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的复述与重写——论残雪的“文学笔记”创作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立文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5期26-30,共5页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先锋作家残雪写下了大量以经典作品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笔记"。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方式,这种"文学笔记"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大相径庭,其中既没有抽象的理论概括,亦缺乏主观的概念游戏。...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先锋作家残雪写下了大量以经典作品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笔记"。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方式,这种"文学笔记"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大相径庭,其中既没有抽象的理论概括,亦缺乏主观的概念游戏。她的写作方式,其实就是用写作者的感觉去追随别人的写作过程。这种追随具体表现为对经典作品的复述与重写。在此基础上,残雪不仅观照和反省了自身的文学经验,而且还据此重申了现代小说的艺术本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笔记 复述 重写 艺术
下载PDF
写作就是回家——论余华的“文学笔记”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立文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文学经验 先锋写作 余华 先锋作家 批评对象 小说创作 文学笔记
下载PDF
《文学笔记》的阿多诺——“奥斯维辛之后”的诗学与网络文学
3
作者 孙士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8,325,共8页
指向网络文学的阿多诺文学批评可以简约为"奥斯维辛之后"的诗学与"奥斯维辛之后"的现实两个层面,前者意味着在经验、语言与世界之间确立批判视域,后者则将批评实践植根于文学与世界的现实土壤。"奥斯维辛之后&... 指向网络文学的阿多诺文学批评可以简约为"奥斯维辛之后"的诗学与"奥斯维辛之后"的现实两个层面,前者意味着在经验、语言与世界之间确立批判视域,后者则将批评实践植根于文学与世界的现实土壤。"奥斯维辛之后"的文学世界无限敞开,阿多诺的网络文学批评必当秉持文学批判立场以及文学对于个体生存的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笔记 阿多诺 网络文学 奥斯维辛之后
下载PDF
当代笔记文学的现代传统
4
作者 王军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笔记创作群体,涉及的作家不可谓不多,其中亦有在文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家,诸如鲁迅、周作人、孙犁、汪曾祺、贾平凹、莫言等,他们都创作出大量笔记文学作品。如若将目光投放到百年新文学浩浩荡荡的河流体系中,则...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笔记创作群体,涉及的作家不可谓不多,其中亦有在文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家,诸如鲁迅、周作人、孙犁、汪曾祺、贾平凹、莫言等,他们都创作出大量笔记文学作品。如若将目光投放到百年新文学浩浩荡荡的河流体系中,则会发现这一大批笔记文学作品犹如无声的细流,在绵延流淌的文学史长河中稍显寂静。自百年中国新文学产生和发展以来,因受西方文学观念及“五四”反传统文化思潮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大多采用西方文体四分法,即以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来进行文学体裁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笔记文学 汪曾祺 四分法 周作人 莫言 文学体裁
下载PDF
现代文学笔记(三则)
5
作者 卫建民 《作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2,共3页
秦兆阳谈孙犁:“几十年来没有整过人”.孙犁和秦兆阳都是从延安鲁艺出来的革命作家。有一个时期,他们共同在冀中一带活动。1949年4月,孙犁进入天津,他在给康濯、秦兆阳的信中说:“兆阳兄默默写好东西,然后告我,更觉愉快。这里的丛书,原... 秦兆阳谈孙犁:“几十年来没有整过人”.孙犁和秦兆阳都是从延安鲁艺出来的革命作家。有一个时期,他们共同在冀中一带活动。1949年4月,孙犁进入天津,他在给康濯、秦兆阳的信中说:“兆阳兄默默写好东西,然后告我,更觉愉快。这里的丛书,原是没问题的,但近闻要先审查。审查是应该的,但恐时间就不知道拖到哪年哪月,不出的可能比出的可能恐怕多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兆阳 革命作家 孙犁 延安鲁艺 康濯 文学笔记 审查
