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华文明主体性的演进动力及价值归属
- 1
-
-
作者
王伟
张旺
卜小涵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黑龙江民族丛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7,共8页
-
基金
2022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民族地区同步现代化差别化政策研究:基于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视角”(2022-GMD-028)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是文化,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创造了丰厚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华文明主体性表现为文化主体性,是形成人类合理化世界观和中国式现代化等理论的基础,引领了中国历史道路的选择,但当前西方文明霸权等因素对中华文明主体性造成冲击,强调中华文明主体性有理论、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必要。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根本特质是人民性,主体性表现为人民性,人民性促进主体性。人民是中华文明主体性的演进动力,主要体现在人民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主体,人本主义是中华文明的信仰来源,人民利益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华文明的目标。人民性也是中华文明主体性的价值归属,表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各层面。新时代加强中华文明主体性必须立足人民性,凝聚人民在中华文明主体性中具有根本地位的共识,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及加强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
关键词
中华文明主体性
中华文化
人民性
中国式现代化
-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以中华文明主体性视野理解“中国道路”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赵宏宇
-
机构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
出处
《探求》
2020年第4期5-10,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课题(GD16XMK18)
2016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6GZYB84)。
-
文摘
“中华文明主体性”是一个创造的概念,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一方面是为了标识出中国道路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强化文化认同与文明复归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中国道路所展现出来的文明特质。通过对“中华文明主体性”概念的解读,阐释了中国道路的历史文化渊源,比较了由中国道路开启的中华新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进而论证了中华新文明的优越之处。
-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华文明主体性
民本政体
-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与中华文明的主体性
被引量:8
- 3
-
-
作者
刘曙光
-
机构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40,257,共14页
-
文摘
哲学社会科学本身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特色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逻辑要求。作为文化软实力,哲学社会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真理性、规律性的探索,更代表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的价值观念、意志和利益,必须"有补于治道"。哲学社会科学必然体现国家主体性,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硬实力。哲学社会科学,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立统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既体现"文明的冲突",又体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发展。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中国特色、创新动力上的人民主体性;要通过融通古今中外,凸显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运动中建构中国话语。要着力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论、主张、方案,展示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中国,拓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价值"。
-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中华文明的主体性
国家主体性
民族性与世界性
-
分类号
C12
[社会学]
-
-
题名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主体性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谢茂松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开放时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6,5,共15页
-
文摘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明、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别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主体性、历史主体性与实践主体性。这三重主体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即文明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蕴含着具有普遍性的文明原理。
-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主体性
历史主体性
实践主体性
文明新形态
-
Key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civilizational subjectivity
historical subjectivity
practical subjectivity
new form of civilization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应平
-
机构
伊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9期52-53,共2页
-
基金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大学生信教问题的多维透析与教育转化研究"(项目编号:15XJJC7100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民主和法治的重要体现,表达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政意愿,其主要特征包括人民性、人民政治性和文明主体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紧密结合三个特性,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
-
关键词
人民性
人民政治性
文明主体性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两个结合”视域下文明、革命与道路的内生性逻辑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张城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
-
出处
《开放时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M0003,共13页
-
基金
2023年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的历史意识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研究”(项目编号:)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与这个民族及其文明传统血肉相连,是民族命运之“担道者”,与生俱来有着鲜明的中华文明特质。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发展中国道路,“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在中国近代以来独特的社会政治语境中,文明、革命、道路有一种内生性的逻辑关系,中国革命激活中华文明并使其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中国道路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给予中国革命以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华文明赋予中国道路以深厚底蕴。只有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才能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人类文明之更新。
-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国革命
中国道路
内生性逻辑
文明主体性
-
Keywords
Chinese civilization
Chinese revolution
Chinese path
endogenous logic
subjectivity of civilization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深层结构:平等与自由的辩证平衡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刘进田
-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
-
出处
《唐都学刊》
2010年第4期55-60,共6页
-
文摘
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层结构是自由优先于平等,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层结构是平等优先于自由,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层结构是平等和自由的辩证平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与效率兼顾以及中国60年来的发展经验等等表明了平等和自由辩证平衡价值结构的合理性。平等和自由辩证平衡价值结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明主体性、现代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平等
自由
辩证平衡
现代性
文明主体性
-
Keywords
the dominant values of socialism
equality
freedom
dialectical balance
modernity
civilization subjectivity
-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