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辜鸿铭《论语》英译的文章翻译学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宇弘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辜鸿铭英译《论语》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语》译本之一,为儒家思想的西传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考察,辜译《论语》的成功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因素:译者的经历和学识等为其《论语》翻译实践奠定基础,译者的翻译思想与严复的“信... 辜鸿铭英译《论语》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语》译本之一,为儒家思想的西传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考察,辜译《论语》的成功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因素:译者的经历和学识等为其《论语》翻译实践奠定基础,译者的翻译思想与严复的“信、达、雅”不谋而合,译者的语言表达从整体上保障了译文与原文的“义合”“体合”与“气合”。文章翻译学将“文章”的概念从一种语言和文化延伸到另外一种语言和文化,拓展了人们对翻译本质和翻译原则的理解。从文章翻译学角度解读辜译《论语》,可为中国文化典籍外译实践与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论语》 文章翻译学 “义、体、气”三合
下载PDF
文章翻译学的源与流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智强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08,共10页
文章翻译学是中国传统文章学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翻译就是做文章”,要用做文章的方法来对待翻译,做到重人品、重辞达、重文采,从而实现“译文三合:义、体、气”,这是文章翻译学的基本精神。本文追溯了文章翻译学创立的背景... 文章翻译学是中国传统文章学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翻译就是做文章”,要用做文章的方法来对待翻译,做到重人品、重辞达、重文采,从而实现“译文三合:义、体、气”,这是文章翻译学的基本精神。本文追溯了文章翻译学创立的背景与产生的条件,阐释了文章翻译学建构的途径与方法,解读了文章翻译学倡导的主张与观点,总结了文章翻译学的作用与贡献,并展望了文章翻译学发展的前景与尚需拓展的空间。立足当前实践、继承中国传统、借鉴外国新知,“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是中国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文章翻译学的不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翻译学 理论来源 学术主张 发展前景
下载PDF
文章翻译学:超学科翻译研究典范
3
作者 高玉霞 任东升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我国翻译研究经过40年发展,以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为特征的“中国学派”针对本土翻译实践,从传统译论中汲取精华,致力于建构符合汉外翻译实际、具有理论解释力和指导性的原创译学话语体系,开始彰显翻译研究的整体性和超学科性。中国学者... 我国翻译研究经过40年发展,以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为特征的“中国学派”针对本土翻译实践,从传统译论中汲取精华,致力于建构符合汉外翻译实际、具有理论解释力和指导性的原创译学话语体系,开始彰显翻译研究的整体性和超学科性。中国学者提出的“文章翻译学”从译体、译道、译术、译评回答“译什么、谁来译、如何译、译如何”四个基本问题,符合生成学理。其研究路径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呈现出显著的超学科性,是能够描写中国翻译传统译论和中国本土翻译实践、展现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原创性理论框架之一,是超学科翻译研究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文章翻译学 超学科
下载PDF
文章翻译学的若干问题及其语言学理据
4
作者 丰国欣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5-41,共7页
本文首先概括性介绍了文章翻译学的兴起、原理及其文化理据,然后着重阐述了其语言学理据,分析了文章翻译学与汉语规律之间的必然联系,以此揭示文章翻译学的中国特色,认为这是中西译论根本差异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文章 文章翻译学 语言学 理据
下载PDF
译写皆成文章气度,推敲尽在韵对言声——林语堂翻译修辞的文章翻译学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宇弘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45-56,155,共13页
林语堂是20世纪的文坛巨匠,其英文写作与翻译作品享誉世界,独特的译写结合的创作理念源自中国古代文章学传统。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进行解读,林语堂的典籍翻译作品与原文的修辞风格高度契合,具体体现为对中国文化典籍的核心修辞特点"... 林语堂是20世纪的文坛巨匠,其英文写作与翻译作品享誉世界,独特的译写结合的创作理念源自中国古代文章学传统。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进行解读,林语堂的典籍翻译作品与原文的修辞风格高度契合,具体体现为对中国文化典籍的核心修辞特点"韵、对、言、声"进行综合考量,并用地道的英语修辞手段进行整体重构,从而使译作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林语堂的成功范例有力印证了文章翻译学对于典籍翻译实践的主张,即"译文三合义体气",其中"义合"是基础,"体合"是关键,"气合"则是译者的至高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翻译修辞 文章翻译学 “体合” “韵、对、言、声”
