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杂文的诗意与文学的终结
1
作者 沈金耀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鲁迅杂文是值得重视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一个所谓文学终结的时代,有必要重提鲁迅杂文的诗意特征。鲁迅杂文最基本的诗意特征是对人的生存的解蔽、开启、领悟,对真理的言说。由此可以看出鲁迅杂文是另一个"文学终结"时代对... 鲁迅杂文是值得重视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一个所谓文学终结的时代,有必要重提鲁迅杂文的诗意特征。鲁迅杂文最基本的诗意特征是对人的生存的解蔽、开启、领悟,对真理的言说。由此可以看出鲁迅杂文是另一个"文学终结"时代对文学的拓展,因此在数字化、图像化的时代,鲁迅杂文启示着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杂文 诗意 现代艺术 文学的终结
下载PDF
“文学的终结”还是“文学时代的终结”
2
作者 张开焱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17,共5页
一般人容易把"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时代的终结"混为一谈。实际上文学不会终结,而文学时代的终结是传统意义的文字表达方式的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新的传媒手段的崛起,成为文学新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文学的终结 文学时代的终结
下载PDF
“底层文学的终结”与现实主义的深化
3
作者 徐勇 《艺术广角》 2020年第5期5-9,共5页
对于新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来说,"底层文学"的兴起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文学景观和思潮。近几年来,随着底层文学的发展及其扩散到几乎所有层面,底层文学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而是作为一种题材取向和写作风格,分布... 对于新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来说,"底层文学"的兴起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文学景观和思潮。近几年来,随着底层文学的发展及其扩散到几乎所有层面,底层文学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而是作为一种题材取向和写作风格,分布于各个年龄段和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家创作之中。底层文学已然形成一种具有广泛渗透性的结构性存在。可以这样说,21世纪的今天,很少有作家没写过底层。这也意味着,底层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思潮其实已经走向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底层文学 题材取向 文学景观 文学的终结 文学现象 写作风格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语境的错位——米勒的“文学终结论”在中国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计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5,共7页
当代文艺界针对米勒的"文学终结论",从文学的终结、图文之争、文学和文艺研究的边界等层面展开了颇有成效的理论争鸣。我们认为,在技术与资本的合谋之下,影像的泛滥和审美的泛化的确改变了现代文艺家族的内在结构和现代学科... 当代文艺界针对米勒的"文学终结论",从文学的终结、图文之争、文学和文艺研究的边界等层面展开了颇有成效的理论争鸣。我们认为,在技术与资本的合谋之下,影像的泛滥和审美的泛化的确改变了现代文艺家族的内在结构和现代学科体制。但是,文学终结论并不等于宣判文学的死刑。我们不仅要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而且要警惕"语言文字崇拜"和"图像拜物教"两种极端的文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文学的终结 文学终结 图文之争 文学文学研究的边界
下载PDF
驳“文学经典的终结”——与吴兴明教授商榷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惠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就影响文学经典的各种因素而言,虽然今日之"经济力量"不容忽视,但要说它已断送或能断送"文学经典"的生命,则明显是太过于夸张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吴兴明教授在分析"文学经典的商业扩张"时明显表现出一... 就影响文学经典的各种因素而言,虽然今日之"经济力量"不容忽视,但要说它已断送或能断送"文学经典"的生命,则明显是太过于夸张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吴兴明教授在分析"文学经典的商业扩张"时明显表现出一种贬斥文学经典"精英取向"的态度。假使真的出现了文学经典全都消失的这一天,那么,这一天既是文学最为悲哀的一天,又是人类极其不幸的一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离学理 逻辑 文学经典的终结 消费社会 精英取向
下载PDF
丹托艺术终结论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9-176,共8页
