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鼎湖山三种主要林型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浓度对比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艳 周国逸 +3 位作者 张德强 官丽莉 欧阳学军 褚国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973-2978,共6页
为了解碳在森林内部以及群落演替过程中的转运动态 ,对鼎湖山 3种主要林型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森林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进行了一个雨季的观测 ,结果发现 :(1)穿透水中 TOC... 为了解碳在森林内部以及群落演替过程中的转运动态 ,对鼎湖山 3种主要林型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森林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进行了一个雨季的观测 ,结果发现 :(1)穿透水中 TOC浓度相对大气降水中 TOC浓度的增量为 :季风常绿阔叶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1>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2 >马尾松林 ;(2 )树干茎流平均 TOC浓度为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2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1>季风常绿阔叶林 ;(3)各林内土壤水 TOC浓度差异不明显 ,但根系层 (2 5~ 30 cm)土壤水 TOC浓度均大于母质层 (5 0~ 80 cm) TOC浓度 ;(4 )马尾松林的溪水具有较高的 TOC浓度和较大的月际波动 ;(5 )总体上 ,整个森林水文学过程中 ,3种林型 TOC浓度变化趋势相似 ,均为 :树干茎流 >穿透水 >根系层土壤水 >母质层土壤水 >溪水 ,但变化幅度不同 :马尾松林的变化幅度最大 ,季风林的最小 ,而两个混交林居中。这表明 ,(1)森林演替过程中 ,林冠层结构、树种构成等的改变可能引起森林水文学过程中 TOC浓度的变化 ;(2 )森林水文学过程转运的碳主要储存在森林内部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浓度 鼎湖山 演替 森林水文学过程
下载PDF
樟树林生态系统水文学过程中多环芳烃的迁移与转化机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闫文德 田大伦 +2 位作者 康文星 项文化 潘勇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82-1888,共7页
依据3a定位研究数据,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樟树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中PAHs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携带的PAHs有10种,总含量为288.662μg.L-1;林内穿透水中PAHs有6种,总含量为101.901μg.L-1;树干茎流水中有5种,总含量... 依据3a定位研究数据,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樟树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中PAHs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携带的PAHs有10种,总含量为288.662μg.L-1;林内穿透水中PAHs有6种,总含量为101.901μg.L-1;树干茎流水中有5种,总含量为82.069μg.L-1;灌木层和草本层穿透水中只有4种,总含量分别为49.049μg.L-1和74.938μg.L-1。大气降水中的PAHs经过树冠、树干、灌木和草本层的吸收、淋溶和淋洗作用后,有的种类表现为完全被吸收而消失,有的种类浓度大幅度降低,而有的种类则浓度增大。随地表径流迁移水中PAHs有5种,总含量为36.866μg.L-1,与大气降水相比,PAHs种类减少50%,浓度降低87%。同时阐述了水文学过程中PAHs迁移转化机理和樟树林具有较高的净化效能。该项研究为城市森林的铲污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森林生态系统 文学过程 迁移 大气污染
下载PDF
鼎湖山地带性植被及其不同演替阶段水文学过程长期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传艳 周国逸 +1 位作者 闫俊华 王旭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分析鼎湖山 3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水文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 ,得到如下一些结果 :1)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东沟集水区产水量达到降水量的 6 6 .5 % ,日径流量高峰的出现相对降水的发生滞后 1d左右。 2 )地下水位平均稳定在 ... 分析鼎湖山 3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水文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 ,得到如下一些结果 :1)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东沟集水区产水量达到降水量的 6 6 .5 % ,日径流量高峰的出现相对降水的发生滞后 1d左右。 2 )地下水位平均稳定在 2 .2 2m ,最低为 2 .84m ,最高为 1.14m。 1999、2 0 0 0、2 0 0 1、2 0 0 2和 2 0 0 3年地下水位平均值分别为 2 .38,2 .2 7,2 .0 8,2 .13和 2 .11m。鼎湖山东沟集水区每日地下水位与前 16d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关。3)随着时间推移 3种不同的植物群落中土壤含水量都有减少的趋势。季风林 (p <0 .0 1)和混交林 (p <0 .0 5 )的土壤含水量减少趋势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松林除外。 4 )鼎湖山 3个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其穿透水量与大气降水皆呈线性相关 ,它们的R2 值随演替的进展而减小。穿透水占大气降水的比例也随演替进展而减少 ,松林、混交林和季风林分别为 83.4 %、6 8.3%和 5 9.9%。松林、混交林和季风林的树干茎流占大气降水的比例分别为1.9%、6 .5 %和 8.3%。树干茎流和胸径的关系受控于整个群落整体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某个单一物种 ,并且群落的郁闭程度和结构是影响降水在林内再次分配的关键因素。季风林 2月大气降水 2 8.7mm林冠截流率为 83.3% ,而在大气降水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地带性植被 演替阶段 文学过程 季风林 混交林
