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学”的重构与文学史的重释--兼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意义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的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概念史,而现代文学史是事实史,"文学"概念并不是从历史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20世纪早期被建构出来的,古代文学...
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的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概念史,而现代文学史是事实史,"文学"概念并不是从历史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20世纪早期被建构出来的,古代文学史同样是现代事物,它是基于现代"文学"概念的历时性梳理。"文学源头"也同样是出自现代视野的概念,中国文学的真正源头不在古代,而在20世纪早期。从早期诸多文学史教材中可以看到文学史的逐渐成型,也可以看到文学的逐渐成型,两者实为一者。所谓的文学史不是一种"文学"的历史,而是一种叙事的历史,"文学史实"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事件,而是现代视野的建构,更彻底地说,文学史是在叙事中产生的,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格外清晰地展现出这种叙事的轨迹。对此文学史存在形态的澄清,提供了文学史解释模式转型的某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史书写
“
文学
”
“
文学
史实”
重
释
文学
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柯尔律治文学释经思想探析
2
作者
黄弋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49,160,共8页
柯尔律治的《圣经》阐释思想对英国基督教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惊人的前瞻性、现代性。本文通过分析他的《扣问的心灵之自白》对他的文学释经思想进行探析。柯尔律治认为,对"《圣经》无谬性"的坚守并不能保《圣经》于无虞...
柯尔律治的《圣经》阐释思想对英国基督教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惊人的前瞻性、现代性。本文通过分析他的《扣问的心灵之自白》对他的文学释经思想进行探析。柯尔律治认为,对"《圣经》无谬性"的坚守并不能保《圣经》于无虞,反而陷宗教信仰于更加危险之地。他提出了文学释经思想:将《圣经》作为文学文本来阐释,其真理性、有效性并不建立在字词的完全无误性之上,而是建立在其整体的"精神性真理"之上,建立在其"打动我心"、满足信仰者的精神之需之上。这种思想被当时的英国宗教界、思想界视作离经叛道,但在当今已被广泛接受并视作理所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律治
文学释经
思想
《扣问的心灵之自白》
原文传递
中西融通 综合创造——《文学原理新释》简评
3
作者
吴文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6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
文学
原理新
释
》
书评
整体构架
精神结构
思维方式
价值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原理新释》评析
4
作者
温玉林
《克拉玛依学刊》
2012年第6期76-79,共4页
顾祖钊先生的《文学原理新释》范式很特别,是以艺术至境为突破点、以作品和其他方面关系为连接点而建构的文学原理。从观念角度来看,其创新在于审美反映论;从规则角度来看,其概念体系有自己的创造,也有中西概念的现代转化。
关键词
顾祖钊
《
文学
原理新
释
》
操作范式
观念范式
规则范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唐“六经皆文”观念的生成
被引量:
5
5
作者
吴夏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7,共12页
从扬雄"五经含文"、王充"遵经为文",到刘勰"宗经""征圣"、颜之推"文章者源出五经",俨然形成一条唐前"文本于经"论述的清晰轨迹。但隋及初盛唐,"通经致用"观念...
从扬雄"五经含文"、王充"遵经为文",到刘勰"宗经""征圣"、颜之推"文章者源出五经",俨然形成一条唐前"文本于经"论述的清晰轨迹。但隋及初盛唐,"通经致用"观念占据主流,强调儒家经典的政治和伦理功用,"经"与"文"的关系被弱化。安史之乱削弱了李唐王朝对思想和学术的控制,新《春秋》学派兴起。他们力主"舍传求经",打破传统,标新立异,使经学研究多元化。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继承和发扬了新《春秋》学派的批判和怀疑精神,其经学研究为"经""文"重构创造了必要的学术条件。中唐私学兴盛和请益"论文"之风,是"六经皆文"观念兴起的文学环境。科举考试重策文,则是"六经皆文"观念生成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释经
新《春秋》学派
游学之风
试策取士
六经皆文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主持人顾祖钊教授简介
6
《东方丛刊》
2007年第1期97-97,共1页
1941年生,安徽太和人。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学科负责人,安徽大学中西文艺理论融合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
1941年生,安徽太和人。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学科负责人,安徽大学中西文艺理论融合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成员。长期从事文艺学基础理论和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及教学工作。中西融合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其长期的研究方向。主要著作有:《艺术至境论》、《文学原理新释》、《中西文艺理论融合的尝试》、《华夏原始文化与三元文学观念》、《诗魂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转换
《
文学
原理新
释
》
主持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文艺学研究
简介
安徽大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学”的重构与文学史的重释--兼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意义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峰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文摘
