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绍铭中国台湾地区文学编译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曼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4期57-64,共8页
刘绍铭在北美编译中国台湾地区文学,始于1971年,止于2000年。他的编译行为不仅介绍新知,而且纠正西方读者认知上的偏见,还反哺中国台湾地区文学界。
关键词 刘绍铭 中国台湾地区文学编译 反哺中国台湾地区文学
下载PDF
孔慧怡与香港《译丛》:文学编译及海外传播 被引量:5
2
作者 葛文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98-102,123,共6页
孔慧怡主编期间(1987-2007)的香港《译丛》,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在她的主持下,《译丛》的编选兼收并蓄、主题突出,"两岸三地"古今各式文学体裁均有涉猎,重点推出女性文学;翻译实践注重外国读者的接受,... 孔慧怡主编期间(1987-2007)的香港《译丛》,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在她的主持下,《译丛》的编选兼收并蓄、主题突出,"两岸三地"古今各式文学体裁均有涉猎,重点推出女性文学;翻译实践注重外国读者的接受,又彰显原作的女性意识;国际流布广泛,海外传播效果优良。从卓著的域外传播效果反观孔慧怡主编的《译丛》文学编译活动,可以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国家战略工程提供若干重要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慧怡 香港《译丛》 文学编译 海外传播
下载PDF
邓笛与外国文学编译现象——外国文学编译存在原因及时代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小丽 《文教资料》 2013年第10期76-78,91,共4页
本文针对邓笛编译的文章被大众传播媒介争相转载的现象,结合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对外国文学编译的存在原因及时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邓笛 外国文学编译 当代审美文化
下载PDF
孙毓修的儿童文学编译思想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江建利 徐德荣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孙毓修的儿童文学编译思想是其《童话》丛书编译行为和编译事件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结合孙毓修的编译言论与编译策略,探究其编译思想的特质和价值。研究发现,从“听之皆乐”到“合于管弦”的读者效果意识、“纯... 孙毓修的儿童文学编译思想是其《童话》丛书编译行为和编译事件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结合孙毓修的编译言论与编译策略,探究其编译思想的特质和价值。研究发现,从“听之皆乐”到“合于管弦”的读者效果意识、“纯用白话文”又倚重文学性的文体意识以及打动“贤父兄”又适应读者认知的语境顺应意识构成了孙毓修编译思想的主体,体现了他编译思想的独特性、深刻性和整体性。在这三者之中,贯穿始终的是他独树一帜的读者意识,这构成了他儿童本位思想特质的底色,突出的文体意识体现出孙毓修作为译者的境界和水准,而清晰的语境顺应意识则体现出他作为编辑和出版者的眼界和见识。孙毓修的编译思想和相应实践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是对“矮化”、“小视”编译功用观点的有力反驳,并为当下儿童文学作品的编译提供了思想源泉、价值标准和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毓修 儿童文学编译 《童话》丛书 翻译思想
原文传递
编译文学:也应该得到承认的文学 被引量:5
5
作者 邓笛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4,共4页
学界以往总是把文学编译作为一种翻译手段来进行研究,而忽视文学编译作品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本文从本体论和读者接受层面剖析了编译文学与文学、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在讨论谢天振先生所著《译介学... 学界以往总是把文学编译作为一种翻译手段来进行研究,而忽视文学编译作品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本文从本体论和读者接受层面剖析了编译文学与文学、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在讨论谢天振先生所著《译介学》中几个观点的基础上,指出"编译文学"和"翻译文学"一样,都应在民族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被吸收为民族文学体系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学 编译文学 民族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