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释“文无害”——兼论经术对律令的渗透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高海云
-
机构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8-32,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计划项目:"光武‘重儒’及东汉士风衍变"(KYCX17-1957)
-
文摘
"文无害"多见于秦汉文献及简牍中,是对文吏之"行能"两方面的要求。"文"与"无害"实为二事,"文"指代文吏阶层所应具备的文法律令知识、文书制作与处理等行政技能;"无害"则指文吏之道德、品行,要求文吏秉承上意、严格按照律令规定办事,"无所枉害"。就秦汉仕进而言,"文无害"在某种程度上颇具择吏标准的意味,而"无害"亦有评定文吏之才能"无比"的含义。"文无害"的内涵由最初重视"才能"向强调"德行"迁转。这是以武帝时为"分水岭",以光武"吏化"儒生所促成的"儒吏"角色的产生为关键节点。
-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文无害
文吏
吏化
行能
-
Keywords
Qin and Han Dynasties
Wen Wu Hai
civil officials
scholar official
morality and capacity
-
分类号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时代语境与古籍诂正——《史记》《汉书》诂正三则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肖代龙
-
机构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6年第6期88-92,102,共6页
-
文摘
理解古籍,若脱离时代背景及具体语境,其含义往往游移不定。《史记》《汉书》中"非吏比者""文无害""百二""十二"四词自南北朝以来出现了诸多解说,究其根源,即在于此。"非吏比者"当是"非"和"吏比者"并列的两个词语,同时修饰三老和北边骑士。"文无害"则是秦汉时人对于"文法吏"的品评用语,含义是"深明文法而不刻害"。"百二""十二"应该解释为"百之二倍""十之二倍",才能体现出田肯强调齐秦地势险固且相当的原意,而此时"百之二倍(为二百)""十之二倍(为二十)"的实质其实是一个比值为二的比率,其中的"百""十"并没有数学上的含义,只是用于文学修饰。
-
关键词
非吏比者
文无害
百二
十二
语境
诂正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