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五四文学革命对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继承与转化 |
王小惠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
|
文学语言观的现代化与民族化——以胡适和老舍为中心 |
刘东方
宋益乔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3
|
从胡适、傅斯年到鲁迅——论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的变迁 |
刘东方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4
|
文论史上的三大文学语言观述评 |
王汶成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5
|
丁玲的文学语言观 |
毕玲蔷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6
|
现代语言学视野中王国维的文学语言观 |
刘东方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7
|
刘勰与亚里士多德语言本体论及其文学语言观的比较阐释 |
王毓红
|
《湘南学院学报》
|
2008 |
0 |
|
8
|
论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文学语言观 |
房运梅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3 |
0 |
|
9
|
接受美学与语用学在文学语言上的契合——以伊泽尔文学语言观为个例 |
张春泉
|
《理论与创作》
|
2004 |
0 |
|
10
|
余光中的文学语言观对其文学翻译的影响 |
汪琳
彭金花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1
|
老舍的文学语言观浅探 |
张学书
刘圣银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12
|
古为今用 取古补今——余光中的文学语言观对其文学翻译的影响 |
汪琳
|
《巢湖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3
|
雷蒙德·卡佛的文学语言观——以《大教堂》为例 |
沈黎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4
|
源于生活的文学语言观——孙犁文论研究之一 |
李山林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1997 |
0 |
|
15
|
重新认识孙犁文学语言观的价值 |
刘东方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6
|
论张炜的文学语言观 |
刘东方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7
|
老舍与赵树理的现代文学语言观 |
刘东方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8
|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解析文学语言观 |
马滢颖
|
《芒种》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9
|
浅谈汪曾祺文学语言观及其小说作品特色 |
王琼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
2009 |
0 |
|
20
|
《文学语言引论》文学理论的百慕大探险 |
曾永成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