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安和古冶2次M_(S)5.1地震活动特征对比
1
作者 宋程 张永仙 +1 位作者 夏彩韵 孙路强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对2006年文安M_(S)5.1地震和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前的异常平静图像、区域-时间-长度(RTL)曲线、地震图像信息(PI)热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次M_(S)5.1地震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时空平静异常图像;②RTL方法显示,文安地震前半... 对2006年文安M_(S)5.1地震和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前的异常平静图像、区域-时间-长度(RTL)曲线、地震图像信息(PI)热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次M_(S)5.1地震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时空平静异常图像;②RTL方法显示,文安地震前半年存在显著平静异常,古冶地震前半年内未出现平静异常;③PI方法显示,在3年预测窗长和0.1°×0.1°网格尺度下,2次地震的震中附近皆存在热点,文安地震的有效热点相比于古冶地震对地点指示意义更好,发震风险性更高。该研究对华北地区M_(S)5.0以上地震活动特征总结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m_(s)5.1地震 古冶m_(s)5.1地震 平静异常 RTL方法 PI方法
下载PDF
基于潮汐附加构造应力的2013年灯塔M_(S)5.1地震射出长波辐射变化分析
2
作者 荆涛 Boonphor Phetphouthongdy +4 位作者 Chansouk Sioudom 刘洋洋 李继庚 康春丽 马未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针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_(S)5.1地震,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Additional Tectonic Stress Caused By Tidal Force,ATSCTF)计算模型,计算得到震中位置(41.5°N,123.2°E)在地震前5周以及震后3周(2012年12月16日—2013年2月1... 针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_(S)5.1地震,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Additional Tectonic Stress Caused By Tidal Force,ATSCTF)计算模型,计算得到震中位置(41.5°N,123.2°E)在地震前5周以及震后3周(2012年12月16日—2013年2月15日)的ATSCTF变化。地震发生时,ATSCTF垂直方向分量处于高相位点附近,显示引潮力对本次正断层走滑型地震具有诱发作用。以ATSCTF变化周期的各低相位点时间(2012年12月19日、2013年1月4日、2013年1月18日、2013年2月2日)数据分别为背景,各周期期后数据分别与背景逐日相减,计算研究区(36°N~46°N,118°E~128°E)范围内,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卫星射出长波辐射数据(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OLR)在各ATSCTF周期时段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无震的ATSCTF变化的A、B、D周期,震中附近OLR无变化;发震的ATSCTF变化的C周期,在空间上,该地区震前OLR仅震中及其南侧区域发生了显著连续升高变化过程,在时间上经历了初始微异常→异常加强→高峰→衰减→发震→平静的演化过程,与岩石应力加载—破裂经历: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闭锁→地震爆发→平静的力学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红外辐射特征一致;显示引潮力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而OLR是地震构造应力应变过程辐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灯塔m_(s)5.1地震 长波辐射 潮汐附加构造应力 震前ATsCTF周期异常
下载PDF
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
3
作者 张娜 龚燕民 苏树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总结归纳河北及邻近地区2014年以来4级以上中强地震震兆异常特征位置,结合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发生前后岩石圈磁场H矢量、D、F总场3个要素地磁异常变化图像,分析发震前后岩石圈磁场震兆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北及邻近地区7个M... 总结归纳河北及邻近地区2014年以来4级以上中强地震震兆异常特征位置,结合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发生前后岩石圈磁场H矢量、D、F总场3个要素地磁异常变化图像,分析发震前后岩石圈磁场震兆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北及邻近地区7个M≥4地震均发生在岩石圈磁场各地磁要素0值线附近的高梯级带、0值线附近及矢量方向转向等特征部位;②古冶M_(S)5.1地震符合河北中强地震岩石圈磁场震兆异常空间位置特征,概率达75%;③丰南M_(S)4.5地震后唐山岩石圈磁场异常区异常特征出现增强,原地震危险区有再次发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磁场 流动地磁 2019年丰南m_(s)4.5地震 2020年古冶m_(s)5.1地震
下载PDF
2022年6月24日新疆鄯善M_(S)5.1地震序列特征及震前异常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荣 聂晓红 +3 位作者 梁卉 钱才 刘萍 高歌 《内陆地震》 2023年第1期23-31,共9页
介绍2022年6月24日鄯善M_(S)5.1地震基本参数、地震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和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①本次地震发生在天山地震带的东段,发震构造为博罗科努-阿奇克库都克断裂,震源错动方式为逆冲型... 介绍2022年6月24日鄯善M_(S)5.1地震基本参数、地震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和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①本次地震发生在天山地震带的东段,发震构造为博罗科努-阿奇克库都克断裂,震源错动方式为逆冲型。②此次地震序列类型为孤立型,序列余震不丰富,频度和强度衰减较快。③震前存在地震活动性异常5项,分别为天山中段M_(S)≥4.0地震平静、天山中段M_(S)≥4.0地震增强、天山中段M_(S)3.0-4.9地震增强区、天山中段M_(S)≥3.0增强、M_(S)≥3.0地震条带。④震前存在地球物理场异常2项,为新41井水位和库米什钻孔倾斜EW分量的速率变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m_(s)5.1地震 序列特征 地震活动性异常
