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文本审美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施学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57-159,共3页
因文本本位意识和文本细读能力的缺失,目前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着与大学生文本审美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作为文学教育的中心,文本审美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实践。只有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文... 因文本本位意识和文本细读能力的缺失,目前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着与大学生文本审美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作为文学教育的中心,文本审美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实践。只有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文本审美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素养,才能弥合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实际效果与应该效果间存在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文本审美 实际效果 应该效果
下载PDF
翻译中的文本审美与心理建构
2
作者 张振梅 《运城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翻译 文本审美 心理建构 语言 意义
下载PDF
审美文本观照下艾斯纳课程美学蕴意探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磊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7,共8页
近三十年来,国外以符号表征为特征的课程进入到理解范式,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审视维度,课程理论呈现出纷繁开放的发展态势。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派纳认为课程研究的目的就是理解课程,美学课程理论试图探讨课程的美学本质与审美功能。在... 近三十年来,国外以符号表征为特征的课程进入到理解范式,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审视维度,课程理论呈现出纷繁开放的发展态势。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派纳认为课程研究的目的就是理解课程,美学课程理论试图探讨课程的美学本质与审美功能。在当今的西方国家,有众多的课程研究认同课程即美学文本,体现课程的美学本质,这其中尤以将艺术作为课程理解的艾斯纳美学课程理论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本 艾斯纳 课程美学
下载PDF
客家民居结构演变:解放个性的审美文本——以贺州客家民居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韦祖庆 《贺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4-38,共5页
民居建筑作为一个审美文本,必然物化一定的审美理想与追求。考察贺州市客家民居,可以发现事实:它是一个不断解放个性的审美文本,因此,这个文本也表征客家人不懈的个性解放追求。
关键词 客家民居 个性 审美文本 贺州市
下载PDF
“针线”喻说与中国古代小说文本批评
5
作者 曾温馨 李桂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87-96,共10页
面对文学文本审美奥秘难以自足阐释之困,文学批评者常借助物象或事象加以喻说。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者惯于以针线等编织技艺喻说小说的埋伏照应、穿插交错等文本策略及其审美效果。在批评者眼里,小说家是凭着针线细密编织其“锦绣文章”的... 面对文学文本审美奥秘难以自足阐释之困,文学批评者常借助物象或事象加以喻说。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者惯于以针线等编织技艺喻说小说的埋伏照应、穿插交错等文本策略及其审美效果。在批评者眼里,小说家是凭着针线细密编织其“锦绣文章”的。为做到杂而不乱,小说家们常以“天然雕饰”的自然美当作小说文本创构的最高境界。在“针线”喻说应用中,“情”这一要素受到小说批评者特别关注。正是在“情”的主导与推动下,小说才得以经纬相通、情文交融,万千针线才能够化成一篇篇缜密的锦绣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批评 针线 编织 锦绣 文本审美 小说传情
下载PDF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文本视角的语用性管窥
6
作者 曹加明 《中学语文》 2020年第25期45-48,共4页
文学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美丑;文本又如层次丰富的丛林,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多样,而"看与被看",是我们走进文本审美世界的一把"钥匙",借助语用,我们无疑可以更稳妥地把握"看与被看"这把文本... 文学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美丑;文本又如层次丰富的丛林,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多样,而"看与被看",是我们走进文本审美世界的一把"钥匙",借助语用,我们无疑可以更稳妥地把握"看与被看"这把文本之钥。节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文,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看与被看"的多维视角,立足语用,对如此多维的视角进行探析揣摩,将有助于我们逐步走进文本丰富的审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走进文本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多维视角 审美世界 看与被看 文本审美 语用性
下载PDF
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洋 《成才之路》 2012年第3期25-25,共1页