新世纪以来,美国分析美学家丹托的艺术终结论迅速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这种关注从理论旅行的观点来看,是由于本土实际需要。20世纪90年代后,文学及其理论出现边缘化危机,这是艺术终结思想进入中国的现实土壤。然而,丹托艺术终结论聚焦... 新世纪以来,美国分析美学家丹托的艺术终结论迅速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这种关注从理论旅行的观点来看,是由于本土实际需要。20世纪90年代后,文学及其理论出现边缘化危机,这是艺术终结思想进入中国的现实土壤。然而,丹托艺术终结论聚焦在当代西方艺术,与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之间存在很大距离,因而其思想虽倍受关注,却并没有像其他学者如韦尔施、费瑟斯通等人那样,与中国文化现实之间形成有效结合。尽管如此,从其思想的内在哲学理路以及丹托本人对中国艺术的关切来看,其艺术终结论对中国当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仍然有着十分现实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托 艺术的终结 文学的终结 理论旅行
下载PDF
艺术终结之谜——解读周计武的《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
7
作者 郭全照 《艺苑》 2011年第5期64-67,共4页
"艺术的终结"是西方思想史、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重大话题,最近在我国国内也已成为艺术理论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惜乎国内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少之又少。周计武著《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正是以其对"艺术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是西方思想史、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重大话题,最近在我国国内也已成为艺术理论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惜乎国内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少之又少。周计武著《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正是以其对"艺术的终结"和"艺术终结论"的系统梳理和辩证分析,侦探破案般条分缕析、追根溯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深入而又清晰的视野。书中不仅破解了"艺术之死"的终极之谜,而且在艺术终结问题的大背景之下观照"文学之死"、"图文之争"等一系列国内热点文艺现象,令人居高临下、豁然开朗,而其对"艺术终结之后"的思考则触及当下,伸向未来,确是一部近年难得的艺术学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计武 《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 艺术的终结 文学的终结 艺术终结之后
下载PDF
边地姿态、问题意识及整体性重塑——东西小说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先锋文学
8
作者 曾攀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4,共7页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先锋文学的整体性演进逐渐隐匿,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的发展与潜流式的余续。而且,经典化的过程也令"先锋"不断固化而形成种种规定性,尤其在"先锋文学的终结"等声音的冲击下,~((1))先锋写作开始停...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先锋文学的整体性演进逐渐隐匿,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的发展与潜流式的余续。而且,经典化的过程也令"先锋"不断固化而形成种种规定性,尤其在"先锋文学的终结"等声音的冲击下,~((1))先锋写作开始停滞不前,从显学逐渐弱化。因此,当下重提先锋文学,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激活,如何延续,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先锋"续航"如何重新确认并表达自身,~((2))以新的历史感与问题意识,寻觅现实落脚点以及形式话语的支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文学的终结 先锋写作 历史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经典化 支撑点 碎片化
下载PDF
文学地位不再?何种地位?谁之地位?
9
作者 埃伦娜·卡瓦良·布埃斯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8,共8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常说,且往往夸大其词地说,人文科学——尤其是文学——已失去了象征性地位。这一悲观的立场认为,我们将无路可退——仿佛我们位处著名的"历史的终结"时刻,一如福山在柏林墙倒塌后所预见的那样。我建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常说,且往往夸大其词地说,人文科学——尤其是文学——已失去了象征性地位。这一悲观的立场认为,我们将无路可退——仿佛我们位处著名的"历史的终结"时刻,一如福山在柏林墙倒塌后所预见的那样。我建议以更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来看待这个问题,并考虑到对地位(无论是获得还是失去)的讨论往往出于一个视角、一种立场,其性质也关乎我们作为观察者和读者在文化上处理的文学百科全书。因此,我讨论了所谓"地位不再"的性质,以强调它根植于将文学作为首要的民族的表达这一理解。然而,如果我们采取其他立场,这一讨论的问题性质就会发生有趣的变化。然后,通过强调损失往往意味着转化,我继续讨论"归属形式"对于理解文学和人文学科的象征性质的关键作用。我们应该考虑到知识和文化资本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理解周围的诸多实践领域。总之,我们应该将所有困扰我们领域的"终结"和"死亡"予以相对化的处理,因为它们认为文学注定会成为一种文化和象征意义上的损失,或标志着注定消失的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象征价值 文学与民族 文学的终结
