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名小说的语言诗学与文学母语的现代表述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经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0,共7页
废名之所以被称为"文体家",盖因其在小说"文体的自觉"上形成了卓越不凡的创作样式,绝句式的转喻化叙述和辞章化的文本构成是其显要表征,就此而言,文体"形式"是进入废名母语写作世界的必经途径。修辞艺术也是废名小说语言诗学形成... 废名之所以被称为"文体家",盖因其在小说"文体的自觉"上形成了卓越不凡的创作样式,绝句式的转喻化叙述和辞章化的文本构成是其显要表征,就此而言,文体"形式"是进入废名母语写作世界的必经途径。修辞艺术也是废名小说语言诗学形成的一个要素,废名小说的语言叙述充溢着禅机和禅趣,具有一种"文字禅"的意味。废名小说语言的修辞艺术既"含有美学上的创造意义"和"叙事学的核心功能",又符合汉语言母语的表意本质和东方民族文化的审美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 语言诗学 文学母语 现代表达
下载PDF
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与传播——以彝族作家阿库乌雾为例
2
作者 柳改玲 赵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9期10-15,共6页
少数民族母语文学是我国多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当下,其发展面临着创作水准、语言沟通、传播推广方面的困境。阿库乌雾作为新时期以来彝语作家代表进行双语创作,其作品取材于彝族传统文化,创作主... 少数民族母语文学是我国多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当下,其发展面临着创作水准、语言沟通、传播推广方面的困境。阿库乌雾作为新时期以来彝语作家代表进行双语创作,其作品取材于彝族传统文化,创作主题具有深刻性和复杂性,诗歌创作意象鲜明,成为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的标杆。他在民族化写作、创作主题的挖掘与开拓、文化视野的拓展和文学传播等方面为少数民族母语作家提供了经验和理论指导,为推动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阿库乌雾彝语文学创作与传播的成功案例,为母语文学打破创作与传播困境、取得长足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母语文学 彝语文学 阿库乌雾 民族性 现代性 双语写作
下载PDF
江南文化的诗性本质与母语文学的重构和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经建 王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如果说对江南的认同在某种意义上更多地体现在文学艺术上,那么,江南文化更类似于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正是在循环往复的文学叙事中江南文化得以逐渐定型,而表述这种"文化诗学"的便是汉语言母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如果说对江南的认同在某种意义上更多地体现在文学艺术上,那么,江南文化更类似于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正是在循环往复的文学叙事中江南文化得以逐渐定型,而表述这种"文化诗学"的便是汉语言母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批出类拔萃的江南作家在江南文化的话语谱系中再度彰显了文学创作与母语写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江南文学由此而展示出一种高级、精致、唯美的母语文学形象。这意味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转型中,江南文化特有的诗性本质给予母语文学重构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江南文学 母语文学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进程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经建 王蕾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72,共7页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是母语中最活跃、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在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化"进程中,母语文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被漠视和消解。与此同时,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解...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是母语中最活跃、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在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化"进程中,母语文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被漠视和消解。与此同时,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解构"的状况下也一直处于"重构"的努力中。从20世纪中国文学母语化中可以得到的启示和反思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起落沉浮实际上取决于是否具备母语文化观念和母语创作意识,坚守母语文学立场和维系母语文化精神,实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变更和发展的价值前提。20世纪初中国文学的"语言革命"与20世纪西方文化的"语言学转向"在"语言"上的交集也表明,后者能为汉语言母语的再造输入建设性资源,因为它启悟了汉语文学的"语言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母语 母语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从“白话文学”到“国语的文学”:胡适对母语文学现代性复兴的“尝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经建 伍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5-143,共9页
