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播学视域下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研究
1
作者 刘艳华 田华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传播学理论进行梳理,针对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翻译原则和策略。发现遵循文化交流互通原则采用增译法翻译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专有名词,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照顾译语受众的接受...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传播学理论进行梳理,针对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翻译原则和策略。发现遵循文化交流互通原则采用增译法翻译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专有名词,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照顾译语受众的接受能力;遵循译语受众原则对地方性和口语化的词汇采用意译法可增强译本的可接受性,采用改译法将流散型的汉语句子改译为句式严谨的英语句子,符合译语受众的期待。结果表明:传播学对指导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翻译
下载PDF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詹一虹 赵禹晨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3期472-480,共9页
旅游开发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估旅游开发适宜性是开发工作的首要前提。通过引入WSR系统方法论,建立民间文学类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和应用性评分表,对湖北省内9项国家级非遗和7项省级... 旅游开发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估旅游开发适宜性是开发工作的首要前提。通过引入WSR系统方法论,建立民间文学类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和应用性评分表,对湖北省内9项国家级非遗和7项省级非遗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第I类非遗得分较高,具有丰富的物理、事理和人理条件,适宜旅游开发;②第Ⅱ类非遗应在补齐产品衍生性、游客体验性和可展示性等短板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③第Ⅲ类非遗需在强调“保护为先”的原则下,对其经济价值适度挖掘,同时探索非遗传承的多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 适宜性 评价体系 WSR系统方法论
下载PDF
辽宁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以《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
3
作者 刘艳华 何美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99-303,共5页
为了在跨文化译介和传播中高效准确地翻译出辽宁非遗民间文学的精髓,更好地对外传播辽宁优秀民间文化,结合译介学理论,以《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对外译介与传播为例,提出利用直译、意译、增译等翻译策略来提升民间文学类的外宣翻译... 为了在跨文化译介和传播中高效准确地翻译出辽宁非遗民间文学的精髓,更好地对外传播辽宁优秀民间文化,结合译介学理论,以《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对外译介与传播为例,提出利用直译、意译、增译等翻译策略来提升民间文学类的外宣翻译效果。研究结论为实现保护和传承辽宁民间文学的良好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 文化 翻译策略 译介学理论
下载PDF
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属性与类型
4
作者 周末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对照作品的内涵式定义,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同时满足作品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应当认定其具有作品属性;对照著作权法划分的典型作品类型,作为口头文学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备即兴创作的特点,故不是... 对照作品的内涵式定义,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同时满足作品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应当认定其具有作品属性;对照著作权法划分的典型作品类型,作为口头文学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备即兴创作的特点,故不是口述作品,因其是以语言为形式载体而非文字,故不是文字作品,对其进行的口述传播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按照固定内容的表演行为,故其本质是一种表演作品,结合民间文学的特征可知,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著作权法规定的曲艺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 著作权保护
下载PDF
湖北省纺织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溯源
5
作者 王燕 李强 杨小明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41-48,共8页
湖北省纺织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构建联系的现象,对地方性文化构建存在反噬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中华文化也有破坏作用。文章基于对董永传说、木兰传说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变迁分析,以期对湖北省纺织文... 湖北省纺织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构建联系的现象,对地方性文化构建存在反噬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中华文化也有破坏作用。文章基于对董永传说、木兰传说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变迁分析,以期对湖北省纺织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地方性溯源,为湖北本地的地方文化构建提供客观的文本。研究认为,孝感地名与董永的孝行故事有关,但孝感并不是董永故里;董永应该是从东汉初年开始作为孝行模范得到官方的嘉奖并封侯,与爱情无关;对董永故事的研究可以反推刘向的《孝子传》为伪书;黄陂木兰山与《木兰诗》中的女英雄本人的籍贯没有联系,但与她的“忠孝勇节”精神却是密切相关的;《木兰诗》中的章句分析可以证明促织在中国古代纺织意象的形成和筘的出现时代;董永传说、木兰传说在湖北的形成与当地的孝崇拜和忠义崇拜有着密切联系,人物在湖北存在着虚构性,但精神崇拜的历史遗迹和文本却是真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纺织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董永传说 木兰传说 地方性溯源
下载PDF
集体性与日常化: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唐璐璐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4-110,共7页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民间文学的生存土壤和环境发生了变化。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多领域中最为明显的。Q县地方传说的传承现状显示,文字所代表的“知识”权力之于民间文学口头性的优越感,...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民间文学的生存土壤和环境发生了变化。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多领域中最为明显的。Q县地方传说的传承现状显示,文字所代表的“知识”权力之于民间文学口头性的优越感,“民俗精英”在民间文学传承中的主导作用,导致了民间文学的主体,即民众集体处于“失语”状态。民间文学逐渐脱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变成一种历史记忆。瑞典克鲁努贝里地区振兴讲故事传统的案例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破解生存难题提供了实践参照。让更多元的群体参与其中,使民间文学重新与当下的生活关联,应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物质文化遗产 遗代表作名录 集体性 日常化
下载PDF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末 《文化产业》 2023年第16期39-41,共3页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认识自身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对凝聚民族精神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参照作品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著作权法保护,赋予包括修改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精神权...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认识自身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对凝聚民族精神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参照作品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著作权法保护,赋予包括修改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精神权利,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邻接权人应享有的权利,赋予地方政府适格的维权地位,明确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者宣告宣传等义务,这不仅有利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还有助于推进民间文学纳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保护 修改权 邻接权人 署名权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遗产旅游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二三模式”—从中德美三国的个案谈起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利慧 《民间文化论坛》 2014年第1期24-32,共9页
