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尔雅文学通识课程的评估体系探究——以F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继刚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3-76,共4页
当下对通识教育的评估体系还未能建构出具有一致性、共时性的有效规范标准,而这一规范标准的缺失匮乏使得文学通识教育很难获得如同正规教育般的认同许可,这也直接导致通识课程学习的社会性评价认同并不普遍。所以,我们需要有一种全新... 当下对通识教育的评估体系还未能建构出具有一致性、共时性的有效规范标准,而这一规范标准的缺失匮乏使得文学通识教育很难获得如同正规教育般的认同许可,这也直接导致通识课程学习的社会性评价认同并不普遍。所以,我们需要有一种全新的通识课程评估体系来检验这种由教育改革浪潮而产生的新型教学结构形态,以此来反思通识课程教学,并修正高校教育改革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通识课 评估体系 尔雅
下载PDF
回归与重塑——“人格发展理论”在英美文学通识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奚昕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9年第1期49-51,共3页
本文从分析英美文学通识课程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剖析普通选修课、英语专业的文学必修课和通识类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对象和内容上的区别,探讨了创新通识类英美文学课程的途径,提出运用“人格发展理论”建构英美文学教材是可行... 本文从分析英美文学通识课程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剖析普通选修课、英语专业的文学必修课和通识类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对象和内容上的区别,探讨了创新通识类英美文学课程的途径,提出运用“人格发展理论”建构英美文学教材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英美文学通识课 人格发展理论 “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
下载PDF
高校外国文学通识课的设置与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丹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1期190-191,共2页
阐述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非文学专业开设外国文学通识课的必要性。针对外国文学通识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提出课程教学应注意树立跨文化意识,并充分利用有关影视资料,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外国文学通识课 素质教育 跨文化意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文学通识课的审美化教学及课堂操作——以《边城》的审美化教学设计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太云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5-97,共3页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通识课的审美化教学应成为大学通识课教育的一个有机构成。本文以《边城》审美化教学的课堂设计为例,从巧妙导课美、精彩授课美、教学高潮美、结课艺术美四个文学传输美的环节来揭示...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通识课的审美化教学应成为大学通识课教育的一个有机构成。本文以《边城》审美化教学的课堂设计为例,从巧妙导课美、精彩授课美、教学高潮美、结课艺术美四个文学传输美的环节来揭示高校文学审美化教学的美感及其课堂操作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通识课 审美化教学 堂操作
下载PDF
论高校文学通识课教学中的诗词经典“激活”
5
作者 程磊 《武陵学刊》 2020年第6期125-130,共6页
高校文学通识课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只有从传统文化与诗词经典的联系入手,着力发掘诗词中的文化意蕴,才能有助于当下人们的情感选择和心灵塑造,清洁现代人价值追询的源头活水,激活诗词本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从政治微言与志道传... 高校文学通识课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只有从传统文化与诗词经典的联系入手,着力发掘诗词中的文化意蕴,才能有助于当下人们的情感选择和心灵塑造,清洁现代人价值追询的源头活水,激活诗词本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从政治微言与志道传统、审美沉入与人格完成、悲剧意识的兴起模式和消解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具体诗例,是激活诗词文化意蕴、创新文学通识课教学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通识课 诗词教学 《赠羊长史》 《江村》 《八声甘州》
下载PDF
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6
作者 熊辉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0-131,共2页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教育热潮。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语境,本文在分析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一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专业...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教育热潮。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语境,本文在分析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一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专业教育。目的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文学通识课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通识课 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体育类院校文学通识课教学方法研究
7
作者 徐娜 《体育师友》 2013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前,通识课是构建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识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追求,文学通识课在体育类院校地位则更加重要。分析了目前国内通识课教学现状,指出了体育类院校文学通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 目前,通识课是构建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识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追求,文学通识课在体育类院校地位则更加重要。分析了目前国内通识课教学现状,指出了体育类院校文学通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建议,以寻求体育类院校文学通识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类院校 文学通识课 教学方法 必要性
下载PDF
诗教传统与高校文学通识课的课程思政
8
作者 谢琦慧 《文教资料》 2020年第8期39-41,共3页
高校文学通识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天然优势。一是作为通识课,其课程设置较专业课更为灵活机动;二是文学教育,可承传参考儒家诗教传统。有关的课程思政改革,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以审美教育为基础,以道德伦理教育为核心,以政治教育为... 高校文学通识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天然优势。一是作为通识课,其课程设置较专业课更为灵活机动;二是文学教育,可承传参考儒家诗教传统。有关的课程思政改革,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以审美教育为基础,以道德伦理教育为核心,以政治教育为指向。文学教育在这三方面,均能发挥基性的大作用,以促进全面贯彻课程思政改革。文学教育和课程思政,都应该追求以活的思维方式指导教学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传统 文学通识课 程思政
下载PDF
试论中外文学名著通识课教学中的跨越意识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小琪 张晶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57-60,共4页
在我国高校日渐兴起的通识教育大潮中,开设中外文学名著通识课对于打通异质文化之间的壁垒、学科之间的壁垒和文学知识功能之间的壁垒,建设新型综合大学,培养知识全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教育 中外文学通识课 跨越意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外国文学类通识课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10
作者 周建新 黄姗姗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在研究型大学中,专业课课堂实施研究性教学已经屡见不鲜,但在通识课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提法和实践探索则甚为少见。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研究型大学外国文学类通识课实施研究性教学具有必要性。采取... 在研究型大学中,专业课课堂实施研究性教学已经屡见不鲜,但在通识课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提法和实践探索则甚为少见。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研究型大学外国文学类通识课实施研究性教学具有必要性。采取“主题式”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课内外积极性,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以及增加学生获得感上卓有成效。因此,研究型大学外国文学类通识课实施研究性教学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外国文学 研究性教学 “主题式”教学
下载PDF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高校文学艺术类通识课程受众研究
11
作者 王强 《东南传播》 2019年第4期98-99,共2页
本研究以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依托,探究高等院校文学艺术类通识课程受众使用效果。通识课程的传播中,教师使用多媒体发送信息,信息接收者(修课本科生)对信息的吸收与反馈,均呈现出传播媒介的特征,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传、受二者之间的... 本研究以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依托,探究高等院校文学艺术类通识课程受众使用效果。通识课程的传播中,教师使用多媒体发送信息,信息接收者(修课本科生)对信息的吸收与反馈,均呈现出传播媒介的特征,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传、受二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更为即时和有效。通过研究发现,受众对课程的使用的满意效果,更多源自"有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与满足 传播学 高校文学艺术类 受众
下载PDF
影视文学与通识教育
12
作者 段惠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174-175,共2页
通识教育近几年是我国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教育思潮,影视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于本世纪初在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出现并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视觉艺术的冲击,各大高校相继开设影视文学通识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 通识教育近几年是我国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教育思潮,影视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于本世纪初在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出现并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视觉艺术的冲击,各大高校相继开设影视文学通识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协调大学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影视文学通识课 影视文学教育的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