下载PDF
湖南第2代杉木幼林的水文学过程及养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康文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4-71,共8页
采用小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 ,根据连续 3a观测所取得的数据 ,对湖南会同第 2代杉木幼林的水量平衡和养分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森林生态系统年降雨输入为 1170 6mm ,其中 3 5 3mm以树干茎流形式进入林地 ,... 采用小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 ,根据连续 3a观测所取得的数据 ,对湖南会同第 2代杉木幼林的水量平衡和养分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森林生态系统年降雨输入为 1170 6mm ,其中 3 5 3mm以树干茎流形式进入林地 ,占降雨量的 0 3% ,林内穿透水为 10 17 3mm ,占 86 9% ,另外林冠年截留量为 149 77mm ,占年降雨量的 12 8%。以径流形式流出该系统的水量为 42 8 0 5mm ,占年降雨量的 36 5 7% ,其中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分别占总径流的 4 31%和 95 6 9%。系统另一输出形式蒸散量为 86 2 6 4mm ,为年降雨量的 6 2 2 %。在该森林生态系统中 ,由降雨输入的N、P、K、Ca、Mg等元素的总量为 5 3 173kg·hm- 2 ·a- 1 ,径流输出量为 42 5 6 3kg·hm- 2 ·a- 1 ,净积累量为 10 6 10kg·hm- 2 ·a- 1 。与稳定态的第 1代杉木林相比 ,第 2代杉木幼林的林冠截留量成倍减少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量和径流总量都高于第 1代杉木林 ,其涵养水源的能力相对较弱 ,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稳定态的第 1代杉木林差。从生物循环来看 ,第 2代杉木幼林的养分存留量大 ,表明第 2代杉木幼林将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大量地保存在林木中 ,造成土壤中养分的逐渐减少 ,维持持久的林地生产力应引起重视。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杉木幼林 文学过程 养分动态 生物地球化学 小集水区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文学过程的养分特性(英文) 被引量:8
5
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69-1376,共8页
根据 5 a定位观测的数据 ,对湖南会同 2 4~ 2 8a生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水文学过程中的养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冠降水是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重要来源 ,其中 Ca的养分含量最高 ,P的含量最低。林内穿透水各养分元... 根据 5 a定位观测的数据 ,对湖南会同 2 4~ 2 8a生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水文学过程中的养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冠降水是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重要来源 ,其中 Ca的养分含量最高 ,P的含量最低。林内穿透水各养分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林冠降水中养分的含量。除 Ca外 ,树干茎流中其它养分元素的含量为林冠降水的 6倍以上。可见 ,林内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是杉木林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养分利用率。地表径流中除硝态氮外 ,各元素的含量与穿透水的含量接近 ,其中 P、Na和 K三种元素的含量较低 ,但未超过林冠降水中养分元素含量。地下径流中 N和 K的含量较低 ,而 Ca的含量与林冠降水相比没有差异。因而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可避免的造成生态系统的养分损失 ,但 2 4~ 2 8a生杉木林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较强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较小 ,生态系统的养分损失也相对较小 ,养分为净积累。不同季节之间水文学过程中养分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降水形态、雷电和地形等要素影响养分元素含量。硝态氮在冰雹中未检出 ,而在雨水中的含量是雪水的 2倍。铵态氮、K和 Mg等元素在雨水中的含量最高。P和 Ca以雪水的含量最高 ,与雨水和冰雹相比不存在数量级差异。雷电明显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文学过程 养分含量 降水形态 地形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水文学过程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康文星 田大伦 +2 位作者 赵仲辉 朱凡 王光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71-76,共6页
