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冷斋夜话》为例看宋代诗话的文本生成机制
1
作者 周萌 《阴山学刊》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诗话是古典诗学的主流形式之一,却常被今人批评缺乏逻辑性,这种误解是忽视诗话逻辑表达特殊性的结果。以《冷斋夜话》为例,从话题的选择与编排、受众的预设与引导、热点的争议性阐释、群体的助推性互动等多重角度来看,宋代诗话虽非按照... 诗话是古典诗学的主流形式之一,却常被今人批评缺乏逻辑性,这种误解是忽视诗话逻辑表达特殊性的结果。以《冷斋夜话》为例,从话题的选择与编排、受众的预设与引导、热点的争议性阐释、群体的助推性互动等多重角度来看,宋代诗话虽非按照概念逻辑组织成篇,但传播逻辑清晰可见,并对诗学理念与方法的呈现有决定性影响。正因如此,厘清文本生成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宋代诗话的内在理路,更合理地与国外诗学比照得失,均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洪 《冷斋夜话》 宋代诗话 文本生成机制
下载PDF
并行视域下昭陵碑志文本的生成机制与书写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6-203,共8页
有别于以新出碑志勾勒作家生平,或着重分析碑志文体义例的研究路径,本文在昭陵神道碑、墓志铭并行的视域下探讨文本的生成机制与书写策略,着重阐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互文异构是昭陵碑、志文本的并行模式。互文基于重构行实素材的... 有别于以新出碑志勾勒作家生平,或着重分析碑志文体义例的研究路径,本文在昭陵神道碑、墓志铭并行的视域下探讨文本的生成机制与书写策略,着重阐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互文异构是昭陵碑、志文本的并行模式。互文基于重构行实素材的史源共性,异构源自碑志的文学传统与撰者的书写倾向,映照出文本功能、文体规范、实际创作的交融与张力;二、碑、志的书写差异所呈现的多样路径和历时流变,折射出唐廷的史权与史实的遮蔽;三、文本的悬隔和畸变揭示出朝廷、丧家、撰者的互动与折冲。以求通过并行视域的文本互证,深化文献、文本、文学的贯通研究,进而回溯和透析昭陵碑志的撰作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陵 神道碑 墓志铭 文本生成机制 书写策略
下载PDF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古典风”探究——文本类型、生成机制与接受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兴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7-31,共5页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风"可以分为旧词新曲、以旧翻新和取旧入新等三种文本类型。"古典风"的生成是基于两种需要:一是本土化,二是市场化。当代中国的多种文化力量围绕这两种需要进行协商、博弈,形成了"...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风"可以分为旧词新曲、以旧翻新和取旧入新等三种文本类型。"古典风"的生成是基于两种需要:一是本土化,二是市场化。当代中国的多种文化力量围绕这两种需要进行协商、博弈,形成了"古典风"的生成机制。"古典风"的流行歌曲扩大了流行音乐在当代的接受范围,也有利于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歌曲“古典风”文本类型生成机制接受效果
下载PDF
“跨文本”诗学与黄庭坚的“换骨夺胎法”
4
作者 张汉良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3,共5页
“跨文本”术语出自当代法国文论家惹内特1980年代的著作。惹内特融合了文本论同行如克莉斯特娃等人的理论,以及作者本人前后的类似概念及用语,提出一套涵盖面更广大的,关于“文本生成”的分析工具。本文拟援用此概念,重新检视北宋黄庭... “跨文本”术语出自当代法国文论家惹内特1980年代的著作。惹内特融合了文本论同行如克莉斯特娃等人的理论,以及作者本人前后的类似概念及用语,提出一套涵盖面更广大的,关于“文本生成”的分析工具。本文拟援用此概念,重新检视北宋黄庭坚著名的“换骨夺胎”诗法,进而将之纳入现代诗学所关注的文本生成现象。在论述过程中,笔者将点评西方传统之文艺“模仿”说,以及晚近取代影响研究的“文本衍生”理论,但出发点与回归点仍然为我国传统固有的、以黄庭坚为代表的“诗法”实践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绍虞 黄庭坚 惹内特 文本 诗法 文本生成机制
下载PDF
清华简《封许之命》年代再议——兼及《书》类文献在两周的整编与流传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冠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1-169,共9页
《封许之命》在文本结构、句式、用词及其所反映的赏赐制度等方面与一系列西周中晚期的文献有着较多的共通之处,由此可推断其文本应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变化。西周早期,在吕丁受封之初,应有原始的文字记录。西周中期以后,撰者参考册命文书... 《封许之命》在文本结构、句式、用词及其所反映的赏赐制度等方面与一系列西周中晚期的文献有着较多的共通之处,由此可推断其文本应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变化。西周早期,在吕丁受封之初,应有原始的文字记录。西周中期以后,撰者参考册命文书的范式,在周初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文本的编撰和内容上的增改。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文本又得到了一定的增补。《封许之命》在西周时期便由许国人整编并保存,成为许国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本,春秋以后流入楚地。《封许之命》文本中的年代特征,提示西周中期以后是一些文书档案向作为典籍的《书》类文献转化的节点,而且显示地方诸侯也进行了文献整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许之命》 册命 文本生成机制 《书》类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