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枯竭的困境与新生的源头——以李敬泽《咏而归》为例浅析
1
作者 田泥 石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3,共8页
李敬泽近年来出版的新书《咏而归》是一部解读古人古典的短篇散文集,涉及了丰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内涵,遍及到了历史与文明的各处角落。题目“咏而归”源自《论语》中的一段原文,并以此统摄了全书的主旨内涵及文风章法。文章试图展现作... 李敬泽近年来出版的新书《咏而归》是一部解读古人古典的短篇散文集,涉及了丰富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内涵,遍及到了历史与文明的各处角落。题目“咏而归”源自《论语》中的一段原文,并以此统摄了全书的主旨内涵及文风章法。文章试图展现作者在本书中所咏赞的传承不息的历史精神,分析挖掘其别具风格的文章格局和文字章法,结合历史与现实,展示了李敬泽对于文学枯竭的回应以及文学新生的源头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敬泽 《咏而归》 散文 文学枯竭 文学新生
下载PDF
纳博科夫对“文学枯竭论”的超越性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君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4,共6页
“文学枯竭论”的经典论者在渲染“文学枯竭”与“无声”的同时,实际上在努力寻求有效消除文学危机的“消极超越”之道。而被视为“后现代”同道的纳博科夫却对文学现状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判断,认为艺术、包括小说艺术仍然处于“婴幼儿期... “文学枯竭论”的经典论者在渲染“文学枯竭”与“无声”的同时,实际上在努力寻求有效消除文学危机的“消极超越”之道。而被视为“后现代”同道的纳博科夫却对文学现状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判断,认为艺术、包括小说艺术仍然处于“婴幼儿期”,遑论老化衰朽。他对文学艺术的信心源于他独特的艺术创造本源论,此论让我们看到了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从而让纳氏小说美学从艺术本体论上全面超越了后现代文学枯竭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枯竭 纳博科夫 积极超越 纳氏艺术本源论
原文传递
审视后现代小说的两个矛盾命题
3
作者 杨清波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7年第2期71-72,共2页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六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国家的文艺思潮。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后现代派文学继承了现代派文学所有的创作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作家常常在不确定的语言符号组合里戏仿、嘲讽,表露对现实的批评,显示其破坏...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六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国家的文艺思潮。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后现代派文学继承了现代派文学所有的创作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作家常常在不确定的语言符号组合里戏仿、嘲讽,表露对现实的批评,显示其破坏性和颠覆性。然而,与此同时,极端的创作方法和思维使得后现代主义之路越走越窄。本文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后现代的矛盾命题,揭示后现代文学枯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矛盾命题 文学枯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