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模式”与文本裂隙——以冯沅君作品集《卷葹》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庄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五四时期,新青年形象日趋单一,并逐渐凝固为稳定的"五四模式",自由和爱情作为被新文学建构出来的隐喻和象征,成为社会批判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冯沅君早期作品集《卷葹》,在价值体系和叙事模式两方面所呈现出的"五四模式&q... 五四时期,新青年形象日趋单一,并逐渐凝固为稳定的"五四模式",自由和爱情作为被新文学建构出来的隐喻和象征,成为社会批判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冯沅君早期作品集《卷葹》,在价值体系和叙事模式两方面所呈现出的"五四模式"中却存在着巨大的文本裂隙,这其中既包括"爱情"与"自由"之间阐释的循环,也包括被文学作品所塑造出来的共通经验与个人经验之间的矛盾和落差。作为一部典型的独具时代特色的文本样式,对它的厘清与阐释,有利于深入解读"五四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其演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沅君 《卷葹》 五四模式 新青年 文本裂隙
下载PDF
“经济逻辑”与解放区长篇小说的文本裂隙——以《种谷记》和《高干大》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思广 廖海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在"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下,"突击文化"与"经济逻辑"间产生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在长篇小说《种谷记》和《高干大》中却因作者在冲突中确立小说主题的努力使两部作品出现文本... 在"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下,"突击文化"与"经济逻辑"间产生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在长篇小说《种谷记》和《高干大》中却因作者在冲突中确立小说主题的努力使两部作品出现文本上的裂隙:《种谷记》拖沓、结构松散、主题含混;《高干大》中段情节急转,主次情节混乱,小说的整体性大受影响。这使得二者刚跻身解放区文学的经典序列边缘就退了出来。不过,也正因此,《种谷记》和《高干大》保存了那个正走向全面体制化、同一化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在文化、观念上的演变痕迹,使其以鲜明的过渡性特征成为历史转折期的文学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逻辑 解放区长篇小说 《种谷记》 《高干大》 文本裂隙
下载PDF
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建构与矛盾冲突——以冯沅君《卷葹》中的文本裂隙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畅 《三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12,共6页
在"五四"新文化的启迪催动下,"个性解放""婚恋自由"成为推动社会变革重要的启蒙话语,五四新女性神话在此阶段孕育而出。冯沅君的代表作《卷葹》以其大胆的笔触参与了这一时期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小说文本的... 在"五四"新文化的启迪催动下,"个性解放""婚恋自由"成为推动社会变革重要的启蒙话语,五四新女性神话在此阶段孕育而出。冯沅君的代表作《卷葹》以其大胆的笔触参与了这一时期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小说文本的建构。但在五四新女性神话演绎的过程中,小说在作者新旧思想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了复杂的文本裂隙。以冯沅君《卷葹》为代表的这种神话模型在文学群体中引起短时间的轰动之后,又很快消解,这与其所处时代的变化及个人后来对于婚恋问题的思想转变有关,同时也质疑了这一系列新女性神话的建构对启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沅君 《卷葹》 文本裂隙 五四新女性
下载PDF
路遥《人生》的文本裂隙试窥
4
作者 张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46-50,共5页
《人生》是当代文学史中重要的文学作品,小说以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为主人公,围绕他的事业起伏和他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书写了高加林升腾跌宕的一段人生经历。在看似顺理成章的故事情节中,许多不合理的文本... 《人生》是当代文学史中重要的文学作品,小说以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为主人公,围绕他的事业起伏和他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书写了高加林升腾跌宕的一段人生经历。在看似顺理成章的故事情节中,许多不合理的文本裂隙隐藏其中。这是路遥为了实现写作意图故意为之的结果,受到了个人话语和时代思潮两种因素的影响。文本裂隙有利于作者有效地控制故事的发展走向,但同时对小说的艺术表现也会造成一定伤害,需要辩证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文本裂隙 写作意图 内因外因
下载PDF
战时中国文学的春节叙写:乱象指陈、政治动员与话语裂隙
5
作者 高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19,共10页
春节叙写是战时中国文学的重要内容。国家受难和生存艰辛使战时春节充斥着各种乱象,受此影响,战时中国作家在作品中大量揭露、指陈春节乱象,以之抒发浓烈的民族国家伤痛情绪。抗战救国的集体诉求使得杂乱的春节成为被重点整治的对象,轰... 春节叙写是战时中国文学的重要内容。国家受难和生存艰辛使战时春节充斥着各种乱象,受此影响,战时中国作家在作品中大量揭露、指陈春节乱象,以之抒发浓烈的民族国家伤痛情绪。抗战救国的集体诉求使得杂乱的春节成为被重点整治的对象,轰轰烈烈的春节政治动员反映到战时中国文学中,呈现为对春节抗争场面、群众性集会仪式与政治意味浓厚的民俗色彩的热情描绘。各种文娱活动是政治话语利用和重塑春节的主要渠道,这些广泛开展的春节文娱活动本来携带着明确的感化和宣教意图,然而延安文学作品的春节叙写却表明“以旧剧思维装扮新剧”的现象屡禁不止,民众对春节文娱活动的沉迷更是严重阻抑了政治动员的效力。凡此种种,均是革命动员难以彻底消弭的障碍性因素。与此同时,在以柳青《在故乡》为典型代表的小说作品里,民间立场、知识分子启蒙立场和政治立场等三重话语更是在文本的春节空间中相互交织。上述情况,共同导致相关作品的春节叙写显现出富含深意的裂隙面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中国文学 春节 乱象指陈 政治动员 节俗改造 文本裂隙