下载PDF
文章翻译学视域下《迷谷》“义、体、气”三合的重构
6
作者 阳林靖 曾文雄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9期120-124,共5页
基于温侯庭翻译的《迷谷》,从文章翻译学出发深入剖析《迷谷》译文与原文在客观意义上、语言形式上、节奏气韵上等方面的契合度;对《迷谷》英译的文章学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外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例证,启发中国现当代小说英译的途径。
关键词 文章翻译学 《迷谷》 义体气 当代小说外译
下载PDF
理论时代的理论思考——对“文章翻译学”的东张西望
7
作者 孙晓蓉 李梓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9,94,共7页
任何理论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理论本身却并不关心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假设与逻辑。经由大浪淘沙,有的理论会成为经典,有的理论会消匿,这是不证自明的客观事实,也是不同理论话语经历对抗之后必然面临的结果。文章翻... 任何理论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理论本身却并不关心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假设与逻辑。经由大浪淘沙,有的理论会成为经典,有的理论会消匿,这是不证自明的客观事实,也是不同理论话语经历对抗之后必然面临的结果。文章翻译学面世已历经十余年,它试图跳出西方相关理论的束缚,回归中国语境来思考翻译问题,通过挖掘我国本土资源来寻求建构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话语,提升中国翻译研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其本身具有旗帜鲜明的学术立场和理论旨归,但目前在国内外影响甚微。有鉴于此,本文通过透视文章翻译学的内容与功能,从学理上探讨其理论价值及其现实意义,回应当下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话语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翻译学 翻译研究 理论功能
原文传递
文章翻译学视域下林语堂《生活的艺术》闲适风格再现研究
8
作者 鹿海英 郭嘉鑫 张雅婷 《现代英语》 2023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字里行间体现其幽默、闲适、富有性灵的写作风格。文章从文章翻译学“义合”“体合”“气合”三个层面探讨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引文翻译的闲适风格再现效果。经探讨发现,译文在“义、体、气”三方面基本能够做...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字里行间体现其幽默、闲适、富有性灵的写作风格。文章从文章翻译学“义合”“体合”“气合”三个层面探讨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引文翻译的闲适风格再现效果。经探讨发现,译文在“义、体、气”三方面基本能够做到与原文意义匹配,同时与林语堂作品中传达的闲适风格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翻译学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 闲适风格
原文传递
文章翻译学视域下《传习录》陈荣捷英译本“义体气”三合探究
9
作者 夏莉雯 《现代英语》 2023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文章以文章翻译学为视角,探究“译文三合义体气”在《传习录》译文中的应用,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提供中国路子与智慧。
关键词 文章翻译学 译文三合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原文传递
文章翻译学对话录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智强 潘文国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04,共9页
著名语言学家、资深翻译家潘文国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特色翻译学的建构与发展,他所倡导的文章翻译学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反响。本文是基于对潘教授的访谈,就文章翻译学的渊源、内容、特色、原则、目标、意义、问题,特别是文章翻译学... 著名语言学家、资深翻译家潘文国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特色翻译学的建构与发展,他所倡导的文章翻译学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反响。本文是基于对潘教授的访谈,就文章翻译学的渊源、内容、特色、原则、目标、意义、问题,特别是文章翻译学之“道”与“器”等重要话题所展开的全面探讨与深入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翻译学 “道” “器” 对话
原文传递
文章翻译学的名与实 被引量:38
11
作者 潘文国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4,94,共7页
文章翻译学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文章学,以做文章的态度对待翻译,强调为人先于为译,不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翻译,主张一切翻译都要在完整传达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文字加工。这一理论首先可用于中国典籍的外译,也可施之于美文中译和一般翻译。
关键词 文章翻译学 文章 典籍外译 美文美译
原文传递
文章学翻译学与语言科技时代翻译的人文任务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元彪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4,94,共8页
