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5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吴澄文气论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万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元代理学大儒吴澄颇重游艺之事,并显露出圣贤多能之气象。他习惯于以理学思辨为根据阐发文学艺术之见解,因此其文艺思想具有内在的哲学逻辑。他不仅推崇以气论文,而且由全体贯通的天地之气分解出时代气运、地方土气和作者才气等多重序列...
元代理学大儒吴澄颇重游艺之事,并显露出圣贤多能之气象。他习惯于以理学思辨为根据阐发文学艺术之见解,因此其文艺思想具有内在的哲学逻辑。他不仅推崇以气论文,而且由全体贯通的天地之气分解出时代气运、地方土气和作者才气等多重序列,并最终归结到气质之性上来,整个过程浑然邃密。不过,吴澄并不是“气本论”主张者,他坚持“理在气中”的学术立场和“理主气辅”的文艺观念,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初质素,理才是气得以如此的依据。如此,则气运和土风通过作者的才性气质发挥作用,作者也可通过积学明理的变化气质之功突破气运和土风的笼罩,此即时地因素影响文艺的机制与局限。基于对理气关系这一根本问题的认知,吴澄在文艺批评实践中构建了内涵丰富而体系圆融的文气思想,不仅将中国古代文气命题推进到新的境界,也对当下的文学地理学构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文气论
文学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气氛美学浅析中国传统文气论
2
作者
包金雨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3期40-42,共3页
文气论作为中国传统文论的主流,也属于中国美学的一部分,是中国最早的自觉美学范畴。本文借助气氛美学这一新美学理论重新诠释文气论,在探究文气与气氛之间的联系同时,浅析文气从何而来、从文感知气的影响因素以及创造文气需要关注的元...
文气论作为中国传统文论的主流,也属于中国美学的一部分,是中国最早的自觉美学范畴。本文借助气氛美学这一新美学理论重新诠释文气论,在探究文气与气氛之间的联系同时,浅析文气从何而来、从文感知气的影响因素以及创造文气需要关注的元素与参照标准。重新解读文气论本体以及其与创作主体和感受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探讨气氛美学与文气论的理论内容之外,也借此展现中国美学的特殊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美学
文气论
物的迷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丕“文气论”在后世的发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马芹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89,共4页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话虽不多,但内涵丰富,对后世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从文气作用论、阳刚阴柔论和风骨风力论三方面,讨论历代论者对曹丕“文气论”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曹丕
文气论
发展
刚柔
风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气论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
3
4
作者
畅广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70,共11页
文气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论题。运用文气论的基本观点说明作家自身建设,说明文学创作某些玄奥的心理活动,说明文学接受和批评的一些重要现象,有着其他理论不能替代的作用。所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只能是在对其重要论...
文气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论题。运用文气论的基本观点说明作家自身建设,说明文学创作某些玄奥的心理活动,说明文学接受和批评的一些重要现象,有着其他理论不能替代的作用。所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只能是在对其重要论题进行具体的新阐释的基础上,找出其当代价值,并运用于创作和批评实践以及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论
人格
艺术人格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文气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
3
5
作者
胡元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4,共5页
古代文气理论源远流长,但自清代之后渐趋式微。20世纪30年代夏丏尊、唐弢继承了刘大櫆的“因声求气”说,从音节、字句等语言形式方面认识文气,避免了古代文气理论的神秘性,增强了操作性,是文气理论的重要发展。80年代刘锡庆否定了单纯...
古代文气理论源远流长,但自清代之后渐趋式微。20世纪30年代夏丏尊、唐弢继承了刘大櫆的“因声求气”说,从音节、字句等语言形式方面认识文气,避免了古代文气理论的神秘性,增强了操作性,是文气理论的重要发展。80年代刘锡庆否定了单纯从字句上理解气势的观点,认为“气”一方面是内在的逻辑力量,一方面是外在的语言表现,完成了古代文气理论的现代转化。文气论对现代文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现代转换过程和前人的正反经验提示我们,现代文论建设必须强调作者个人修养,注重作品、作者、社会、自然的整体性和和谐性,克服神秘主义倾向,扩展“养气”途径,增强“养气”、“缀文”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论
现代转换
神秘主义
语言表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气论”话语范式转换与美学重释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岩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3,共5页
在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如何较好地契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当代理论重构的意识切入,分析"文气论"的现代话语范式,主要涉及"文气论"的哲学根源,指出"文气"之清浊决定了文章的审美价...
