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了拉萨入城式
1
作者 王国发 《红岩春秋》 2001年第4期49-52,3,共5页
这个文工团军乐队,为了参加好他们组建以来的最后一个入城式,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负重翻越高原缺氧区的雪山,两个年轻的战友倒在了雪山上……
关键词 文工团员 担架 嘉黎 肺水肿 血液循环障碍 军乐团 军乐队 马云亭 墨竹工卡 日光城 西藏 拉萨 演员 演奏员
下载PDF
《芳华》:亮丽时代中的灰色命运
2
作者 陈令孤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第6期78-79,共2页
经历了国庆前的临时撤档风波后,冯小刚的《芳华》终于在12月15日登陆院线。背后到底是审查原因还是出于商业的考虑,至今还是一个谜。但这并不影响观众对冯氏作品的期待,甚至还提高了影片的热议度。上映两天,票房就已经过亿,一部文艺片... 经历了国庆前的临时撤档风波后,冯小刚的《芳华》终于在12月15日登陆院线。背后到底是审查原因还是出于商业的考虑,至今还是一个谜。但这并不影响观众对冯氏作品的期待,甚至还提高了影片的热议度。上映两天,票房就已经过亿,一部文艺片能达到甚至高于商业片的待遇,自然是冯小刚长期积累的口碑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工团员 冯小刚 长镜头 商业片
下载PDF
大型现代京剧 天女
3
作者 淮学士 《剧影月报》 2008年第6期168-180,共13页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地点苏北新四军根据地人物天女:一个善演梅派《天女散花》的女戏子,后为新四军文工团演员,19岁。闻祥:流亡大学生,后为文工团副团长、师部参谋,22岁。刘虎:新四军某部侦察连连长,后为营长,27岁。
关键词 指导员 黄世仁 文工团员
下载PDF
毛主席的思想哺育她成长和田专区文工团莎拉买提同志访问记
4
作者 本刊记者 《人民音乐》 1966年第1期12-13,共2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专区文工团,于一九五七年建团,全团三十人,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岁。这支年青的文艺队伍,听毛主席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把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落实到一心一意"为和田八十万少数民族农、牧民服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专区文工团,于一九五七年建团,全团三十人,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岁。这支年青的文艺队伍,听毛主席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把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落实到一心一意"为和田八十万少数民族农、牧民服务"。炎夏,他们头顶烈日,跋涉在戈壁滩;严冬,他们身披风雪,渡冰河攀冰峰。他们走到哪里,就把社会主义文化送到哪里,就劳动到哪里,就为群众服务到哪里。当地农牧民夸他们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巴郎(好孩子)"。他们把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缺乏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培养演员;在创作上,大搞群众运动,在党的领导下,搞出了许多反映了和田专区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受到群众欢迎的节目。这次来京演出的近五十个节目,绝大部分就是他们在深入生活后创作出来的。达些节目,表现了和田人民对党、对毛主席的热爱,反映了和田地区在三面红旗照耀下的崭新的面貌,表现了和田人民援越抗美的决心。节目的艺术形式丰富多采,创造性的发展了当地的音乐、舞蹈、曲艺。他们的演出,深受北京观众和文艺界的赞扬。有的同志称许他们是在歌舞艺术领域里发扬了大庆大寨的精神。这种精神,十分值得学习。和田文工团演出期间,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联合召开了座谈会。为了帮助大家向他们学习,本刊这一期发表了刘兆江、万苇舟、郭乃安同志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和本刊记者专访该团演员莎拉买提同志的访问记。我们希望,大家学习和田专区文工团同志们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创造精神,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不怕困难的革命干劲,艺术创作中大搞群众运动的群众路线,把大庆、大寨、解放军的精神,在音乐表演团体里进一步得到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工团员 和田 毛主席 莎拉
原文传递
一部非典型商业片的诞生——《芳华》从文学到电影
5
作者 杨劲松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9年第1期62-72,共11页
2018年2月5日中午,冯小刚导演来到香港,电影《芳华》正在香港公映,90高龄的李嘉诚先生看完该片后向冯导发出了邀请,两人相约午茶,李先生聊了对这部影片的感动与喜爱。此时,《芳华》已在中国内地院线获得14.3亿元票房,若以票房论英雄的... 2018年2月5日中午,冯小刚导演来到香港,电影《芳华》正在香港公映,90高龄的李嘉诚先生看完该片后向冯导发出了邀请,两人相约午茶,李先生聊了对这部影片的感动与喜爱。此时,《芳华》已在中国内地院线获得14.3亿元票房,若以票房论英雄的商业片标准而言,该片无疑是典型,但在进入10亿元高票房的中国商业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片 电影导演 冯小刚 电影编剧 电影剧本 电影剧作 文工团员 严歌苓
原文传递
周总理来到了112厂