利用湖南省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2004--2005年2年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分析杉木人工林水文学过程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不仅提供了杉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而且,降水过程中雨水对枝叶和树干的淋溶、冲... 利用湖南省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2004--2005年2年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分析杉木人工林水文学过程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不仅提供了杉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而且,降水过程中雨水对枝叶和树干的淋溶、冲洗作用,把林冠层截留的干尘降及其自身携带的养分带入林地,降水量的多少决定进入林地的水分并影响林地的养分量;林木生长的季节变化虽然受本身生物节律的影响,但降水的月分配格局,决定着林木生长季节的水肥供给状况,进而影响着林分生产力过程;土壤水分动态与林木生长关系密切,生长季节,当土壤含水量在30%-40%(相对含水量)范围时,林木生长迅速,25%-30%范围时,林木生长速率一般,25%以下时生长速率明显下降;林木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一定的关联,但不能用蒸腾量的大小简单地预示整个林分光合作用的强弱;系统内水分输出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体现在养分的保存和损失上,通过蒸腾蒸发作用以水汽形式逸散,失去的只有水分,可以保存营养物质和保持林地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林木生长,而通过径流以液态形式流走时,不仅失去水分,而且流走了大量营养物质和表土,造成土样瘠薄,进而影响林分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文学过程 林分生产力 土壤水分 蒸腾
下载PDF
文学过程的一般符号分析
7
作者 谷青 《昌吉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语言是作为一种观念在于大脑中 ,并通过观念来沟通现实世界的文字符号。文学作品的价值和符号的规律性及符号形成观念间空白的不确定性正相关。空白是层级的存在。
关键词 文学过程 符号分析 文学评论 文学语言 约成派 自然派
下载PDF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水文学过程和养分初动态 被引量:15
8
作者 潘维俦 田大伦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A09期1-10,共10页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文学过程 养分动态
全文增补中
过程水文学的方法框架与学科体系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普特 高学睿 +4 位作者 卓拉 赵西宁 韩昕雪琦 安婷莉 高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水科学发展历程和实体水-虚拟水耦合流动理论基本框架,指出过程水文学是揭示实体水-虚拟水在复杂系统中耦合流动规律与伴生效应的交叉学科,进一步明确了其科学内涵、主要特征、学科框架、学科基础、方法体系和主要研究方向。在明晰... 基于水科学发展历程和实体水-虚拟水耦合流动理论基本框架,指出过程水文学是揭示实体水-虚拟水在复杂系统中耦合流动规律与伴生效应的交叉学科,进一步明确了其科学内涵、主要特征、学科框架、学科基础、方法体系和主要研究方向。在明晰过程水文学科学价值的基础上,认为过程水文学的发展有望解决未来经济社会复杂系统面临的水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文学 实体水 虚拟水 耦合流动 伴生效应 交叉学科
下载PDF
论文学创作过程:从生活到艺术
10
作者 雷猛发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75-81,2,共8页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一深刻的命题,已成为...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一深刻的命题,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为了从多方面深化对这一原理的认识,本文拟从理论上说明从生活到文学的过程需要经过哪些中介环节,以及这些中介环节对创作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文学 文学创作过程 写作者 生活面 表现生活 作品 体验生活 中介环节 巴尔扎克
下载PDF
文学翻译过程特征的语用再探
11
作者 李占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2-69,103,共9页
文章回顾笔者有关翻译过程特征的观点,指出其研究视角存在一些缺陷,提出在"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的框架内,对文学翻译的动态过程进一步加以研究,以完善相关学术观点。文学翻译过程具有五个主要特征:关联性、不确定... 文章回顾笔者有关翻译过程特征的观点,指出其研究视角存在一些缺陷,提出在"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的框架内,对文学翻译的动态过程进一步加以研究,以完善相关学术观点。文学翻译过程具有五个主要特征:关联性、不确定性、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这些特征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并且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它们之间的互动使整个翻译过程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特征 文学翻译过程 关联一顺应研究路向
下载PDF
论日本文学发展过程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5期47-48,共2页
在经历了中古时期、近代、现代的发展历程,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随着各时代的不同而具有符合当时时代特色的形象特征。纵观日本文学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就“女性形象”的发展做一个研究。从封建王朝到资本主义,女性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 在经历了中古时期、近代、现代的发展历程,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随着各时代的不同而具有符合当时时代特色的形象特征。纵观日本文学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就“女性形象”的发展做一个研究。从封建王朝到资本主义,女性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中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则是本文着重讨论的主题。即从中古时期、近代到现代日本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因此,笔者将按发展时期分为中古时期、近代、现代三个部分,结合该时期的社会背景、思潮及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日本文学 文学发展过程 变迁 中古时期 形象特征 资本主义 封建王朝
下载PDF
文学发展过程与人性发展过程的一种阐释——兼与陈辽、章培恒、裴毅然三位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珂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发展过程 人性发展过程 学术商榷
