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群全域旅游的“泛文本实践”——以杭州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林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7,共8页
城市群是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主体形态,而围绕城市群建构全域旅游,尤其是文旅融合的语境中,需要突出"泛文本实践"。杭州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子集",其"泛文本实践"从免门票开始,实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共生,... 城市群是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主体形态,而围绕城市群建构全域旅游,尤其是文旅融合的语境中,需要突出"泛文本实践"。杭州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子集",其"泛文本实践"从免门票开始,实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共生,并以旅游引领了整个区域的治理更新。杭州都市圈全域旅游的"泛文本实践"以跨省域、大湾区和城乡一体化为趋势,在圈内城市的协调、数字化转型和独立文化内涵的开拓上有待提升,而其发展则应注重文本规划、底层逻辑与数字倾向。"泛文本实践"是一种新的文化研究视角,它可以为文旅融合的理论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美学 文旅融合 “泛文本实践 杭州都市圈
下载PDF
在政治理性与文本实践之间——新视野下的《子夜》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景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0-84,共5页
作为左翼文学的扛鼎之作,《子夜》在近30年以来却被认为是主题先行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传声筒。通过对文本的再解读可以发现,《子夜》既有政治理念左右下的鲜明痕迹,又是作者的艺术感觉和生活经验化育的结晶,而且政治理性与文本实践之间既... 作为左翼文学的扛鼎之作,《子夜》在近30年以来却被认为是主题先行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传声筒。通过对文本的再解读可以发现,《子夜》既有政治理念左右下的鲜明痕迹,又是作者的艺术感觉和生活经验化育的结晶,而且政治理性与文本实践之间既有关联也有裂隙。浓厚的经济现代性的悲剧意蕴,文化、伦理、阶级、民族等多种视角与维度的纠结互生,都突破和超越了左翼政治意识形态框架。《子夜》是一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巨型存在,其内涵绝非单纯的政治意识形态写作的裁决所能穷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政治理性 文本实践 新视野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讲话》与陕西当代文学的文本实践
3
作者 李雅妮 张倩 《文化产业》 2022年第23期67-69,共3页
我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和文学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中强调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八年来,老中青几代陕西作... 我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和文学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中强调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八年来,老中青几代陕西作家在文本实践中贯彻《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拥抱现实生活,反映时代风貌,致力于文学对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陕西当代文学 《讲话》 陕西作家 时代风貌 文化自信 文本实践 传统节日文化
下载PDF
吴中博雅传统与吴宽的古文、时文“适相为用”说及其文本实践
4
作者 李柯 《教育与考试》 2016年第2期62-68,79,共8页
吴中文坛切磋艺文、趣尚博雅的文化景观在历经元末兴盛、明初萧条后,于弘治、正德间复苏,吴宽、王鏊、祝允明、文徵明、唐寅、桑悦、顾清、钱福等吴中文士率先以地域群体自觉的姿态,深刻检讨科举文风,其中的许多人还将古文作为解决举业... 吴中文坛切磋艺文、趣尚博雅的文化景观在历经元末兴盛、明初萧条后,于弘治、正德间复苏,吴宽、王鏊、祝允明、文徵明、唐寅、桑悦、顾清、钱福等吴中文士率先以地域群体自觉的姿态,深刻检讨科举文风,其中的许多人还将古文作为解决举业困境的重要资源有意识地引入时文领域。吴宽所建构的古文、时文关系较具代表性和先导性。"于书无不读"的学习行为所积蓄的知识储备是吴宽创造性处理古文、时文关系的先决条件;对以虚文应试的现象、科举考试内容,以及时文文体本身的批判性检省则是吴宽古文、时文关系说的提出语境。在此基础上,吴宽非但明确要求时文写作须借鉴古文传统,还认为两者亦可相互补益,"适相为用"。吴宽还通过时文写作实践将对两者关系的理解诉诸文本,其古文、时文在风格形态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宽 时文 古文 吴中博雅传统 文本实践
下载PDF
田野文本实践的另一种态势——以冯骥才“文化民间”田野文本为个案
5
作者 孙玉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文本实践传统上一直深受文学的影响,然而当前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过于偏重实证性研究,而轻视、排斥文学的过程。身兼作家、学者等多重文化身份的冯骥才的田野写作,以作家的发现力、写作功力、文学立... 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文本实践传统上一直深受文学的影响,然而当前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过于偏重实证性研究,而轻视、排斥文学的过程。身兼作家、学者等多重文化身份的冯骥才的田野写作,以作家的发现力、写作功力、文学立场和文化学者的理性思辨等,对中国的“民间”进行了“跨界”的文本实践,开启了与“微信民族志”这一自媒体时代的知识表达与新型文本实践相悖的另一条文化书写路径,在语言、书写模式等方面给作为“基本研究方式”的民俗志文本书写带来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骥才 田野 文本实践 微信民族志
下载PDF
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英语教研论文撰写的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宝仙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10,共6页
