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的有无——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1
作者 叶立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4,共3页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 一.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知识话语的文学理论也渐有移除“文学”、再造新质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文论界有不少学者都致力于祛除文学理论的工具论色彩,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可以无需文学经验的独立的知识系统,它不仅依靠自身生产知识(比如做某一文学理论知识的学理性阐发),而且还能借此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简言之,“文学理论无文学”的学术思潮,或者说“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业已改变了我们对理论和创作之关系的固有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论界 学术思潮 论发展史 工具论 知识话语 性阐发
下载PDF
当代文论的五个悖论——兼及“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2
作者 张进 徐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之间的“悖论式振摆”。这种局面不仅显示了当代理论的“疑难与困境”,也使悖论本身的美学和诗学价值得到“解蔽”和释放,从而使悖论成为一种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型样态。“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近年来有关文学问题的重要命题,其“含混”和“暧昧”不仅将当代文论的悖论性质全面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发挥悖论诗学的理论潜能和批判锋芒而对当下文艺文化现象做出了深入的反思和针砭。这是一种“可做的”理论而非一套“可用的”学说,其“洞见”和“盲视”当会在人们“做理论”的批评实践中得到彰显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学的论” 悖论 述行性 离心解释 化域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内部体系建构研究
3
作者 赵炎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内部体系可以分为学科、学术、话语三个方面。建构学科体系,一是要建构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二是要加快与学科体系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的现实基础;四是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优势学科。建构学术体系,...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内部体系可以分为学科、学术、话语三个方面。建构学科体系,一是要建构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二是要加快与学科体系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的现实基础;四是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优势学科。建构学术体系,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要坚持创新导向,提倡原创性;四是要关注中国现实,突出民族特色。建构话语体系,一是在建构对象上要以中国文学审美经验为中心;二是要重视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也即建构者本身的建设;三是在建构方法上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下的“事件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文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4
作者 胡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7-49,共3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文学理论课程作为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然而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导致教育实效性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深入阐述了...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文学理论课程作为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然而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导致教育实效性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深入阐述了高职院校文学理论课程思政的意义,指出了高职院校文学理论课程思政实施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文学理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即通过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完善课程教学标准、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用好第二课堂等途径,更好地发挥文学理论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
下载PDF
再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五大思想资源
5
作者 赵炎秋 周俊婕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必然要依托一定的思想资源。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有五种,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国社会与文学实践。准确地认识与运用这五大思想...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必然要依托一定的思想资源。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有五种,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国社会与文学实践。准确地认识与运用这五大思想资源,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建构 思想资源
下载PDF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基本特征试探
6
作者 赵炎秋 《武陵学刊》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与新境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中围绕中国性建构起来的成熟学术共同体。中国学派理应有自己的规定性也即基本特征,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表现中国现实,解决中国问题;...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与新境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中围绕中国性建构起来的成熟学术共同体。中国学派理应有自己的规定性也即基本特征,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表现中国现实,解决中国问题;保持主体性,体现中国观点中国智慧;传承中华文化、中华审美精神,坚守民族形式。既要有特征又要有成就,是文学理论中国学派在建构的过程应该同时具备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 基本特征