目前,高职高师大学生文本本位意识和文本细读能力缺失,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着与大学生文本审美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文本审美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实践。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文本审美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素养... 目前,高职高师大学生文本本位意识和文本细读能力缺失,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着与大学生文本审美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文本审美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实践。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文本审美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素养,才能弥合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实际效果与应该效果间存在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本审美 实际效果
下载PDF
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后现代特质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晓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民间艺术展演作为当下中国广泛可见的审美文化文本,是一种受制于全球化消费文化观念影响而勃然兴起的文化现象,其文本特征不可避免地在外显形式和内在结构上凸显后现代意蕴。这是一种具有典型后现代特质的审美文本。该审美文本的生成是... 民间艺术展演作为当下中国广泛可见的审美文化文本,是一种受制于全球化消费文化观念影响而勃然兴起的文化现象,其文本特征不可避免地在外显形式和内在结构上凸显后现代意蕴。这是一种具有典型后现代特质的审美文本。该审美文本的生成是民间传统艺术于消费社会中对后现代文化逻辑的回应而进行文化重构的结果,在结构组合上,表现出以去生活、去语境的方式将作为生活样式的民间传统艺术符号进行符合消费主义文化逻辑的拼贴、重装和压缩,具有鲜明的混杂体结构特征;在审美特征上,表现出全球化想像、原生态悖论和审美范式转型的后现代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展演 后现代 审美文本 审美文化 消费文化
下载PDF
论师生对教科书的审美再创造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华 刘景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8,共7页
教科书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文本。师生的教科书审美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提升师生审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师生对教科书的审美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是沟通教科书文本与学生审美再创造之间的桥梁。教师的教科书审美再创造指向审... 教科书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文本。师生的教科书审美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提升师生审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师生对教科书的审美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是沟通教科书文本与学生审美再创造之间的桥梁。教师的教科书审美再创造指向审美化教学文本的生成,其途径是对教科书中美与非美元素的审美加工,其实质是对教科书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审美化阐释。学生的教科书审美再创造以实现与创造教科书的审美价值为目的,是由教师引领在课堂情境中完成的情感共鸣性创造,其实质是体验层面的个性化感悟与理解。师生的教科书审美创造力可通过编写审美生成性教科书,激发师生的教科书审美创造意识;提升教师美学素养,加强对学生的教科书审美创造引导;树立平等对话教学观,凸显学生的教科书审美主体地位等策略来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审美 审美接受 审美再创造 审美生成性 审美化教学文本
下载PDF
浅议电视片的文本经营
10
作者 杨仲春 《新闻论坛》 2017年第6期124-125,共2页
电视片的文本不是写作,而是一种处理或安排,谓之经营。电视解说词不要求文本形式的完整,而文本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正是其他电视语言发挥作用的地方。唯美是一种持久耐力的坚守,也是稀少珍贵的坚守。文本的审美旅程充满了视觉的冲击与心... 电视片的文本不是写作,而是一种处理或安排,谓之经营。电视解说词不要求文本形式的完整,而文本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正是其他电视语言发挥作用的地方。唯美是一种持久耐力的坚守,也是稀少珍贵的坚守。文本的审美旅程充满了视觉的冲击与心灵的愉悦。电视文本永远需要从文学那里获取营养。后现代是一种精神。后现代电视文本最落寞,但却反映了当下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经营 文本审美 文本的营养 后现代文本
下载PDF
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素养发展论
11
作者 王艳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0期20-21,共2页
当前高中语文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学几乎以梳理知识内容和挖掘表现手法为重点,缺乏对文本审美意旨的观照,尤其缺乏从系统论的角度考察散文审美化教学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基于写景抒情类散文从审美的感知、体验、反思和创造四个方面去探讨... 当前高中语文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学几乎以梳理知识内容和挖掘表现手法为重点,缺乏对文本审美意旨的观照,尤其缺乏从系统论的角度考察散文审美化教学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基于写景抒情类散文从审美的感知、体验、反思和创造四个方面去探讨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问题,以期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化教学 高中语文 散文教学 梳理知识 审美素养 系统论 散文阅读教学 文本审美