实践研究是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的基础,论文写作应直面英语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体现作者独特的思考与实践,观点正确且有较强的逻辑性、规范性,论文所阐述的理论与方法应有较强的普适性、可借鉴性。从选题、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 实践研究是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的基础,论文写作应直面英语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体现作者独特的思考与实践,观点正确且有较强的逻辑性、规范性,论文所阐述的理论与方法应有较强的普适性、可借鉴性。从选题、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教师在繁忙的教学日常中,需探索契合实践研究特点的写作路径和方法,避免没有聚焦真问题、研究主题不明确、论证统一性或逻辑性不足、以事例代替说理、论据支持不充分、文献引用不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论文 中小学教师 实践文本
下载PDF
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效果的制度文本与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魏程琳 史源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40,149,共7页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下文简称"低保")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发挥着"兼顾公平"和"维护基层秩序"的重要功能。自农村低保实施以来,国务院、民政部颁布系列旨在推进低保制度规范化的文本。然而,这些制...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下文简称"低保")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发挥着"兼顾公平"和"维护基层秩序"的重要功能。自农村低保实施以来,国务院、民政部颁布系列旨在推进低保制度规范化的文本。然而,这些制度文本除了给政策执行者带来工作困难、提供抵御外界干扰的制度保障外,也遇到了自身带来的反规范化问题。低保申请、公示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文本的实践表明,只有在国家制度设计者、地方行政者和民众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真正推进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确保低保功能的正常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文本实践 实体规范化 程序规范化 民主评议制度
下载PDF
刘禾的文化翻译研究: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文本化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费小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57-59,64,共4页
福柯"知识考古学"具有强烈解构色彩,其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就是要研究"陈述",研究"话语",研究"档案",研究"话语实践",着力关注"从各个方面积极地建造或积极地构筑""中... 福柯"知识考古学"具有强烈解构色彩,其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就是要研究"陈述",研究"话语",研究"档案",研究"话语实践",着力关注"从各个方面积极地建造或积极地构筑""中国社会"的"过程",以及"一个社会或一个机构"中"多种话语实践"的"相互依赖性",以进行话语分析,去寻找翻译行为发生过程中的"规律性"和作为"存在条件"的"形成的规则",最后重建一种"知识"。著名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的所有翻译研究,几乎都可以说是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文本化实践。它能给我们提供如何触摸福柯"知识考古学"要义的有效门径,特别是如何将"知识考古学"理论与中国现代性想象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方法,更有价值的是,能启发我们如何对"既定的翻译事实"及浮光略影的"翻译描写"和当然的"翻译研究结论"予以质疑和批判。所以,这样的翻译研究能使跨语言概念的生成过程获得清晰的理论表述,有利于展示帝国碰撞与文化交融之间的必然联系,为跨学科的"边界"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知识考古学” 刘禾 文本实践
下载PDF
文本实践视角下涉华空气污染的批评话语分析
9
作者 李璐 《学周刊(上旬)》 2015年第9期239-239,共1页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深层话语权力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工具。本研究通过运用费氏三维分析模型理论中文本实践视角来探讨《纽约时报》涉华空气污染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
关键词 新闻语篇 意识形态 文本实践 空气污染
原文传递
文本与实践的背离——苏共法治观的演进评析
10
作者 李墨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40,共4页
苏共在革命和建设初期对于法治在巩固政权、推动建设上的认识是清醒的,曾在实践中积极将社会主义法治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执政思想与执政方式。不过,伴随着个人崇拜与高度集权的兴起,民主法治在苏共党内和国家实际事务中日益衰微... 苏共在革命和建设初期对于法治在巩固政权、推动建设上的认识是清醒的,曾在实践中积极将社会主义法治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执政思想与执政方式。不过,伴随着个人崇拜与高度集权的兴起,民主法治在苏共党内和国家实际事务中日益衰微直至被废弃,苏共向人民许诺的平等、民主和自由等政治价值仅仅停留在文本与口号层面,党既没有针对高度集权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也未能处理好党同宪法法律的关系,文本思想同实践事实的一再背离使苏共丧失了人民的信任,最终走向亡党亡国。所有这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教训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法治观 法治建设 文本实践 历史教训