下载PDF
我们如何救赎自己——格非近年小说论
10
作者 徐兆正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9-176,共8页
一、精英阶层群像(一)在《1999:小说叙事掠影》一文,格非如此表达了他对文学退出社会这一问题的看法:"这种繁荣主要指向文学在公众生活中的地位,文学对于大众的影响力。这种辉煌曾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它所留下的阴影就会浓重到怎... 一、精英阶层群像(一)在《1999:小说叙事掠影》一文,格非如此表达了他对文学退出社会这一问题的看法:"这种繁荣主要指向文学在公众生活中的地位,文学对于大众的影响力。这种辉煌曾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它所留下的阴影就会浓重到怎样的程度。两者都被夸大了。";这篇文章收录于《博尔赫斯的面孔》,此文之后,格非就写下了《现代文学的终结》,算是对上文的进一步引申。有趣的是,他显然也对"现代文学的开始"抱有一种清明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赫斯 格非 小说论 小说叙事 文学的终结 精英阶层 现代文学 救赎
下载PDF
学术趣味与理论的“介入”:朱国华教授访谈录
11
作者 张洁婷 吴萌萌 朱国华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伴随着现代科技和大众媒介的发展,文学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如何重申文学研究的现实相关性是所有人文学者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次访谈围绕文学理论、现代性和文学的功用三个话题展开。在访谈过程中,朱国华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并... 伴随着现代科技和大众媒介的发展,文学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如何重申文学研究的现实相关性是所有人文学者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次访谈围绕文学理论、现代性和文学的功用三个话题展开。在访谈过程中,朱国华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并谈到了自己对西方文论传统和理论的“介入”功能的理解。然后,他谈论了现代性的悖论和审美现代性问题。最后,朱教授在访谈中探讨了文学的终结和人文学科的边缘化现象,并就如何研究西方文论提出了宝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国华 文学理论 艺术 现代性 文学的终结
下载PDF
从消费关系座架看文学经典的商业扩张 被引量:28
12
作者 吴兴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34,共15页
在消费社会,文学经典呈现出巨大的商业扩张,它被广泛地借名、挪用并出现大规模的异质重现。这些扩张显示出文学经典前所未有地经受着另一种社会机制的制约:一种消费关系座架乏体制制约的逻辑,正是这种逻辑,不仅决定了当前社会文学... 在消费社会,文学经典呈现出巨大的商业扩张,它被广泛地借名、挪用并出现大规模的异质重现。这些扩张显示出文学经典前所未有地经受着另一种社会机制的制约:一种消费关系座架乏体制制约的逻辑,正是这种逻辑,不仅决定了当前社会文学经典的流变趋势,而且决定了当前社会价值秩序的位移,决定了传统文学经典在未来时代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扩张 消费关系座架 文学经典的终结
原文传递
文学史脉络中的“九十年代文学”
13
作者 李云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31,共2页
“九十年代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是非常丰富的,出现了很多新的作家、新的作品、新的文学现象,还有两次重要的文学与思想论争,就是发生在1993-1995年的“人文精神讨论”和发生在1996-1998年的新左派和自由主义论争,对当代中国和文学发展产... “九十年代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是非常丰富的,出现了很多新的作家、新的作品、新的文学现象,还有两次重要的文学与思想论争,就是发生在1993-1995年的“人文精神讨论”和发生在1996-1998年的新左派和自由主义论争,对当代中国和文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我们在总体上如何来看待九十年代文学?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新文学的终结”及相关问题》。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受洪子诚老师的影响,洪老师把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当代文学概括为人民文学的“一体化”以及“多元化”的过程,我受这一思路的启发,将新文学视为一种更为宏大的体制,把从五四文学到九十年代文学的历史脉络,概括为新文学的运作机制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出现终结症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文学 文学的终结 文学与思想 新左派 文学现象 人文精神讨论 自由主义 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