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昌杂录》所见入閤仪与北宋文德殿视朝仪研究
1
作者 李欣 《殷都学刊》 2019年第4期61-65,共5页
“入閤仪”是北宋重要的朝参形式之一,历经唐末、五代,至宋初,其涵义发生了一系列变动,最终因繁琐而于熙宁三年罢废,随之替代的是“文德殿月朔视朝仪”。文章主要通过《文昌杂录》所载熙宁五年“文德殿视朝仪”与《宋会要》熙宁三年“... “入閤仪”是北宋重要的朝参形式之一,历经唐末、五代,至宋初,其涵义发生了一系列变动,最终因繁琐而于熙宁三年罢废,随之替代的是“文德殿月朔视朝仪”。文章主要通过《文昌杂录》所载熙宁五年“文德殿视朝仪”与《宋会要》熙宁三年“文德殿视朝仪”,以及与太宗、仁宗朝“入閤仪”等内容对比,对这一议题作补充性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杂录》 入閣仪 北宋文德殿视朝仪
下载PDF
略论北宋入閤仪与文德殿月朔视朝仪 被引量:4
2
作者 任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6年第4期90-98,共9页
"入閤",为唐后期至北宋前期的朝参形式之一,其制始于唐玄宗一朝,历经五代宋初,内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至神宗熙宁三年得以废罢。而后,宋廷重新制定"文德殿月朔视朝仪",使五代以来月朔正殿朝参仪制"名实不符&q... "入閤",为唐后期至北宋前期的朝参形式之一,其制始于唐玄宗一朝,历经五代宋初,内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至神宗熙宁三年得以废罢。而后,宋廷重新制定"文德殿月朔视朝仪",使五代以来月朔正殿朝参仪制"名实不符"的弊端得到了解决。本文主要以厘清唐宋时期入閤的内涵演变、解读仪制的具体内容为出发点,以期对这一议题作出补充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入閤 文德殿月朔视朝 仪制
原文传递
汉魏六朝书目考略(下)
3
作者 李艳秋 张雷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8年第4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书目 二次文献 四部目录 《隋志》 文德殿 隋志 阮孝绪 《道教义枢》 玉函山房辑佚书 考略 汉魏六朝
下载PDF
中国古籍的厄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红岚 《图书馆学刊》 1986年第2期12-15,共4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就古籍而论,素有“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之称。而现存古籍,估计至少也有八万种,但是,“古籍流传至今者,十不存一”。由此推论,其总数起码有百万种。可惜,绝大部分都在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就古籍而论,素有“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之称。而现存古籍,估计至少也有八万种,但是,“古籍流传至今者,十不存一”。由此推论,其总数起码有百万种。可惜,绝大部分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蒙难毁损了。关于古籍的厄运,素有五厄之称、十厄之说,还有十五厄之说,实际上是数不胜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籍 五厄 藏书楼 私人藏书 私家藏书 文溯阁 文德殿 绛云楼 文源阁 文津阁
下载PDF
南汉国宫殿十六狮柱础石 被引量:2
5
作者 乔娇 《大众考古》 2015年第5期70-73,共4页
南汉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岭南的一方政权。文献记载,南汉国王宫位于都城兴王府北部,即今广州老城区,修建有乾和殿、玉堂珠殿、昭阳殿、文德殿等多座宫殿,考古发掘印证了文献的记载。20世纪9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先后在临近北京路的中山四路西... 南汉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岭南的一方政权。文献记载,南汉国王宫位于都城兴王府北部,即今广州老城区,修建有乾和殿、玉堂珠殿、昭阳殿、文德殿等多座宫殿,考古发掘印证了文献的记载。20世纪9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先后在临近北京路的中山四路西段,发掘出南汉国一、二、三号宫殿基址和池苑等重要遗迹,叠压着南越国宫署遗迹,出土大量精美的石、砖、瓦建筑构件,其中三号宫殿特大型十六狮柱础石更是罕见的石雕艺术珍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汉国 柱础 建筑构件 五代十国时期 文德殿 昭阳殿 珠殿 石雕艺术 池苑 考古发掘
下载PDF
书海谈“书厄”
6
作者 徐东生 《图书馆研究》 1989年第3期73-75,共3页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为光辉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图籍。然而每每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兵燹的灾祸,统治者的专制,侵略者的践踏,都使书籍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厄运。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巩固其封...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为光辉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图籍。然而每每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兵燹的灾祸,统治者的专制,侵略者的践踏,都使书籍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厄运。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巩固其封建王朝,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除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纪一概烧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统一中国 书厄 书海 西汉末年 太清楼 秘书监 开元年间 文德殿 晋元帝 宣和
下载PDF
关于古代目录书的称谓
7