原文传递
探析两宋植花文化与社会习俗的联系——以笔记文学材料为依据
6
作者 夏雨婕 郑仁霞(指导) 《艺术科技》 2021年第4期94-95,共2页
种植和培育花木是宋朝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的繁盛影响着两宋的习俗和礼俗,另一方面它顺应社会习俗的发展而改变。笔记材料作为两宋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中不乏对于培植花木与社会习俗的记载。
关键词 宋代 培植花木 社会习俗 笔记文学
下载PDF
阿多诺文学批评初探
7
作者 张静静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6-80,共5页
阿多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自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然而阿多诺的文学批评成就却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阿多诺与文学的关系仍处于被遗忘的境地。事实上,阿多诺的文学批评是其整体思想的重要... 阿多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自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然而阿多诺的文学批评成就却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阿多诺与文学的关系仍处于被遗忘的境地。事实上,阿多诺的文学批评是其整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集中体现在《文学笔记》及《三棱镜》中。总体来看,阿多诺的文学批评活动是对当时德国文化、政治情境的反应,呈现出哲学化的特征与鲜明的现代主义艺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文学批评 文学笔记
下载PDF
以《东京梦华录》为中心的“梦华体”文学 被引量:14
8
作者 伊永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9,共6页
长期以来,归于地理历史类的《东京梦华录》的文学本质方面遭到忽视。实际上《东京梦华录》处于笔记小说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它上承汉唐笔记风土之长,下启宋及宋后笔记小说描写城市繁华与市民日常生活之先河。尤为孟元老所采取的"... 长期以来,归于地理历史类的《东京梦华录》的文学本质方面遭到忽视。实际上《东京梦华录》处于笔记小说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它上承汉唐笔记风土之长,下启宋及宋后笔记小说描写城市繁华与市民日常生活之先河。尤为孟元老所采取的"不以文饰"以俗为主的手法,创造了一种韵散相间,短小清新,上下通晓,亦庄亦谐的"梦华体",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习俗史地著作的,以城市市民生活为主流的笔记文学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梦华录》 市民 笔记文学 “梦华体”
下载PDF
阿多诺:作为理论实践的文学——阿多诺文学思想研究
9
作者 解芳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6期16-19,共4页
在20世纪的德国思想界,阿多诺占据重要地位。他兴趣广泛,除了哲学、社会学,他对文学、音乐亦深有体会。然而,研究者在讨论阿多诺哲学与社会学的同时,对他具体而微的文学思想却甚少关注。本文拟从小品文形式、小说叙述者以及社会抒情诗... 在20世纪的德国思想界,阿多诺占据重要地位。他兴趣广泛,除了哲学、社会学,他对文学、音乐亦深有体会。然而,研究者在讨论阿多诺哲学与社会学的同时,对他具体而微的文学思想却甚少关注。本文拟从小品文形式、小说叙述者以及社会抒情诗三方面,剖析阿多诺的文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笔记 小品文 小说 叙述者 抒情诗 社会
下载PDF
笔记类文献在本草研究中的价值琐谈
10
作者 黄世佐 《中医文献杂志》 1999年第3期13-14,共2页
笔记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体载,它出自随笔记录,不拘形式,内容或出自作者耳闻目睹,或出自秘府珍籍,涉猎政治、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正如阮元《(研手)外集》卷三所言:“书中鬼怪荒诞之谈居其大半,然而遗文轶事,... 笔记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体载,它出自随笔记录,不拘形式,内容或出自作者耳闻目睹,或出自秘府珍籍,涉猎政治、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正如阮元《(研手)外集》卷三所言:“书中鬼怪荒诞之谈居其大半,然而遗文轶事,可资考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文学 本草学 文献价值
下载PDF
“忆语体”文学源流小考——以《影梅庵忆语》为中心