下载PDF
互文性:女性就业政策文本的变迁与实践
11
作者 郭双燕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9-39,共11页
运用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女性就业政策的文本变迁和文本实践进行考察:一方面,根据女性与职场的相对位置关系,我国女性就业政策可以划分为职场进入政策、职场发展政策和职场退出政策,且政策文本呈现... 运用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女性就业政策的文本变迁和文本实践进行考察:一方面,根据女性与职场的相对位置关系,我国女性就业政策可以划分为职场进入政策、职场发展政策和职场退出政策,且政策文本呈现出强制性、参照性、模糊性与阶段性的特征;另一方面,女性就业政策从文本的生产、消费和分配上体现出了国家权力自上而下的话语实践,同时女性就业政策也蕴含了政策范式的变迁、男权制文化的影射以及女性多重角色冲突的社会实践,女性就业政策作为重要的政治文本,受到了国家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意识形态亦透过政策文本形塑了女性身份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女性就业政策 文本变迁 文本实践 身份建构
下载PDF
王世贞古文、时文关系说及其文本实践
12
作者 李柯 《科举学论丛》 2020年第2期68-79,共12页
明嘉靖至万历前期,因科举文体的缺陷愈益呈现,以及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通过以古文为时文的理论阐发和写作实践构建古文、时文关系的现实语境,作为明代中叶后期文坛领袖的王世贞以其文学复古的立场,切实体察到道学对文学的戕害,认为... 明嘉靖至万历前期,因科举文体的缺陷愈益呈现,以及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通过以古文为时文的理论阐发和写作实践构建古文、时文关系的现实语境,作为明代中叶后期文坛领袖的王世贞以其文学复古的立场,切实体察到道学对文学的戕害,认为古文、时文间的现实矛盾难以纾解。为调和两者矛盾的尖锐性,王世贞虽主张以古文为时文,要求时文阐扬"圣人之精神",出入"先秦二京之筋脉步骤",但并不接受以破体为代价,将古文、时文混为一谈,而长年的时文训习则导致王世贞古文批评中八股思维痕迹的存在。具体到文本实践领域,王世贞的时文写作与其以古文为时文的理念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师匠宜高,捃拾宜博",有秦汉文高古宏大之格调,又能浑成无迹,熔铸自然,其作为制义名家的文化身份即由此而确立。要之,在古文、时文关系问题的认识及实践上,王世贞大致与唐、茅、归等形成合流,亦不失固有的宗派特性,相关表述始终在其对立而统一、调和而融通的文体理念框架中展开,呈示出明代中期文学与科举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历史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科举 王世贞 以古文为时文 文本实践
原文传递
“文本田野”观:音乐学术期刊研究的另类视角
13
作者 李一茜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9,共10页
音乐学术期刊中呈现出的通常是音乐学术实践中的文本书写实践,作为专业知识理性的高度体现,也是学术社会的历史基石。从什么角度观察音乐学术期刊?以什么立场阐释音乐学术期刊?这涉及学术社会对如何构建现代学术知识生产系统的反思,也... 音乐学术期刊中呈现出的通常是音乐学术实践中的文本书写实践,作为专业知识理性的高度体现,也是学术社会的历史基石。从什么角度观察音乐学术期刊?以什么立场阐释音乐学术期刊?这涉及学术社会对如何构建现代学术知识生产系统的反思,也是音乐学现代学术实践在本土的“中国经验”写照与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术期刊 文本 田野 文本实践
下载PDF
建构、展演、异化:青年亚文化社群的话语权“假象”
14
作者 张孟杰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7期123-125,共3页
话语是一个群体前台意识的呈现和行为的“预兆”表征,新媒体语境下,青年亚文化社群话语的展演从早期Y世代的激愤、进取已经下沉到Z世代的戏谑、随性,与此同时展演舞台却在数字化地球村中拓展到了最大范围,青年亚文化社群的“话语权”意... 话语是一个群体前台意识的呈现和行为的“预兆”表征,新媒体语境下,青年亚文化社群话语的展演从早期Y世代的激愤、进取已经下沉到Z世代的戏谑、随性,与此同时展演舞台却在数字化地球村中拓展到了最大范围,青年亚文化社群的“话语权”意识凸显。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少数青年出现了身份认同、孤独症等心理表征,因此他们在数字化社会中“抱团取暖”,通过文本建构多重身份,组成“分众化社会”,社群成员通过文本和规则塑造“圈内人”和“圈外人”的身份标识,在自身领域似乎取得了绝对的话语权。文章主要通过文本分析法,分析亚文化社群在资本力量裹挟下,社群群体进行的“展演”往往会成为资本实现自身目标的催化剂,是资本获利的强大助推器,并得出这部分青年粉丝群体被赋予的话语权实质上是一种假象,其权重以及使用方式还需考量的结论。同时这部分青年粉丝群体本身在追求自身认同、建构话语空间的同时也呈现出了断裂式的群体关系,进行着矛盾化的群体表达,在数字化社会和资本裹挟下成长起来的这部分青年呈现出异化的生存状态。文章旨在为深入了解这部分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生活状态和心理环境提供独特的视角。此外,亚文化社群“风格化的话语权展演”可能导致行为上的变化,也有可能导致“刻板印象”的消除,给予人们应随时关注亚文化社群是否良性内循环的警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话语空间 文本实践 话语权 分裂异化
下载PDF
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陈阿江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阐释
15
作者 唐国建 周益 《鄱阳湖学刊》 2023年第4期65-75,127,共12页
对环境问题社会成因的阐述应该围绕“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展开。与社会转型论、政经一体化论直接将这种“社会性”确定为社会转轨、工业技术、制度政策等不同,以陈阿江为代表的社会文化论研究者以利益相关者为分析工具,阐述了不同层次的... 对环境问题社会成因的阐述应该围绕“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展开。与社会转型论、政经一体化论直接将这种“社会性”确定为社会转轨、工业技术、制度政策等不同,以陈阿江为代表的社会文化论研究者以利益相关者为分析工具,阐述了不同层次的社会文化要素对社会行动者的驱动逻辑,生成了由微观层面的社会行动论、中观层面的结构-机制论和宏观层面的社会历史论所组成的解释框架。该解释框架的影响评价显示,这一理论模式对中国不同领域的环境问题具有相当强的解释力,是理解当代中国环境危机成因的重要理论范式,也是建构中国环境社会学本土话语体系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阿江 环境问题 文本法-实践 内生污染 次生焦虑
