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模语言中的文本表面语法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玉坤 刘淑芬 李兵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1-794,共4页
通过分析三种常见文法的利弊,采用了扩展的BNF文法进行文本语法规则的描述,并通过准引用(qua-si-quote)和语法糖方法对该文法进行了改进和扩充,增强了文本语法的描述能力和易用性。通过准引用方法,已经被建立好的文本语法元素的抽象语... 通过分析三种常见文法的利弊,采用了扩展的BNF文法进行文本语法规则的描述,并通过准引用(qua-si-quote)和语法糖方法对该文法进行了改进和扩充,增强了文本语法的描述能力和易用性。通过准引用方法,已经被建立好的文本语法元素的抽象语法能够被重用来构造新的语法元素。通过使用语法糖,新的语法构件能被转换到存在的语法构件上。当元模型在实例上执行计算或编译时,可以通过脱糖(desugar)转换操作,建立一个新的语法类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语言 文本表面语法 扩展的巴科斯—诺尔范式 准引用 语法糖
下载PDF
语篇理解从文本表面走向思维深处的策略探析
2
作者 鲁瑶 《成才之路》 2017年第15期58-58,共1页
部分教师在讲解语篇板块时,往往侧重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或部分感知段落,在对语篇的深度理解方面涉及较少。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教师可通过营造认知语境、建构思维导图、采取复述策略,让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从文本表面走向思维深处。
关键词 语篇理解 英语 文本表面 思维深处
下载PDF
《简·爱》的双层文本读解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文惠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7,共3页
本文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福科权力话语理论及巴赫金对话理论这三者之中可兼容的部分来解读《简.爱》所蕴含的两种文本:表面文本和隐含文本,认为前者体现了19世纪英国女性努力挣脱男性权力话语的束缚而实现自我的主题,后者则建构了女性... 本文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福科权力话语理论及巴赫金对话理论这三者之中可兼容的部分来解读《简.爱》所蕴含的两种文本:表面文本和隐含文本,认为前者体现了19世纪英国女性努力挣脱男性权力话语的束缚而实现自我的主题,后者则建构了女性在表面文本掩护下与男性权力话语的平等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文本 表面文本 权力话语 对话
下载PDF
解读《宠儿》中蕴含的两种文本 被引量:7
4
作者 严启刚 杨海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6-20,共5页
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莫里森小说《宠儿》中蕴含的两种文本:隐含文本和表面文本。小说前者以魔幻小说的表现方式,而后者以"微型对话"的方式,分别建构了与白人和黑人、美国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对话"... 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莫里森小说《宠儿》中蕴含的两种文本:隐含文本和表面文本。小说前者以魔幻小说的表现方式,而后者以"微型对话"的方式,分别建构了与白人和黑人、美国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宠儿》 隐含文本 表面文本
下载PDF
巧言示意 意在言外——论《天堂》的叙事策略和潜藏文本 被引量:2
5
作者 史敏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6-80,共5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天堂》作为莫里森描述美国黑人历史和生活状况的第七部小说,同时也是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拟从故事和话语层的双重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天堂》作为莫里森描述美国黑人历史和生活状况的第七部小说,同时也是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拟从故事和话语层的双重文本、全知和限知视角交替的流动性叙事、自由间接引语的表达策略等三个角度切入这一作品,深入分析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手法和结构安排,透视表面文本下的潜藏文本,揭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叙事策略 表面文本 潜藏文本
下载PDF
D.B.,一个死去的兄长——《麦田里的守望者》深层文本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天中 《咸宁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述者兼主角人物霍尔顿用D.B.而不是像对其他人物那样用具体的名字来指称他的兄长,这有其特别的含义。作为人物叙述语言的特质之一的"old"出现于差不多所有的人物的名字前面,包括部分物体名称。其在...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述者兼主角人物霍尔顿用D.B.而不是像对其他人物那样用具体的名字来指称他的兄长,这有其特别的含义。作为人物叙述语言的特质之一的"old"出现于差不多所有的人物的名字前面,包括部分物体名称。其在不同人名前出现的频率也印证了霍尔顿对自己兄长的不寻常的态度,从中我们看到了表面文本与深层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字 表面文本 深层文本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兄长 D.B.