下载PDF
基于PI方法的华北2019年以来3次M_(S)≥5.0地震回溯性预测研究
5
作者 宋程 张永仙 +4 位作者 夏彩韵 毕金孟 张小涛 吴永加 徐小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0.5°和1.0°×1.0°且预测窗长为5 a的两组参数模型下,获取2019—2027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当网格尺度为1.0°×1.0°时,PI热点效果优于0.5°×0.5°网格,且对平原地震和大丰海域地震的发震位置指示作用较好。当时间窗长和归一化阈值绝对值同时增大,个别窗口存在古冶地震的有效热点,但未找到热点能同时覆盖3个地震震中所在网格的参数模型。不同参数模型下的PI热点显示,未来3~4 a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存在发生M_(S)≥5.0地震的风险。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华北局部地区M_(S)≥5.0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平原m_(s)5.5地震 2021年大丰海域ms5.0地震 2020年古冶ms5.1地震 图像信息方法 热点迁移
下载PDF
2022年3月17日甘肃肃南M_(S)5.1地震总结 被引量:1
6
作者 郭菲 王月 +5 位作者 解孟雨 岳冲 王亚丽 倪晓寅 钟骏 李纲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系统总结2022年3月17日甘肃肃南M_(S)5.1地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①地震活动异常:震前存在地震成组活动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震中200 km范围内存在6项地球物理场异常,其中5项异常为趋势异常,但均非此次肃南M_(... 系统总结2022年3月17日甘肃肃南M_(S)5.1地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①地震活动异常:震前存在地震成组活动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震中200 km范围内存在6项地球物理场异常,其中5项异常为趋势异常,但均非此次肃南M_(S)5.1地震的相关异常,而高台地震台形变异常虽为短期异常,但异常转折变化与本次地震无关;此外,肃南M_(S)5.1地震发生前,我国西北地区存在地磁低点位移、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3项异常,但因后续于3月26日发生青海德令哈M_(S)6.0地震,认为该地磁预测指标对应成组地震活动,不能作为单一地震的震前异常。肃南M_(S)5.1地震余震较少,其序列活动特征显示为主余型;主震震源机制显示断层破裂为走滑型,与距离最近的疏勒南山断裂构造性质相符。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对于祁连山地震带及其周边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南m_(s)5.1地震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祁连山地震
下载PDF
2022年4月6日四川兴文M_(S)5.1地震震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7
作者 代友林 杨璐遥 +1 位作者 刘洋 梁远玲 《四川地震》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针对四川兴文M_(S)5.1地震,地震现场工作队采用抽样调查、单项调查、现场核实等方法对震中区房屋及其他工程进行了实地勘察,获取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及大量调查资料,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本次地震震害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总结梳理,最后从地... 针对四川兴文M_(S)5.1地震,地震现场工作队采用抽样调查、单项调查、现场核实等方法对震中区房屋及其他工程进行了实地勘察,获取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及大量调查资料,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本次地震震害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总结梳理,最后从地震灾害风险排查、房屋建筑抗震设防、地震科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对震区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建议,为震后恢复重建和当地抗震设防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文m_(s)5.1地震 震害特征 致灾因素
下载PDF
2020年河北唐山M_(S)5.1地震b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杜航 王俊 +3 位作者 朱音杰 王大伟 肖飞 徐年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了考察b值在2020年唐山M_(S)5.1地震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从大尺度区域及小尺度区域对2009年1月至地震发生前2个研究范围的b值变化进行时空扫描计算。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中位置b值被小尺度区域很好地表现出来,而大尺度区域... 为了考察b值在2020年唐山M_(S)5.1地震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从大尺度区域及小尺度区域对2009年1月至地震发生前2个研究范围的b值变化进行时空扫描计算。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中位置b值被小尺度区域很好地表现出来,而大尺度区域b值空间扫描未表现出明显异常;从大尺度区域可以看出,河北怀安—北京、唐山地震余震区东北及西南段、渤海等区域处于低b值区,未来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因此,在做b值研究时要选择适当的研究范围,防止研究范围过大b值异常区被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_(s)5.1地震 B值 时间扫描 空间扫描
下载PDF
