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8讲话”英译文的语言特征及其文本效果——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1
作者 赵永湘 许诗婷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3-132,共10页
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借助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以拜登政府“行政命令”作为对照语料,从高频名词、高频形容词、主题词we及must的应用等角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18讲话”英译文的语言特征及其文本效果。研究表明,“5.18讲话”英... 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借助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以拜登政府“行政命令”作为对照语料,从高频名词、高频形容词、主题词we及must的应用等角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18讲话”英译文的语言特征及其文本效果。研究表明,“5.18讲话”英译文高频实词和主题词及其搭配共同构建了辩证科学、务实敢为、自我约束、态度坚决等国家生态文明形象;该形象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源语的影响和译者翻译策略与方法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8讲话”英译文 语言特征 文本效果 语料库
下载PDF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与文本效果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胡开宝 田绪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共11页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高频实义词、第一人称代词"we"以及情态动词等典型词汇应用的角度切入,并与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照,分析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文本效果,即英译文本...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高频实义词、第一人称代词"we"以及情态动词等典型词汇应用的角度切入,并与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照,分析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文本效果,即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关于说话主体的看法或印象。研究表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中,高频实义词和we的应用成功描写了中国政府奋发图强、脚踏实地和积极有为等特征。我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关于中国政府的上述印象是译者翻译策略与方法应用和中国政府的作为等因素影响的产物;《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应当尽量少用高量值情态动词和无主句,以缩短中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英译 语言特征 文本效果
下载PDF
“Word中创建文本效果一课”教学设计
3
作者 林士海 张铁红 《今日科苑》 2007年第12期223-223,共1页
本文是一节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讲授Word中创建文本效果一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教室 文本效果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古典风”探究——文本类型、生成机制与接受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兴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7-31,共5页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风"可以分为旧词新曲、以旧翻新和取旧入新等三种文本类型。"古典风"的生成是基于两种需要:一是本土化,二是市场化。当代中国的多种文化力量围绕这两种需要进行协商、博弈,形成了"...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风"可以分为旧词新曲、以旧翻新和取旧入新等三种文本类型。"古典风"的生成是基于两种需要:一是本土化,二是市场化。当代中国的多种文化力量围绕这两种需要进行协商、博弈,形成了"古典风"的生成机制。"古典风"的流行歌曲扩大了流行音乐在当代的接受范围,也有利于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歌曲“古典风”文本类型生成机制接受效果
下载PDF
一种分解Auto CAD文本的方法
5
作者 唐达 范晓继 刘阳新 《计算机应用》 CSCD 1997年第3期46-48,共3页
本文提出了分解AutoCAD文本实体的一般方法,将文本实体分解为线、弧等可编辑实体。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 CAD 矢量字体 文本效果 ADS
下载PDF
古代文学教学理念的新建构 被引量:8
6
作者 党月异 《德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古代文学教学应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学科定位,探索古代文学教学的新出路,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古代文学教学的学科优势和潜能,使古代文学教学对时代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反应,更能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 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民族化 文本效果
下载PDF
论“隐括”在传统戏曲创作中的作用及其文化价值
7
作者 唐瑛 高晓玲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65-68,共4页
“隐括”作为传统戏曲文学的一个核心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体现了古典戏曲从市井机巧到文人雅趣的创作变化,不仅满足了作家主体的心理与价值取向,而且其善于化腐朽为神奇,也很好践行了传统戏曲“娱乐”与“教化”的文化价值。本文通过梳... “隐括”作为传统戏曲文学的一个核心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体现了古典戏曲从市井机巧到文人雅趣的创作变化,不仅满足了作家主体的心理与价值取向,而且其善于化腐朽为神奇,也很好践行了传统戏曲“娱乐”与“教化”的文化价值。本文通过梳理“隐括”术语的内涵层次和纵向发展轨迹,特别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语境中的理论效度和价值生命,从作家主体心理创作动机、文本创作效果、践行戏曲传统文化价值三方面论述其在戏曲创作中的作用,把握其在文论史的发展脉搏,获得对其时文学审美趣向及面临具体问题的独特认知视角,更进一步论述其对当下戏曲创作的现实启示,以期响应新时代党的文化政策,弘扬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括 创作动机 文本效果 文化价值 现实启示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诗词叙事之“跨文类”借势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桂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6,共8页
从"跨文类"视角看,中国传统诗词叙事含量与能量的增强是与古文、传奇、戏曲等文类的互渗与借鉴分不开的。首先,诗词常常寄生于史籍类的古文,古文也常以"序"的形式与诗词正文并行,使得叙事与抒情相得益彰。其次,历... 从"跨文类"视角看,中国传统诗词叙事含量与能量的增强是与古文、传奇、戏曲等文类的互渗与借鉴分不开的。首先,诗词常常寄生于史籍类的古文,古文也常以"序"的形式与诗词正文并行,使得叙事与抒情相得益彰。其次,历代文人所运用的以文为诗、以文为词,以赋为诗、以赋为词,以及以传奇法为诗词等"跨文类"笔法,在不断地滋补着诗词叙事,使其叙事含量和功能得到增强。再次,传统诗词的"跨文类"叙事能量还突出表现为,各种诗词文本不仅常常与戏曲小说同题材配套运行,而且还直接生发出叙事性较强的戏曲小说。这也反证出传统诗词富含叙事因子、叙事性能。总之,传统诗词叙事是在"跨文类"互渗、借鉴、衍生文学生态下得以不断增强的,业已形成异彩纷呈、变幻多端的叙事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叙事 跨文类 文法互参 叙事传统 派生 文本效果
下载PDF
COOL 3D制作实例
9
作者 郭萍 《中国新通信》 1999年第6期55-57,2,共4页
利用 CAD、3DS 等一些庞大的软件可以制作3D 文本效果,但是花较大的功夫学习,制作相当费时。Ulead(友立)公司推出的3D 文本特技制作程序Cool3D 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3D 文本特技制作的得心应手工具。一、输入文本和选择字型1.输入文本在... 利用 CAD、3DS 等一些庞大的软件可以制作3D 文本效果,但是花较大的功夫学习,制作相当费时。Ulead(友立)公司推出的3D 文本特技制作程序Cool3D 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3D 文本特技制作的得心应手工具。一、输入文本和选择字型1.输入文本在菜单条下方的文本输入框内输入“Hel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技库 文本输入 工具条 输入文本 特技制作 维属性 图标 动画 表面颜色 文本效果
下载PDF
论“四大奇书”之双向“互文”及其文本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桂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9-167,176,共9页
在文本传播与定型过程中,《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部经典小说之间长期处于双向"互文"状态。这种兼具"历时态"与"共时态"的"互文"基于并趋同于一个以"笔... 在文本传播与定型过程中,《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部经典小说之间长期处于双向"互文"状态。这种兼具"历时态"与"共时态"的"互文"基于并趋同于一个以"笔端变化,跌宕波澜"为基本内涵的"奇"字。围绕这个"奇"字,"四大奇书"的原创者和评改者各显身手,互相吸取叙事写人经验,分别通过"互文"手段来提高审美层次,形成诸如"罹难脱险""寻衅滋事"等多种经典故事类型。就具体方式而言,"四大奇书"之间的双向"互文"既表现为较显在的文本"引用""参考"等方面,又表现为较隐蔽的文本"仿拟""戏拟"等方面,颇具强化或反讽效果。在双向"互文"作用下,"同而不同""犯而不犯"等叙事单元在"四大奇书"中层现叠出,使之成为一个文化气息浓郁且有机、有致的小说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历时态 共时态 文本比勘 戏拟 文本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