下载PDF
以意象为中介的美感传递——对文学翻译过程的探索
14
作者 马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118-121,共4页
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具体而言就是美感的凸显,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这一点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任务。优美的文学翻译作品,尤其是诗歌翻译作品,是译者利用渊博的知识、澄明的心智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对原作品所做的带有创作性的重新表达。... 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具体而言就是美感的凸显,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这一点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任务。优美的文学翻译作品,尤其是诗歌翻译作品,是译者利用渊博的知识、澄明的心智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对原作品所做的带有创作性的重新表达。如何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利用意象做到美感的传递,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过程 意象 美感传递
下载PDF
文学接受过程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建军 段建军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9-53,92,共6页
文学接受主体总是在特定欲求的驱使下,主动进入接受过程的.接受欲求一般有超越驶、诛识欲、游戏消遣欲等几种;文学文本要唤起接受主体的兴奋惑,就必须利用接受主体的兴趣与激情,把特定接受主体所感兴趣的东西艺术化地表现出来;文... 文学接受主体总是在特定欲求的驱使下,主动进入接受过程的.接受欲求一般有超越驶、诛识欲、游戏消遣欲等几种;文学文本要唤起接受主体的兴奋惑,就必须利用接受主体的兴趣与激情,把特定接受主体所感兴趣的东西艺术化地表现出来;文学接受过程是接受主体在文学文本中启动、强化、不断深入地展现生命力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过程 超越欲 认识欲 游戏消遣欲
下载PDF
文学创作过程论——与颜纯钧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6
作者 季元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48-56,共9页
本文以生活与创作的联系为基础,论证了传统文艺理论将文学创作过程“假想”为“收集素材阶段、作品构思阶段、语言表达阶段”的“三阶段”论的“老框架”的基本合理性、正确性;进而对颜纯钧先生提出的“非线性与非稳态”以及“行为控... 本文以生活与创作的联系为基础,论证了传统文艺理论将文学创作过程“假想”为“收集素材阶段、作品构思阶段、语言表达阶段”的“三阶段”论的“老框架”的基本合理性、正确性;进而对颜纯钧先生提出的“非线性与非稳态”以及“行为控制”论的“新思路”提出商榷意见,指出所谓“新思路”依然被统摄在“老框架”之中,无法对其进行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过程 新思路 生活积累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倡雅不忘俗——谈“文学化过程”中对欣赏主体因素的考虑
17
作者 周光辉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4年第4期80-82,共3页
 "文学化过程"是民间艺术样式提升层次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欣赏主体因素,"文学化过程"要把握民间艺术样式的旨趣和沉淀。倡雅的同时不应该忘俗。
关键词 文学过程 欣赏主体 民间文学艺术 文学过程 审美情趣
下载PDF
表象·意象·艺象——文学创作过程简论
18
作者 李懿 《云梦学刊》 1990年第1期58-62,共5页
文学创作过程的研究,侧重点是揭示创作过程的阶段。现代心理科学和创造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创作过程的结构及其规律的研究。文学创作过程,本质上是作家的艺术形象思维过程。是表象——意象——艺象的实际运动形式。 1、审美表象——... 文学创作过程的研究,侧重点是揭示创作过程的阶段。现代心理科学和创造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创作过程的结构及其规律的研究。文学创作过程,本质上是作家的艺术形象思维过程。是表象——意象——艺象的实际运动形式。 1、审美表象——创作的准备和发动审美表象的形成阶段,是审美感兴,是创作的准备和发动阶段,也是作家深入生活,观察、体验、接纳客观现实界的审美刺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过程 创作动机 现实界 艺术形象 创造心理学 现实主义文学 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 审美意义 审美视野
下载PDF
试论文学发展过程的历史序列
19
作者 裴树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2期80-85,共6页
文学发展的连续性表现为一种动态的时间序列。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混合、风骚、典雅、通俗、新潮、人民等依次演进的不同的文学时代,文学发展过程又表现为依次更替的艺术进化、文体演化、文风演变、文学潮流变迂等艺术序列。各... 文学发展的连续性表现为一种动态的时间序列。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混合、风骚、典雅、通俗、新潮、人民等依次演进的不同的文学时代,文学发展过程又表现为依次更替的艺术进化、文体演化、文风演变、文学潮流变迂等艺术序列。各种历史序列的客观存在,表明文学发展过程不是一条历史线索,而是集成式的多种线路。我们对此作深入研究,有助于建构类型不同的文学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过程 文学发展史 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 时间序列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文学时代 历史序列 文学
下载PDF
论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传达
20
作者 梁爱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创作主体 审美意象 文学创作过程 语言文字符号 传达方式 文学活动 文学 文学作品 创造能力 克罗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