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陆贾“文武并用”的治国思想
1
作者 林炳文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7-41,共5页
陆贾在他的名著《新语》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儒学为宗,仁义为本;法家为辅,宽猛相济;道术为用,无为而治的治国理论,不仅为高祖刘邦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治国道路,而且这种“文武并用”的治国思想,为汉代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 陆贾在他的名著《新语》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儒学为宗,仁义为本;法家为辅,宽猛相济;道术为用,无为而治的治国理论,不仅为高祖刘邦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治国道路,而且这种“文武并用”的治国思想,为汉代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受。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并用 治国思想 政治思想家 儒家学派 西汉前期 与民休息 新语 汉惠帝 历代统治者 而权
下载PDF
五张好牌 文武并用 打开政和白茶的最佳模式
2
作者 闻彦 黄书记(图) 本刊图库 《茶道》 2018年第7期32-37,共6页
政和属于当之无愧的高山茶区,政和白茶与同样地处武夷山脉大环境下的武夷岩茶、正山小种成为了这个区域白茶、乌龙茶、红茶的代表。比较之下,政和白茶藏于深闺,还未被过度商业化的浸染,默默吸收着山头的气息,自由地生长。
关键词 文武并用 宋徽宗 政和县 武夷岩茶
原文传递
京剧《班超》创作寻迹
3
作者 李梦希 《新疆艺术(汉文)》 2023年第4期61-65,共5页
近年来,新疆各地文艺院团创排出了豫剧《解忧公主》、杂技剧《楼兰寻梦》、歌舞剧《汉家公主》等一批原创剧目,从先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寻找题材、打造精品,进一步增强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由雷琳静担纲编剧,翁国生担... 近年来,新疆各地文艺院团创排出了豫剧《解忧公主》、杂技剧《楼兰寻梦》、歌舞剧《汉家公主》等一批原创剧目,从先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寻找题材、打造精品,进一步增强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由雷琳静担纲编剧,翁国生担任总导演并领衔主演,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演的大型历史京剧《班超》,亦是这样一部以今映古、以古润今的作品。该剧讲述了班超在都护府被破,都护陈睦被杀,身陷险境时,联合诸国,会同各部,文武并用、德礼服人,最终安南定北一统西域的赫赫伟绩,塑造出了一个厚德宽仁、情真意切、多谋勇武的忠臣良将、良夫益友的班超形象。一件贯穿全剧的物品,两种缠绕纠葛的情感,三场各有千秋的战斗,连此及彼、循序渐进地搭建起了《班超》一剧的主体框架,构设出了该剧波澜壮阔、多元复杂的场面。此外,该剧的表演、音乐、舞美创作也各具特色。京剧《班超》创作方法与创作经验是值得总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衔主演 京昆 原创剧目 文艺院团 翁国生 创作经验 文武并用 杂技剧
下载PDF
重文轻武:赵宋王朝的潜规则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宋朝统治集团只怕从未公开宣称"本朝重文轻武"。宋代重文轻武论之所以备受质疑,原因主要在于重文轻武不是赵宋王朝的明规矩,而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质疑者往往以北宋初年的史实为例。其实,当时尚处于从武人政治到文官政府的... 宋朝统治集团只怕从未公开宣称"本朝重文轻武"。宋代重文轻武论之所以备受质疑,原因主要在于重文轻武不是赵宋王朝的明规矩,而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质疑者往往以北宋初年的史实为例。其实,当时尚处于从武人政治到文官政府的转换阶段。宋太祖文武并重,只是开始注重文治而已。对于重文轻武的简单化解释和绝对化理解,也是人们怀疑宋代重文轻武的重要原因之一。文臣、武官作为宋代统治集团中的两大群体,既非一概势如水火,也非各自铁板一块。文臣、武官内部均有争斗,两者之间又有交叉,其情势相当错综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 重文轻武 文武并用 文武并重 武官内斗
下载PDF
陆贾思想三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凤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76-78,共3页
陆贾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陆贾者,楚人也。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辨士,居左右,常使诸侯”。曾官至太中大夫。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是刘邦的重要谋事之一。在汉初,他秉刘邦授意“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 陆贾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陆贾者,楚人也。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辨士,居左右,常使诸侯”。曾官至太中大夫。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是刘邦的重要谋事之一。在汉初,他秉刘邦授意“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汉战争 太中大夫 楚人 西汉前期 三论 汉惠帝 文景 新语 文武并用 政权巩固
下载PDF
朱元璋主张破格录用青年人
6
作者 向心 《运城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64-,共1页
《明实录·洪武实录》卷十四记载着朱元璋这样一段话: “自古圣帝明王建邦设都必得贤士大夫,相与周旋,以成至治。今土宇日广,文武并用,卓荦奇伟之才,世岂无之?或隐于山林,或藏于士伍,非在上者开导引拔之。
关键词 洪武实录 明实录 士伍 文武并用 至治 休致 都督府 郡县 官年 少者
下载PDF
汉初安邦治国的奠基人陆贾
7
作者 蒋经魁 《天中学刊》 1992年第2X期55-57,65,共4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陆贾是汉初安邦治国的奠基人,对陆贾所起的作用作了应有的肯定。
关键词 文武并用 无为而治
下载PDF
黄老思想对汉初法律思想的影响
8
作者 吉俊杰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87-88,共2页
黄老思想是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兴起于先秦,盛行于汉初,其既讲执道,又主刑名;既尚无为,又崇法治;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实行约法省禁","尊主安民";要求"刑不厌轻","罚不... 黄老思想是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兴起于先秦,盛行于汉初,其既讲执道,又主刑名;既尚无为,又崇法治;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实行约法省禁","尊主安民";要求"刑不厌轻","罚不患薄"。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为汉初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思想 文武并用 德刑相济
下载PDF
马上得之 诗书治之
9
作者 胡桂作 《文史知识》 1984年第5期110-110,共1页
'马上得之'指用武力夺取了天下;'诗书治之'是指实行'文治',也就是用所谓诗书礼义来进行教化。这个典故是说武功与文治要并用。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原文】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马上得之'指用武力夺取了天下;'诗书治之'是指实行'文治',也就是用所谓诗书礼义来进行教化。这个典故是说武功与文治要并用。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原文】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王朝)。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伯 高帝 秦王朝 文武并用 陆生 《书》 礼义 以顺 守之 逆取
原文传递
道家黄老思想及特殊地位探究
10
作者 孙超 《才智》 2018年第8期180-180,共1页
中国传统思想内容丰富,各家各说绚丽缤纷,为大众最为熟知的当属儒家思想。然黄老思想作为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在一段时期还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了解。
关键词 黄老思想 清静无为 依法治国 文武并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