文章从公共民俗学的立场出发,力图为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和开发实践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模式。通过对中国、德国和美国的三个个案的考察,抽绎出遗产旅游成为成功保护民间文学类非遗途径的六个要素,并将之概括为"... 文章从公共民俗学的立场出发,力图为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和开发实践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模式。通过对中国、德国和美国的三个个案的考察,抽绎出遗产旅游成为成功保护民间文学类非遗途径的六个要素,并将之概括为"一二三模式":"一"代表一个核心原则,即民间文学的基本情节类型或文类特征应保持不变;"二"表示其他两个要素:1.一篇导游词底本;2.若干主题性的旅游吸引物;"三"代表另外三个要素:1.一场紧扣该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主题演出;2.社区和专家共同认可的传承人;3.公共民俗学家的指导。"一"具有核心地位,不容缺失,从"二"至"三"各要素的重要性则依次递减。该模式的运用强调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旅游 模式 公共民俗学
下载PDF
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脉络与演进——基于中国知网294篇期刊论文的数据分析
9
作者 郭翠潇 《满语研究》 2023年第2期90-101,共12页
通过对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文学类非遗研究的294篇样本文献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研究文献数量分布较不均衡,以“赫哲族伊玛堪”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占比接近半数。样本文献刊载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出版的127种期... 通过对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文学类非遗研究的294篇样本文献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研究文献数量分布较不均衡,以“赫哲族伊玛堪”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占比接近半数。样本文献刊载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出版的127种期刊,作者来自中国境内124所机构,位于东北和华北的北方院校和研究院所发文量较多。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民间文学类非遗研究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关注非遗与可持续发展、大遗产观、非遗系统性保护,以及非遗所体现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前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通古斯语族 民间文学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生存困境 被引量:25
10
作者 詹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6,共6页
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尤其具有传承方式单一、展演过程生活化的特征。截至目前,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传承人的保护以及深层的文本分析等方... 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尤其具有传承方式单一、展演过程生活化的特征。截至目前,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传承人的保护以及深层的文本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重作品搜集、轻文化阐释,民间文学各类体裁保护不均,突出的功利性以及传承人、传承场域的保护意识欠缺等诸多问题。外因刺激下的民间文学讲述及保护活动在影响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的同时,也造成了民间文学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生存困境
下载PDF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振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8-43,共6页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民族语言或地域方言为媒介的口头表达及语言文字方言艺术为纽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戏曲语言表达、语言文字习俗等。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地域方言与文学尤其是民间文学的关系,应将其...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民族语言或地域方言为媒介的口头表达及语言文字方言艺术为纽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戏曲语言表达、语言文字习俗等。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地域方言与文学尤其是民间文学的关系,应将其单独归为一类。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内部各层级及小类的交融性、影响与表现地域文化的广泛深刻性、地域方言与文学艺术的协同流变性等特点,重视其保护与利用,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现状,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应设立合理可行的评选标准,科学地运用历史资料与实地普查等方式对其作全面记录、整理汇总;同时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语言文字法作为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依据与保证,加强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展演与宣传教育规划,定期进行特色方言点调查,树立传承人的典型形象,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转化为文化产品,广开遗产保护的财源渠道,加强国际间、地区间语言文学类及其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交流与合作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保护 地域方言
下载PDF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的基本遵循 被引量:27
12
作者 林继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63,共7页
中国民间文学传承在现代化生活环境下面临巨大压力。21世纪以来,民间文学获得了政府、学人、民众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从口头文学发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间文学的传承注入了丰富的社... 中国民间文学传承在现代化生活环境下面临巨大压力。21世纪以来,民间文学获得了政府、学人、民众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从口头文学发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间文学的传承注入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尽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了与民众生活不协调、不同步的状况,但是,只要在保护过程中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口头语言为中心、以民众生活为中心的原则,融合现代传媒技术,融入当代社会生活,活化传承实践,就能使之获得新的生命和发展机遇,凸显其潜藏的巨大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发展 活化传承
下载PDF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起源地的认识误区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映婕 张虎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74-79,共6页
