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体与文明体维度下两岸关系的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冠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68,共8页
国家行为体中有组织体与文明体这两个维度。组织体这个维度,由于近百年来中国受到西方影响与国际秩序参与等原因,从而逐渐接受。但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扮演关键角色的却是文明体这一维度下的一系列事务。两岸同胞属于同一文明体,有着共... 国家行为体中有组织体与文明体这两个维度。组织体这个维度,由于近百年来中国受到西方影响与国际秩序参与等原因,从而逐渐接受。但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扮演关键角色的却是文明体这一维度下的一系列事务。两岸同胞属于同一文明体,有着共同而且独特的面对与处理问题的态度及方法,这也是两岸关系问题得以通过加强文明体这个维度方面的工作来解决的主要原因。中国不能仅在西方人构建的国际政治形态与法律规定中思考两岸关系发展的可能性;美国长期以来就是充分利用了两岸之间在组织体框架下的困境,争取美国利益在其中的最大化。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应当在确认一个中国基本政策绝不动摇的组织体底线的前提下,从文明体这个维度促使两岸人民的关系日益紧密,为组织体的统一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文明体 两岸关系 心理文化学 三角战略
下载PDF
“文明体”与“上层结构”:两种视角下的悖论——对韦伯与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观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邓万春 《唐都学刊》 200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布罗代尔与韦伯的资本主义观互相矛盾。韦伯把资本主义看作一个文明体 ,从文化与宗教的角度理解资本主义 ,认为理性化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因素 ,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的进步 ;布罗代尔把资本主义当作上层结构 ,从政治 -经济的角度批判性... 布罗代尔与韦伯的资本主义观互相矛盾。韦伯把资本主义看作一个文明体 ,从文化与宗教的角度理解资本主义 ,认为理性化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因素 ,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的进步 ;布罗代尔把资本主义当作上层结构 ,从政治 -经济的角度批判性地解释资本主义 ,认为资本主义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理论预设与分析视角的不同是二者观点分歧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布罗代尔 资本主义 文明体 上层结构
下载PDF
“文明开化”政策与明治日本国家“文明体”建构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姝蓓 《日本问题研究》 2019年第4期29-35,共7页
国家作为行为体,由显性的“组织体”与隐性的“文明体”交织构成。“文明开化”作为日本明治维新三大政策之一,配套“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等国家“组织体”建设,成为近代日本国家“文明体”建构的重要内容,自上而下改变了日本民众的... 国家作为行为体,由显性的“组织体”与隐性的“文明体”交织构成。“文明开化”作为日本明治维新三大政策之一,配套“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等国家“组织体”建设,成为近代日本国家“文明体”建构的重要内容,自上而下改变了日本民众的观念意识,对于明治日本的近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对于明治维新及其“文明开化”政策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学领域,在其基础上引入心理文化学理论工具聚焦“文明开化”政策,可发现明治日本国家“文明体”建构三大特点,即强调“神国”“皇国”优位的绝对性;重视国家间的序列性;建构封建军事资本主义国家的迷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开化 明治日本 国家文明体 心理文化学
下载PDF
世界主要文明体的转型与发展
4
作者 《人民周刊》 2016年第14期34-34,共1页
《人民论坛》2016年16期刊文面对挑战与危机,各文明体应立足自身,放眼国际,扬长避短,同时尊重各文明之间的差异,调和传统与现代,取缔中心与边缘,融合自我与他者,如此,才能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化解危机,成功转型;才能让文明在交流中更加多... 《人民论坛》2016年16期刊文面对挑战与危机,各文明体应立足自身,放眼国际,扬长避短,同时尊重各文明之间的差异,调和传统与现代,取缔中心与边缘,融合自我与他者,如此,才能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化解危机,成功转型;才能让文明在交流中更加多彩,让文明在互鉴中更加丰富。在漫漫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同的源头、不同的河谷,塑造出了有着不同风景的文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体 顺势而为 化解危机 因时而变 人民论坛
下载PDF
人、文明体与国家间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尚会鹏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9,共17页
国家有文明体和组织体两个侧面。目前,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忽视对国家文明体侧面的把握,而亨廷顿等文明学派则脱离组织体侧面笼统地讨论文明。从文明体与组织体相结合的角度,不仅可以重新审视国家的分类,也为分析人的行为与国家行为、人际... 国家有文明体和组织体两个侧面。目前,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忽视对国家文明体侧面的把握,而亨廷顿等文明学派则脱离组织体侧面笼统地讨论文明。从文明体与组织体相结合的角度,不仅可以重新审视国家的分类,也为分析人的行为与国家行为、人际关系与国家间关系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视角可以克服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局限性,为解释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具有悠久文明传统并正在崛起的非西方国家行为体的行为提供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理论 文明体 组织 国家行为
原文传递
侨易视域里的精英个体及其文明体“载像”
6
作者 叶隽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3期217-217,共1页