下载PDF
从“表达”着力,探寻阅读策略之径
16
作者 付楠楠 《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3年第11期8-10,共3页
阅读教学是通过师生不断对话的形式,为学生的“表达”提供平台,即在文本实践中构建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思想的表达,从“表达”着力,探寻阅读策略之径。
关键词 阅读文本 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 提供平台 文本实践 探寻 表达 学生
下载PDF
欧美国家环境经济法律文本与实践研究
17
作者 陈星辰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一项重大议题。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仍然以传统的指令性行政控制手段为主,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行政监控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故而学习欧美等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经济法律方面的政策,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 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一项重大议题。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仍然以传统的指令性行政控制手段为主,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行政监控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故而学习欧美等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经济法律方面的政策,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将其与中国本土情况相结合,打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法律治理体系,使相关环境经济法律政策变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一环,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欧美国家 工业革命 文本实践 指令性 法律治理体系 成功经验
原文传递
理解之花常开:走进诠释学世界——《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读后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一书在充分吸收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为我们清理出一条西方诠释学发展的思想脉络;提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文本诠释学"的理论任务及其初步构想。
关键词 西方诠释学 马克思主义诠释学 实践-文本
下载PDF
粉丝圈群的社会参与逻辑:文本产消与数据生产连结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舫 崔迪 杨添艺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9-80,共12页
本研究将粉丝视为网络空间的行动参与者,考察粉丝日常实践形式如何转化为网络连结性,并形成网络环境下的表达与参与。研究以内地娱乐圈为研究情境,从数字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出发,提出粉丝文本实践和数据实践的概念分类,检验粉丝日常实... 本研究将粉丝视为网络空间的行动参与者,考察粉丝日常实践形式如何转化为网络连结性,并形成网络环境下的表达与参与。研究以内地娱乐圈为研究情境,从数字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出发,提出粉丝文本实践和数据实践的概念分类,检验粉丝日常实践、网络社会资本、粉丝网络讨论及公益参与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文本实践和数据实践均为受访者常见的行动方式。粉丝文本实践对公益参与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间接影响,呈现自我动员模式,而粉丝数据实践直接影响公益参与行为,呈现组织行动模式。“强关系”导致的社会连结及粉丝社群内部讨论对公益参与频率影响显著,粉丝社会参与的驱动力仍以内部连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 文本实践 数据实践 网络社会资本 公益行为
原文传递
实践、文本与马克思主义——从邓小平回溯毛泽东
20
作者 黄力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5,92-93,共7页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之历史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马克思主义曾经陷入困局,而如何走出困局涉及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问题实际之关系。对比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路、做法,可以发现,本质上.邓小平是毛泽东的继承人,但邓小...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之历史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马克思主义曾经陷入困局,而如何走出困局涉及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问题实际之关系。对比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路、做法,可以发现,本质上.邓小平是毛泽东的继承人,但邓小平的继承是革命性继承——改变了毛泽东时期的很多思路、做法,而最具戏剧性的是.邓小平的这种革命性继承理念与方法又来自毛泽东,此中的复杂性只有通过回溯才能体味。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个问题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足以为21世纪的人们所借鉴运用。以解决可能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困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实践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