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创意的“多源共生”与“创作共同体”的生成
- 1
-
-
作者
杨光
-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59-166,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8ZD01)。
-
文摘
创意的"多源共生"指由于创意产业的"数字化"使得创意具有多个产生源头,且同一个创意具有多种表达方式。这使得其在生产组织方式上更加去中心化,且形成了文本形态上的"簇"状结构。围绕着一个共同基础的"文本簇"有机会形成一个共有的"文本世界";同时,围绕这一基础形成的共通的文本知识与诸多作者、读者、粉丝会形成一个具共识性的"创作共同体"。各"文本世界"可能会产生融合,形成更大的世界;也可能会产生分裂,生成多种可能性。其评判标准为文本外创作者间的约定与文本内部的文本逻辑。最终的判断则依赖创作共同体。
-
关键词
创意
多源共生
文本簇
文本世界
创作共同体
-
Keywords
creativity
multiple source paragenesis
text cluster
text world
community for creation
-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口头诗学的文本观
被引量:28
- 2
-
-
作者
朝戈金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4,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ZH01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口头诗学视野中,音声文本的听觉属性使其在传播过程中被“整序接受”。“往昔的音声”转化为“书写的遗骸”,进而具有口头和书写“双通道双媒介”的特征,两者既各自发展又彼此纠缠,言文互缘,形成“文本聚簇”现象。文人制作的口头文学作为“以传统为取向的文本”,具有“言文桥接”的文学再生产意义。口头文学演述人的“大脑文本”则由“三层两径”构成其基本属性,在演述传统的规律性运作下源源不断地生成为多重形态的口头文本。口头文本的文类归属以谱系关系共存于文化生境中。在演述过程中形成的口头文本,还往往带有“伴生文本”,而演述人及其受众都深度参与了文本意义的共时性制作和历时性传承与传播。
-
关键词
文本性
整序接受
言文互缘
文本聚簇
大脑文本
-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