在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经常会出现多个地方竞争同一个"非遗"代表名录,并声称自身所在地即是该文化项目"起源地"的情形。民间文学由于其草根性、口耳相传和集体性等文化属性,在时空的变迁中经常会发生复... 在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经常会出现多个地方竞争同一个"非遗"代表名录,并声称自身所在地即是该文化项目"起源地"的情形。民间文学由于其草根性、口耳相传和集体性等文化属性,在时空的变迁中经常会发生复杂的传播与流变,因此在多处地理区域都有可能产生数个相似的口头文本,而其具体的起源地往往难以断定。对"起源地"、"故里"等术语的使用应持慎重态度,或可改为"传承地",以免出现无谓的争执。进入名录的地方文化项目,应理解为是具有历史传承性、地方代表性、活态且濒危的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代表即是所谓的"正宗"或"源头",而未入选的同类项目,依然有其独特的地方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学 起源地 传承地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荣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5-221,共7页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在民众生活中的口头传统和语言艺术,具有区别于其他传统艺术的特性。要实现科学保护,就要在尊重传统、呵护遗产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且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即:通过挖掘抢救,做好基础性保护;通过宣传教育,...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在民众生活中的口头传统和语言艺术,具有区别于其他传统艺术的特性。要实现科学保护,就要在尊重传统、呵护遗产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且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即:通过挖掘抢救,做好基础性保护;通过宣传教育,落实传承性保护;通过合理利用,坚持发展性保护,使之活在当代、融入生活、造福于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物质文化遗产 基础性保护 传承性保护 发展性保护
下载PDF
论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振顶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7-22,共6页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濒危语言(或方言)和以语言(或方言)为媒介的口头表达类民间文学与传统戏曲、语言文字习俗等。把它们归为一类有其理论依据和必要性,它们也拥有共同特点。申报地濒危语言(或方言)载体的非遗保护应以当地语言(...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濒危语言(或方言)和以语言(或方言)为媒介的口头表达类民间文学与传统戏曲、语言文字习俗等。把它们归为一类有其理论依据和必要性,它们也拥有共同特点。申报地濒危语言(或方言)载体的非遗保护应以当地语言(或方言)为主线,以记录、整理、编译、展演为形式,与现代电子科技和创意相结合,进行生产性、产业化保护。创新此类非遗保护开发的特色方式,有利于非遗的类别化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语言文学 河南省
下载PDF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析——以寿县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克顺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42-145,共4页
城市化和信息化浪潮使得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媒介属性,以及其对口语交际环境的高度依赖,决定了其保护必须走活态传承的道路。具体而言,可以从开启青少年亲近民间文学类非遗... 城市化和信息化浪潮使得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媒介属性,以及其对口语交际环境的高度依赖,决定了其保护必须走活态传承的道路。具体而言,可以从开启青少年亲近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传承路径、开拓其城市传承空间、建构其网络传承媒介等方面强化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引言——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盛德 《民间文化论坛》 2014年第1期6-7,共2页
以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三大史诗为代表的民间文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各民族以其民族语言和地区方言讲述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叙事诗、谚语、谜语等民间文学形式和作品,记录了不同民族的起源、历史、... 以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三大史诗为代表的民间文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各民族以其民族语言和地区方言讲述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叙事诗、谚语、谜语等民间文学形式和作品,记录了不同民族的起源、历史、祖先和英雄的功业,展现了各民族的社会实践传统、审美特性和观念表述方式,是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之一。保护民间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江格尔 文学类 重要类别 民间谚语 审美特性 民族文化多样性 突破性成就 讲述者 口耳
下载PDF
河南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管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惠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93,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文学类档案,代表着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内容,且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承载着特定人群的思想感情,尤以其濒危的现实紧迫性,成为非遗文化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语言文学类非遗资源的收集、归档范围、整理工作、鉴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文学类档案,代表着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内容,且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承载着特定人群的思想感情,尤以其濒危的现实紧迫性,成为非遗文化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语言文学类非遗资源的收集、归档范围、整理工作、鉴定与保管以及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探究,提出积极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学 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 归档原则 档案管理
下载PDF
赫哲族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挖掘与数字化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庄善洁 崔广丽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年第8期58-60,共3页
赫哲族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五个层级保护体系,其知识挖掘和建立数据是实现数字化保护和知识共享的途径与关键。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知识挖掘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抽取出相应知识元素... 赫哲族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五个层级保护体系,其知识挖掘和建立数据是实现数字化保护和知识共享的途径与关键。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知识挖掘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抽取出相应知识元素的知识属性为前提,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研究机构和团体、研究文献等。数据库除了文献数据库以外,语言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包括伊玛堪、特伦固、说胡力、嫁令阔等四个子库,还有音视频资料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哲族 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挖掘 数据库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状况调查——以恩施州大路坝区和屯堡乡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2-18,30,共8页
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给长期生长、流传在乡村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珍贵的非遗文化濒临消亡。如何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系是当下学... 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给长期生长、流传在乡村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珍贵的非遗文化濒临消亡。如何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系是当下学界难以回避的问题。田野调查发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路坝区和屯堡乡两地城镇化进程中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些经验可资借鉴,其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状况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