以两位奥国作家卡夫卡、卡内蒂为个案,可考察日耳曼文学史中的流易现象,即精英个体与文明体侨易之间如何互相作用。首先通过卡夫卡、卡内蒂两人在奥匈帝国的成长生活经历,揭示奥匈帝国多重文化交错互融的复杂性,同时突出卡内蒂丰富的跨... 以两位奥国作家卡夫卡、卡内蒂为个案,可考察日耳曼文学史中的流易现象,即精英个体与文明体侨易之间如何互相作用。首先通过卡夫卡、卡内蒂两人在奥匈帝国的成长生活经历,揭示奥匈帝国多重文化交错互融的复杂性,同时突出卡内蒂丰富的跨文化经验,分析其地理位移的“链性”及“间续”与文化交易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卡内蒂 跨文化经验 地理位移 奥匈帝国 日耳曼 多重文化 文明体
原文传递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被引量:4
7
《人民周刊》 2022年第10期13-14,共2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自觉 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文化 引向深入 学习 文明体 中华文明 精神纽带
下载PDF
“现代中国”观念的再建构(中)——“文明(体)”与“本土宇宙论”
8
作者 高隽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0-83,共14页
中国应该是一个"文明体"。中国文明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紧密结合在其"本土宇宙论"之中。中国文明本土宇宙论的特征,是我们超越当下的民族-国家视野以及当代的国族式的知识型以重新理解一个作为文明(体)的现代中国的基... 中国应该是一个"文明体"。中国文明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紧密结合在其"本土宇宙论"之中。中国文明本土宇宙论的特征,是我们超越当下的民族-国家视野以及当代的国族式的知识型以重新理解一个作为文明(体)的现代中国的基础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明体 宇宙论 横向时间 时势
下载PDF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9
《餐饮世界》 2022年第6期13-13,共1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自觉 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文化 引向深入 学习 文明体 中华文明 精神纽带
下载PDF
文明互鉴的美美与共原则
10
作者 王增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人类历史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各文明体间交流互鉴、互为启发推动了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全球文明倡议突出了“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基... 人类历史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各文明体间交流互鉴、互为启发推动了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全球文明倡议突出了“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美与共 交流互鉴 文明体 文明互鉴 相互交流 人类文明 全球文明 多样性
下载PDF
“三体悖论”及其对工程哲学发展的启示
11
作者 吴忠良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5期536-543,共8页
科幻小说《三体》设定的外星文明——“三体文明”,有两个悖论式特点:一方面,三体文明的科技十分先进,领先人类科技若干代;另一方面,三体文明的哲学显著落后于地球文明。本文通过针对这一悖论的“思想实验”,围绕工程哲学的发展,讨论“... 科幻小说《三体》设定的外星文明——“三体文明”,有两个悖论式特点:一方面,三体文明的科技十分先进,领先人类科技若干代;另一方面,三体文明的哲学显著落后于地球文明。本文通过针对这一悖论的“思想实验”,围绕工程哲学的发展,讨论“三体哲学”对避免在“好的”工程的基础上发展出“坏的”哲学这样的极端情况所能提供的启发或警示,强调在哲学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应用正确的“战略性”经验应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语言载体与哲学形态的关系及相关的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明 工程哲学 思想实验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守正创新:以有为之文艺促文明之焕新
12
作者 鲁太光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6期21-24,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1])这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不仅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1])这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具有自身规定性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主要文明体之一,而且总能因应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守正创新 文明体 文化传承发展 创新性 进取精神 与时俱进 规定性
下载PDF
西方文明究竟何以兴盛?--评《西方大国崛起的文化再生机制》
13
作者 贾卫章 汤正翔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0年第4期11-23,共13页
人类文明演化至今何以只剩下一主一从的两个部分(Huntington,2011):西方文明及其他(the West and the rest)?冷战后,趋势所向,甚至地球只剩下单一的文明体(global civilization,单数),即普世化(实指西方化,尤指美国化)。
关键词 大国崛起 再生机制 西方文明 美国化 文明体 西方化 普世化 文明演化
下载PDF
地理学应当成为建立生态文明的先行教育铺垫者 被引量:3
14
作者 樊杰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5年第10期52-53,共2页
刚才几位专家都从很多方面进行了很系统的阐述,我也很受启发,我想谈四点。第一,2000年左右,我们在编制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时候,竭力把地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挂上钩,其实这件事此前的教材也在做,但那次我们是把它推到了一个极致... 刚才几位专家都从很多方面进行了很系统的阐述,我也很受启发,我想谈四点。第一,2000年左右,我们在编制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时候,竭力把地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挂上钩,其实这件事此前的教材也在做,但那次我们是把它推到了一个极致的状态。当前,我觉得如果说核心素养的话,就要立足于生态文明。因为文明是物质和文化的一个集成,它比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观念、发展方式、发展方向更上了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教育 文明体 它比 开发格局 区域空间 发展阶段 我自己 社会经济发展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休闲文明建设