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的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概念史,而现代文学史是事实史,"文学"概念并不是从历史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20世纪早期被建构出来的,古代文学史同样是现代事物,它是基于现代"文学"概念的历时性梳理。"文学源头"也同样是出自现代视野的概念,中国文学的真正源头不在古代,而在20世纪早期。从早期诸多文学史教材中可以看到文学史的逐渐成型,也可以看到文学的逐渐成型,两者实为一者。所谓的文学史不是一种"文学"的历史,而是一种叙事的历史,"文学史实"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事件,而是现代视野的建构,更彻底地说,文学史是在叙事中产生的,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格外清晰地展现出这种叙事的轨迹。对此文学史存在形态的澄清,提供了文学史解释模式转型的某种可能性。
关键词
文学
史书写
“
文学
”
“
文学
史实”
重
释
文学
史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H152.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柯尔律治文学释经思想探析
2
作者
黄弋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49,160,共8页
文摘
柯尔律治的《圣经》阐释思想对英国基督教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惊人的前瞻性、现代性。本文通过分析他的《扣问的心灵之自白》对他的文学释经思想进行探析。柯尔律治认为,对"《圣经》无谬性"的坚守并不能保《圣经》于无虞,反而陷宗教信仰于更加危险之地。他提出了文学释经思想:将《圣经》作为文学文本来阐释,其真理性、有效性并不建立在字词的完全无误性之上,而是建立在其整体的"精神性真理"之上,建立在其"打动我心"、满足信仰者的精神之需之上。这种思想被当时的英国宗教界、思想界视作离经叛道,但在当今已被广泛接受并视作理所当然。
关键词
柯尔律治
文学释经
思想
《扣问的心灵之自白》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西融通 综合创造——《文学原理新释》简评
3
作者
吴文薇
机构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6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
文学
原理新
释
》
书评
整体构架
精神结构
思维方式
价值体系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G23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原理新释》评析
4
作者
温玉林
机构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出处
《克拉玛依学刊》
2012年第6期76-79,共4页
文摘
顾祖钊先生的《文学原理新释》范式很特别,是以艺术至境为突破点、以作品和其他方面关系为连接点而建构的文学原理。从观念角度来看,其创新在于审美反映论;从规则角度来看,其概念体系有自己的创造,也有中西概念的现代转化。
关键词
顾祖钊
《
文学
原理新
释
》
操作范式
观念范式
规则范式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唐“六经皆文”观念的生成
被引量:
5
5
作者
吴夏平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7,共12页
基金
2013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唐代官学教育与文学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YJA751051)成果之一
文摘
从扬雄"五经含文"、王充"遵经为文",到刘勰"宗经""征圣"、颜之推"文章者源出五经",俨然形成一条唐前"文本于经"论述的清晰轨迹。但隋及初盛唐,"通经致用"观念占据主流,强调儒家经典的政治和伦理功用,"经"与"文"的关系被弱化。安史之乱削弱了李唐王朝对思想和学术的控制,新《春秋》学派兴起。他们力主"舍传求经",打破传统,标新立异,使经学研究多元化。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继承和发扬了新《春秋》学派的批判和怀疑精神,其经学研究为"经""文"重构创造了必要的学术条件。中唐私学兴盛和请益"论文"之风,是"六经皆文"观念兴起的文学环境。科举考试重策文,则是"六经皆文"观念生成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
文学释经
新《春秋》学派
游学之风
试策取士
六经皆文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主持人顾祖钊教授简介
6
出处
《东方丛刊》
2007年第1期97-97,共1页
文摘
1941年生,安徽太和人。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学科负责人,安徽大学中西文艺理论融合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成员。长期从事文艺学基础理论和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及教学工作。中西融合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其长期的研究方向。主要著作有:《艺术至境论》、《文学原理新释》、《中西文艺理论融合的尝试》、《华夏原始文化与三元文学观念》、《诗魂的追寻》。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转换
《
文学
原理新
释
》
主持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文艺学研究
简介
安徽大学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学”的重构与文学史的重释--兼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意义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柯尔律治文学释经思想探析
黄弋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3
中西融通 综合创造——《文学原理新释》简评
吴文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学原理新释》评析
温玉林
《克拉玛依学刊》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论中唐“六经皆文”观念的生成
吴夏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5
原文传递
6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主持人顾祖钊教授简介
《东方丛刊》
200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