11
作者 郝薇莉 《固原师专学报》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明末清初人冒襄所作的《影梅庵忆语》因其文字哀感顽艳、对婚姻爱情描绘细腻动人,在文学史上开辟了一条伤悼故人并抒写自我哀感的新路,此即“忆语体”文学的发端。从“忆”“语”其名出发,抓住“忆语体”文学的传记文学传统和笔记文学传... 明末清初人冒襄所作的《影梅庵忆语》因其文字哀感顽艳、对婚姻爱情描绘细腻动人,在文学史上开辟了一条伤悼故人并抒写自我哀感的新路,此即“忆语体”文学的发端。从“忆”“语”其名出发,抓住“忆语体”文学的传记文学传统和笔记文学传统,可以初步理清其发展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梅庵忆语》 “忆语体”文学 传记文学 笔记文学
下载PDF
笔记丛书绽放异彩 文史耆宿集会申城──《新编文史笔记丛书》编辑工作座谈会侧记
12
作者 解树民 《贵州文史丛刊》 1995年第6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编辑工作 座谈会 文史馆 工作总结 史笔 文史研究 笔记文学 爱国主义教育 副馆长 耆宿
下载PDF
论冯梦龙《智囊全集》的人物塑造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惠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4-169,共6页
笔记文学往往因为其采掇于以往的子史经传和笔记丛谈以及较为强调传信、实录的审美特征,使得作者无法像通常意义上的创作主体那样获得自由表达的空间,人物形象也难以丰满。而冯梦龙却能在《智囊全集》中利用分类、剪裁、边批、评述等有... 笔记文学往往因为其采掇于以往的子史经传和笔记丛谈以及较为强调传信、实录的审美特征,使得作者无法像通常意义上的创作主体那样获得自由表达的空间,人物形象也难以丰满。而冯梦龙却能在《智囊全集》中利用分类、剪裁、边批、评述等有限的表达空间,在借鉴《史记》人物塑造艺术的基础上,采用述评结合且以记事为核心、人物语言为基本要素的形象塑造方法,呈现出一大批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也充分体现了写古用今的人物塑造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囊全集》 笔记文学 人物塑造 艺术手法
下载PDF
论巴赫金个性化的文学史观及其特点——以巴赫金《俄国文学史讲座笔记》为中心
14
作者 万海松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100-108,共9页
巴赫金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所作的《俄国文学史讲座》因学生米尔金娜的笔记记录而得以被发现,并流传至今。虽时隔近百年,但巴赫金的《俄国文学史讲座笔记》仍处处闪耀着学术判断的睿智光芒,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不同凡响的学术价值,对当... 巴赫金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所作的《俄国文学史讲座》因学生米尔金娜的笔记记录而得以被发现,并流传至今。虽时隔近百年,但巴赫金的《俄国文学史讲座笔记》仍处处闪耀着学术判断的睿智光芒,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不同凡响的学术价值,对当今时代依然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丰厚精神遗产。《俄国文学史讲座》既是巴赫金个人学养的展露,也是其文学理论的试验田;巴赫金式个性化的文学史观集中体现在“同情之理解”和思想史考察上,这既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更反映了他与时代的对话、交流和争辩,也从侧面勾勒出一个专业文艺学家的早期成长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俄国文学史讲座笔记 文学史观
原文传递
笑中带泪的宋明遗民笔记文学——以《武林旧事》和《陶庵梦忆》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金毅 吉玉萍(指导) 《汉字文化》 2020年第4期41-42,共2页
宋代与明代在覆灭之后,许多遗民都创作了文学作品以寄托故国之思,其中笔记文学作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分别选取了宋代和明代具有代表性的遗民笔记文学作品《武林旧事》和《陶庵梦忆》,从比较异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 笔记文学 遗民 《武林旧事》 《陶庵梦忆》
原文传递
“散论”的形式:从文本解读到美学阐释
16
作者 李弢 《天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共8页