下载PDF
“当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丛”评述
7
作者 张梅 《出版参考》 2024年第7期83-85,共3页
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丛”总计6本著述,正陆续推出,已出版的4本在童话、儿童概念、认知和非虚构文学等研究领域呈现出诸多学术前沿的前瞻论述和高关注度话题的深入讨论;同时也有传统研究内容的新方法拓展和新领域... 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丛”总计6本著述,正陆续推出,已出版的4本在童话、儿童概念、认知和非虚构文学等研究领域呈现出诸多学术前沿的前瞻论述和高关注度话题的深入讨论;同时也有传统研究内容的新方法拓展和新领域的拓荒性研究。这批厚重的学术成果必将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外国儿童 明天出版社 学术前沿 中国儿童 译丛 拓荒 学术成果
下载PDF
“合作学习法”在文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玲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9期0164-0167,共4页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复杂且抽象的学科,常常让学生感到难以掌握。本文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合作学习法在文学理论教学的实际运用探究,目标是分析其对学生成绩提升及学习积极性的潜在影响。论文深入剖析了合作学习法的内在机制,并详细探讨了其...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复杂且抽象的学科,常常让学生感到难以掌握。本文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合作学习法在文学理论教学的实际运用探究,目标是分析其对学生成绩提升及学习积极性的潜在影响。论文深入剖析了合作学习法的内在机制,并详细探讨了其在文学理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明确阐述了该方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课堂参与度,以及有效培育团队协作精神的独特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法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要义
9
作者 赵炎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163,178,共10页
新时代民族、社会、文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对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要义,在于处理好以下六个问题:一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现实基础与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基本面向;三是... 新时代民族、社会、文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对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要义,在于处理好以下六个问题:一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现实基础与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基本面向;三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主要问题域;四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内生结构;五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话语体系;六是建构世界文学理论的中国学派。其中,立足于中国文化与文学现实,建构以汉语写作为基础的富有汉语特征的新形态诗学,对于新时代文学理论建构具有独特意义。它要求新时代文学理论构建不能停留于“民族形式”层面,而要追求内容与精神的民族化,同时要回归语言本体,丰富语言实践,在全球文论语境进一步趋同的境况下,破除身份自我设限,提升理论创化能力,提倡“事件化”话语建构策略,培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理论生长点,使中国文论具有更普遍的阐释效力。只有注意并妥善解决了以上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汉语诗学 中国学派
下载PDF
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
10
作者 李家军 范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3,共8页
现代时期,文学理论译著版式、图像、附录等副文本发生了深刻的现代性变革。从版面结构上,以竖排版式为主逐步转向以横排为主,传统和现代版式观念多有碰撞、融合,而最终得以迈入现代性门槛。现代性的冲击和民族性的裂变,现代文学理论译... 现代时期,文学理论译著版式、图像、附录等副文本发生了深刻的现代性变革。从版面结构上,以竖排版式为主逐步转向以横排为主,传统和现代版式观念多有碰撞、融合,而最终得以迈入现代性门槛。现代性的冲击和民族性的裂变,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的视觉符号被重新语境化,一方面通过抽象的线条、图画和汉字的美术化突出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又引入文学理论译著原著者影像,嵌入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肖像画,以突出现代文学理论译著的视觉化和权威性。通过译介出版,现代文学理论译著附录实现了再媒介化,西方和现代学者的文论文章或著作中的一部分附于文学理论译著后,在现代特殊的语境中获得了新的内容形式和意识形态特征。它与正文本形成了互文关系,起到了说明、提示和补充作用,更加有利于文本的理解和阐释。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是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变迁与晚清以来书籍范式整体位移的映照。作为一种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双重特征的史料,它具有突出的史料与阐释学价值,推动了现代文学理论译著文本的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出版 论译著 民族性 现代性
下载PDF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建构方法试探
11