在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如何较好地契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当代理论重构的意识切入,分析"文气论"的现代话语范式,主要涉及"文气论"的哲学根源,指出"文气"之清浊决定了文章的审美价值,物之美恶;在"文气论"中,蕴含着作者与文本、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个人气质与后天学养、内容与形式等诸多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无不彰显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特点——浑融性。文章关注从哲学和科学上的气论哲学到文学批评话语上的"文气论"这一生命美学范畴对现代话语范式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比西方传统美学中崇高与美的审美范畴对立,阐释"文气论"的普适性价值及其合理性,使其现代阐释及美学重构成为可能,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论
浑融性
范式
跨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
被引量:
1
7
作者
胡建次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68-73,78,共7页
清代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气"作为文章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文气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从文章写作角度对"气"的多方面考察。上述三方面,继续展开了我国古典文气之论,使古典...
清代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气"作为文章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文气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从文章写作角度对"气"的多方面考察。上述三方面,继续展开了我国古典文气之论,使古典文气论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散文批评
文气论
本质标树
特征探讨
创造考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桐城派文论中的文气论
被引量:
1
8
作者
胡建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清代桐城派文论中的文气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桐城开创者的文气论,二是桐城中继者的文气论,三是桐城后学者的文气论。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或对"气"作为文章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文气审美特征与要求进行探讨,或...
清代桐城派文论中的文气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桐城开创者的文气论,二是桐城中继者的文气论,三是桐城后学者的文气论。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或对"气"作为文章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文气审美特征与要求进行探讨,或从文章写作角度对"气"予以考察。上述三个阶段与三个方面,标示出我国古典文气论发展到桐城派文论家手中,其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桐城派
文气论
三个阶段
三个维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宋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
9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21-124,共4页
"气"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与"味"、"韵"、"趣"、"格"、"境"等一起被用来概括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标示文学的不同审美质性。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气"...
"气"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与"味"、"韵"、"趣"、"格"、"境"等一起被用来概括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标示文学的不同审美质性。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气"是一个出现和成熟得较早的审美范畴,它孕育于先秦、凸显于秦汉、确立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承传于元代,完善于明清,成为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散文批评
古代文论
文气论
本质标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文气论批评话语的价值与重构
10
作者
侯文宜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当代批评话语的西方化、模式化一直是文学批评中的突出问题。中国传统文论与当代批评可否沟通?学界见仁见智。作为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批评理论和话语系统,文气论批评在当代仍具有普适价值,并与当代活的文学生命相契合,具有其话语价值和...
当代批评话语的西方化、模式化一直是文学批评中的突出问题。中国传统文论与当代批评可否沟通?学界见仁见智。作为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批评理论和话语系统,文气论批评在当代仍具有普适价值,并与当代活的文学生命相契合,具有其话语价值和重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论
批评话语
当代价值
重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勰文气论
11
作者
王万洪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先秦汉魏时期关于气论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哲学层面、审美层面与文论概念的三种形态,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气论思想的来源。刘勰主要继承与发展了《周易》阴阳刚柔的气论思想与曹丕文气"清浊"说。刘勰文气论内涵多样,最...
先秦汉魏时期关于气论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哲学层面、审美层面与文论概念的三种形态,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气论思想的来源。刘勰主要继承与发展了《周易》阴阳刚柔的气论思想与曹丕文气"清浊"说。刘勰文气论内涵多样,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在文论史上首次确立了刚柔风格类型说,并以"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理论支撑,推演出了《体性》篇"数穷八体"的八体风格类型;二是以文气论风骨,提倡刚健的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气论
文气论
风格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文文气论举隅
12
作者
吕正惠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9-82,共4页
文气在唐宋古文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韩愈在著名的《答李翊书》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按照韩愈的讲法,一个作家只要“气盛”,那么,文章里...
文气在唐宋古文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韩愈在著名的《答李翊书》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按照韩愈的讲法,一个作家只要“气盛”,那么,文章里“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自然就能够恰当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论
古文
《答李翊书》
韩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的文气论
13
作者
熊礼汇
《人文论丛》
1999年第1期404-415,共12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批评术语,语义游移,易生歧义,莫过于“文气”。最早提出文气说的是曹丕。他讲“文以气为主”,固然有他特定的含义,但自他以后言文气者,却是众说纷纭。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与论者所处时代不同,审美观念不同有关以外,很重要...