新疆皮山M_(S)5.1、叶城M_(S)5.0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萍 魏芸芸 张琳琳 《内陆地震》 2021年第4期301-308,共8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9月4日皮山M_(S)5.1地震和2021年9月5日叶城M_(S)5.0地震。反演得到皮山M_(S)5.1地震节面I:走向303°,倾角6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156°,倾角29°,滑动角119°,P轴方位44°;矩...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9月4日皮山M_(S)5.1地震和2021年9月5日叶城M_(S)5.0地震。反演得到皮山M_(S)5.1地震节面I:走向303°,倾角6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156°,倾角29°,滑动角119°,P轴方位44°;矩震级为4.8,矩心深度为19 km。叶城M_(S)5.0地震节面I:走向287°,倾角50°,滑动角108°;节面Ⅱ:走向80°,倾角43°,滑动角70°,P轴方位4°;矩震级为4.76,矩心深度为19 km。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均为逆冲型破裂事件,与泽普断裂的断错性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_(s)5.1地震 叶城m_(s)5.0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21年9月4日新疆皮山M_(S)5.1地震震群序列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琳琳 聂晓红 +1 位作者 向元 高荣 《内陆地震》 2021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介绍2021年9月4日新疆皮山M_(S)5.1和9月5日新疆叶城M_(S)5.0两次地震的震源和序列参数等资料,分析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序列参数以及序列类型,并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5级地震前,震区发生多次MS≥3.0中小地震活动... 介绍2021年9月4日新疆皮山M_(S)5.1和9月5日新疆叶城M_(S)5.0两次地震的震源和序列参数等资料,分析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序列参数以及序列类型,并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5级地震前,震区发生多次MS≥3.0中小地震活动,形成前震序列。对主震与次大地震间的震级差和主震占整个序列的能量比分析认为,该地震序列属于"前-主-余"型震群。(2)地震序列的P值、b值和h值等参数的变化特征显示,此次地震的余震序列衰减正常。(3)地震前,西昆仑地区存在3项地震学异常,目前仍存在一些地震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_(s)5.1地震 叶城m_(s)5.0地震 序列特征 趋势分析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宁 杨春利 +3 位作者 王亚玲 王莉婵 李冬圣 蔡玲玲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3期99-104,共6页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唐山老震区,是1995年之后唐山地区最大地震。选取河北台网监测到的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4日期间河北唐山地区M_(L)≥2.5地震,利用Brune模型,计算出震源区相应地震的视应力值,...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唐山老震区,是1995年之后唐山地区最大地震。选取河北台网监测到的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4日期间河北唐山地区M_(L)≥2.5地震,利用Brune模型,计算出震源区相应地震的视应力值,分析震源区应力调整过程;利用CAP和GPAT两种方法计算河北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并结合震源区附近地质构造分析其发震构造,结果显示:①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过程为主震前趋势升高—震时达到峰值—震后趋势下降;②主震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错动方式为右旋走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唐山m_(s)5.1地震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_(S)5.1地震震源参数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志国 梁姗姗 +2 位作者 郭铁龙 史健宇 李旭茂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3期25-33,共9页
利用河北及邻区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观测报告,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_(S)5.1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并基于部分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方法,反演得到主震震源机制解。精定位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序列展... 利用河北及邻区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观测报告,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_(S)5.1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并基于部分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方法,反演得到主震震源机制解。精定位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序列展布长度约8 km,余震自主震位置向SW扩展,震源深度优势分布范围在10—18 km,发震断层面较陡,倾向SE。震源机制解显示,主震为一次走滑型事件,结合序列展布形态和地震活动背景,SW—NE向近似直立节面为可能发震断层面,与1976年唐山M_(S)7.8主震断层特征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古冶M_(S)5.1地震为唐山M_(S)7.8地震的又一次余震,属唐山老震区正常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冶m_(s)5.1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 余震
下载PDF
唐山古冶M_(S) 5.1地震前断层位移协调比的短临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立成 薄万举 +2 位作者 余敏 陈长云 占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110-112,共3页
