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2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时代文学生态论 被引量:5
1
作者 欧阳友权 《阴山学刊》 2003年第1期5-9,21,共6页
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变迁改变了文学的初始条件 ,调整了文学言说的现实语境 ,置换了文学的生态背景 ,从而导致文学的表征危机和失语焦虑。其中 ,价值卸落是文学表征危机的内在制肘 ,而文化殖民渗透、“现代化”的宰制、“文化工业”的复制 ... 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变迁改变了文学的初始条件 ,调整了文学言说的现实语境 ,置换了文学的生态背景 ,从而导致文学的表征危机和失语焦虑。其中 ,价值卸落是文学表征危机的内在制肘 ,而文化殖民渗透、“现代化”的宰制、“文化工业”的复制 ,以及中文拉丁化的语言解构等全球化图式 ,则构成文学失语焦虑的外在成因。互联网的出现耦合了文学的自由本性 ,带来文学存在方式的根本变革 ,在一定程度上救赎了文学的表征危机 ,缓解了当代文学的“失语”焦虑。文学应该抓住高科技时代的生态机遇 ,掌握网络的主动权 ,以此创造新的文学生长点 ,发展艺术生产力 ,给自身带来繁荣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学生态论 表征危机 失语焦虑
下载PDF
荆楚文学生态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保昌 《西部学刊》 2015年第1期31-37,共7页
荆楚大地上有崇山峻岭、大江长河、平原沃野、静流深泽,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物产丰富,四季分明。富于变化的自然景观和多元瑰丽的地理环境,促生了荆楚文学雄奇秀丽、玄思妙想的独特品格。荆楚文化精神,条分缕析,难免千头万绪;概而言之,... 荆楚大地上有崇山峻岭、大江长河、平原沃野、静流深泽,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物产丰富,四季分明。富于变化的自然景观和多元瑰丽的地理环境,促生了荆楚文学雄奇秀丽、玄思妙想的独特品格。荆楚文化精神,条分缕析,难免千头万绪;概而言之,则是开放进取、忠君爱国、思辨求真、尚玄自适。这种复合型的传统荆楚文化精神不仅催生了辉煌灿烂的荆楚文化硕果,也成为荆楚文学的潜在精神支撑,在整部荆楚文学发展历史得到不断的再现和形象的表达:一脉以屈原、岑参、闻一多、胡风、曹禺、聂绀弩等为代表,热心向洋、九死未悔;一脉以老庄、孟浩然、公安派、竟陵派、废名等为代表,冷眼观世、从容自适,这两个文学世界二元耦合,宛如太极的两仪,共同构成荆楚文学美仑美奂的高堂邃宇。荆楚大地上的神话传说,不仅是荆楚文学的"武库"和题材来源,而且也是它的生长"土壤"和存在生态。神话传说的叙事方式和艺术风格,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文学的叙事格调和地域特色。荆楚人民有着迥异于中原诸夏和周边蛮夷的独特习俗,这是荆楚文学的生存空间,孕育了别具一格的荆楚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文学生态 地理环境 文化精神 神话传说 民俗风情
下载PDF
民国时期陇中文学生态论略
3
作者 贾伟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4期13-16,共4页
民国时期的陇中文学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新旧文化之间的冲击与交替成为陇中新文学和新文化因素传播与发展的主要背景。通过对民国时期陇中文学生态的考察,揭示出这一时期的陇中文学呈现了以旧文化为根本、遵循传统文学思想观... 民国时期的陇中文学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新旧文化之间的冲击与交替成为陇中新文学和新文化因素传播与发展的主要背景。通过对民国时期陇中文学生态的考察,揭示出这一时期的陇中文学呈现了以旧文化为根本、遵循传统文学思想观念和创作形式的基本特征。同时,由于受到新文化因素和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陇中文学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的主题和题材,并在四十年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态 陇中 民国
下载PDF
乾嘉时期泰州仲氏闺秀诗歌创作的文学生态论
4
作者 贺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04-107,112,共5页
仲氏闺秀的诗歌创作具有家族性特征,也表现出对于女性生活和情感特质之外的风雅化审美取向等文学生态特征。在《仲氏闺秀集》中,女诗人们文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表现为一门联吟:家族成员之间唱和、赠酬而作的诗作数量占有较大的比重,同题分... 仲氏闺秀的诗歌创作具有家族性特征,也表现出对于女性生活和情感特质之外的风雅化审美取向等文学生态特征。在《仲氏闺秀集》中,女诗人们文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表现为一门联吟:家族成员之间唱和、赠酬而作的诗作数量占有较大的比重,同题分咏的创作情形在诗歌中也有着多处描写。仲氏家族女作家在创作中存在分字分韵、题辞题画及吊古咏史等才学化的突出特征,尤以《秋柳和渔洋山人韵》等诗作可视为此种文学生态之下仲氏闺秀诗歌写作及其审美趋向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氏闺秀集》 女性 家族 风雅 文学生态
下载PDF
创意写作与当代文学生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许道军 刘卫东 +2 位作者 张永禄 谭旭东 雷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1期5-28,共24页
主持人语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事实之一。十多年来,它在作家与写作观念、作家培养与生存方式、文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等多方面悄然引发当代中国文学生态的系统性改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写作概念泛化... 主持人语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事实之一。十多年来,它在作家与写作观念、作家培养与生存方式、文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等多方面悄然引发当代中国文学生态的系统性改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写作概念泛化”“作家泛滥化”等新现象,而在与既有文学生态因素如学术机制、学科体系、作家组织等的“磨合”中,某些创意写作的倡导与实践者也出于急于获取正常学科地位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文学事实 当代文学 创意写作 文学生态 概念泛化 写作观念 作家培养
下载PDF
生态文学视域中西方作家对我国少数民族自然写作的影响——以海明威和索南才让为例
6