下载PDF
小世界中的大世界——对《本爱安娜》双层文本的解读
7
作者 李娜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0-23,共4页
《本爱安娜》是一部充满趣味的儿童小说,对于儿童的心理世界和外部的生活世界都有细腻的展现,而且作者对于社会生活中成人世界的问题也有所揭露。小说通过高超的叙事策略,把儿童的世界展现为表面文本,把成人世界以隐含的文本表现出来。... 《本爱安娜》是一部充满趣味的儿童小说,对于儿童的心理世界和外部的生活世界都有细腻的展现,而且作者对于社会生活中成人世界的问题也有所揭露。小说通过高超的叙事策略,把儿童的世界展现为表面文本,把成人世界以隐含的文本表现出来。这两种文本的结合,使得儿童的小世界中包含着成人的大世界,所以小说达到了趣味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特林 《本爱安娜》 表面文本 隐含文本 儿童 成人世界
下载PDF
巧设主问题,激活思维支点
8
作者 苑国明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14期47-48,共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清晰的脉络,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读,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简约而不简单。语文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从文本表面的字、词、句中寻得,另一条是穿透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清晰的脉络,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读,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简约而不简单。语文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从文本表面的字、词、句中寻得,另一条是穿透文本发现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硬核”。巧妙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支点,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支点 主问题 文本表面 文本深处
下载PDF
双声话语策略在《埃特金森的匣子》及《简·爱》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艳萍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28-130,160,共4页
文本的书写是话语权的建构和扩展,一直以来被当作男性的世袭领地,妇女构成了一个被压制了声音的群体。所以西方女性作者不惜采用显义的表面文本和隐义的深层文本的双声话语策略,间接抒发本我心声,去争取一个宣扬自我声音和展示自我形象... 文本的书写是话语权的建构和扩展,一直以来被当作男性的世袭领地,妇女构成了一个被压制了声音的群体。所以西方女性作者不惜采用显义的表面文本和隐义的深层文本的双声话语策略,间接抒发本我心声,去争取一个宣扬自我声音和展示自我形象的机会。通过分析《埃特金森的匣子》及《简.爱》中双声话语策略的应用,指出利用双声写作的书写实践有一定的掩护和颠覆菲勒斯中心文化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书写的本身又加重了女性书写的负担。女性在暗处构建自己的文本传统的同时,却在最显眼处不可避免地大量复制男性的叙事传统和文本常规,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主流文化的优势地位。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权利和尊重,政治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独立是根本。女性在写作上要争取获得同男性平等的地位,享有同等的话语权利,只有梳理和建立起自己的文学写作传统,女性写作才会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文本 深层文本 双声写作 话语权利 菲勒斯中心文化
下载PDF
隐含作者、叙事结构与潜藏文本——解读肖邦《黛西蕾的婴孩》的深层意义 被引量:39
10
作者 申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学界倾向于对某一作者(尤其是其意识形态立场)形成某种固定的看法,这种定见构成一种阐释陷阱,影响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差异的认识,而这种差异往往是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的重要载体。由于对凯特·肖邦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性缺乏认识... 学界倾向于对某一作者(尤其是其意识形态立场)形成某种固定的看法,这种定见构成一种阐释陷阱,影响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差异的认识,而这种差异往往是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的重要载体。由于对凯特·肖邦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性缺乏认识,西方学界将她的《黛西蕾的婴孩》解读为反奴隶制和父权制的作品。然而,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其潜藏文本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呈相反走向的种族政治,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表层的种族政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置换了性别政治。若要挖掘作品的潜藏文本,我们不妨首先尽量抛开成见,对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判断这一作品本身的隐含作者,然后再考察隐含作者与历史语境中真实作者的关联以及同一作者笔下不同隐含作者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批评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作者 叙事结构 阐释定见 表面文本 潜藏文本
原文传递
伊朗危机与美国2012年新军事战咯报告新态势
11
作者 马钟成 《环球财经》 2012年第4期65-70,共6页
通过对奥巴马上台以来4份国防及安全战略文件中对华态度的分析,发现美国2012年1月公布的新军事战略报告公开化地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这是奥巴马上台以来很罕见的现象。结合当今国际局势,美国最新军事战略报告表面文本之下的真实内涵... 通过对奥巴马上台以来4份国防及安全战略文件中对华态度的分析,发现美国2012年1月公布的新军事战略报告公开化地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这是奥巴马上台以来很罕见的现象。结合当今国际局势,美国最新军事战略报告表面文本之下的真实内涵是:美国在中东及伊朗问题上焦头烂额的同时对中国施压,其实是色厉内荏的心虚表现,也是试图以成本最小的心理战“吓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危机 军事威胁 美国 军事战略 对华态度 安全战略 国际局势 表面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