"白话文"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话语表征,只有置放于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进程中,才能领会其价值意义。胡适对新文学的"建设性"贡献经历了一个从"白话文学"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白话文"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话语表征,只有置放于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进程中,才能领会其价值意义。胡适对新文学的"建设性"贡献经历了一个从"白话文学"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修订、演化和发展的历程。正是在这个过程或历程中,胡适的(文学)语言观乃至文学思想无形中指向以母语文学为底蕴的"文统",其本质是对(现代)母语文学的想象性构设。诚然,这种想象性构设仅停留在"尝试"阶段,体现在其话语阐发中则表现为一种"片面"的"真识",但却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开启了一扇门。各种语言资源得以拥入,其中所昭示的正是文学母语融合与母语文学重构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文学革命” 白话文学 母语文学
下载PDF
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以现代藏语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彬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69-74,共6页
21世纪,我国对外交流主导词"走出去"给文学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文学作品输出是"走出去"的重要一环。作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不应缺席。但受限于民族地区的相对封闭,其母语文... 21世纪,我国对外交流主导词"走出去"给文学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文学作品输出是"走出去"的重要一环。作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不应缺席。但受限于民族地区的相对封闭,其母语文学在恪守本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文学民族性的同时,"走出去"与世界各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显得尤为困难。文章以四位知名藏族作家端智嘉、万玛才旦、德本加、拉先加的母语文学跨出国门走进日本为例,分析了当代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母语文学 “走出去” 日本 译介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现状与发展论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钟进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主要是指用本民族母语讲述、记录和创作的文学。母语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各民族母语文学和汉语文学并行发展,但是整体而言,母语文学的发展存在困境;文学翻译是推动母语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 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主要是指用本民族母语讲述、记录和创作的文学。母语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各民族母语文学和汉语文学并行发展,但是整体而言,母语文学的发展存在困境;文学翻译是推动母语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母语文学 文学翻译
下载PDF
“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处境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晓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83-89,共7页
在中国,蒙、藏、维、朝、哈等少数民族有着极其发达的母语写作,许多民族的母语文学早已产生了跨国影响,但是,在文学史书写、文学研究、文学传播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学公共知识话语空间中,各民族母语文学处于"不在场的在场"的尴... 在中国,蒙、藏、维、朝、哈等少数民族有着极其发达的母语写作,许多民族的母语文学早已产生了跨国影响,但是,在文学史书写、文学研究、文学传播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学公共知识话语空间中,各民族母语文学处于"不在场的在场"的尴尬处境。各民族母语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母语写作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民族母语写作与汉语写作共同创造了世界文化(文学)中的中国意义与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场的在场” 母语文学 中国文学 公共话语空间
下载PDF
各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困境原因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27,共5页
文章在阐述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困境中,指出存在当前此种情况的原因,即文化"洼地效应"与单边译入书面的形成,文化公平权力的缺席与母语文学传播权力的放逐,传播意识的缺乏与母语文学的自我遮蔽。
关键词 母语文学 跨语际 传播困境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写作危机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经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是母语中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20世纪中国文学在被进行"现代化"置换时其母语思维创造力乃至母语形象被历史性地贬损或遮蔽,处于所谓的&qu...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是母语中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20世纪中国文学在被进行"现代化"置换时其母语思维创造力乃至母语形象被历史性地贬损或遮蔽,处于所谓的"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情境。由此得到的启示和反思是:文学创作如要在"世界性"中坚守"汉语性"或"母语化",必须破除局限于认识论意义上的"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秉承和葆有汉语言母语"有容乃大"、"求同存异"以及"变则通"的文化品质;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文学的诗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 汉语言母语 母语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从语言工具论到语言目的论——胡适对现代母语文学的想象性构设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经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138,共6页