1研究背景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M_(S) 5.1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1976年唐山M_(S) 7.8地震老震区内,距唐山断裂小于10 km。地震造成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强烈,天津、河北承德震感明显,北京、河北廊坊、沧州等地有震感... 1研究背景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M_(S) 5.1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1976年唐山M_(S) 7.8地震老震区内,距唐山断裂小于10 km。地震造成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强烈,天津、河北承德震感明显,北京、河北廊坊、沧州等地有震感。此为继1995年10月6日唐山古冶M_(S) 5.0余震后,唐山老震区时隔25年发生的又一次5级以上地震。对于此震是否为唐山M_(S) 7.8地震的余震尚有不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位移协调比 短临形变前兆 连续形变观测 古冶m_(s)5.1地震
下载PDF
2021年6月12日云南双柏M_(s)5.1地震发震构造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艳凤 常祖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189-190,共2页
1地震发生2021年6月10日19时46分,云南双柏发生M_(s)5.1地震(24.34°N,101.91°E),震源深度8 km。震区附近历史地震偏少,据统计,1900年以来震中50 km范围内共发生5级地震3次,与此次地震距离最近的为1927年3月20日玉溪新平5级地... 1地震发生2021年6月10日19时46分,云南双柏发生M_(s)5.1地震(24.34°N,101.91°E),震源深度8 km。震区附近历史地震偏少,据统计,1900年以来震中50 km范围内共发生5级地震3次,与此次地震距离最近的为1927年3月20日玉溪新平5级地震(震中相距约28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柏m_(s)5.1地震 断层 节理密集带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构造环境特征
15
作者 边庆凯 吕国军 +4 位作者 冉志杰 温超 李皓 李姜 范志伟 《华北地震科学》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发生后,河北省地震局迅速派出现场工作队奔赴地震现场,开展烈度和震害调查工作。从河北唐山老震区地震构造环境、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烈度和震害、唐山老震区地震活动水平及震前蠕滑异常等5个方面进行... 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发生后,河北省地震局迅速派出现场工作队奔赴地震现场,开展烈度和震害调查工作。从河北唐山老震区地震构造环境、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烈度和震害、唐山老震区地震活动水平及震前蠕滑异常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议沿唐山断裂带布设水化学和形变连续观测台阵,为短临预报提供重要的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_(s)5.1地震 活动断裂 地裂缝 蠕滑
下载PDF
2020-07-12河北唐山M_(S)5.1地震震源参数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依 王想 孙丽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5,220,共5页
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2020-07-12唐山M_(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3°、滑动角-14... 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2020-07-12唐山M_(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3°、滑动角-14°,节面Ⅱ走向235°、倾角76°、滑动角-173°;sPL深度震相方法测定的主震震源深度为14 km,与CAP波形反演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结合地震序列分布特征、等震线形态、区域地质构造及深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分析认为,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并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_(s)5.1地震 震源机制 sPL深度震相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19-05-18松原M_(S)5.1地震震源机制与地震参数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闯 危自根 +2 位作者 李伟 高金哲 姜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4-588,共5页
基于密集的流动近台和分布相对均匀的固定台网资料,利用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震源区下方的速度结构,采用绝对走时和CAP方法获得2019-05-18松原M_(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重新定位余震。结果表明,该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第二松花江断裂,... 基于密集的流动近台和分布相对均匀的固定台网资料,利用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震源区下方的速度结构,采用绝对走时和CAP方法获得2019-05-18松原M_(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重新定位余震。结果表明,该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第二松花江断裂,断层面产状为303°/73°/10°,破裂深度为5.8 km,质心深度约为8 km。结合近年来发生在该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资料发现,特殊的震源区结构在东侧太平洋板块持续向松辽盆地深俯冲的作用下导致了松原M_(S)5.1地震及其他强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m_(s)5.1地震 绝对走时定位 CAP反演 接收函数和波形联合反演 震源机制
下载PDF
2019年5月18日吉林松原宁江M_(S)5.1地震总结 被引量:2
18
