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从真理到政治——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的当代性问题
1
作者 张中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54,共8页
当文学遭遇理论泛滥之际,文学自身也顿显尴尬和窘迫。当今话语的空前纷繁多样,实是表达衰落的结果。如何还原文学应有的鲜活生命力,这是每一时代理论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后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学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文学自身的权能、书写主... 当文学遭遇理论泛滥之际,文学自身也顿显尴尬和窘迫。当今话语的空前纷繁多样,实是表达衰落的结果。如何还原文学应有的鲜活生命力,这是每一时代理论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后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学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文学自身的权能、书写主体之真理以及文学生成性等方面。概言之,福柯对主体和真理的解构击破元叙事的空洞幻想;德勒兹对多元和差异的推崇暗示文学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朗西埃则直接赋予文学以自身的内在书写政治。凭借对各种学说的综合性批判使用,后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学恢复自主性和创造力,而文学理论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实现当代性之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文学的当代性 主体性 差异性 文学的政治
下载PDF
“文学的政治”在中国语境中的特殊性——以北大歌谣运动与新民歌运动的比较为例
2
作者 曹成竹 周婷婷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96-105,467,共11页
在现代中国语境中,文学与政治(狭义)的关系始终是显性的,文学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需要以这一主导关系为线索,将其复杂性和张力呈现出来,而不宜简单挪... 在现代中国语境中,文学与政治(狭义)的关系始终是显性的,文学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需要以这一主导关系为线索,将其复杂性和张力呈现出来,而不宜简单挪用当代西方左翼文学政治理论。此外,近代百年中国文学政治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各种“文学事件”的推动下,文学秩序和文学经典的不断被重估。通过20世纪早期北大“歌谣运动”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歌运动”的对比,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文学的政治”在中国语境中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政治 北大歌谣运动 新民歌运动 文学事件
原文传递
论文学在文化强国进程中的软实力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铁生 周光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127,4,共7页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执政党首要任务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文学在文化的框架下,通过公共空间形成了意识形态功能并在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不同于以国家机器为...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执政党首要任务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文学在文化的框架下,通过公共空间形成了意识形态功能并在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不同于以国家机器为代表的硬权力,文学在文化中的软权力是通过文学虚构性与象征性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写进虚拟的文学世界里,再通过文学作品来反观人类历史和展望未来,进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形成一种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相对于国家机器的硬实力,以文学为代表的软实力因其文艺美学的特征而乐于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因而这种实力又被称之为"社会的大气层"或"社会的黏合剂"。文学的政治功能通过学科跨界阐释得以增强,这是因为文学除了文艺美学的价值以外,还具有其必然的政治性功能,因而在文学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强国就不仅要接受外域的先进思想,而且也要使中国的文学事业走出国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文学的政治功能 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 文化软实力 文化强国
下载PDF
艺术的美学体制及其政治维度的构建——雅克·朗西埃美学思想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海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186,共5页
朗西埃不满意将艺术变成纯生活和将艺术变成纯艺术的两种现代主义模式,他力图去发现隐藏在这种二元对立中的内在张力,主张艺术应该在这两极的张力空间中自由游戏,把这个张力空间打造成为"无分之分"的歧义剧场。现代主义美学... 朗西埃不满意将艺术变成纯生活和将艺术变成纯艺术的两种现代主义模式,他力图去发现隐藏在这种二元对立中的内在张力,主张艺术应该在这两极的张力空间中自由游戏,把这个张力空间打造成为"无分之分"的歧义剧场。现代主义美学革命的要义就在于使原先被排除在外的部分也进入文学,诸如不为整体故事服务的细节、不听作者安排的人物,这些不服从的部分以自身的坚硬存在打破了既定的感受性体制,文学的政治于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朗西埃 美学体制 歧义 感性分配 文学的政治
下载PDF
后哲学的文化批评如何可能--以罗蒂“文学文化”概念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汤拥华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4,共16页
在有关文化批评的讨论中,罗蒂借用斯诺的“文学文化”概念,赋予其新实用主义的内涵。以此为基础,他建立起克服“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之争的新思路,勾勒有关知识分子文学共同体的新论说,提出并实践着眼于情感教育的道德批评模式,更... 在有关文化批评的讨论中,罗蒂借用斯诺的“文学文化”概念,赋予其新实用主义的内涵。以此为基础,他建立起克服“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之争的新思路,勾勒有关知识分子文学共同体的新论说,提出并实践着眼于情感教育的道德批评模式,更尝试以对自由、闲暇和宽容的全球共同体的想象,打通文学的政治、诗学与信仰之维,以此为一种后哲学的文化批评创造条件。这一方案有其政治视野上的局限性,却激活了一些重要的英美思想资源,对于深入理解文化批评之文学性尤有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共同体 道德批评模式 新实用主义 政治视野 情感教育 罗蒂 文学的政治 启发价值
原文传递
文化唯物主义的建设性后现代向度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永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9-126,132,共9页
文化唯物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英国独特的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通过深入解读英国文艺复兴以后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代表的经典文学作品,重构文本与历史之间的关系,既深入分析文本的表意实践过程,又激活文本所蕴含的... 文化唯物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英国独特的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通过深入解读英国文艺复兴以后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代表的经典文学作品,重构文本与历史之间的关系,既深入分析文本的表意实践过程,又激活文本所蕴含的异议性力量,成为一种拥有建设性后现代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与批评,与解构性后现代理论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完全不同。它以文化生产为中心,以能够超越形而上学的文学文本作为具体分析对象,努力揭示文学语言是如何根据独特的制度、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建构其存在关系与存在形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唯物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 文本 异议 文学的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