作者 程磊 《图书馆学刊》 1982年第4期72-74,共3页
根据汪辟畺《目录学研究》统计,从汉魏到明末,计官书目录六十种,私家目录七十七种,史家目录十四种;又孙殿起《贩书偶记》正续编著录,清以来之目录书一百五十五种,总共三百零六种古代目录书(实际数字还要多,因为它们并不包括释家目录,金... 根据汪辟畺《目录学研究》统计,从汉魏到明末,计官书目录六十种,私家目录七十七种,史家目录十四种;又孙殿起《贩书偶记》正续编著录,清以来之目录书一百五十五种,总共三百零六种古代目录书(实际数字还要多,因为它们并不包括释家目录,金石目录和地方目录等)。所有这些目录书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书名。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往往不以为然,其实我们只须稍微注意一下古代目录书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贩书偶记 释家 日本书目志 四部书目 西学书目表 文德殿 澹生堂书目 《崇文总目》 陈振孙 后汉艺文志
下载PDF
刘孝标在朝校书问题考辨
8
作者 张玉荣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51-54,共4页
研究者对于刘孝标在梁朝天监年间奉诏校书一事争议颇多。对刘孝标在朝校书的两个争议点进行考辨,得出如下结论:其一,《梁书》所载刘孝标在西省校书和《七录序》所载刘孝标在文德殿校书并非同一事件。刘孝标于天监元年在西省校书,后被免... 研究者对于刘孝标在梁朝天监年间奉诏校书一事争议颇多。对刘孝标在朝校书的两个争议点进行考辨,得出如下结论:其一,《梁书》所载刘孝标在西省校书和《七录序》所载刘孝标在文德殿校书并非同一事件。刘孝标于天监元年在西省校书,后被免官,于天监二年重新被起用,入文德殿校书,并至迟于天监七年离开文德殿。其二,天监中期,刘孝标并没有被梁武帝召用的经历。李善在为《重答刘秣陵沼书》作注时提到的“梁天监中,诏峻东掌石渠阁”一事,实为天监初年梁武帝命刘孝标在文德殿从事藏书典校以及藏书目录编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孝标 奉诏校书 西省 文德殿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校书考述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大雷 《古典文献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206-221,共16页
《风俗通》曰:案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校书即校雠,"狭义的仅指改正书面材料上的文字错误",本文所考述"校书",亦取此义。秦焚书坑儒,汉兴,广开献书之路... 《风俗通》曰:案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校书即校雠,"狭义的仅指改正书面材料上的文字错误",本文所考述"校书",亦取此义。秦焚书坑儒,汉兴,广开献书之路,大收篇籍,至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领衔典校秘书,校定众本、删除重复、订正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校 麟趾殿 校定 古典文献研究 文德殿 七志 阮孝绪 刊校 元徽 石经
原文传递
任昉与南朝目录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楊賽 《古典文献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73-87,共15页
南朝数代聚书,到萧梁时期,四境之内,已是家有文史。①封演说:"魏氏采掇亡书藏三阁,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簿》。秘书荀勖分经、史、子、集为四部,甲乙丙丁之目,大凡九千九百四十五卷。惠、怀之末,靡有孑遗。西晋著作郎李充以勖旧部... 南朝数代聚书,到萧梁时期,四境之内,已是家有文史。①封演说:"魏氏采掇亡书藏三阁,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簿》。秘书荀勖分经、史、子、集为四部,甲乙丙丁之目,大凡九千九百四十五卷。惠、怀之末,靡有孑遗。西晋著作郎李充以勖旧部校之,存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德殿 荀勖 郑默 七志 元徽 著作郎 任昉 《七略》 江左文章志 封演
原文传递
《隋书·经籍志》之“梁有”新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炳艷 張固也 《古典文献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446-460,共15页
一、问题的由来《隋书·经籍志》在正文著录存书之外,还以附注的方式著录亡书。据清姚振宗统计,"著录三千二百十二部,附著梁有亡书一千五百四十五部,通计四千七百五十七部"①。其附注亡书以"梁有……今亡"等形... 一、问题的由来《隋书·经籍志》在正文著录存书之外,还以附注的方式著录亡书。据清姚振宗统计,"著录三千二百十二部,附著梁有亡书一千五百四十五部,通计四千七百五十七部"①。其附注亡书以"梁有……今亡"等形式出之,清初朱彝尊《经义考》转引其中三百多条,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等亦有转引,都径作《七录》或"阮孝绪曰"。钱大昕明确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晋书艺文志 阮孝绪 《隋志》 七录 文德殿 经义考 阮氏 五代史志 七志 十二部
原文传递
勘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玉民 《档案》 1986年第4期40-40,共1页
《辞海》:"古时调遣军队,用符契为凭,上盖印信,剖为两半,以一半交奉令调遣的人,另一半交被调遣军队的主将.在奉令调遣人到时,将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叫做勘契.又皇城车驾出入,亦须勘合.《玉海》卷八十五,皇祜文德殿鱼契:皇城... 《辞海》:"古时调遣军队,用符契为凭,上盖印信,剖为两半,以一半交奉令调遣的人,另一半交被调遣军队的主将.在奉令调遣人到时,将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叫做勘契.又皇城车驾出入,亦须勘合.《玉海》卷八十五,皇祜文德殿鱼契:皇城司上新作文德殿看檀鱼契,契有左右,左留中,右付本司.各长尺有一寸,博二寸八分,厚六分,刻鱼形,凿枘相合,缕金为文.车驾至门,勘契官执右契奏,閤门使降左契,勘契官跪奏勘毕,奏云:外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合 字号 行移勘合制度 直隶府 布政司 文德殿 卫所 都察院 风宪衙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