下载PDF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解读”: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琴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3-54,共2页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从学科教学特性审视教学问题的重要契机。"教学解读"能够体现学科特性,与专业解读与日常解读相比,它在解读对象、取向和结果呈现上都体现了专业性。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学解读需要整体关注文本的审...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从学科教学特性审视教学问题的重要契机。"教学解读"能够体现学科特性,与专业解读与日常解读相比,它在解读对象、取向和结果呈现上都体现了专业性。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学解读需要整体关注文本的审美、思维与文化;要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本路径;还要指向高阶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解读 专业解读 文本审美 思维与文化 批判性思维 语言的建构与应用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视域中的民间艺术旅游展演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晓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在艺术人类学观照中,民间艺术旅游展演作为一种旅游景观,是为满足旅游消费市场需求而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的资本化转换,从而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旅游产品和文化商品。民间艺术旅游展演还是一种审美文本,凭借丰富繁华而又充满异质特征的... 在艺术人类学观照中,民间艺术旅游展演作为一种旅游景观,是为满足旅游消费市场需求而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的资本化转换,从而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旅游产品和文化商品。民间艺术旅游展演还是一种审美文本,凭借丰富繁华而又充满异质特征的艺术符号,不断辐射审美想象,让旅游消费者产生旅游愉悦感。实质上,民间艺术旅游展演是由多种文化力量共同塑造而成的社会文本,聚合了多重相互冲突而又相互妥协的逻辑力量,凸显出传统民间艺术于社会转型期而生成的自我延续和调适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民间艺术旅游展演 旅游景观 审美文本 社会文本
下载PDF
多重叙事下的迷失——重读《夏天有风吹过》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筱茵 《电影评介》 2011年第3期35-36,56,共3页
《夏天有风吹过》拍摄完成于2008年,讲述的是关于苏半夏和李天晴两个女孩的青春故事,讲述了两人从高中到大学的青春际遇,重点表现了两人的友谊发展。虽然影片有诸多优点,但总体上还是存在很多缺陷,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影片叙事... 《夏天有风吹过》拍摄完成于2008年,讲述的是关于苏半夏和李天晴两个女孩的青春故事,讲述了两人从高中到大学的青春际遇,重点表现了两人的友谊发展。虽然影片有诸多优点,但总体上还是存在很多缺陷,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影片叙事目的、叙述文本的多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审美文本 商业文本 学术文本
下载PDF
媒介化时代民间艺术的文化转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晓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2期66-69,共4页
原本以民俗生活模式传播于村落空间的民间艺术,受制于传媒时代文化逻辑力量的召唤,衍生出新的传播方式,即成为一种奇特的媒介景观样式,并辐射出具有异域情调和遥远时光的审美想像。作为媒介景观的民间艺术,是置身于新的文化语境中的传... 原本以民俗生活模式传播于村落空间的民间艺术,受制于传媒时代文化逻辑力量的召唤,衍生出新的传播方式,即成为一种奇特的媒介景观样式,并辐射出具有异域情调和遥远时光的审美想像。作为媒介景观的民间艺术,是置身于新的文化语境中的传统民间艺术对自身传播方式做出的调适,去除其原本作为特定族群生活样式的文化属性,以去生活、去语境的方式进行符号拼贴、重装和压缩,从而裂变为诉诸符号消费需求的媒介景观样式或消费意象,成为一种具有典型后现代文化特质的传媒消费文本,为处于现代性追求道路上的当下中国增添了一种大众审美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景观 消费文化 民间艺术 审美文本
下载PDF
“形式研究的政治视角”专题研究
16
作者 李春青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4-44,共1页
主持人语:当今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似乎有着过于丰厚的理论资源可以继承,以至于常常处于无所适从的艰难抉择之中。曾几何时,借助于各种迥然不同的预设立场与理论模式,文艺理论与批评像万花筒般幻化出五光十色的景象来。然而,经过了“... 主持人语:当今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似乎有着过于丰厚的理论资源可以继承,以至于常常处于无所适从的艰难抉择之中。曾几何时,借助于各种迥然不同的预设立场与理论模式,文艺理论与批评像万花筒般幻化出五光十色的景象来。然而,经过了“文本细读”的热潮与“文化理论”的喧嚣之后,从文本形式到文化历史的转向所积蓄的理论潜能业已被发掘殆尽,在这个所谓“后理论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应该向何处去?这无疑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有人提出“回到文学本身”“回归审美”,有人则坚持政治批评的一贯立场,试图找到一种可以“定于一尊”的研究模式与批评路径看来是不大可能了。文学艺术当然是一种审美形式,不同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但说到底它毕竟依然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要受到种种历史、文化、政治因素的制约与限制,而且会承担某种社会政治功能,它不是象牙之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文化理论 意识形态 文本审美
下载PDF
语文课走向深入、深刻的策略
17
作者 季树芸 《作文(高中版)》 2022年第6期35-36,共2页
笔者曾听年轻老师讲授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课堂上师生学习了课文中的几个多音字、几个生字以后,就开始划分层次,归纳每段的意思。最后老师对学生说,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这样教学,老师对文本理解很肤浅,学生也根本没... 笔者曾听年轻老师讲授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课堂上师生学习了课文中的几个多音字、几个生字以后,就开始划分层次,归纳每段的意思。最后老师对学生说,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这样教学,老师对文本理解很肤浅,学生也根本没有进入《端午的鸭蛋》的文本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的鸭蛋》 文本理解 汪曾祺 语文课 多音字 文本审美 老师 课文
下载PDF
傅雷的神似论中美的移植——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
18
作者 詹小毅 李京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X期157-158,161,共3页
