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当下报告文学状态的思考 |
王晖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2
|
转型期的中国先锋文学状态 |
何金俐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3
|
接受与生成的互动——读者对现代文学生存状态的独特意义 |
李春雨
刘勇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4
|
命名的“情结”─—“新状态文学”论刍议 |
朱立元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5
|
山野之状,是我最好的文学状态 |
|
《诗刊》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6
|
《钟山》与“新状态文学”现象 |
钱旭初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7
|
“新状态”文学的诘难——兼评后现代主义 |
王晓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8
|
从“新写实”到“新状态”——《钟山》杂志的文学运作谈 |
钱旭初
|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9
|
自发性存在与自觉形成——新状态文学思潮的回顾与评析 |
陈江平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0
|
关于梅拉赫的“动力过程”及对我国“新状态”文学的思考 |
朝黎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1
|
“新状态文学”的提法是种错误的理论导向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2
|
对新状态文学后现代倾向的解析 |
何建洋
|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7 |
0 |
|
13
|
困顿中的诞生——新状态文学散论 |
张连营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4
|
文学批评面临的现时挑战 |
吴俊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5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耗机制──对创作主体的一种反思与省察 |
李扬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16
|
“新状态”命名:一种“涂抹”的批评观 |
戴阿宝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8 |
1
|
|
17
|
结局或开始:世纪之交的文学处境——论我们时代的价值迷失 |
李扬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8
|
试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文学思潮的价值取向 |
范立红
|
《学术探索》
|
2019 |
0 |
|
19
|
文学批评信息(16则)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20
|
同流合一 难以分辨——从《预约死亡》与《非仇》的比较看“新体验”与“新状态” |
刘乐群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