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看“另一条路上的太阳”——霁虹东欧行旅诗文集研究
1
作者 拉玛伊佐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本文以文化地理批评的视角,观照霁虹东欧行旅诗文集《波罗的海的太阳》的文本内部,呈现诗人对地方性经验的审美突围,对文本叙述的空间实践,对图、文并叙的文类互动实践,进而揭示当代彝族诗歌地理版图内部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的诗歌... 本文以文化地理批评的视角,观照霁虹东欧行旅诗文集《波罗的海的太阳》的文本内部,呈现诗人对地方性经验的审美突围,对文本叙述的空间实践,对图、文并叙的文类互动实践,进而揭示当代彝族诗歌地理版图内部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的诗歌写作样态,以期对中国当代诗歌批评领域线性时间批评维度进行地理空间批评向度可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批评 地方性经验 审美突围 空间实践 文类互动
下载PDF
游与居:地理观看与山岳赋书写体制的近世转变 被引量:3
2
作者 叶晔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古代山岳赋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纪游书写转向地志书写的过程。"游"与"居",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观看视角和创作状态,即从对陌生世界的游迹式探寻,转向对已知世界的结构式呈现。这种差异,早在六朝时期孙绰《游天台山赋... 古代山岳赋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纪游书写转向地志书写的过程。"游"与"居",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观看视角和创作状态,即从对陌生世界的游迹式探寻,转向对已知世界的结构式呈现。这种差异,早在六朝时期孙绰《游天台山赋》与谢灵运《山居赋》中已有所反映。这一分野,与两汉魏晋辞赋中的纪行、游览、都邑、畋猎、述志等文类互动有很大关系,最终流变为山岳游览赋、山岳形胜赋两种子类型。但赋体的局限性,使得山岳赋在表现自然山水的审美上,不及后来居上的山水诗、山水游记等,在文体竞争中渐处下风。自两宋以后,随着地方观念在文人世界中的强化,山岳赋逐步从山水诗、山水游记的审美定式和优势话语中突围出去,借鉴都邑赋的书写体制,强调地方性知识在文学文本中的结构性书写,将作为辞赋书写对象的山水,从陌生的边缘世界,内转至熟悉的地方世界。此为山岳赋书写体制之重要变化,与近世文化转型中的地方化、日常化趋向,不无关系;又与宋以后辞赋散文化之发展,构成一种新的张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赋 文类互动 文体竞争 地方性知识 地志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