作者 盘晓东 刘俊清 +3 位作者 贾若 康建红 曹戎机 唐春呈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2019年5月18日6时24分48秒,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MS 5.1地震(45.30°N,124.75°E),震源深度10 km。经调查,吉林省大部分地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有震感,其中震中区附近的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毛都站、新城乡、前郭县平凤乡大... 2019年5月18日6时24分48秒,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MS 5.1地震(45.30°N,124.75°E),震源深度10 km。经调查,吉林省大部分地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有震感,其中震中区附近的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毛都站、新城乡、前郭县平凤乡大部分村屯震感强烈,松原市城区震感明显。截至2019年6月12日,共记录地震168次,其中M_(L)2.0-2.9地震10次,M_(L)1.0-1.9地震26次,M_(L)3.0以上地震5次,最大余震为6月3日01时47分M_(L)4.5地震。文中从松原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序列等方面对此次地震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震序列 松原m_(s)5.1地震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约束方法的2020年四川青白江M_(S)5.1地震构造研究
19
作者 徐芳 鲁人齐 +5 位作者 王帅 江国焰 龙锋 王晓山 苏鹏 刘冠伸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37,共18页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于川西盆地的龙泉山断裂带北段。龙泉山断裂带北段存在东、西2支断层,2条断层与震中的距离相近。目前,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地震成因与动力来源尚不清楚。文中尝试采用多元约...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于川西盆地的龙泉山断裂带北段。龙泉山断裂带北段存在东、西2支断层,2条断层与震中的距离相近。目前,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地震成因与动力来源尚不清楚。文中尝试采用多元约束方法,将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构造地质学与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相结合,对青白江M_(S)5.1地震进行了综合研究。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龙泉山背斜北段的基本构造特征,为发育在4~6km深度的中下三叠统膏盐滑脱层之上的逆冲断层和反冲断层的组合,且具有突破式断层传播褶皱特征;研究中采用CAP波形反演法得到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矩心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其中震源矩心深度为5km,表明地震与浅层断层活动有关;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Ⅰ为18°/32°/100°,节面Ⅱ为186°/59°/84°;通过Hyposat定位法和双差定位法对青白江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得到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0.73°N,104.48°E),定位的61次余震主要集中分布于龙泉山断裂带北段东支附近,且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东支断层的产状与震源机制解节面Ⅰ一致,为倾向NW的低角度逆断层。研究提取了震中附近的InSAR同震形变场,同震形变量最大可达4cm;地震造成的形变在震中西北部为隆起,东南部为凹陷,且最大凹陷部位位于震中与龙泉山东支断裂之间,符合东支断裂逆冲的活动特征。文中通过多学科交叉的多元约束,对2020年青白江M_(S)5.1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详细分析,厘定了发震断层并探讨了可能的地震动力学背景,可为龙泉山地区的断层活动性分析和地震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江m_(s)5.1地震 地震反射剖面 地震重定位 InsAR同震形变 龙泉山断裂带
下载PDF
2021年6月10日云南双柏M_(S)5.1和6月12日云南盈江M_(S)5.0地震总结
20
作者 于晨 周志华 +6 位作者 解孟雨 张小涛 韩颜颜 苑争一 黎明晓 姚丽 田雷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5期151-168,共18页
2021年6月10日和6月12日,云南地区先后发生双柏M_(S)5.1和盈江M_(S)5.0地震,距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发生不足1个月,文中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地震活动方面:震前存在中等调制地震集中、地震... 2021年6月10日和6月12日,云南地区先后发生双柏M_(S)5.1和盈江M_(S)5.0地震,距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发生不足1个月,文中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地震活动方面:震前存在中等调制地震集中、地震条带等中短期异常;地球物理观测方面:2次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存在形变、电磁和流体等多项异常,其中双柏M_(S)5.1地震以形变学科趋势异常为主,盈江M_(S)5.0地震以流体异常为主。对2次地震序列跟踪分析,发现双柏M_(S)5.1地震余震较为丰富,震后半年内共记录M_(L)3.0以上地震7次,最大震级为M_(L)4.8,计算得到地震序列活动参数为:h值=1.23,b值=0.85;盈江M_(S)5.0地震发生后半年内仅记录M_(L)3.0以上余震4次,最大余震为M_(L)3.3地震,计算得到地震序列活动参数为:h值=2.45、b值=1.04。综合分析认为,2021年6月云南地区2次5级以上地震与漾濞M_(S)6.4地震形成5、6级地震连发态势,区域地震活动水平较强,多项具有中短期意义的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仍在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柏m_(s)5.1地震 盈江m_(s)5.0地震 地震活动性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序列跟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