中国新文学起源于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以白话文运动为特征的语言变革,是中国新文学倡导者胡适进入并推进'文学革命'的起点与基础。胡适的文学语言观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承担着社会文化变革与文学变革双重工具效能的白话文;... 中国新文学起源于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以白话文运动为特征的语言变革,是中国新文学倡导者胡适进入并推进'文学革命'的起点与基础。胡适的文学语言观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承担着社会文化变革与文学变革双重工具效能的白话文;其二是文学和语言双向对应、互为目的的'文学的国语'或文学母语。从最初的语言工具论到后来的语言目的论,是胡适文学语言观调整和演进的过程。当其'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共识时,新文学便成为人们领受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语言的艺术'。尽管胡适关于新文学语言的话语建构,涉及的仅仅是对中国现代母语文学的想象性构设,却为'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开启了一扇门,它所彰显的正是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愿景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语言工具论 语言目的论 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
下载PDF
“抒情传统”的新质与母语文学的“创格”——重论废名小说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经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如果说,现代抒情小说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艺术)存在,那么当语言在道说文学时,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只能由文学母语来表现和传载。情、文相生可谓废名小说独具的诗学质地,惟其如此,废名小说在续接、召唤"抒情传统"中,... 如果说,现代抒情小说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艺术)存在,那么当语言在道说文学时,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只能由文学母语来表现和传载。情、文相生可谓废名小说独具的诗学质地,惟其如此,废名小说在续接、召唤"抒情传统"中,重构并创化了母语文学的现代传统。与表音文字不同,汉语言文字据义构型、以神摄形,讲究"心领神会",人们能够从其字形体态中"直观"意义;废名小说正是可供"直观"的文本,它将"心象"视为基本叙述元素——兴于物象、成于意象、归于心象,并凸显其直观、感悟的艺术特质和审美诉求,因而更为接近母语文学抒情写意的诗性本质。由"直观"的语言功能和"心象"叙述元素的营造,引出了废名小说的境界化叙事这一创作特质,即:"造境"是废名小说的审美旨归,正是在文本的境界化叙事中,象、境、言统一于文本,汉语言母语的形象性及表意本色在一种超验性美感中也统一于语言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 抒情传统 母语文学
下载PDF
历史使命与文化尊严——中国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发展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庆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98-103,共6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其意义越显重要。作为多民族现代国家,中国多民族母语文明的当代传承,母语叙事的主体性延续,族群文化独特性的持守,"多元"与"多源"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其意义越显重要。作为多民族现代国家,中国多民族母语文明的当代传承,母语叙事的主体性延续,族群文化独特性的持守,"多元"与"多源"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命题都直接关涉到国家实施文化兴国战略、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想"的重大人文历史工程等伟大实践。中国知识分子必须做出客观、科学的思考,必须发挥前瞻性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多民族母语文学 多元一体 文化传承 核心与价值
下载PDF
多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的困境与新路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晓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际在场与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不在场,使各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不在场的在场"的情形,从而指涉了整体意义的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不在场。中... 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际在场与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不在场,使各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不在场的在场"的情形,从而指涉了整体意义的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不在场。中外文学的单边译入与各民族母语文学译出的艰难也不对称。穿越汉语直接进入世界文学语境与更多的作家作品更自觉地通过汉译进入中国文学公共空间的两种跨语际、跨文化、跨国际传播行为的出现,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在场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对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真实面貌并使多民族母语文学进入其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文学 不在场的在场 单边译入 文化洼地效应 跨语际跨文化
下载PDF
云南跨境民族母语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1-83,共3页