作者 周晓艳 张玉茹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冲击的加剧,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问题,生态文化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写作尤其是边地少数民族写作的关注焦点。我国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写作在纵向继承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学优势...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冲击的加剧,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问题,生态文化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写作尤其是边地少数民族写作的关注焦点。我国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写作在纵向继承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学优势的同时,也受到了欧美现代文学及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不同于传统小说对生态破坏现状的直白揭露,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在海明威等作家的影响下以温和且真实的视角,从人和自然的生命联系等角度进行对生态自然的书写,从批判视角走向深层次的领悟和思考,原生态地呈现藏区游牧民族生活场景,在时代巨变的宏观主题下生动展现了具有复合性身份立场的游牧作家的独特生态书写。索南才让在作品中呈现了与海明威笔下相一致的自然生命意义,并着力书写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力图给读者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边地环境,展现游牧民族心中的荒原实景。从索南才让生活的边缘游牧环境、创作初期所受到的西方作家影响,以及其作品中人物塑造、色彩运用、民族信仰、象征意义等,可以探寻到索南才让的生态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海明威 索南才让 少数民族 生态写作
下载PDF
谱写当代外国生态文学研究新篇章——南京林业大学第八届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综述
7
作者 袁家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2024年1月5日,由《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南京林业大学第八届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在南京林业大学成功召开,其核心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外国生态文学前沿... 2024年1月5日,由《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南京林业大学第八届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在南京林业大学成功召开,其核心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包含八个子议题。与会专家主要围绕当代外国生态文学与“时代语境”、“物-人”关系、“文明互鉴”等议题做专题报告,精彩地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当代外国生态文学研究的新问题、新理念、新视界。本届高层论坛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努力谱写当代外国生态文学研究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南京林业大学 中国式现代化 时代语境 前沿研究 生态理念 专题报告 核心议题
下载PDF
关于内蒙古生态文学的几个关键词
8
作者 刘亚利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近年来,内蒙古生态文学迎来新的创作高潮,出现了一大批展示亮丽内蒙古的优秀生态文学作品,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民族文化为生态文学发生、发展、壮大提供了先天条件,梳理内蒙古生态文学的发生原因... 近年来,内蒙古生态文学迎来新的创作高潮,出现了一大批展示亮丽内蒙古的优秀生态文学作品,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民族文化为生态文学发生、发展、壮大提供了先天条件,梳理内蒙古生态文学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概念界定、阐述其当代价值,以探索其鲜明的时代精神,对提升本地区人们的生态意识,助推本地区的生态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生态文学 特征 概念界定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生态文学批评的发展——读龙其林《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
9
作者 李珂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8-83,共6页
中国生态文学发展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从宏观层面对其进行跨文化观照逐渐成为新趋势。《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以下简称《生态中国》)一书,系统分析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与西方生态文化、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从美学角度考察了中... 中国生态文学发展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从宏观层面对其进行跨文化观照逐渐成为新趋势。《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以下简称《生态中国》)一书,系统分析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与西方生态文化、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从美学角度考察了中西生态文学的异同,突破了以往中国生态文学研究过于倚重西方理论资源和单一讨论文学作品思想主题的局限。《生态中国》视野宏阔,材料丰富,观点深刻,立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视角审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独特性,对于推动中国当代生态文学批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态文学 跨文化研究 生态批评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文学要服务“国之大者”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宏森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学 转折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 伟大成就 主动性
下载PDF
“让更多众生听见的大声音”——生态文学视域下阿来的边地书写研究
11