作者 赵炎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建构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其具体的结论和方法则可能有过时或不太符合中国传统和实际的地方。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就存在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存在一个与中华优...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建构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其具体的结论和方法则可能有过时或不太符合中国传统和实际的地方。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就存在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存在一个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第二,中国文论还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学派”。这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理论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较大,主体性不够,文化自信不够,紧扣中国文学现实不够。要克服这些不足,就必须立足中国现实,进行理论原创,增强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原创性。第三,在理论创新与思想借鉴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合适的度,是建构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一个重要方法问题。第四,中国学派的话语体系可以分为学科话语和公共话语两个方面,应该从提炼概念、形成体系、获得认可等三个环节发力,完成话语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 建构方法 中国实际 论创新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范式转型的基本问题阐述——评《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
12
作者 李青峰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I0014-I0014,共1页
文学理论作为探究文学本质、功能、形式和批评方法的学科,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之中。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范式转型,更是深刻影响了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和阐释。这一转型不仅标志着文学观念的更新,更反映了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作为探究文学本质、功能、形式和批评方法的学科,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之中。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范式转型,更是深刻影响了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和阐释。这一转型不仅标志着文学观念的更新,更反映了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一书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范式转型的基本问题,展现了这一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揭示了这一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在这样的探讨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学理论的演变过程,更可以洞察到社会文化变迁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本质 后现代范式 社会化语境 社会化变迁 范式转型 矛盾和冲突 批评方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理论创新与文学批评实践
13
作者 兰轲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理论何来、批评何为的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要植根于文学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借助于更广泛的译介,积极创造本土化、形象化的文论术语,构建中国特色...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理论何来、批评何为的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要植根于文学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借助于更广泛的译介,积极创造本土化、形象化的文论术语,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文学批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铺路架桥的重要作用,关注文学本身,阐发文学的语言、形象、情节之美,紧扣时代精神,发挥价值导向作用,构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召唤无愧于新时代的伟大艺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论创新 学批评实践
下载PDF
《文学理论初阶》
1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2,共1页
作者:刘阳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月本书由绪论、上编、下编和附录组成。全书的主体内容分为上下两编,展开为天真性与建构性两翼,分别以八章篇幅,来依循学理阐述一系列文学基本问题,并在语言论思想视野中还原两者的... 作者:刘阳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月本书由绪论、上编、下编和附录组成。全书的主体内容分为上下两编,展开为天真性与建构性两翼,分别以八章篇幅,来依循学理阐述一系列文学基本问题,并在语言论思想视野中还原两者的客观联系,引领读者移步换景探寻文学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步换景 刘阳 语言论 客观联系 建构性 主体内容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边界
15
作者 王兆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语义内涵来看,先秦时代,“文学”指文化典籍;魏晋时期,“文学”指文章著述,既包含审美性和文学性作品,也包含应用性和非文学性作品。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文体指向来看,曹丕《典论·论文》、葛洪《抱朴子》、...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语义内涵来看,先秦时代,“文学”指文化典籍;魏晋时期,“文学”指文章著述,既包含审美性和文学性作品,也包含应用性和非文学性作品。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文体指向来看,曹丕《典论·论文》、葛洪《抱朴子》、颜之推《颜氏家训》,以及首创《文苑传》的刘宋范晔《后汉书》、继之为文学家立传的梁萧子显《南齐书》,也一直把应用性文学、非审美性文学视为文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应用性文体也是注重美感的,只不过美的表现方式和美感来源不同而已。从文学总集和别集的编录实践来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萧统的《文选》和宋人的《文苑英华》、明清的各种文章总集以及唐宋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诸家别集,都是将文学性文体和应用性文体兼收并蓄,一视同仁。无论是文学观念层面还是文学实践层面,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都包含文学性文体和非文学性文体,其边界既具包容性,又具明确性。金惠敏教授提出的“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非常切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学性 “没有学的论”
下载PDF
文学理论与文类(体)理论
16
作者 王章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137,共9页