中国古代文学的批评术语,语义游移,易生歧义,莫过于“文气”。最早提出文气说的是曹丕。他讲“文以气为主”,固然有他特定的含义,但自他以后言文气者,却是众说纷纭。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与论者所处时代不同,审美观念不同有关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气之“气”的内涵过于丰富。“气”的渗透性实在太强,人们可以把它注入层出不穷的物象中;“气”的吸附力实在太大,人们可以把它和林林总总的名物组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力
语义
文气论
气者
中国
文气
审美观念
歧义
时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思与修养——传统“文气论”的写作意义
14
作者
任遂虎
《写作》
2012年第11期23-25,共3页
文气论是中国古代文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历代文章家、文论家的积淀蓄聚,使得传统文气论的内涵丰富,理论精深。时至当今,它依然是宝贵的思想资源,对写作活动富有指导作用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
“
文气论
”
写作意义
修养
文思
文章理论
思想资源
启发意义
写作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曹丕“文气论”的再认识
15
作者
马芹芬
《呼兰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关于曹丕的“文气”,研究者是见仁见智,本文则试图对“文气”作出系统的考察。本文的基本看法是:如果说,《典论·论文》讨论了作家论、创作论、批评方法和文学价值论,那么“文气”与这四个方面都有关系。
关键词
曹丕
“
文气论
”
《典论·论文》
创作个性
文学风格
生命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曾国藩文气论初探
被引量:
1
16
作者
周艳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68-70,共3页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曾国藩文气论初探周艳华“文以气为主”,可谓是古代写作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文章家曾国藩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论文十分注意“气”和“行气”。曾氏论气,与文章的情、声、辞、篇、脉及风格等累密相关。...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曾国藩文气论初探周艳华“文以气为主”,可谓是古代写作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文章家曾国藩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论文十分注意“气”和“行气”。曾氏论气,与文章的情、声、辞、篇、脉及风格等累密相关。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于我们学习古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文气论
第一义
“气”
日记
行气
因声求气
气盛言宜
桐城派
内在之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裕钊文气论与桐城传承
17
作者
孙莹莹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文气论是桐城派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桐城派文论的发起,始于刘大櫆提出"神气音节"说。姚鼐提出"义理、考据、词章"的文章要义之后,曾国藩在咸同之世增加"经济"一条,桐城文论已经几于完备。作为曾国藩的弟...
文气论是桐城派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桐城派文论的发起,始于刘大櫆提出"神气音节"说。姚鼐提出"义理、考据、词章"的文章要义之后,曾国藩在咸同之世增加"经济"一条,桐城文论已经几于完备。作为曾国藩的弟子,张裕钊在其指点之下继承桐城派文气说,提出为文以"自然"为最终的美学追求。在张裕钊文气论的形成过程中,同为"曾门四弟子"的吴汝纶的影响不可小觑。两人在河北期间的书信往来,促进了张裕钊对行文技法的思考。在教授生徒时,张裕钊从文气论的角度,影响着后期桐城派的古文创作趋向,直接反映了张裕钊在后期桐城派传承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裕钊
吴汝纶
文气论
桐城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文气论源流初探
18
作者
王才敬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4-67,共4页
《孟子》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属人格道德修养论,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形成具有修养方面的相似性;曹丕“文气”论研究作家气质及个人修养与作品表现出的风格的相关性;韩愈要求写作要以气为先,此气为文章气势和作者胸中的儒家之气;苏...