下载PDF
政治话语·启蒙意识·古典结构——《洼地上的“战役”》文本的复杂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刚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38-43,共6页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看似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痕。这个裂痕是政治话语、启蒙话语和古典话语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看似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痕。这个裂痕是政治话语、启蒙话语和古典话语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了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洼地上的“战役”》 文本裂隙 政治话语 启蒙话语 古典爱情
下载PDF
政治话语·启蒙意识·古典结构——路翎《洼地上的“战役”》文本的复杂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5-90,共6页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隙。这个裂隙是政治话语、启蒙意识和古典结构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笔者尝试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隙。这个裂隙是政治话语、启蒙意识和古典结构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笔者尝试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洼地上的“战役”》 文本裂隙 政治话语 启蒙意识 古典爱情
下载PDF
选择的焦虑——从《富萍》看王安忆的城乡观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祎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0-73,共4页
王安忆以其小说作品《富萍》,深化了对老上海生活方式的追忆和对城乡关系的探讨。作品中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决定了"富萍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选择,然而在作品看似平实流畅的叙述表面,却游走着故事与现实的逻辑冲突... 王安忆以其小说作品《富萍》,深化了对老上海生活方式的追忆和对城乡关系的探讨。作品中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决定了"富萍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选择,然而在作品看似平实流畅的叙述表面,却游走着故事与现实的逻辑冲突,造成了文本自身无法弥合的裂隙。这一裂隙既是作者在创作构思与布局上的缺憾,但同时又反映了其对城乡关系的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萍》 王安忆 城乡观 逻辑冲突 文本裂隙
下载PDF
悲悯天地间的“残忍”——论《雷雨》的逆向构思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国恩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36,共7页
《雷雨》在人物关系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困惑,比如周朴园的第一个太太为何消失,其位置被蘩漪代替,不仅作者没就此给出清楚的交待,观众和读者也难以按照生活经验补上这个情节的漏洞。这一文本的裂隙,实际是曹禺为了完成主题... 《雷雨》在人物关系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困惑,比如周朴园的第一个太太为何消失,其位置被蘩漪代替,不仅作者没就此给出清楚的交待,观众和读者也难以按照生活经验补上这个情节的漏洞。这一文本的裂隙,实际是曹禺为了完成主题所进行的逆向构思的产物。曹禺为主题而难以顾及文本裂隙的逆向构思里,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那就是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到30年代初,个人本位的五四伦理观不仅没有得到社会认可,反而遭遇了更为严重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文本裂隙 逆向构思 现代性困境
原文传递
强化史料意识 穿越史料迷宫——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志忠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述史料问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该注意的方面。其一,要及时关注新发现的史料(包括作品、日记、书信等),将其充实到我们的研究视野中;其二,我们面对的史料,丰富而嘈杂,又互相错舛,需要仔细辨析,谨慎采用... 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述史料问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该注意的方面。其一,要及时关注新发现的史料(包括作品、日记、书信等),将其充实到我们的研究视野中;其二,我们面对的史料,丰富而嘈杂,又互相错舛,需要仔细辨析,谨慎采用,避免被某些别有隐衷的言说遮蔽自己的判断;其三,在处理层层累积的史料时,要以知识考古学的态度,要注意梳理其流脉,发现其裂隙,还原历史语境,显出其本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史料意识 知识考古学 文本裂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