15
作者 刘晨晔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8-39,共2页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中,对居民的休闲生活已经产生或即将产生深远影响,并使休闲生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加强休闲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休闲文明...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中,对居民的休闲生活已经产生或即将产生深远影响,并使休闲生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加强休闲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休闲文明的外部大环境、内部小环境、社会导向机制和净化机制的建设。促进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文明 环境创建 机制导向
下载PDF
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16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10期I0002-I0003,共2页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自觉 文化自信 中共中央总书记 当代中国文化 引向深入 学习 文明体 精神纽带
下载PDF
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17
作者 范鹏 杨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共12页
“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寻找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由进化论背景到唯物史观视域,这一争论的演进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过程中经过了长期努力,李大钊、毛泽... “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寻找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由进化论背景到唯物史观视域,这一争论的演进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过程中经过了长期努力,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的贡献尤为突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文化生命体”的现代文明观的确立和通过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形成人类文明共识体等方面,为彻底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根本的理论条件、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根本条件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生命 “人类文明共识
下载PDF
古籍资源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开发利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军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古代典籍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承载体。今天我们说中华文明是古代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体,就是因为中国古代典籍虽然历经焚毁、战乱、掠盗、散佚等等劫难,但是在历代文化人精心守护之下得以延续至今。金石甲骨、绢帛简牍、抄本刻本,每... 古代典籍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承载体。今天我们说中华文明是古代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体,就是因为中国古代典籍虽然历经焚毁、战乱、掠盗、散佚等等劫难,但是在历代文化人精心守护之下得以延续至今。金石甲骨、绢帛简牍、抄本刻本,每一次文献载体的演变不仅关系到典籍的命脉延续,而且对知识生产、文化传播乃至教育普及都影响甚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普及 古代文明 古代典籍 文献载 承载 古籍资源 文明体 中华文明
下载PDF
战后日本的国家认同建构特点研究——心理文化学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建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82,共7页
战后日本在国家组织体侧面的认同建构,主要体现在积极接受和平宪法等战后改革举措,建构以经济绩效为基础的国家认同;在国家文明体侧面的认同建构,主要体现在追求日本独特性和日本文化优越性方面。前者,对内促进了其社会的稳定,对外为日... 战后日本在国家组织体侧面的认同建构,主要体现在积极接受和平宪法等战后改革举措,建构以经济绩效为基础的国家认同;在国家文明体侧面的认同建构,主要体现在追求日本独特性和日本文化优越性方面。前者,对内促进了其社会的稳定,对外为日本赢得了国际声誉;后者,对内提升了日本人对其历史文化的自信,与此同时,也煽动了其民族主义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日本 国家认同 组织 文明体 海洋国家
下载PDF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在今天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梦溪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10期24-27,共4页
真正的带有恒定性的文化精神价值,都是稳定的、永久的。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些永恒的价值理念,但是在表述上,在概念的使用上,不一定相同,但彼此可以互相阐释。中国是“文明体”国家,能够代表中华文化本体的一些价值理念,确实有... 真正的带有恒定性的文化精神价值,都是稳定的、永久的。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些永恒的价值理念,但是在表述上,在概念的使用上,不一定相同,但彼此可以互相阐释。中国是“文明体”国家,能够代表中华文化本体的一些价值理念,确实有一些是永恒的价值理念,它不仅适用于今天,而且具有普遍的和普世的意义。下面我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里面梳理出几对概念,这些概念对我们当下的社会也非常切中,而在传统文化价值理念里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价值理念 恒定性 中华文化本 文明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