“散论”(Essay)这一文体滥觞于法国作家蒙田的《随笔集》,其原初极具思想试验的意义,后来被英国思想家培根所继承和发扬。德国现代哲学家西美尔、阿多诺等人的著述方式也深受其影响,尤其是在后者结集的厚重的《文学笔记》一书里,首篇De... “散论”(Essay)这一文体滥觞于法国作家蒙田的《随笔集》,其原初极具思想试验的意义,后来被英国思想家培根所继承和发扬。德国现代哲学家西美尔、阿多诺等人的著述方式也深受其影响,尤其是在后者结集的厚重的《文学笔记》一书里,首篇Der Essay als Form(《作为形式的散论》)一文着重考察了散论的历史境遇,并集中分析了这一文体的精神向度。可以说,阿多诺以某种哲学思辨的方式,在思想和历史相关联的场域中解析了散论的形式维度,并肯定了这一文体在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和特殊价值。由此,对散论文体的细微研究亦可帮助我们打开一扇透视阿多诺及相关人等的思想的窗户,并加深我们对该文体的承继与革新之学术史意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散论 形式 文学笔记
原文传递
浅论日本笔记文学中的园林意境
17
作者 陈帅 刘长宜 仝丽丽 《艺术教育》 2017年第1期248-249,共2页
日本笔记文学是日本园林美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内容包含"幽玄""物哀""移情"的美学思想。文章通过浅析日本笔记文学中蕴含的美学思想,解读日本美学思想的"侘寂"(Wabi-Sabi)一词,探讨美学的精神... 日本笔记文学是日本园林美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内容包含"幽玄""物哀""移情"的美学思想。文章通过浅析日本笔记文学中蕴含的美学思想,解读日本美学思想的"侘寂"(Wabi-Sabi)一词,探讨美学的精神价值与日式园林意境的联系,旨在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枯山水中的侘寂美进行分析,以探究日本笔记文学意境与日本园林美学的共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笔记文学 园林意境“幽玄”“物哀”“侘寂”
原文传递
对比阅读训练
18
作者 周增刚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10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塑造人物 主要人物 魏晋士大夫 不同点 人物形象 阅读指导 人物描写 笔记文学 理解训练
下载PDF
“笔记小说”与笔记研究 被引量:46
19
作者 陶敏 刘再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笔记与小说长期处于杂糅共生的状态,“笔记小说”一词由此产生并为研究者普遍接受。但这一词语本身存在歧义,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这就给笔记和小说研究整理工作造成了许多混乱。“笔记小说”概念导致人们忽视笔记...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笔记与小说长期处于杂糅共生的状态,“笔记小说”一词由此产生并为研究者普遍接受。但这一词语本身存在歧义,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这就给笔记和小说研究整理工作造成了许多混乱。“笔记小说”概念导致人们忽视笔记与小说二者文体性质的差异,视笔记为小说的附庸,使笔记研究始终处于“笔记小说”的阴影笼罩之下,笔记文学及其发展历史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充分研究,笔记整理工作往往忽视笔记自身的特点,不注意史料真实性的考定。这种情况同样影响到古代小说研究。因此,检讨“笔记小说”这一概念,对于推进笔记和小说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小说 笔记 笔记文学 笔记文献整理 作用
原文传递
汉代巫鬼崇拜及其对六朝鬼神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普慧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26,共13页
上古社会,由于国家与家族的祭祀活动频繁,巫觋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随着人文理性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巫觋逐渐被排挤到民间和四夷,影响并引导着民众的鬼神崇拜,成为专业的巫鬼,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巫鬼道。汉代,巫鬼道的影响波及全国... 上古社会,由于国家与家族的祭祀活动频繁,巫觋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随着人文理性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巫觋逐渐被排挤到民间和四夷,影响并引导着民众的鬼神崇拜,成为专业的巫鬼,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巫鬼道。汉代,巫鬼道的影响波及全国,且在社会上层和普通民众间都展开活动,成为一支重要的宗教力量。汉代末年,巫鬼崇拜遍及东南、西南地区,尤以西南地区为盛,且形成了一定组织化、系统化的"鬼道"特征。鬼神的崇拜,在思想上,纯属糟粕,但在文学审美的世界里,则有其不可或缺的贡献和价值,它们对六朝鬼神笔记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巫鬼道 六朝 鬼神笔记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