《孟子》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属人格道德修养论,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形成具有修养方面的相似性;曹丕“文气”论研究作家气质及个人修养与作品表现出的风格的相关性;韩愈要求写作要以气为先,此气为文章气势和作者胸中的儒家之气;苏辙的“文气”说包括个人内在修养、个人处境阅历,这是形成作家作品的重要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气论
源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丕的文气论与诗歌创作实践
19
作者
杨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9-70,共2页
曹丕的《典论·论文》作为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专著,它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开创了以"气"论文的先河,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文学理论家。曹丕的诗歌创作深受文学理论的影响,"气"之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
曹丕的《典论·论文》作为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专著,它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开创了以"气"论文的先河,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文学理论家。曹丕的诗歌创作深受文学理论的影响,"气"之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有多重反映。其诗歌之"气",既表现出帝王的阳刚之气,又有文人才子的细腻情思。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既有阳刚,兼含阴柔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典论·
论文》
文气论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曹丕的“文气论”及其影响
20
作者
王玫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自觉地以气论文严格地说是从曹丕开始 ,他的文以气为主的论断涉及了文艺根本性问题。文气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浓厚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学真正自觉的口号 。
关键词
曹丕
文气论
影响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澄文气论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万里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明理学家‘游艺’之学与文艺思想研究”(17CZW021)。
文摘
元代理学大儒吴澄颇重游艺之事,并显露出圣贤多能之气象。他习惯于以理学思辨为根据阐发文学艺术之见解,因此其文艺思想具有内在的哲学逻辑。他不仅推崇以气论文,而且由全体贯通的天地之气分解出时代气运、地方土气和作者才气等多重序列,并最终归结到气质之性上来,整个过程浑然邃密。不过,吴澄并不是“气本论”主张者,他坚持“理在气中”的学术立场和“理主气辅”的文艺观念,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初质素,理才是气得以如此的依据。如此,则气运和土风通过作者的才性气质发挥作用,作者也可通过积学明理的变化气质之功突破气运和土风的笼罩,此即时地因素影响文艺的机制与局限。基于对理气关系这一根本问题的认知,吴澄在文艺批评实践中构建了内涵丰富而体系圆融的文气思想,不仅将中国古代文气命题推进到新的境界,也对当下的文学地理学构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吴澄
文气论
文学地理学
Keywords
Wu Cheng
"Wen-Qi"theory
literature geograph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气氛美学浅析中国传统文气论
2
作者
包金雨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3期40-42,共3页
文摘
文气论作为中国传统文论的主流,也属于中国美学的一部分,是中国最早的自觉美学范畴。本文借助气氛美学这一新美学理论重新诠释文气论,在探究文气与气氛之间的联系同时,浅析文气从何而来、从文感知气的影响因素以及创造文气需要关注的元素与参照标准。重新解读文气论本体以及其与创作主体和感受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探讨气氛美学与文气论的理论内容之外,也借此展现中国美学的特殊之处。
关键词
气氛美学
文气论
物的迷狂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丕“文气论”在后世的发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马芹芬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89,共4页
文摘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话虽不多,但内涵丰富,对后世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从文气作用论、阳刚阴柔论和风骨风力论三方面,讨论历代论者对曹丕“文气论”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曹丕
文气论
发展
刚柔
风骨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气论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
3
4
作者
畅广元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70,共11页
文摘
文气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论题。运用文气论的基本观点说明作家自身建设,说明文学创作某些玄奥的心理活动,说明文学接受和批评的一些重要现象,有着其他理论不能替代的作用。所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只能是在对其重要论题进行具体的新阐释的基础上,找出其当代价值,并运用于创作和批评实践以及理论研究。
关键词
文气论
人格
艺术人格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价值
分类号
I05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文气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
3
5
作者
胡元德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4,共5页
文摘
古代文气理论源远流长,但自清代之后渐趋式微。20世纪30年代夏丏尊、唐弢继承了刘大櫆的“因声求气”说,从音节、字句等语言形式方面认识文气,避免了古代文气理论的神秘性,增强了操作性,是文气理论的重要发展。80年代刘锡庆否定了单纯从字句上理解气势的观点,认为“气”一方面是内在的逻辑力量,一方面是外在的语言表现,完成了古代文气理论的现代转化。文气论对现代文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现代转换过程和前人的正反经验提示我们,现代文论建设必须强调作者个人修养,注重作品、作者、社会、自然的整体性和和谐性,克服神秘主义倾向,扩展“养气”途径,增强“养气”、“缀文”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文气论
现代转换
神秘主义
语言表现
Keywords
the theory of article's vigour
modern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气论”话语范式转换与美学重释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岩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3,共5页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DWW015)
文摘
在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如何较好地契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当代理论重构的意识切入,分析"文气论"的现代话语范式,主要涉及"文气论"的哲学根源,指出"文气"之清浊决定了文章的审美价值,物之美恶;在"文气论"中,蕴含着作者与文本、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个人气质与后天学养、内容与形式等诸多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无不彰显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特点——浑融性。文章关注从哲学和科学上的气论哲学到文学批评话语上的"文气论"这一生命美学范畴对现代话语范式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比西方传统美学中崇高与美的审美范畴对立,阐释"文气论"的普适性价值及其合理性,使其现代阐释及美学重构成为可能,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文气论
浑融性
范式
跨文化
Keywords
Wenqi Theory
integration
paradigm