语言科技的发展,工、商、政、学各界对翻译和翻译研究的需求,呼吁翻译学科从"人"的角度思考翻译的本质和价值。本文从文章学翻译学的角度思考了语言科技时代翻译定义应当具有的人文内涵,认为人文的翻译在本质上是人的"... 语言科技的发展,工、商、政、学各界对翻译和翻译研究的需求,呼吁翻译学科从"人"的角度思考翻译的本质和价值。本文从文章学翻译学的角度思考了语言科技时代翻译定义应当具有的人文内涵,认为人文的翻译在本质上是人的"德学才"的实现/表达方式,是"带着识见做文章"的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林纾的翻译实践及其文章学理论中的"识度"概念两相对照,分析"推事之识""论事之识"和"叙事之识"如何体现翻译的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的定义 文章翻译学 识度 林纾
原文传递
道器并重的“中国路子”——论潘文国“文章学翻译学”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元彪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79,96,共7页
中国崛起、中华文化的复兴和海外传播迫切需要一套能够解决中国翻译实践及研究需要的"中国特色翻译理论"。潘文国认为面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厚重传统,这一特色翻译理论必须以"文章之学"为基础,故名之曰"文章学翻... 中国崛起、中华文化的复兴和海外传播迫切需要一套能够解决中国翻译实践及研究需要的"中国特色翻译理论"。潘文国认为面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厚重传统,这一特色翻译理论必须以"文章之学"为基础,故名之曰"文章学翻译学"。潘氏的文章学翻译学理论继承文章学研究传统,执"信达雅"之说为"道",并以"义、体、气"之"三合"指导翻译过程和翻译批评。这一"道器并重"的文章学翻译学理论有助于深化翻译研究和实践的"中国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路子 潘文国 文章翻译学 翻译原则
原文传递
古今融会话翻译东西贯通做文章——以《中籍英译通论》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冯智强 王宇弘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2,共5页
潘文国新著《中籍英译通论》的出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翻译研究,特别是典籍外译的新起点。该书系统回答了译什么、为何译、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等翻译研究的元问题,建构了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新途径,提出了... 潘文国新著《中籍英译通论》的出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翻译研究,特别是典籍外译的新起点。该书系统回答了译什么、为何译、为谁译、谁来译、怎么译等翻译研究的元问题,建构了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新途径,提出了“三原一正”的新思路,重新梳理和定位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通过重释“信达雅”、倡导“义体气”等创立了文章翻译学。同时,通过翻译能力的完善、翻译批评的介入、翻译教学的实施与翻译实践的落实,贯通了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这一切在翻译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论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籍英译通论》 文章翻译学 意义与价值
原文传递
对比语言学研究的中国路径——潘文国学术思想探微
15
作者 魏在江 《当代外语研究》 2024年第3期5-12,F0003,共9页
潘文国先生的对比语言学研究思想博大精深,极富创新性。先生贯通古今中外,学术视野开阔,学术研究领域多,且每个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先生的学术创新包括:(1)提出了散行与骈偶,对于今天汉语对言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2)论述了“格式”—... 潘文国先生的对比语言学研究思想博大精深,极富创新性。先生贯通古今中外,学术视野开阔,学术研究领域多,且每个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先生的学术创新包括:(1)提出了散行与骈偶,对于今天汉语对言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2)论述了“格式”——汉语虚词的又一表现形式,对于今天的构式研究也同样具有启发意义;(3)提出了文章翻译学的理论。这些研究思路具有前瞻性,其思想和方法体现了对比研究的中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文国学术思想 汉英对比研究 散行与骈偶 格式 文章翻译学
原文传递
宇宙文章中西合璧,英文著译浑然天成——林语堂“创译一体”的文章学解读 被引量:14
16
作者 冯智强 庞秀成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7,94,共8页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代表,林语堂将翻译和创作合二而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他"创译一体"的书写理念主要源自中国传统的文章学,辅之以现代语言学和美学原理,是严复"信达雅"文章翻译学思想的延...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代表,林语堂将翻译和创作合二而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他"创译一体"的书写理念主要源自中国传统的文章学,辅之以现代语言学和美学原理,是严复"信达雅"文章翻译学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其双语书写实现了"义体气"三合,其"德才识"的学养成就了"宇宙文章"。