云南25个世居民族中,22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14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由此奠定了云南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丰富多样的基础,其中,跨境民族母语文学的发展较为突出,德宏州的景颇族、傣族、傈僳族、西双版纳州的傣族、怒江州的傈僳族、红河州的哈... 云南25个世居民族中,22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14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由此奠定了云南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丰富多样的基础,其中,跨境民族母语文学的发展较为突出,德宏州的景颇族、傣族、傈僳族、西双版纳州的傣族、怒江州的傈僳族、红河州的哈尼族、苗族、文山州的苗族等皆有自己的母语作家原创及翻译作品,但是,目前针对云南跨境民族母语文学的诸多问题,如母语文学的艺术特点、跨境影响等,尤其是母语文学对中国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文化和谐、民族认同的作用与意义等,目前还未被注意和重视,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跨境民族 母语文学
下载PDF
母语的光辉─—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概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庆春 北海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5-119,共5页
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特指一部分藏、彝民族作家、诗人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的母语文学实践。他们的创作,既能一脉相承本民族原有的母语文化体系和母语叙事传统,又不可否认的接受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本民族汉文文学创作的... 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特指一部分藏、彝民族作家、诗人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的母语文学实践。他们的创作,既能一脉相承本民族原有的母语文化体系和母语叙事传统,又不可否认的接受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本民族汉文文学创作的深度影响,同时也拥有了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借鉴学习借鉴中外文学优良传统,是四川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取得更大成就的保障,也是今后开拓发展的总趋势,亦即逐步趋近庞德所谓“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也就是一个伟大的翻译时代”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母语文学 当代 文化视野 艺术表现手法 藏文文学 创作背景 彝文文学 发展 题材
下载PDF
简述当代彝族母语文学发展概况 被引量:2
17
作者 阿牛木支 《文教资料》 2013年第13期11-12,共2页
当代彝族母语文学的发展源于作家群体的崛起和文学成就的凸显,以及交流与传播所取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彝族母语文学的发展史折射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进步与繁荣,为中国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文学现象和文学蓝本,也为... 当代彝族母语文学的发展源于作家群体的崛起和文学成就的凸显,以及交流与传播所取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彝族母语文学的发展史折射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进步与繁荣,为中国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文学现象和文学蓝本,也为民族文学提供了多语种民族文学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彝族母语文学 发展概况 民族文学
下载PDF
苗族母语文学发展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简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正彪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8-64,共7页
用母语来进行表述的苗族母语文学作品虽然在苗族民间口头文学中十分丰富,但作为用相应文字记录来表达或创作的文本作品起步时间较晚。本文通过对苗族母语文学的发展与变化过程的梳理,从客观上反映了苗族母语文学作为一种主体话语的表达... 用母语来进行表述的苗族母语文学作品虽然在苗族民间口头文学中十分丰富,但作为用相应文字记录来表达或创作的文本作品起步时间较晚。本文通过对苗族母语文学的发展与变化过程的梳理,从客观上反映了苗族母语文学作为一种主体话语的表达至今还处在一种边缘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母语文学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感悟诗学:京派文学批评对母语思维智慧的现代建构
19
作者 杨经建 王蕾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0-166,共7页
京派批评的独特之处是对母语思维智慧的创造性运用,表现在文学批评话语上即为"感悟诗学"。感悟诗学是一种将批评个体的直觉印象、审美体验与突出母语文学语境中的语言功能融汇起来的批评范型,或,一种在特定语境中阐释文本语... 京派批评的独特之处是对母语思维智慧的创造性运用,表现在文学批评话语上即为"感悟诗学"。感悟诗学是一种将批评个体的直觉印象、审美体验与突出母语文学语境中的语言功能融汇起来的批评范型,或,一种在特定语境中阐释文本语言并由此显示其感兴蕴藉的文论方式。京派批评家中最能体现感悟诗学要义的是李健吾。李健吾的批评被称为印象鉴赏式,他以母语悟性思维为运思前提,强调现代批评意识,其艺术直觉与审美体验形成了一种智性的圆融和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文学批评 母语文学 感悟诗学
下载PDF
“礼失求诸野”:从民间文学中吸纳母语文学的资源——汪曾祺和母语写作之三
20
作者 杨经建 王蕾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4-141,共8页
白先勇先生曾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确,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汉语言母语写作在文学"现代化"过程中,基本上处于被逐渐消解的状态。 其中的缘由不外乎:其一,五四新文学所确立的白话文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是具有西方化特质... 白先勇先生曾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确,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汉语言母语写作在文学"现代化"过程中,基本上处于被逐渐消解的状态。 其中的缘由不外乎:其一,五四新文学所确立的白话文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是具有西方化特质的汉语表述模式,它在客观上促使汉语言母语的衰落并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文学 民间文学 写作 五四新文学运动 汪曾祺 资源 内忧外患 白先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