作者 陈佳冀 逄依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5,共9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语境中,生态文学创作如何实现与本民族的文学传统相结合,生态文学研究如何以同频共振性反映当代中国现实并彰显本土意识与文化自信,是生态文学批评自主理论建构的关键所在。阿来的边地生态书写以“全方位”和“大...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语境中,生态文学创作如何实现与本民族的文学传统相结合,生态文学研究如何以同频共振性反映当代中国现实并彰显本土意识与文化自信,是生态文学批评自主理论建构的关键所在。阿来的边地生态书写以“全方位”和“大声音”的创作实践提供了这样一种叙事可能,在《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云中记》等作品中以地方性和民族性的叙事视角对边地的植物、动物和生态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书写与诠释,深切地呈现出真实的边地自然风貌和民族精神积淀。而其始终以深入在场的写作姿态不遗余力地开掘边地文化的思想精髓,虔心书写着嘉绒藏区的“大声音”,勾连起汉语写作、生态政治、文化地理,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相关问题域的探讨,为重铸整体性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添砖加瓦,彰显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阿来 小说 边地书写
下载PDF
网络小说故事空间形态的文学生态性
12
作者 李盛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相对于传统小说而言,网络小说是一种空间性文本,主要建构了拟现实态空间和超现实态空间。拟现实态空间主要指网络小说中以乡村和城市为主的空间形态,其中又分为内向型小空间和外向型跨域大空间两种形态。而超现实态空间主要表现为网络... 相对于传统小说而言,网络小说是一种空间性文本,主要建构了拟现实态空间和超现实态空间。拟现实态空间主要指网络小说中以乡村和城市为主的空间形态,其中又分为内向型小空间和外向型跨域大空间两种形态。而超现实态空间主要表现为网络玄幻小说的“阶梯式空间”、网络盗墓小说的“积木式空间”和网络穿越小说(网络同人小说)的“缺口式空间”。各类空间形态构成了不同的文本形式和审美特征。网络小说的空间形态具有文学生态性,一是内在性地推动了网络类型小说的发展,二是体现为文学的一种空间现代性面孔。深入探究网络小说的故事空间形态,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文学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故事空间形态 文学生态 空间现代性
下载PDF
“异托邦揭开了我们的神话”--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自然异托邦书写
13
作者 龙其林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8-105,共8页
中国文学有着书写天人合一的传统,而进入现代社会后,原有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逐渐被打破,出现了一些符合常态的关于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异托邦书写。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异托邦书写具有几个维度:首先,是对人与客观关系变异的集中书写,... 中国文学有着书写天人合一的传统,而进入现代社会后,原有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逐渐被打破,出现了一些符合常态的关于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异托邦书写。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异托邦书写具有几个维度:首先,是对人与客观关系变异的集中书写,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于自然生态的挤压和破坏;其次,是对人与动物关系变异的文学聚焦,揭示了人类在科技至上观念推动下对于其他生命的漠视;再次,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刻画,凸显了生态问题的紧迫性和广泛性。理解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自然异托邦书写,有助于学术界更全面且深刻地认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异托邦 自然书写 动物书写 社会书写
下载PDF
人类为什么需要守护生态环境?——析《巡山:艾克拜尔·米吉提生态文学作品集》
14
作者 王荣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4年第9期88-89,共2页
到目前为止,虽然“环境文学”“绿色文学”抑或“生态文学”的内涵与外延尚无法清晰判然地予以确定,但无法否认的是,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不论在英语世界还是在华语世界,其已成为一种日渐蓬勃的文学潮流。艾克拜尔·米吉提先生所著。
关键词 艾克拜尔·米吉提 生态文学 生态环境 文学潮流 绿色文学 内涵与外延 文学作品集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社会异托邦叙事刍论
15
作者 龙其林 《阴山学刊》 2024年第5期26-31,共6页
在以往研究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论著中,一直将作品的主题与思想作为研究中心;其实,借助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其他学科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存在着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其一就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社会异托邦叙事。通过异托邦视角... 在以往研究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论著中,一直将作品的主题与思想作为研究中心;其实,借助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其他学科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存在着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其一就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社会异托邦叙事。通过异托邦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对于环境破坏造成的不常见、不合规则、异常事物的集中呈现,从而丰富了中国生态文学的表现空间和文化意味。中国生态作家们通过社会的现代化与自然的间接化、社会的工业化与人的精神异化、生态危机与全球性社会异托邦三个维度的书写,传达了对于中国在现代化阶段、世界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文化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生态文学 社会异托邦 文学叙事 生态反思
下载PDF
环境的历史变迁视域下美国生态文学三部经典的脉络研究
16
作者 訾博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3-77,共5页
《瓦尔登湖》《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态文学史上三部传记体经典作品,它们知名度高,影响广泛深远。三部作品的诞生背景分别处于美国南北战争前、大萧条之后、二战结束后三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 《瓦尔登湖》《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态文学史上三部传记体经典作品,它们知名度高,影响广泛深远。三部作品的诞生背景分别处于美国南北战争前、大萧条之后、二战结束后三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日益严重的恶化,生态环境的递退性促进了生态思想的递深性发展。文章从环境的历史变迁视角,研究三部作品的生态思想变迁及其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环境变迁 《瓦尔登湖》 《沙乡年鉴》 《寂静的春天》