研究"创译一体"模式是时代的呼唤,印证了"文章翻译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为双语创作、比较文学、汉语研究、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拓展了广阔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创译一体 文章翻译学 三合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全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在国家大力提倡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中国特色翻译理论指的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文论等学术话语资源发展而来的翻译理论,国内学者提出的文章翻译学、和合翻译学、大易翻译学等... 在国家大力提倡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中国特色翻译理论指的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文论等学术话语资源发展而来的翻译理论,国内学者提出的文章翻译学、和合翻译学、大易翻译学等是其典型的样态,理论构建遵循"本位观照,外位参照;古今沟通,中西融通"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视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而定。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除广为人知的信(达雅)、神(似)、(化)境之外,其他如道、气、诚、本、和、韵味、阴阳、自然等重要哲学、文论范畴还有待深度引入翻译研究之中,但也面临着志士难寻与方法论层面的发展困境。我们唯有扎扎实实地做下去,才有望在国际译坛上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翻译理论 理论自信 文章翻译学 和合翻译学 大易翻译学
原文传递
古汉语辞书英译的文章学路径——谈《尔雅》英译文本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志强 方祺祎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9-781,F0003,共14页
古汉语辞书内容及体例的复杂性是其翻译难点,以《尔雅》英译为例,难点主要体现在近义字词辨析、训诂体例呈现、解经义旨传递等三个方面。文章翻译学的“义、体、气”三合之说,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路径。基于此说,《尔雅》译文可用以下... 古汉语辞书内容及体例的复杂性是其翻译难点,以《尔雅》英译为例,难点主要体现在近义字词辨析、训诂体例呈现、解经义旨传递等三个方面。文章翻译学的“义、体、气”三合之说,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路径。基于此说,《尔雅》译文可用以下八种方法加以构建:汉语原文在场、被释汉字不译、汉英义素匹配、词源语义解析、注疏文本英译、训诂气韵呈现、典籍语境溯源、辞文义旨注释。基于这八种方法所构建出的英译文本,充分传递了汉语辞书在释义、体例、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书 《尔雅》英译 文章翻译学
原文传递
译事三问众求解文章译学有新知——《中籍英译通论》应用篇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荆素蓉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80,共5页
《中籍英译通论》应用篇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典籍英译的三大问题逐一进行了独到解答。作者首先特别强调了古文今译在中籍英译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将语内翻译纳入“译什么”的范围。同时,以全新解读的“信达雅”作为翻译学... 《中籍英译通论》应用篇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典籍英译的三大问题逐一进行了独到解答。作者首先特别强调了古文今译在中籍英译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将语内翻译纳入“译什么”的范围。同时,以全新解读的“信达雅”作为翻译学科的哲学基础,作者提出“译文三合义体气”和“古文翻译三起点”的主张,深入解答了“怎么译”的问题,进而以亲身翻译实践为案例来源,详细示范了产出优质译文的全过程,从而引导读者切实体验“怎么译得好”的基本路径。可以说,《中籍英译通论》应用篇是理论与实践贯通的极佳范例,值得研读与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籍英译通论》 典籍英译 三大问题 文章翻译学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的“中国学派”:现状、理据与践行——潘文国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国月 周领顺 潘文国 《翻译论坛》 2017年第2期9-15,共7页
翻译界关于构建'中国学派'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学者做了尝试,在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有学者对'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提出质疑。潘文国教授出于对国家科研发展的战略考虑,认为不论是在学理上还是在实践当中,都... 翻译界关于构建'中国学派'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学者做了尝试,在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有学者对'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提出质疑。潘文国教授出于对国家科研发展的战略考虑,认为不论是在学理上还是在实践当中,都很有必要创建中国本土的翻译理论,提出'立足当前实践,继承中国传统,借鉴外国新知,发展中国学术'的观点,并且从语言学的本质出发,回应了'‘中国翻译学’是一个民族主义问题'的论调,进而阐述了构建'文章学翻译学'的初衷和理念。最后,围绕'古今中外'四个字提出了自己的学术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 中国翻译学 民族主义 文章翻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