cross-cul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
被引量:
1
7
作者
胡建次
机构
南昌大学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68-73,78,共7页
基金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cwz001)
2007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题承传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代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气"作为文章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文气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从文章写作角度对"气"的多方面考察。上述三方面,继续展开了我国古典文气之论,使古典文气论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
关键词
清代
散文批评
文气论
本质标树
特征探讨
创造考察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桐城派文论中的文气论
被引量:
1
8
作者
胡建次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出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wz001)
文摘
清代桐城派文论中的文气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桐城开创者的文气论,二是桐城中继者的文气论,三是桐城后学者的文气论。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或对"气"作为文章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文气审美特征与要求进行探讨,或从文章写作角度对"气"予以考察。上述三个阶段与三个方面,标示出我国古典文气论发展到桐城派文论家手中,其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与深化。
关键词
清代
桐城派
文气论
三个阶段
三个维面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the Tongcheng School
discussion of "Qi"
three phases
three aspect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宋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
9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基金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阶段性成果(07cwz001)
文摘
"气"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与"味"、"韵"、"趣"、"格"、"境"等一起被用来概括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标示文学的不同审美质性。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气"是一个出现和成熟得较早的审美范畴,它孕育于先秦、凸显于秦汉、确立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承传于元代,完善于明清,成为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关键词
唐宋
散文批评
古代文论
文气论
本质标树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文气论批评话语的价值与重构
10
作者
侯文宜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基金
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气化诗学理论范型与当代意义研究"(2010204)
文摘
当代批评话语的西方化、模式化一直是文学批评中的突出问题。中国传统文论与当代批评可否沟通?学界见仁见智。作为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批评理论和话语系统,文气论批评在当代仍具有普适价值,并与当代活的文学生命相契合,具有其话语价值和重构可能。
关键词
文气论
批评话语
当代价值
重构
Keywords
Wen Qi theory
Critical discourse
Contemporary value
Reconfigura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勰文气论
11
作者
王万洪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文摘
先秦汉魏时期关于气论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哲学层面、审美层面与文论概念的三种形态,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气论思想的来源。刘勰主要继承与发展了《周易》阴阳刚柔的气论思想与曹丕文气"清浊"说。刘勰文气论内涵多样,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在文论史上首次确立了刚柔风格类型说,并以"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理论支撑,推演出了《体性》篇"数穷八体"的八体风格类型;二是以文气论风骨,提倡刚健的文风。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气论
文气论
风格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文文气论举隅
12
作者
吕正惠
机构
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9-82,共4页
文摘
文气在唐宋古文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韩愈在著名的《答李翊书》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按照韩愈的讲法,一个作家只要“气盛”,那么,文章里“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自然就能够恰当地表现出来。
关键词
文气论
古文
《答李翊书》
韩愈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的文气论
13
作者
熊礼汇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人文论丛》
1999年第1期404-415,共12页
文摘
中国古代文学的批评术语,语义游移,易生歧义,莫过于“文气”。最早提出文气说的是曹丕。他讲“文以气为主”,固然有他特定的含义,但自他以后言文气者,却是众说纷纭。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与论者所处时代不同,审美观念不同有关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气之“气”的内涵过于丰富。“气”的渗透性实在太强,人们可以把它注入层出不穷的物象中;“气”的吸附力实在太大,人们可以把它和林林总总的名物组合在一起。
关键词
吸附力
语义
文气论
气者
中国
文气
审美观念
歧义
时代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思与修养——传统“文气论”的写作意义
14
作者
任遂虎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出处
《写作》
2012年第11期23-25,共3页
文摘
文气论是中国古代文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历代文章家、文论家的积淀蓄聚,使得传统文气论的内涵丰富,理论精深。时至当今,它依然是宝贵的思想资源,对写作活动富有指导作用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
“
文气论
”
写作意义
修养
文思
文章理论
思想资源
启发意义
写作活动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曹丕“文气论”的再认识
15
作者
马芹芬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中文系
出处
《呼兰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文摘
关于曹丕的“文气”,研究者是见仁见智,本文则试图对“文气”作出系统的考察。本文的基本看法是:如果说,《典论·论文》讨论了作家论、创作论、批评方法和文学价值论,那么“文气”与这四个方面都有关系。
关键词
曹丕
“
文气论
”
《典论·论文》
创作个性
文学风格
生命意识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曾国藩文气论初探
被引量:
1
16
作者
周艳华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68-70,共3页
文摘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曾国藩文气论初探周艳华“文以气为主”,可谓是古代写作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文章家曾国藩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论文十分注意“气”和“行气”。曾氏论气,与文章的情、声、辞、篇、脉及风格等累密相关。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于我们学习古代的...
