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陶玮《〈文选〉与文类理论》注释举误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海英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90-92,共3页
本文重点是纠正海陶玮《〈文选〉与文类理论》一文中、英两种文本的种种失误。旨在强调,在跨语言跨文化的汉学或中国学研究中,首先,必须做到文献方面的可靠,将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文选〉与文类理论 注释 失误
下载PDF
从形式到政治:文类理论的后现代新变 被引量:4
2
作者 姚文放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11,182,共10页
中国古代文论中与"文类"意义相近的是"文体"概念,主要是指体裁、体例、体式,属于文学形式范畴。"新批评派"等对"文类"概念作了形式主义的理解。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提出了"文类批评&qu... 中国古代文论中与"文类"意义相近的是"文体"概念,主要是指体裁、体例、体式,属于文学形式范畴。"新批评派"等对"文类"概念作了形式主义的理解。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提出了"文类批评"的概念,力图扭转传统文类概念的形式主义倾向,而代之以历史主义的文类概念。乔纳森·卡勒开了将"理论"称为"文类"的先例,它不是指文学形式层面上的体裁格式,也不是指文学内容层面上的题材和主题,而是指"后学"的各种新潮学说或流派,从而将文化政治问题推进了当今的学术视野,这就将"文类"概念大大扩充了。文类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后现代转折与当今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密切相关,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为文类理论的新变提供了终极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类 文类理论 形式主义 历史主义 文学理论范式 终极性依据
原文传递
可能世界理论 被引量:11
3
作者 邱蓓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6,共10页
"可能世界"是世界可能或本可以存在的方式。这个概念由17世纪神学家莱布尼兹提出,20世纪中期被逻辑哲学家发展为可能世界语义学,用来解释关于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形式语义问题。上世纪70年代,文艺理论家把可能世界理论引入到文... "可能世界"是世界可能或本可以存在的方式。这个概念由17世纪神学家莱布尼兹提出,20世纪中期被逻辑哲学家发展为可能世界语义学,用来解释关于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形式语义问题。上世纪70年代,文艺理论家把可能世界理论引入到文学领域,为研究文学话语的真值问题和指称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随着叙述学的发展,叙述学家们也借用了可能世界理论,提出文学叙述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可能世界——虚构叙述世界,并在审视真实世界与虚构叙述世界的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可能世界文类理论,根据虚构叙述世界内部次级可能世界间的不平衡关系建立了以冲突为动力的情节诗学。可能世界理论给文学理论带来了新思想,为叙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 文学迁移 叙述学 文类理论 情节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