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物报道与学术研究的融合探索——安庆日报专栏“文物自介书”的求索之路
1
作者 陈强 何飞 《新闻世界》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本文以《安庆日报》文化专栏“文物自介书”为例,探究文博题材专栏在内容生产、叙事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创新,让新闻报道与学术研究实现有机融合,在着力展现传承红色文化、文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同时,特别注重“让文物活起来”以... 本文以《安庆日报》文化专栏“文物自介书”为例,探究文博题材专栏在内容生产、叙事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创新,让新闻报道与学术研究实现有机融合,在着力展现传承红色文化、文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同时,特别注重“让文物活起来”以贴近读者,“润物细无声”地在树立文化自信、普及党史知识等多方面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专栏 文物报道 融合创新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文物报道创新路径
2
作者 龙文泱 《中国记者》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湖南是全国十个文物大省(市)之一,湖湘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区域文明。不过,由于文物和考古工作极强的专业性,对于大众来说,读懂并不容易...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湖南是全国十个文物大省(市)之一,湖湘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区域文明。不过,由于文物和考古工作极强的专业性,对于大众来说,读懂并不容易。主流媒体理应主动担当,做文物和大众之间的桥梁,成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重要践行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人们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报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路径 融媒体时代 多元一体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选好角度挖掘深度延伸广度,讲好文物故事——大众日报《文物志》创作经验谈
3
作者 张依盟 《全媒体探索》 2024年第7期46-47,共2页
《文物志》是大众日报深耕文化“两创”、讲好文物故事的创新实践。栏目从选好角度、挖掘深度和延伸广度三方面,通过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深入挖掘文物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于细微处阐发内涵;同时注重创意赋能,打造品牌IP,不断释放叠加效应... 《文物志》是大众日报深耕文化“两创”、讲好文物故事的创新实践。栏目从选好角度、挖掘深度和延伸广度三方面,通过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深入挖掘文物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于细微处阐发内涵;同时注重创意赋能,打造品牌IP,不断释放叠加效应,助力文化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两创” 文物报道 短视频 党报 新媒体传播 创意生产
下载PDF
让文物“活”起来才是好的文博报道——以浙江新闻客户端文博专栏《镇馆之宝》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俞吉吉 魏志阳 《传媒评论》 2020年第1期60-62,共3页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浙江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众多。在移动互联时代,不少大众媒体都在尝试以互联网为桥梁,传承弘扬好这些宝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浙江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浙江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众多。在移动互联时代,不少大众媒体都在尝试以互联网为桥梁,传承弘扬好这些宝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浙江故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文化频道内开设的文博专栏《镇馆之宝》首开手机移动端文物报道的先河,每期报道的点击率都在10万上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客户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弘扬 移动互联时代 文物报道 文化遗产 大众媒体 点击率
下载PDF
突破官方信息的盲点——浅谈如何做好文物考古报道
5
作者 高宏亮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第4期71-71,共1页
海昏侯墓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其幕后最重要的推手是新闻媒体,它让文物考古与新闻传媒的联姻再一次走向前台。一直以来,文物考古都是媒体的"宠儿",重大考古或者稀世文物都是最夺眼球的新闻,但如何做好文物考古报道,却是一道不... 海昏侯墓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其幕后最重要的推手是新闻媒体,它让文物考古与新闻传媒的联姻再一次走向前台。一直以来,文物考古都是媒体的"宠儿",重大考古或者稀世文物都是最夺眼球的新闻,但如何做好文物考古报道,却是一道不小的难题。本文认为,做好专业文物考古新闻,必须突破官方信息的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报道 官方信息 突破 盲点
下载PDF
如何让文物考古宣传报道“接地气”
6
作者 孙轶琼 《文物世界》 2017年第6期45-46,共2页
时下,随着鉴宝类节目的热播,以及广大媒体对于各类知名人物墓葬挖掘工作的广泛宣传,使得文物考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公众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项工作,以此来了解前人的过往和灿烂的历史,而在官方的文物宣传工作中,也希望能正确引导公... 时下,随着鉴宝类节目的热播,以及广大媒体对于各类知名人物墓葬挖掘工作的广泛宣传,使得文物考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公众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这项工作,以此来了解前人的过往和灿烂的历史,而在官方的文物宣传工作中,也希望能正确引导公众,让大家形成文物保护的氛围和意识。当二者结合,就对媒体人在进行文物考古宣传报道中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如何让文物考古报道工作"接地气",既要秉持学术的专业性、严谨性,也要让公众读起来通俗易懂、兴趣盎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文物考古报道 突破 公式化 通俗易懂 公众
下载PDF
稳、准、巧——做好文物考古报道三原则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国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9-80,共2页
作为一名从事文物考古报道15年的记者,本文作者发现除了讲究新闻规律之外,最重要的是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稳、准、巧"三原则"。"稳":坚持采访过程即学习过程的心态,以文物法规为底线;"准":稿件主题价值... 作为一名从事文物考古报道15年的记者,本文作者发现除了讲究新闻规律之外,最重要的是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稳、准、巧"三原则"。"稳":坚持采访过程即学习过程的心态,以文物法规为底线;"准":稿件主题价值必须依托学术思维,在考古学等知识谱系中定位认知;"巧":写作表达过程中要因时因材而为,融铸古今,灵活处理专业与普及等关系,让观点、文风等面貌一新,以吸引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报道 考古 收藏
原文传递
对文物考古报道的反思 被引量:4
8
作者 丁肇文 《中国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2,共2页
从2000年持续了将近一年的北京老山汉墓发掘,到世纪之交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勘探,再到去年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媒体介入文物考古报道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文物考古”、“重大发现”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新闻竞争 过度竞争 报道定位 文物考古报道
原文传递
超越时空的直播——香港凤凰卫视卫星直播埃及金字塔考古发掘内幕
9
作者 曹家骧 《新闻记者》 1999年第5期16-19,共4页
今年3月3日,全世界6亿观众通过电视,同步收看了埃及皇后卡蒙若内比悌二世金字塔发掘的全过程,创下了世界电视史、考古吏之第一。创造这一奇迹的,是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
关键词 金字塔 凤凰卫视中文台 考古发掘 卫星直播 超越时空 文物考古报道 香港 现场直播 阶梯式金字塔 电视观众
下载PDF
我和“世界第八大奇迹”
10
作者 王兆麟 《今传媒》 2000年第1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秦俑 文物考古报道 博物馆 秦陵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 考古发现 秦始皇陵园 雕塑艺术 对外开放 学术讨论会
下载PDF
驻站记者如何践行“四力”要求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宏 《新闻战线》 2020年第5期110-111,共2页
要采写出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让读者记得牢、印象深的文物新闻作品,就一定要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一肯于吃苦练脚力,“铆”在新闻一线“逮活鱼”,细心观察练眼力,淬炼捕捉新闻的“火眼金睛”;站位高远练脑力.在新闻中发现“新新闻... 要采写出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让读者记得牢、印象深的文物新闻作品,就一定要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一肯于吃苦练脚力,“铆”在新闻一线“逮活鱼”,细心观察练眼力,淬炼捕捉新闻的“火眼金睛”;站位高远练脑力.在新闻中发现“新新闻”,深挖细雕练笔力,让新闻故事入脑入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记者站 文物报道 “四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