有文学理论,有文类(体)理论。文学理论是全局性、普适性的通律,文类(体)理论是局域性、专适性的特律,两者层级不同。文学理论高于文类(体)理论。文类主要有四种:抒情、叙事、哲理、写景。类下又分体,如诗词歌赋等体。不同的类(体)有不... 有文学理论,有文类(体)理论。文学理论是全局性、普适性的通律,文类(体)理论是局域性、专适性的特律,两者层级不同。文学理论高于文类(体)理论。文类主要有四种:抒情、叙事、哲理、写景。类下又分体,如诗词歌赋等体。不同的类(体)有不同的规律,这就是文类(体)理论。文类(体)理论一般不能拔升为文学理论。如意境论、载道论、隐喻说等都只是文类(体)理论,但常被谬升为文学理论。反之,文学理论也不能误降为文类(体)理论。如虚构论、起承转合论、赋比兴论、诗言志(广义的志)等理论属于文学理论,通乎所有文类(体),但常被误降为文类(体)理论。无论误升还是误降,都是错误的。再就文类理论与文体理论来说,虽然都是专适性的,但相对而言,前者更概括,后者更专适。文类理论高于文体理论。因为文类是按一定标准归并的文体族群。文类是集体名词、是复数;文体是个体名词、是单数。就抽象性、概括性及理论性而言,文学理论领头,其次文类理论,再次文体理论。顺便一议的是,中国古代文学自觉论实际上是文体自觉论,这不是文学理论问题,而是文类(体)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学 体学 类(体) 辨析
下载PDF
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作为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学术自辩(Apologia)
17
作者 金惠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提出于21世纪初年,仅从字面要义看可能显得逻辑不通:“文学理论”若是没有“文学”还能称之为“文学理论”吗?但是倘若对“文学”“文学性”及“文学制度”在中西方20世纪的发生或形成过程有所了解的话,...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提出于21世纪初年,仅从字面要义看可能显得逻辑不通:“文学理论”若是没有“文学”还能称之为“文学理论”吗?但是倘若对“文学”“文学性”及“文学制度”在中西方20世纪的发生或形成过程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文学理论”究竟应该包含怎样的“文学”并非不证自明。文学是一个现代性概念,一个被现代化了的概念,而现代性或现代化意味着对于对象世界的“科学”划分。在现代化浪潮中,审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领域,一个绝缘于整个社会和所有科学的孤岛。但在此内聚型的审美化运动(唯美主义)之同时,实际上也发展着一个外扩型的审美化运动(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不能认为后者完全取代了前者,但可以说,审美的纯粹性在事实层面已不复存在。这种审美事实的新变化催逼我们重新界定“文学”和“文学性”,重新认识“文学理论”的中心对象,尤其是认识这一对象所具有的发明性质。“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应运而生,它重新界定和声张了文学理论的社会性质,调整了文学文本内部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结构性关系,为民族文学之进入世界文学开辟了新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性 学性 化学 解释学 “没有学的论”
下载PDF
文学性是对生活世界的疏离性介入——关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的再阐发
18
作者 金惠敏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43-48,共6页
文学作品没有内外之分,凡有贡献于一件文学作品之形成者,无论其原为文学常见常用的形式和手法,抑或作为素材的现实内容,都处在并属于文学作品“之内”,但这一“之内”并非假定尚有文学“之外”的存在,而是说文学“自身”。作家诗人在构... 文学作品没有内外之分,凡有贡献于一件文学作品之形成者,无论其原为文学常见常用的形式和手法,抑或作为素材的现实内容,都处在并属于文学作品“之内”,但这一“之内”并非假定尚有文学“之外”的存在,而是说文学“自身”。作家诗人在构造文学“自身”时,总是在文学性与非文学性之间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比对和切换,而读者的情形同样如此,虽身处其外,然同时亦在其内,换言之,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同时并举。关于读者,再分解言之,其一方面体验着作者的内内外外运动,而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携带其个人特性或信息的内内外外。文学性成就于一个内外之分,但同时还瞬息不停地拆解这一内外之分。文学性非此非彼,但又亦此亦彼,更准确描述,文学性在乎彼此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学的 学性 学性 有机结构 本间性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问题域研究”学术会议综述
19
作者 杨旭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0,共4页
2023年8月14日至15日,“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问题域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贵阳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历史经验研究”课题组、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 2023年8月14日至15日,“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问题域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贵阳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历史经验研究”课题组、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知识产权出版社、《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文学研究》编辑部、《湖南大学学报》编辑部、《艺术广角》编辑部等全国40所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着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问题域和延展出来的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切磋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问题域 河南大学 学术会议综述 艺术广角
下载PDF
《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1949—1966)》
20
作者 张歆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1949—1966年,民间文学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成为文学领域接驳、实践国家话语的重要场域。毛巧晖所著《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1949—1966)》通过回溯1949—1966年民间文学知识生产场域,引入“国家话语”,分析与阐释这... 1949—1966年,民间文学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成为文学领域接驳、实践国家话语的重要场域。毛巧晖所著《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1949—1966)》通过回溯1949—1966年民间文学知识生产场域,引入“国家话语”,分析与阐释这一时期的民间文学理论建设、民间文学批评体系的构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民间文学与社会主义新文艺等,触摸1949—1966年民间文学理论演进的历史脉络,梳理这一时段学术史的整体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民间 国家话语 民族国家建构 论建设 社会主义新 论演进 学术史 论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