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文学评论中如何辨析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问题——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例 |
许建平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2
|
从文本意义到文学意义 |
周宪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3
|
论理解与文本意义的关系——解释学基本问题探讨 |
王金福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4
|
什么是文本的“意义”?——对一种文本意义观的批评 |
王金福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6 |
4
|
|
5
|
文学交流的构成与文本意义的揭示 |
凌晨光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6
|
《皇帝的新装》文本意义新解与教学重建 |
陈尚达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7
|
互文性视阈中文本意义的解读 |
刘小云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8
|
误解:确立文本意义的一种方式 |
王峰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9
|
文本意义再解读——兼论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文本意义观 |
石立林
潘晓燕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0
|
从皮尔斯符号学角度探讨文本意义的特征 |
石立林
潘晓燕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3 |
2
|
|
11
|
文本意义结构及跨语重构 |
魏海波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12
|
文本意义、教学价值与课程目标 |
梅云霞
|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3
|
作为一种生命力的“气”——浅谈《文心雕龙》“气”之范畴的文本意义 |
陆道夫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4 |
2
|
|
14
|
论网民对新闻文本的意义再生产 |
沈捷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小说中人物的社会角色与文本意义的客观性——以川端康成《雪国》中叶子的双重社会角色为例 |
王阳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6
|
实践哲学参照下文本意义翻译的多维向度——以严复译著为例 |
李广荣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16 |
1
|
|
17
|
从蒙汉文化交流互动看元代蒙古族散曲文本意义 |
康勇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
|
|
18
|
关于文学翻译中文本意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探析 |
陆五九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9
|
文本的意义与监狱知识分子的责任 |
刘方冰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2010 |
2
|
|
20
|
苏轼“以诗为词”的文体价值与文本意义 |
宋先梅
|
《天府新论》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