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别具一格的建构——读《文学解释学》 |
马大康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2
|
建构中国自己的文学解释学 |
陶东风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3
|
“理论之后”的理论建构——评马建辉著《走向文学理论解释学》 |
赵文
李超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4
|
观听殊好 爱憎难同——论中国文学解释思想中的经验之维 |
李有光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5
|
论赵次公杜诗解释重视艺术性的特点 |
武国权
|
《杜甫研究学刊》
|
2006 |
2
|
|
6
|
论文学阅读的三级视野 |
金元浦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7
|
两种对立的解释学概念及其文学生成物 |
金元浦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8
|
《德国哲学解释学专辑》编辑说明 |
|
《世界哲学》
|
1986 |
1
|
|
9
|
“以意逆志”论——中国传统文学释义方式的现代审视 |
邓新华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1
|
|
10
|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 |
任强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1
|
“审美经验”的知识图景与意义流变 |
周才庶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