6
作者 李清林 《金秋》 2007年第6期38-38,49,共2页
1962年6月13日,周总理和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同志在三机部孙志远部长、沈阳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同志的陪同下,先到112厂进行了视察。在工厂听取了党委书记蔡炳臣、副书记王其恭、总工程师高方启同志有关"质量整风"以来的生产... 1962年6月13日,周总理和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同志在三机部孙志远部长、沈阳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同志的陪同下,先到112厂进行了视察。在工厂听取了党委书记蔡炳臣、副书记王其恭、总工程师高方启同志有关"质量整风"以来的生产情况汇报,并先后参观了九个车间和一号风洞试验室。在视察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大姐 第一书记 沈阳军区 东北局 文工团员 宋任穷
原文传递
我生命中的音符
7
作者 谢芳 《作品》 2009年第2期4-7,共4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父亲爱国,我们住在九龙,沙田,道风山上,他每天让我在傍晚时分,高唱"解放区的天空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父亲还亲自将我送过罗湖桥,到当时的广东省宝安县立中学去上学.……
关键词 《白毛女》 故事影片 青春之歌 林道静 《青春之歌》 文工团员 北京电影制片厂 《早春二月》 英文歌
原文传递
《妈妈教我一支歌》:几代人心中流出的歌
8
作者 李春发 《党史文汇》 2019年第6期32-37,共6页
诗言志,歌唱情。歌声甜美、老少皆爱、耐人寻味的《妈妈教我一支歌》,创作于建党60周年前夕的1981年6月,词曲作者杨涌和刘虹是一对恩爱夫妻。一个填词、一个作曲,巧妙地联手将经典老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旋律融入其中,听... 诗言志,歌唱情。歌声甜美、老少皆爱、耐人寻味的《妈妈教我一支歌》,创作于建党60周年前夕的1981年6月,词曲作者杨涌和刘虹是一对恩爱夫妻。一个填词、一个作曲,巧妙地联手将经典老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旋律融入其中,听唱起来格外亲切舒畅,引人深思。此歌承载了一代人的心声,鼓舞了一代人的巨大热情,烙下了一代人的心灵印记,更坚定了几代人的强国梦想。它将简意赅之理娓娓道来:中华儿女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怀有一颗对党感恩的心,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火星 毛泽东 共产党 《妈妈教我一支歌》 创作歌曲 群众剧社 抗日根据地 文工团员 国民党军队 民主人士 叶子龙 张学明
原文传递
友人二记
9
作者 段荃法 《东方艺术》 2001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文工团员 黄河滩 传奇经历
原文传递
英雄张勇手
10
作者 江平 《大众电影》 2009年第6期37-37,共1页
张勇手疾步上前,把刚才观众献给他的鲜花恭恭敬敬地递给老人。那情形像是儿子给母亲请安。
关键词 张勇手 文工团员
原文传递
巴金与“王芳”
11
作者 陆正伟 《东方剑》 2005年第5期40-41,共2页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巴金在杭州创作了小说<团圆>,后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几十年来,作品中的感人故事深受观众的喜爱.因此,故事在传诵着,它的主题歌在传唱着,寻找英雄原型的活动也没有终止过.有人问巴老,在抗美援朝中,果...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巴金在杭州创作了小说<团圆>,后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几十年来,作品中的感人故事深受观众的喜爱.因此,故事在传诵着,它的主题歌在传唱着,寻找英雄原型的活动也没有终止过.有人问巴老,在抗美援朝中,果真有兄妹相逢,父亲认女的佳话?巴老借助媒体表示:这是小说,其中的人物是一个综合艺术形象,既没有生活中的原型,也不要去对号入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工团员 杨得志
原文传递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12
作者 张洋 《黄河文学》 2005年第5期76-86,共11页
一 这是个比较特殊的队伍. 队伍不大,人数不多,成员却来自四面八方,而且家庭出身不同,学历不等,年龄不一,有男有女.他们算不上干部,穿的却是吊兜的干部服.说是干部也行,算"排级待遇".女同志穿上这种军装就更好看了,往台上一... 一 这是个比较特殊的队伍. 队伍不大,人数不多,成员却来自四面八方,而且家庭出身不同,学历不等,年龄不一,有男有女.他们算不上干部,穿的却是吊兜的干部服.说是干部也行,算"排级待遇".女同志穿上这种军装就更好看了,往台上一站就出彩.这是个部队文工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工团员 向太阳
原文传递
夕阳山外山
13
《西部(新文学)(上)》 2009年第7期25-46,共22页
"咕咕钟"钟声的情意墨尔本中心商场,环形大厅里那只两人高的挂表形"咕咕钟",又到正点。钟坠下端,垂挂出一对小铜人和七只小鸟。他们在辉煌悦耳的乐声中,边舞边鸣叫。数不清的男女老小在上下四层从左、右、前三个方... "咕咕钟"钟声的情意墨尔本中心商场,环形大厅里那只两人高的挂表形"咕咕钟",又到正点。钟坠下端,垂挂出一对小铜人和七只小鸟。他们在辉煌悦耳的乐声中,边舞边鸣叫。数不清的男女老小在上下四层从左、右、前三个方向,依着环形栏杆兴趣盎然地观赏倾听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工团员 小提琴奏鸣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