来北周的实力得以强大,终于统一北方,为隋王朝统一全国奠定... 北魏分裂后,苏绰对西魏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颁示"六条诏书",以矫正时弊;创制"大诰",以匡正文风,大力整肃西魏的社会和政治,使西魏和后来北周的实力得以强大,终于统一北方,为隋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糠秕魏晋,宪章虞夏",激烈反对南朝浮华文风,倡议回归儒家传统,对北魏以来着重宗尚南朝的汉化路线进行了调整。虽然他的主张有激矫之处,但其改革的中心思路是"救弊",并试图借"救弊"以正本清源,确立汉化的正确方向,从而在文化上避免南朝浮靡风气,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绰 汉化 儒家传统 文学改革
原文传递
“改革文学”的“认识性的装置”与“起源”问题——重评《乔厂长上任记》兼及与新时期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伟栋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94,共12页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改革文学 厂长 认识性 起源 装置 生命之歌 蒋子龙
下载PDF
改革文学与中国“新现代性”叙事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文夫 汪毓楠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3-136,共4页
在新时期文学的诸多现代性中,人们唯独忽略掉了人的本质层面的"新现代性"。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型中的"改革文学",是中国"新现代性"的第一声号角。改革初期,人们把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 在新时期文学的诸多现代性中,人们唯独忽略掉了人的本质层面的"新现代性"。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型中的"改革文学",是中国"新现代性"的第一声号角。改革初期,人们把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速度和数字",其背后深藏着时间焦虑,在过于关注时间的同时,忽略了空间维度的思考,以至于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利益、权力的空间冲突逐渐凸显。《乔厂长上任记》作为"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和经典文本,在一开始就暗示了"新现代性"的发生和现代化建设即将要走的全部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代性 改革文学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改革、改革者与改革文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奎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6期69-73,共5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的改革文学,引发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受到读者、批评家的欢迎与认可。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发出了改革先声,促动了社会变革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则源于作品中的改革者形象为民族提供了可以参照... 20世纪70年代末,以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的改革文学,引发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受到读者、批评家的欢迎与认可。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发出了改革先声,促动了社会变革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则源于作品中的改革者形象为民族提供了可以参照、乃至膜拜的偶像,契合了大众对英雄的期待心理。对于乔光朴、李向南等改革者,作家在赋予他们传统英雄内涵的同时,还展现了他们适应改革需要的现代特质,因此令这些形象超出文本而成为改革年代的典范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改革文学 改革者形象
下载PDF
贾平凹与80年代“改革文学”——重读贾平凹“改革三部曲”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3-51,42,共10页
本文以贾平凹《满月儿》之后至"商州三录"之间的"改革三部曲"为研究对象,讨论贾平凹与"改革文学"思潮的关系。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揭示的,不是通过贾平凹的创作来理解"改革文学",而是... 本文以贾平凹《满月儿》之后至"商州三录"之间的"改革三部曲"为研究对象,讨论贾平凹与"改革文学"思潮的关系。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揭示的,不是通过贾平凹的创作来理解"改革文学",而是讨论"改革文学"如何通过文学批评等方式"规训"贾平凹的创作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在其作品中得以呈现。换句话说,通过对一般认为远离"思潮"的贾平凹相关具体作品的分析,笔者试图揭示社会历史语境如何进入"文本",以此重思"新时期"以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文学成规 商州 改革 激进化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丽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6-104,共9页
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与世界的深远大事,是"二战后最重要的事件"。文学是时代的记录者、思考者和探索者。因此,对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关系的探寻,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是中国当... 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与世界的深远大事,是"二战后最重要的事件"。文学是时代的记录者、思考者和探索者。因此,对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关系的探寻,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大的思想底色与精神背景,直接推动了色彩纷呈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流变。改革文学就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以时代精神号角的方式为改革"呐喊",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历史进程。更为重要和隐秘的是,改革开放本身就是新时期中国文学审美书写的叙事内容与精神主题,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内在精神理念与思想逻辑所在。21世纪新时代中国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将改革进行到底,而文学将再次担当使命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新时期中国文学 改革文学 文学思潮
下载PDF
略论晚清文学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成就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方泽 《社会科学战线》 1985年第2期278-283,共6页
长期以来,我们在探讨晚清文学改革运动时,往往忘记了基本的历史联系,把戊戌维新运动中,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口号的时期,视作晚清文学改革运动的开始,把它看成仅仅是当时资产阶级改良派活动的... 长期以来,我们在探讨晚清文学改革运动时,往往忘记了基本的历史联系,把戊戌维新运动中,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口号的时期,视作晚清文学改革运动的开始,把它看成仅仅是当时资产阶级改良派活动的结果,或者如某些帝国主义分子所妄言,中国近代文化的进步,完全是鸦片战争中英帝国的大炮轰出来的,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列宁在论述如何解决社会科学问题时,认为“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文学 改革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 文学改革 小说界革命 诗界革命 历史联系 基本的 鸦片战争时期 新小说
原文传递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等师范院校文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亚明 段平山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6期46-47,共2页
在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的文学课程改革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果文学课程教学不关注基础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那么学生们毕业之后将面临很多教学中的难题。我们要加强中学语文教材研究.深入基层教育实践.实质性地提... 在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的文学课程改革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果文学课程教学不关注基础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那么学生们毕业之后将面临很多教学中的难题。我们要加强中学语文教材研究.深入基层教育实践.实质性地提升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语文教学水平.将高师院校的文学教学改革与基础语文教学实践紧密衔接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 高等师范院校 文学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下载PDF
应用型影视类专业的文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霞玲 马静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8期120-121,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影视剧作对文学作品的运用、剖析文学作品的改编和演绎、设定具体情境创作文学作品等三个方面的案例情境方法改革,阐释了应用型影视类专业的文学课程改革,必须将文学作品同影视类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 应用型 影视类 文学课程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