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理论中反本质主义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德信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0,共4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反本质主义问题的提出,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现象,就是对"文学是什么"的本质问题的回避,而代之以"什么是文学"或"文学是作为××"的经验性描述或知识性阐释。这些教... 新世纪以来,随着反本质主义问题的提出,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现象,就是对"文学是什么"的本质问题的回避,而代之以"什么是文学"或"文学是作为××"的经验性描述或知识性阐释。这些教材中将文学本质的论述归于本质主义问题,并进而从反本质主义的角度放弃对文学本质问题的追问。这种深受后现代主义影响,有意回避对文学本质追问的做法,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学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其实,对"文学是什么"本质问题的追问,是文学理论走向理论自觉的前提与趋向学科独立的理论基础,它有助于避免单纯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全面认识与把握文学现象,并在理论的层面完善文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同时,文学本质问题的存在,对于文学理论保持相对稳定性,分析文学现象,更好地评说文学创作规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本质主义 文学本质问题
下载PDF
文学主体性思想理论突破问题的学理审视
2
作者 詹艾斌 《前沿》 CSSCI 2008年第8期172-175,共4页
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想提出的目的在于突破文学反映论尤其是机械反映论的理论重围,其现实针对性是明确的。在文学主体论的倡导者看来,它与文学反映论之间的根本对立表现在二者对个体主体性的强调与否上。主体论与反映论的文学现在2... 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想提出的目的在于突破文学反映论尤其是机械反映论的理论重围,其现实针对性是明确的。在文学主体论的倡导者看来,它与文学反映论之间的根本对立表现在二者对个体主体性的强调与否上。主体论与反映论的文学现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存在着深层的冲突性关联。主体论者对文学反映论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偏颇。反映论文学观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近来学界关于审美意识形态论问题的争论仍然体现出对于反映论文学观的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体论 文学反映论 理论突破 文学本质问题 学理审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