关键词
曾国藩
文气论
第一义
“气”
日记
行气
因声求气
气盛言宜
桐城派
内在之气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裕钊文气论与桐城传承
17
作者
孙莹莹
机构
香港大学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文摘
文气论是桐城派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桐城派文论的发起,始于刘大櫆提出"神气音节"说。姚鼐提出"义理、考据、词章"的文章要义之后,曾国藩在咸同之世增加"经济"一条,桐城文论已经几于完备。作为曾国藩的弟子,张裕钊在其指点之下继承桐城派文气说,提出为文以"自然"为最终的美学追求。在张裕钊文气论的形成过程中,同为"曾门四弟子"的吴汝纶的影响不可小觑。两人在河北期间的书信往来,促进了张裕钊对行文技法的思考。在教授生徒时,张裕钊从文气论的角度,影响着后期桐城派的古文创作趋向,直接反映了张裕钊在后期桐城派传承中的作用。
关键词
张裕钊
吴汝纶
文气论
桐城派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文气论源流初探
18
作者
王才敬
机构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4-67,共4页
文摘
《孟子》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属人格道德修养论,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形成具有修养方面的相似性;曹丕“文气”论研究作家气质及个人修养与作品表现出的风格的相关性;韩愈要求写作要以气为先,此气为文章气势和作者胸中的儒家之气;苏辙的“文气”说包括个人内在修养、个人处境阅历,这是形成作家作品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气论
源流
Keywords
ancient times of China
literary spirit
source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丕的文气论与诗歌创作实践
19
作者
杨冲
机构
大连大学人文学部
出处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9-70,共2页
文摘
曹丕的《典论·论文》作为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专著,它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开创了以"气"论文的先河,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文学理论家。曹丕的诗歌创作深受文学理论的影响,"气"之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有多重反映。其诗歌之"气",既表现出帝王的阳刚之气,又有文人才子的细腻情思。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既有阳刚,兼含阴柔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
曹丕
《典论·
论文》
文气论
诗歌创作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曹丕的“文气论”及其影响
20
作者
王玫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文摘
自觉地以气论文严格地说是从曹丕开始 ,他的文以气为主的论断涉及了文艺根本性问题。文气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浓厚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学真正自觉的口号 。
关键词
曹丕
文气论
影响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Keywords
Wen Qi
fundation
content
infulenc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吴澄文气论的理论创新
杨万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气氛美学浅析中国传统文气论
包金雨
《今古文创》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曹丕“文气论”在后世的发展
马芹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气论的当代价值
畅广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古代文气论的现代转换
胡元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文气论”话语范式转换与美学重释
李岩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清代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
胡建次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清代桐城派文论中的文气论
胡建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唐宋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
邱美琼
胡建次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国文气论批评话语的价值与重构
侯文宜
《晋阳学刊》
CSSCI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刘勰文气论
王万洪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古文文气论举隅
吕正惠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国古代的文气论
熊礼汇
《人文论丛》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文思与修养——传统“文气论”的写作意义
任遂虎
《写作》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对曹丕“文气论”的再认识
马芹芬
《呼兰师专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曾国藩文气论初探
周艳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张裕钊文气论与桐城传承
孙莹莹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国古代文气论源流初探
王才敬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曹丕的文气论与诗歌创作实践
杨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曹丕的“文气论”及其影响
王玫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