傅雷的神似论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次将中国的传统美学和中国的翻译理论相融合。然而大家看到其理论突出贡献的同时,却未注意到神似论的不具体、不实用等方面存在的小问题。其实,神似论就是美的一个再现的过程。该文... 傅雷的神似论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次将中国的传统美学和中国的翻译理论相融合。然而大家看到其理论突出贡献的同时,却未注意到神似论的不具体、不实用等方面存在的小问题。其实,神似论就是美的一个再现的过程。该文立足于此,从中西美学的角度出发,再读傅雷的神似论。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描述了神似论的审美思维过程。得出了神似论可以量化分析译本的四个美学层次。然后探讨了审美再现和移植过程。得出了,我们可以用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策略去实现美的移植和再现。总之,在美学的视角下啊,神似论神韵十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似 审美再现 美的移植 审美文本 显性翻译 隐性翻译
下载PDF
Assessing Creative Writing in a Postmodem Era
19
作者 Yves Renaud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1期1090-1097,共8页
How to teach creative writing at school? If the procedures inherited from writing workshops have undoubtedly proved efficient as regards text production, it is also clear that in Switzerland, as elsewhere in Europe a... How to teach creative writing at school? If the procedures inherited from writing workshops have undoubtedly proved efficient as regards text production, it is also clear that in Switzerland, as elsewhere in Europe and in the Anglo-Saxon world, the present use of evaluation grids with their numerous items prevents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from adopting the stance of an author. Why? Simply because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literary" texts are always surprising: They are "different", and could not possibly result from writing guidelines devised only to facilitate a mechanical evaluation itself conceived for the sake of some illusory objectivity... Now, in our postmodern age with its rejection of models, what is more difficult than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reative writing? In our approach, we suggest restoring confidence in the teacher, an expert reader if any, who, acting as a publisher, dramaturge, or mere aesthete, knows how to take his pupils' texts seriously, acknowledge their aesthetic value, and look at apparent clumsiness as a possible promise of innovation. The teaching of creative writing lies both in this specific reception of budding works and in the teacher's performative utterances that, then and there, make the pupil a wr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ative writing assessing artistic work DIDACTICS teaching French highschool
下载PDF
Discussion about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riticism and mass culture
20
作者 Shaoxiang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6期82-84,共3页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riticism is facing traditional three factors. That are: literary criticism, belletristic criticism and Chinese-style criticism;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from western cultural critici...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riticism is facing traditional three factors. That are: literary criticism, belletristic criticism and Chinese-style criticism;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from western cultural criticism and consciousness of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together form a problem domain of cultural criticism; during the 30 years, literary discipline knowledge has evolved from the aesthetic to the culture and the weakening and missing of beauty and poetry become a weakness of cultural criticism. Concerning about the study of repression mechanism for appreciation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 aesthetic nature is the proper attitude literary researcher should have while intervening cultural critic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criticism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discipline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