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南戏《牧羊记》的昆曲化演进
1
作者
孙书磊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9,共15页
南戏《牧羊记》现存较完整的版本是清咸丰八年(1858)宝善堂本,其底本的形成至迟在明初,底本内容的原创则在元末《琵琶记》创作之前。宝善堂本杂元代原创、明初改编和明清昆曲演出的诸多信息。通过对南戏《牧羊记》现存文献流变的考察,...
南戏《牧羊记》现存较完整的版本是清咸丰八年(1858)宝善堂本,其底本的形成至迟在明初,底本内容的原创则在元末《琵琶记》创作之前。宝善堂本杂元代原创、明初改编和明清昆曲演出的诸多信息。通过对南戏《牧羊记》现存文献流变的考察,发现南戏主要通过叙事的折子戏化、曲唱的清唱化、曲体的格律化和念白的苏白化等方式实现其从南戏体制向昆曲艺术的演变。宝善堂本所体现的基于行当应工而对剧情的选择性扬弃是南戏的昆曲折子戏化的关键路径,对曲唱的清唱化、曲体的格律化处理是南戏借助雅化走向昆曲舞台的重要原则,念白的苏白化是南戏经雅化后扎根民间的有效手段。南戏昆曲化的高潮在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乾隆至咸丰年间仍有余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牧羊记》
昆曲化
宝善堂本
文献衍变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南戏《牧羊记》的昆曲化演进
1
作者
孙书磊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9,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戏曲稿抄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ZD267)
国家社会基金重点项目目“稿抄本明清戏曲叙录与研究”(项目编号18AZW009)阶段性成果。
文摘
南戏《牧羊记》现存较完整的版本是清咸丰八年(1858)宝善堂本,其底本的形成至迟在明初,底本内容的原创则在元末《琵琶记》创作之前。宝善堂本杂元代原创、明初改编和明清昆曲演出的诸多信息。通过对南戏《牧羊记》现存文献流变的考察,发现南戏主要通过叙事的折子戏化、曲唱的清唱化、曲体的格律化和念白的苏白化等方式实现其从南戏体制向昆曲艺术的演变。宝善堂本所体现的基于行当应工而对剧情的选择性扬弃是南戏的昆曲折子戏化的关键路径,对曲唱的清唱化、曲体的格律化处理是南戏借助雅化走向昆曲舞台的重要原则,念白的苏白化是南戏经雅化后扎根民间的有效手段。南戏昆曲化的高潮在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乾隆至咸丰年间仍有余绪。
关键词
南戏
《牧羊记》
昆曲化
宝善堂本
文献衍变
分类号
I207.3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南戏《牧羊记》的昆曲化演进
孙书磊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