下载PDF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生态文学的翻译研究--以《寂静的春天》为例
17
作者 武咪咪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223-225,共3页
生态文学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思想,有其特殊的文体形式和内涵。《寂静的春天》是现代生态文学的代表作,也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发轫之作。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视角,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操作规范三方面探究马绍博译本... 生态文学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思想,有其特殊的文体形式和内涵。《寂静的春天》是现代生态文学的代表作,也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发轫之作。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视角,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操作规范三方面探究马绍博译本所呈现的翻译规范和译者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寂静的春天》 图里 翻译规范理论
下载PDF
生态文学的内涵对于公众生态文明素养培养的作用与价值——以《瓦尔登湖》为例
18
作者 胡志红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生态文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内涵和生态智慧,故倡导广泛阅读、学习、欣赏、传播生态文学无疑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生态素养,甚至形塑他们的生态品格,进而成为自觉守护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坚力量。美国生态文学家梭罗的《瓦尔登湖》(185... 生态文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内涵和生态智慧,故倡导广泛阅读、学习、欣赏、传播生态文学无疑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生态素养,甚至形塑他们的生态品格,进而成为自觉守护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坚力量。美国生态文学家梭罗的《瓦尔登湖》(1854年)是享誉世界的生态文学名篇,其以独特的瓦尔登湖生活实践和奇绝的文学想象诠释了人与非人类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提出了一种“绿色生存范式”,以消解西方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二元分裂的惯性思维,实现人与自然永续和谐共生的可能文化路径。有鉴于此,透过生态批评的视野对《瓦尔登湖》作简要探析,以期对国内广大公众、生态文学的教学和创作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生态内涵 《瓦尔登湖》 绿色生存范式
下载PDF
生态文学视角下《寂静的春天》研究
19
作者 徐墨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1期32-34,共3页
目的:著名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以真实调查数据与案例为证,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工业时代化学药剂滥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卡逊通过“明天的寓言”“生命之网”等隐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过度技术化的观点,... 目的:著名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以真实调查数据与案例为证,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工业时代化学药剂滥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卡逊通过“明天的寓言”“生命之网”等隐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过度技术化的观点,肯定了生态正义与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为全球环保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卡逊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网络,人类与万物共生于此,任何环节的破坏都将对整个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她呼吁人类应摒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寻求技术生态化路径,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基于此,文章对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文章基于生态学视角,分析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蕴含的生态意义。结果:研究发现,《寂静的春天》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即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结论: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深入剖析卡逊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具有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静的春天》 生态文学 生命共同体 生态中心主义
下载PDF
试论共同富裕视域下何建明生态文学创作的温度与高度
20
作者 钱佳逸 《时代人物》 2024年第4期38-40,共3页
浙江省作为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何建明的长篇生态报告文学《那山,那水》《德清清地流》... 浙江省作为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何建明的长篇生态报告文学《那山,那水》《德清清地流》等,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这一进程中的浙江“共富”故事,彰显了在共同富裕视域下生态文学创作的温度与高度,为文学如何助力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何建明 生态文学 温度 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